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游离肋软骨膜移植、关节软骨再生治疗膑股关节炎(附38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于至悌 张书永 +1 位作者 王明胜 曲振海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0年第3期129-131,193,共3页
本文应用自体游离软骨膜移植、关节软骨再生治疗膑股关节炎;经2年以上观察其疗效优良率达92.1%.术后2年7个月进行的组织学检查证实新生软骨为透明软骨.文中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法,认为本法是治疗膑股关节炎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 关节 软骨膜移植 关节软骨再生
下载PDF
《用于关节软骨再生的植入物评价规范》发布
2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第4期363-363,共1页
为满足我国用于关节软骨再生的植入物研发、转化与应用,进一步明确对用于关节软骨再生的植入物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时需要考虑的事项,促进行业自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业内骨干机构及专家参考国内外发布的评价指南和标准等,... 为满足我国用于关节软骨再生的植入物研发、转化与应用,进一步明确对用于关节软骨再生的植入物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时需要考虑的事项,促进行业自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业内骨干机构及专家参考国内外发布的评价指南和标准等,经过多次研讨,起草了《用于关节软骨再生的植入物评价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关节软骨再生 评价指南 评价规范 行业自律 安全性和有效性 发布
下载PDF
MSC与PRP对膝关节软骨再生的宏观和组织学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鹏 颜林淋 +2 位作者 李杨 何润泽 刘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18-3324,共7页
为探讨骨关节炎实验模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和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对膝关节软骨再生的宏观和组织学影响。本研究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富血小板血浆组、自体MSC未分化组和自体MSC分化为软骨细胞组。使用胶原酶溶液用于诱... 为探讨骨关节炎实验模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和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对膝关节软骨再生的宏观和组织学影响。本研究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富血小板血浆组、自体MSC未分化组和自体MSC分化为软骨细胞组。使用胶原酶溶液用于诱导骨关节炎,并且在骨关节炎诱导后6周对每组施用治疗。治疗60 d后,对动物实施安乐死,并对关节面进行肉眼和组织学评估。本研究评估了MSC的脂肪形成,软骨形成和成骨分化潜能。同时肉眼观察和组织学检查显示MSC治疗组的组织修复得到改善。然而,MSC分化的和未分化的软骨细胞之间没有发现差异。本研究发现源自脂肪组织和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的MSC与实验性骨关节炎期间关节软骨再生存在相关性。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其他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提供了基础,并突出了MSCs和PRPs在再生医学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关节软骨再生 富含血小板血浆 组织学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兔肋软骨膜游离移植再生关节软骨的生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健 李宁毅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 :对同种异体兔肋软骨膜游离移植再生关节软骨进行生化分析 ,研究其生化组成和组织结构与正常关节软骨的差异。方法 :通过分阶段取材 ,观察兔异体肋软骨膜 [PC(Perichondrium) ]移植后再生软骨的情况。结果 :同种异体肋PC移植 10d... 目的 :对同种异体兔肋软骨膜游离移植再生关节软骨进行生化分析 ,研究其生化组成和组织结构与正常关节软骨的差异。方法 :通过分阶段取材 ,观察兔异体肋软骨膜 [PC(Perichondrium) ]移植后再生软骨的情况。结果 :同种异体肋PC移植 10d后即可见新生软骨形成 ;此后 ,2 0、30、6 0、90、12 0d的光镜观察和生化分析表明 ,同种异体移植的肋PC可以再生软骨 ,并可以长期存活 ,而未见引起明显的急性、慢性及超急排斥反应。结论 :再生关节软骨的组织结构、化学组成中GA(GlucuronicA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同种异体移植 生化分析 再生关节软骨
下载PDF
关节软骨再生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探讨
5
作者 郑保婷 田胜慧 柯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第5期39-44,共6页
目的:研究复合支架材料——关节软骨再生支架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细胞毒性、皮肤致敏性、皮内反应、急性全身毒性、溶血、遗传毒性、植入试验和亚慢毒性试验对复合材料制备的关节软骨支架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关节软骨再生支架在细... 目的:研究复合支架材料——关节软骨再生支架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细胞毒性、皮肤致敏性、皮内反应、急性全身毒性、溶血、遗传毒性、植入试验和亚慢毒性试验对复合材料制备的关节软骨支架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关节软骨再生支架在细胞毒性、皮肤致敏性、皮内反应、急性全身毒性、溶血、遗传毒性、植入试验和亚慢毒性试验均符合规定。结论:复合材料制备的关节软骨再生支架样品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再生支架 生物安全性 毒理学试验
下载PDF
骨膜移植诱导再生关节软骨研究与假说理论
6
作者 刘大庆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10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骨膜移植 再生关节软骨 研究 假说理论
