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联轴器结构最优设计 被引量:11
1
作者 申屠留芳 张相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1637-1639,共3页
提出了叠片联轴器的新结构型式——关节轴承式叠片联轴器 (关节联轴器 )。该联轴器因采用关节轴承 ,使两轴线之间的角向补偿能力由 1 .5°提高到 4°~ 6°,实现了角向补偿能力的突破。用经典力学法和 ANSYS有限元法分析了... 提出了叠片联轴器的新结构型式——关节轴承式叠片联轴器 (关节联轴器 )。该联轴器因采用关节轴承 ,使两轴线之间的角向补偿能力由 1 .5°提高到 4°~ 6°,实现了角向补偿能力的突破。用经典力学法和 ANSYS有限元法分析了联轴器中膜片在转矩、角不对中、惯性载荷共同作用下的膜片应力 ,着重分析比较了某一种因素的变化对膜片应力大小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 ,得出联轴器的最佳结构形式及其推荐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设计 转矩 角不对中 惯性载荷 关节联轴器 结构设计 叠片联轴器
下载PDF
关节联轴器轴向位移补偿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申屠留芳 张相炎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2003年第2期41-43,共3页
提出新结构型式的叠片联轴器———关节轴承式叠片联轴器 ,简称关节联轴器。采用关节轴承 ,从结构设计上提高了两轴线之间的轴向和角向补偿能力 ;分析了此联轴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受力状况 ,并就三种不同尺寸的关节联轴器分别用经典的材料... 提出新结构型式的叠片联轴器———关节轴承式叠片联轴器 ,简称关节联轴器。采用关节轴承 ,从结构设计上提高了两轴线之间的轴向和角向补偿能力 ;分析了此联轴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受力状况 ,并就三种不同尺寸的关节联轴器分别用经典的材料力学法和ANSYS有限元软件法对其所能补偿轴向位移的能力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得出了应力最大值所在位置以及每一种尺寸的关节联轴器所能补偿的轴向位移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联轴器 轴向位移 应力 有限元 补偿能力
下载PDF
四孔关节联轴器叠片强度综合计算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申屠留芳 张相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4-497,共4页
用经典力学方法得出关节联轴器中的叠片在各种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模型及其相应的应力表达式。就某一规格尺寸与ANSYS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叠片的载荷承载范围方面两者计算结果相当吻合。从而得出一套完整的有关叠片的理论设... 用经典力学方法得出关节联轴器中的叠片在各种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模型及其相应的应力表达式。就某一规格尺寸与ANSYS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叠片的载荷承载范围方面两者计算结果相当吻合。从而得出一套完整的有关叠片的理论设计计算公式,解决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设计公式的缺点。为国产关节联轴器的系列化、通用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联轴器 四孔叠片 综合强度 ANSYS
下载PDF
关节联轴器角不对中补偿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申屠留芳 张相炎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采用叠片联轴器的主要目的是补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对中。研究一种新型结构叠片联轴器——关节轴承式叠片联轴器 ,引进关节轴承 ,使得两轴线之间的角不对中补偿能力由 1 .0°~ 1 .5°提高到 4°~ 6°。分别用... 采用叠片联轴器的主要目的是补偿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对中。研究一种新型结构叠片联轴器——关节轴承式叠片联轴器 ,引进关节轴承 ,使得两轴线之间的角不对中补偿能力由 1 .0°~ 1 .5°提高到 4°~ 6°。分别用经典力学和 ANSYS有限元分析了 3种不同尺寸规格的关节联轴器 ,得出应力最大值所处的位置及 3种规格关节联轴器所能补偿的角不对中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联轴器 角不对中 补偿能 经典力学 ANSYS有限元
下载PDF
关节轴承式叠片联轴器设计 被引量:7
5
作者 申屠留芳 张相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5,共3页
首次提出了关节联轴器的概念 ,并介绍了这种新结构型式的叠片联轴器。这种叠片联轴器采用关节轴承 ,从结构上对以往的叠片联轴器进行创新 ,使两轴线之间的角向补偿能力由 1.5°提高到 4°~ 6° ,这样就能实现大角度的补偿 ... 首次提出了关节联轴器的概念 ,并介绍了这种新结构型式的叠片联轴器。这种叠片联轴器采用关节轴承 ,从结构上对以往的叠片联轴器进行创新 ,使两轴线之间的角向补偿能力由 1.5°提高到 4°~ 6° ,这样就能实现大角度的补偿 ,由此开辟了叠片联轴器设计的新领域。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这一新型联轴器 ,本文先从转矩方面对它进行分析 ,列举三种不同规格的叠片尺寸 ,得出转矩变化对膜片应力的影响及其相应的转矩范围。其结果对此型联轴器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联轴器 关节轴承 转矩
下载PDF
关节叠片联轴器的空间RSSR机构的运动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申屠留芳 杨平 +1 位作者 张玉露 孙成龙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442-2444,2452,共4页
