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65~76岁,中位数70岁。左侧18例,右侧22例。病程3~12个月,中位...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65~76岁,中位数70岁。左侧18例,右侧22例。病程3~12个月,中位数7个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个月测量患者的患侧肩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度(前屈、外展、中立位外旋)、肩峰下间隙距离。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包括疼痛和日常活动评分)评价患侧肩关节功能,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评价患侧上肢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术后7个月,患者的患侧肩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大(被动前屈:83.32°±12.68°,162.22°±17.68°,t=22.936,P=0.000;主动前屈:65.32°±15.16°,138.23°±22.65°,t=16.919,P=0.000;被动外展:64.31°±12.25°,138.25°±22.12°,t=18.494,P=0.000;主动外展:57.32°±16.68°,129.22°±14.68°,t=20.465,P=0.000;中立位被动外旋:12.32°±4.16°,26.23°±7.65°,t=10.103,P=0.000;中立位主动外旋:8.31°±2.25°,15.25°±2.12°,t=14.198,P=0.000),肩峰下间隙距离较术前增大[(7.86±1.79)mm,(13.25±1.33)mm,t=15.287,P=0.000],ASE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术前增高[ASES疼痛评分:(25.32±1.68)分,(30.22±1.68)分,t=13.044,P=0.000;ASES日常活动评分:(28.32±1.71)分,(34.22±1.59)分,t=15.981,P=0.000;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28.32±1.65)分,(35.22±1.74)分,t=18.199,P=0.000;Barthel指数评分:(43.65±3.52)分,(62.56±2.63)分,t=27.218,P=0.000]。结论: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可以增加肩峰下间隙距离和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关节和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展开更多
观察肩关节镜下三种缝合技术被用于临床治疗合并肩袖分层的巨大肩袖撕裂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40例合并肩袖分层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病例收集时间2021年1月~2024年1月。按不同肩袖缝合技术将其划分为3组,A组15例,B组12...观察肩关节镜下三种缝合技术被用于临床治疗合并肩袖分层的巨大肩袖撕裂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40例合并肩袖分层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病例收集时间2021年1月~2024年1月。按不同肩袖缝合技术将其划分为3组,A组15例,B组12例,C组13例,分别行单排双层褥式、改良双层Mason-Allen式、改良双层缝线桥技术缝合,对比三组临床疗效。结果 A、B、C组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低于A组、B组,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高于A组和B组(P<0. 05)。术后3个月复查MRI示,A组的再撕裂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P<0. 05)。结论 关节镜下三种肩袖缝合技术修复巨大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改良双层Mason-Allen、缝线桥技术可降低术后肩袖再撕裂率,治疗安全性更高。缝线桥技术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患者预后更佳。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65~76岁,中位数70岁。左侧18例,右侧22例。病程3~12个月,中位数7个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个月测量患者的患侧肩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度(前屈、外展、中立位外旋)、肩峰下间隙距离。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包括疼痛和日常活动评分)评价患侧肩关节功能,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评价患侧上肢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术后7个月,患者的患侧肩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大(被动前屈:83.32°±12.68°,162.22°±17.68°,t=22.936,P=0.000;主动前屈:65.32°±15.16°,138.23°±22.65°,t=16.919,P=0.000;被动外展:64.31°±12.25°,138.25°±22.12°,t=18.494,P=0.000;主动外展:57.32°±16.68°,129.22°±14.68°,t=20.465,P=0.000;中立位被动外旋:12.32°±4.16°,26.23°±7.65°,t=10.103,P=0.000;中立位主动外旋:8.31°±2.25°,15.25°±2.12°,t=14.198,P=0.000),肩峰下间隙距离较术前增大[(7.86±1.79)mm,(13.25±1.33)mm,t=15.287,P=0.000],ASE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术前增高[ASES疼痛评分:(25.32±1.68)分,(30.22±1.68)分,t=13.044,P=0.000;ASES日常活动评分:(28.32±1.71)分,(34.22±1.59)分,t=15.981,P=0.000;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28.32±1.65)分,(35.22±1.74)分,t=18.199,P=0.000;Barthel指数评分:(43.65±3.52)分,(62.56±2.63)分,t=27.218,P=0.000]。结论: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可以增加肩峰下间隙距离和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关节和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文摘观察肩关节镜下三种缝合技术被用于临床治疗合并肩袖分层的巨大肩袖撕裂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40例合并肩袖分层的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病例收集时间2021年1月~2024年1月。按不同肩袖缝合技术将其划分为3组,A组15例,B组12例,C组13例,分别行单排双层褥式、改良双层Mason-Allen式、改良双层缝线桥技术缝合,对比三组临床疗效。结果 A、B、C组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低于A组、B组,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高于A组和B组(P<0. 05)。术后3个月复查MRI示,A组的再撕裂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C组(P<0. 05)。结论 关节镜下三种肩袖缝合技术修复巨大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改良双层Mason-Allen、缝线桥技术可降低术后肩袖再撕裂率,治疗安全性更高。缝线桥技术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患者预后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