下载PDF
抗坏血酸/聚已酸内酯生物材料修复新西兰白兔软骨缺损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志会 宋兵 +2 位作者 陈宇璠 廖哲霆 赵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7-613,共7页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复合聚已内酯(PCL-AA)生物材料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8只雄性6月龄新西兰白兔完全随机分成3组,每只动物于双侧膝关节股骨膑股关节面制备直径3.5 mm、深3 mm的单纯软骨缺损模型,不钻通骨髓腔。A组:PCL-...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复合聚已内酯(PCL-AA)生物材料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8只雄性6月龄新西兰白兔完全随机分成3组,每只动物于双侧膝关节股骨膑股关节面制备直径3.5 mm、深3 mm的单纯软骨缺损模型,不钻通骨髓腔。A组:PCL-AA;B组:单纯PCL材料;C组:单纯手术空白对照,其中A、B两组填充材料后加入制备好的纤维蛋白胶(10μg)和凝血酶原(10μg)混合物以固定材料,空白对照组制备缺损仅冲洗缝合,不予特殊处理。于术后6周和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番红固绿染色、Wakitani修复效果评分以及相关定量分析。结果 6周标本外观上A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B组,C组未见软骨缺损修复,边界清楚,中央凹陷明显。A组缺损被白色半透明坚硬组织修复,富有光泽。Wakitani评分A组优于B、C两组(P<0.05)。12周A组番红固绿染色显示软骨修复情况优于6周A组标本。HE染色各组均未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新生软骨面积百分数和新生软骨细胞数定量分析提示PCL-AA组均明显大于单纯PCL材料组(P<0.05),C组未见明显软骨长出。结论 PCL-AA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有效修复兔关节软骨损伤,可能成为关节软骨损伤治疗新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组织工程 聚已内酯 抗坏血酸 生物材料 关节软骨再生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董佳鑫 邹强 +4 位作者 汤文丽 王洪 徐昌超 申智敏 段宜强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10期152-157,169,共7页
3D打印技术作为制造业中的革命性进步,是一项快速发展的技术,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中也获得了迅猛发展,且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越来越广泛,3D打印技术具有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截骨精准度、使个性化假... 3D打印技术作为制造业中的革命性进步,是一项快速发展的技术,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中也获得了迅猛发展,且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越来越广泛,3D打印技术具有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截骨精准度、使个性化假体更吻合等优势。本文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定义、发展过程及操作流程,阐述了其在TKA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该技术在TKA医学教育和术前沟通、手术操作术前规划、截骨导板的设计及应用、个性化内置物假体的打印及膝关节软骨再生方面的优势,并展望了该技术对TKA及关节软骨再生方面的热点,以期为3D打印技术广泛运用于TKA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截骨导板 关节软骨再生
下载PDF
脱蛋白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复合的关节端移植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刘强 安洪 《西藏医药》 1999年第S1期15-15,共1页
目的:由脱蛋白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复合的关节端,修复兔股骨外髁缺损后,该复合材料是否能与受体连接?可否再生关节软骨面α方法:在3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30个膝关节股骨外侧髁缺损的模型中分别植入1、兔脱蛋白股骨外... 目的:由脱蛋白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复合的关节端,修复兔股骨外髁缺损后,该复合材料是否能与受体连接?可否再生关节软骨面α方法:在3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30个膝关节股骨外侧髁缺损的模型中分别植入1、兔脱蛋白股骨外髁骨、牛骨形态发生蛋白(P2)和重组合人肿瘤坏死因子α复合物12、单纯兔脱蛋白股骨外髁;3、兔自体股骨外髁。植入后第2、4、8和16周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检查。结果:复合骨以单纯脱蛋白骨植入组的关节面光滑、完整,无明显新生组织覆盖。自体骨移植组关节软骨外观正常,其结构和物理性能正常。三组软骨下骨板未见修复现象。1、2组在2-4周行移植物与受床部分愈合,8-16周牢固连接。移植物外形完整,无明显吸收和关节面粘连或塌陷,关节滑膜无明显增生改变。第3组2周时移植物与受体部分连接,4-16周均达牢固愈合。移植物关节面光滑、关节软骨无裂隙,其厚度、色泽与正常髁软骨面一致。关节内无明显滑膜增生粘连。观察1组2周时移植物小梁间有多量毛细血管及间质长入,随时间推移沿骨小梁表面间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及新骨形成。16周时有成熟的板层骨形成,原小梁骨破坏吸收而替代。2组骨小梁间只有较少间质细胞和新生血管,16周时为纤维组织充填其间。3组在2周时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脱蛋白骨 肿瘤坏死 坏死因子α 实验研究 移植物 再生关节软骨 骨小梁 间质细胞 骨移植
下载PDF
细胞移植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段小军 左镇华 杨柳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关节软骨缺损 细胞移植技术 再生修复 临床应用 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关节活动障碍 全民健身运动 再生关节软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