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氏针锚定技术辅助椎间孔镜下可视化关节突成型的临床应用疗效分析
1
作者 韩鹏远 何方生 +3 位作者 盛文辉 王春辉 王晓楠 吴兵 《农垦医学》 2023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讨论克氏针锚定技术辅助椎间孔镜下可视化关节突成型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9年1月-2021年1月行椎间孔镜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椎间孔镜下可视化成型技术,... 目的:讨论克氏针锚定技术辅助椎间孔镜下可视化关节突成型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9年1月-2021年1月行椎间孔镜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椎间孔镜下可视化成型技术,实验组(30例)使用克氏针锚定技术辅助下可视化成型技术;比较两组不同成型方法下手术时长、术中透视次数、成型时及术后第1天VAS评分、术后第1天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顺利完成椎间孔镜下关节突成型、髓核摘除术,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长(41.22±2.21)min;术中平均透视(2.11±0.56)次,成型时VAS评分为(4.10±0.21)分,术后第1天VAS评分为(2.33±0.14)分,术后第1天ODI评分为(20.20±1.15);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长(55.22±6.21)min;术中平均透视(5.13±0.37)次,成型时VAS评分为(4.52±0.26)分,术后第1天VAS评分为(2.27±0.41)分,术后第1天ODI评分为(20.71±1.50)。两组均无神经损伤、硬膜撕裂和切口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手术平均时长及透视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型时及术后VAS评分、术后ODI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锚定技术辅助椎间孔镜下可视化成型技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椎间孔镜下关节突成型的学习曲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出症 椎间孔镜技术 可视化关节突成型技术
下载PDF
椎间孔镜可视化关节突成型技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宽宽 李晋虎 +4 位作者 刘晓东 陈毅 郑安潮 范益民 王宏勤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256-259,共4页
目的总结椎间孔镜下可视化关节突成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短期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可视化关节突成型技术治疗28例LDH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来评价手... 目的总结椎间孔镜下可视化关节突成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短期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可视化关节突成型技术治疗28例LDH的临床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来评价手术前后腰腿痛程度变化及功能恢复程度,运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分标准记录末次随访疗效。结果2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各时间点VAS、ODI及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根据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分标准:优18例,良6例,可3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为85.7%。结论可视化关节突成型技术具有创伤小、麻醉风险小、出血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是治疗LDH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效果仍然有待有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间孔镜技术 可视化关节突成型技术
下载PDF
可视化环锯技术在椎间孔镜关节突成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军 李青松 李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5期594-597,共4页
目的 总结可视化环锯技术在椎间孔镜关节突成型中应用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4~48个月,平均病程12个月;发病节段,腰椎4、5(L)11例,腰椎5骶椎1(LS)9例。行可视... 目的 总结可视化环锯技术在椎间孔镜关节突成型中应用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2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4~48个月,平均病程12个月;发病节段,腰椎4、5(L)11例,腰椎5骶椎1(LS)9例。行可视化环锯技术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1 d、3 d、1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腰腿痛程度。记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分标准,对手术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并发症。手术的疗效评定:优18例,良2例。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手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评分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JOA评分、ODI评分术后6个月与术后1 d比较[JOA评分:(28.3±0.7)分vs (19.8±2.5)分;ODI评分:(13.2±4.5)分vs (48.6±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与术后1 d、3 d比较[(1.3±0.1)分vs (2.6±0.3)分、(1.3±0.1)分vs (2.6±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明显。结论 可视化环锯技术具有局部麻醉创伤小、精准化治疗、透视少、出血少、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在后续研究中将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出(LDH) 椎间孔镜技术(PETD) 可视化环锯技术 关节突成型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章朋朋 桂召柳 +1 位作者 夏太保 张小海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80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手术治疗。分析病人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视觉...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80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手术治疗。分析病人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病人治疗后显效为35例,有效为37例,无效为8例,有效率90.0%(72/80);手术时间(75.5±13.3)min,术中出血量(38.6±14.8)mL,住院时间(3.5±1.1)d,并发症发生率8.8%(7/80);治疗后病人VAS评分小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病人ODI指数小于治疗前(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手术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 经皮椎间孔镜关节尖部成型 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腰椎经皮内镜下不同部位关节突成形对相关节段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余洋 樊效鸿 +1 位作者 顾党伟 吴卫东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法评估腰椎经皮内镜下不同的关节突成形部位对椎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的影响。方法建立正常L3~5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腰椎经皮内镜技术分别在L5上关节突"尖部"或"基底部"做直径0.75 c...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法评估腰椎经皮内镜下不同的关节突成形部位对椎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的影响。方法建立正常L3~5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腰椎经皮内镜技术分别在L5上关节突"尖部"或"基底部"做直径0.75 cm圆柱状骨切除以模拟椎间孔成形,从而获得正常L3~5模型、关节突尖部成形模型和关节突基底部成形模型。给予特定加载条件,比较3种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工况下L3~4、L4~5节段ROM变化情况。结果 L5上关节突尖部成形后,在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状态下L4~5节段ROM均较正常明显增大,以左旋最为明显;L5上关节突基底部成形后,在左右旋转状态下L4~5节段ROM较正常稍微增大。L5上关节突尖部、基底部成形后在6种不同运动状态下临近节段L3/4的ROM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腰椎经皮内镜技术下,L5上关节突尖部成形较关节突基底部成形对L4~5节段ROM影响较大。L5上关节突成型对临近节段L3~4的ROM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经皮内镜 关节突成型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腰椎经皮内镜下不同部位关节突成形对椎间盘力学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余洋 樊效鸿 +1 位作者 顾党伟 吴卫东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法评估腰椎经皮内镜下不同的关节突成形部位对椎间盘力学的影响。方法建立正常的L_(3~5)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腰椎经皮内镜技术分别在L_5上关节突"尖部"或"基底部"做直径7.5mm的圆柱状骨切除以模...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法评估腰椎经皮内镜下不同的关节突成形部位对椎间盘力学的影响。方法建立正常的L_(3~5)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腰椎经皮内镜技术分别在L_5上关节突"尖部"或"基底部"做直径7.5mm的圆柱状骨切除以模拟椎间孔成形,从而获得正常L_(3~5)模型、关节突尖部成形模型和关节突基底部成形模型3种模型。给予特定加载条件,比较3种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工况下L_(4/5)、L_(3/4)椎间盘应力变化情况。结果 L_5上关节突尖部成形后在左右旋转及后伸状态下L_(4/5)椎间盘的最大应力均较正常明显增大,以后伸状态最为明显;L_5上关节突基底部成形后在左右旋转状态下L_(4/5)椎间盘的最大应力较正常稍增大。L_5上关节突尖部、基底部成形后在6种不同运动状态下均对临近节段L_(3/4)椎间盘的应力变化影响均较小。结论腰椎经皮内镜技术下,L_5上关节突尖部成形较基底部成形对L_(4/5)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影响较大。L_5上关节突成型对临近节段L_(3/4)椎间盘的应力变化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经皮内镜 关节突成型 三维有限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