关节叠片联轴器可简化为一种空间RSSR机构。利用矩阵变换法得出RSSR机构连杆两端的坐标,并根据连杆杆长的不变性导出输入、输出方程;再根据方向余弦矩阵得出连杆相对输出轴的三个相对转角,进而对封闭向量在坐标轴上投影,得出相应的位置... 关节叠片联轴器可简化为一种空间RSSR机构。利用矩阵变换法得出RSSR机构连杆两端的坐标,并根据连杆杆长的不变性导出输入、输出方程;再根据方向余弦矩阵得出连杆相对输出轴的三个相对转角,进而对封闭向量在坐标轴上投影,得出相应的位置方程;对三个转角求一阶导数、二阶导数,求出相对角速度、相对角加速度,在此基础上得到输出轴的绝对角速度与绝对角加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叠片联轴器 RSSR 矩阵变换 运动分析
下载PDF
综合工况下关节叠片联轴器的接触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申屠留芳 孙成龙 +1 位作者 赵庆佳 张炎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3-338,共6页
为研究叠片联轴器挠性元件的应力特性,建立叠片组的接触有限元模型,得到了综合载荷下的应力云图。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叠片组的几何模型,在膜片间添加接触对,并给出了不同载荷的施加方法。分析了片数变化对叠片组应力的影响,... 为研究叠片联轴器挠性元件的应力特性,建立叠片组的接触有限元模型,得到了综合载荷下的应力云图。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叠片组的几何模型,在膜片间添加接触对,并给出了不同载荷的施加方法。分析了片数变化对叠片组应力的影响,得出从四层到九层膜片的叠片组的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接触应力的分布曲线。分别研究了在综合载荷作用下转矩、轴向位移和角向位移等单一载荷的变化对叠片组的应力影响情况,得到叠片组中每层膜片的最大等效应力和膜片间最大接触应力分布曲线。研究表明,在各种载荷作用中,角向位移的变化对叠片组应力的影响最大,且综合工况下叠片组的破坏首先发生在外侧膜片垫圈周围。有关节轴承的叠片联轴器相对于普通的叠片联轴器,有更强的角向补偿的能力,关节轴承的存在提高了叠片联轴器承受载荷的能力和叠片组的使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叠片联轴器 有限元 综合载荷 等效应力 接触应力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关节轴承式叠片联轴器的运动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申屠留芳 孙成龙 孙宇龙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3-215,共3页
关节轴承式叠片联轴器以其承载能力高,可靠性强,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能力,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将利用ADAMS软件对关节轴承式叠片联轴器进行动态仿真分析,模型由Pro/E建立,叠片为柔性体导入ANSYS,建立柔性体文件,再导入ADAMS中,A... 关节轴承式叠片联轴器以其承载能力高,可靠性强,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能力,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将利用ADAMS软件对关节轴承式叠片联轴器进行动态仿真分析,模型由Pro/E建立,叠片为柔性体导入ANSYS,建立柔性体文件,再导入ADAMS中,ADAMS能够分析柔性体的动态应力变形情况,在ADAMS环境下完成对整个模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的仿真,并导出相应的分析结果。利用仿真模型和得出的数据即可得知该联轴器的实际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大大减少了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为此型关节轴承式叠片联轴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做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叠片联轴器 ADAMS Mech PRO ANSYS
下载PDF
叠片联轴器角向刚度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申屠留芳 孙成龙 巩尊国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897-1901,共5页
为了研究叠片联轴器补偿系统在安装或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角向不对中的能力,基于挠性元件的变形原理,给出了计算叠片联轴器角向刚度的新方法。通过分析关节叠片联轴器和普通叠片联轴器角向变形时的两个极限位置,应用数值解法推导出了两种... 为了研究叠片联轴器补偿系统在安装或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角向不对中的能力,基于挠性元件的变形原理,给出了计算叠片联轴器角向刚度的新方法。通过分析关节叠片联轴器和普通叠片联轴器角向变形时的两个极限位置,应用数值解法推导出了两种联轴器的角度变形刚度计算公式,分析了两种联轴器在角向刚度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算例证明了该公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关节叠片联轴器补偿角向不对中的能力远强于普通叠片联轴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片联轴器 关节联轴器 角向不对中 补偿 刚度计算
下载PDF
螺栓连接金属膜盘联轴器的模态分析与试验研究
10
作者 杨凌宇 赵斌 +1 位作者 雒萌萌 吕延军 《机电工程》 CAS 2024年第11期1935-1946,共12页
在带关节轴承金属膜盘联轴器的运行过程中,为了减少联轴器膜盘的偏振问题,对挠性膜盘联轴器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为了提高有限元模态分析的精度,根据有限元分析在处理接触问题时的特点,建立了金属膜盘联轴器螺栓连接结构的等效... 在带关节轴承金属膜盘联轴器的运行过程中,为了减少联轴器膜盘的偏振问题,对挠性膜盘联轴器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为了提高有限元模态分析的精度,根据有限元分析在处理接触问题时的特点,建立了金属膜盘联轴器螺栓连接结构的等效接触有限元模型;其次,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带关节轴承和不带关节轴承金属膜盘联轴器的振动特性,分析了关节轴承对金属膜盘联轴器径向和轴向刚度的影响规律;最后,采用LMS振动测试系统,搭建了金属膜盘联轴器振动测试实验台,分析了带关节轴承和不带关节轴承金属膜盘联轴器在自由状态和两端固支条件下的振动特性,并将测试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等效接触区域法能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反映试验条件下金属膜盘联轴器的接触特性,准确计算出该结构的各阶模态参数和振型,且误差保持在5%以内;关节轴承安装在膜盘位置处,可以增大联轴器轴向刚度,起到保护膜盘的作用,同时对联轴器径向刚度的影响也不大。该研究结果可为带关节轴承金属膜盘联轴器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轴承金属膜盘联轴器 等效接触区域法 联轴器膜盘偏振 固有频率 模态试验 振动特性 接触特性 振动测试系统
下载PDF
Can coordination variability identify performance factors and skill level in competitive sport? The case of race walking 被引量:2
11
作者 Dario Cazzola Gaspare Pavei Ezio Preatoni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16年第1期35-43,共9页
Background:Marginal changes in the execu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movements can represent a significant change for performance success.However,such differences may emerge only at certain execution intensities and are... Background:Marginal changes in the execution of competitive sports movements can represent a significant change for performance success.However,such differences may emerge only at certain execution intensities and are not easily detectable through conventional biomechanical techniques.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if and how competition standard and progression speed affect race walking kinematics from both a conventional and a coordination variability perspective.Methods:Fifteen experienced athlete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elite,international,and national) were studied while race walking on a treadmill at two different speeds(12.0 and 15.5 km/h).Basic gait parameters,the angular displacement of the pelvis and lower limbs,and the variability in continuous relative phase between six different joint couplings were analyzed.Results:Most of the spatio-temporal,kinematic,and coordination variability measures proved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in speed.Conversely,non-linear dynamics measures highlighted differences between athletes of different competition standard when conventional analytical tools were not able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different skill levels.Continuous relative phase variability was higher for national level athletes than international and elite in two couplings(pelvis obliquity—hip flex/extension and pelvis rotation—ankle dorsi/plantarflexion) and gait phases(early stance for the first coupling,propulsive phase for the second) that are deemed fundamental for correct technique and performance.Conclusion:Measures of coordination variability showed to be a more sensitive tool for the fine detection of skill-dependent factors in competitive race walking,and showed good potential for being integrated in the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of sports motor ab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echanics Gait Joint coupling Motor control Sports technique Train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