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髋关节高度恒定的静态步态规划 被引量:2
1
作者 任昭霖 章亚男 +1 位作者 沈林勇 钟翠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7-189,共3页
外骨骼机械腿是一种扩展下肢运动能力的助力装置,主要帮助腿脚不便或腿部力量减弱的老年人群和残疾人士,完成简单的跨步,上下阶梯,跨越障碍等任务,并有一定的治疗和矫形效果。根据人行走的姿态和机构的特征,建立了机械腿的运动模型和力... 外骨骼机械腿是一种扩展下肢运动能力的助力装置,主要帮助腿脚不便或腿部力量减弱的老年人群和残疾人士,完成简单的跨步,上下阶梯,跨越障碍等任务,并有一定的治疗和矫形效果。根据人行走的姿态和机构的特征,建立了机械腿的运动模型和力学模型。考虑到支撑框架固定在机械腿的髋关节上,为了避免框架在行走过程中随着人重心的变化上下运动,提出了一种基于髋关节高度恒定的静态步态规划。通过确立步行周期内各个关键姿态的位姿,采用多项式曲线拟合出每个关节的运动轨迹方程,并对这种静态步态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这一规划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机械腿 静态步态规划 关节高度恒定
下载PDF
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吴冀 郭群峰 +4 位作者 杨军 陈飞 武乐成 祝静雨 倪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4,共7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行寰枢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9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32例;年龄8... 目的:探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行寰枢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9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32例;年龄8~72岁(45.2±17.1岁)。所有病例均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根据所行植骨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行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间结构性植骨融合术的28例患者纳入A组,男9例,女19例,年龄42.1±20.2岁;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行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的21例患者纳入B组,男8例,女13例,年龄49.3±19.8岁。记录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随访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部残疾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在冠状位CT上测量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的高度,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椎动脉和神经损伤。A组术中出血量显著性低于B组(210.2±26.6mL vs 230.5±6.2mL,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NDI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寰枢侧块关节间隙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刻B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显著性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B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仍显著性高于A组(P<0.05)。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两组植骨融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中采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能够实现良好的骨融合,可应用于后弓缺失等不能行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植骨术的患者,避免取自体髂骨植骨供骨区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寰枢椎的关节间隙高度,增强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 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 后路结构性植骨 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高度
下载PDF
泪滴下缘在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髋臼解剖中心高度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路玉峰 郭万首 +2 位作者 孙伟 刘林 许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41-1646,共6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中髋臼假体的位置十分重要,其理想位置是恢复其解剖性旋转中心,泪滴下缘作为一个重要的稳定的影像学标记,对臼杯位置的影像学评估以及指导术中假体正确安放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泪滴下缘在恢复解剖髋关节旋转中...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中髋臼假体的位置十分重要,其理想位置是恢复其解剖性旋转中心,泪滴下缘作为一个重要的稳定的影像学标记,对臼杯位置的影像学评估以及指导术中假体正确安放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泪滴下缘在恢复解剖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的作用。方法:选择107例对侧髋关节正常的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术后双侧髋关节正位片,臼杯下缘与泪滴下缘平齐,测量臼杯旋转中心及对侧正常髋臼旋转中心的高度、水平距离,以及臼杯外展角和前倾角,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测臼杯中心高度与对侧正常髋臼中心高度有无差异。使用散点图及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两者高度差与外展角、前倾角的关系。结果与结论:(1)臼杯中心高度显著高于对侧正常髋臼中心的高度(P<0.001),其中100例(93.4%)两者的差距为0-5 mm,7例(6.6%)大于5 mm;(2)但当臼杯下缘较泪滴下缘下移1.5-2.0 mm时,与对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45,0.331);(3)臼杯中心高度与对侧正常髋臼中心的高度之差与臼杯的外展角和前倾角相关性可(r=0.376,0.310,P均<0.001);(4)提示在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髋臼时,臼杯下缘低于泪滴下缘1.5-2.0 mm时,能精确地复制生理性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髋关节置换 泪滴 关节中心高度 外展角 前倾角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臼 解剖学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类风湿Ⅰ号丸增加高度活动类风湿关节炎脾气亏虚、湿热阻络证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任璇璇 宋欣伟 +3 位作者 郑燕 关天容 戴巧定 张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578-581,共4页
目的:通过规范的临床研究,系统观察类风湿Ⅰ号丸联合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雷公藤多苷片(TWP)对高度活动类风湿关节炎脾气亏虚、湿热阻络证的治疗,评估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高度活动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为脾气... 目的:通过规范的临床研究,系统观察类风湿Ⅰ号丸联合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雷公藤多苷片(TWP)对高度活动类风湿关节炎脾气亏虚、湿热阻络证的治疗,评估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高度活动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为脾气亏虚、湿热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同剂量、同疗程MTX、LEF、TWP,治疗组加服类风湿Ⅰ号丸,观察两组治疗后各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均有明显疗效,但治疗组左右手握力、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受试者疼痛VAS评分、研究者疾病总体状况VAS评分及RF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晨僵时间,ESR、CRP、CCP,ACR50、ACR70及DAS28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类风湿Ⅰ号丸联合MTX、LEF、TWP对高度活动类风湿关节炎有显著疗效,可迅速缓解症状,改善炎症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活动类风湿关节 类风湿I号丸 DAS28积分
下载PDF
选择性胸弯融合治疗右肩高的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肩关节平衡的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蒋军 邱勇 +3 位作者 钱邦平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1期21-26,共6页
背景:关于右肩高的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是否需要融合上胸弯恢复双肩平衡,目前尚无定论。目的目的:评估右肩高的Lenke 2型AIS患者选择性融合胸弯后的肩关节平衡恢复情况,并分析其与术后肩关节失平衡相关的影响因素。... 背景:关于右肩高的Lenke 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是否需要融合上胸弯恢复双肩平衡,目前尚无定论。目的目的:评估右肩高的Lenke 2型AIS患者选择性融合胸弯后的肩关节平衡恢复情况,并分析其与术后肩关节失平衡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4月至2008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右肩高的Lenke 2型AIS患者。所有患者上端固定至T3或以下水平(部分固定或不固定上胸弯)。计算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双肩失平衡,即肩关节影像学高度(RSH)>1 cm的发生率。分析术后RSH与术前影像学指标,包括T1倾斜角、锁骨角、术前RSH、上胸弯Cobb角以及屈曲位Cobb角、主胸弯Cobb角以及屈曲位Cobb角的相关关系。同时分析手术前后RSH的变化与上胸弯、主胸弯Cobb角的变化及矫正率的相关性。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双肩失衡平的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6.7%。相关分析显示术前的影像学指标与术后RSH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主胸弯的变化及矫正率与RSH的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结论:Lenke 2型AIS患者并不是融合上胸弯的绝对指征。选择性融合胸弯时,主胸弯的过度矫正是导致术后肩关节失平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上胸弯 关节影像学高度 关节平衡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的正常关节盂宽度和高度关系及形态学研究
6
作者 李丹妹 许鉴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国人正常关节盂参数,探究关节盂宽度与高度相关性,并分析国人关节盂形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间收治的96例(102肩)非骨性肩关节疾病患者基本信息及肩关节影像学CT数据。采用Mimics软件对肩... 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国人正常关节盂参数,探究关节盂宽度与高度相关性,并分析国人关节盂形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间收治的96例(102肩)非骨性肩关节疾病患者基本信息及肩关节影像学CT数据。采用Mimics软件对肩胛骨进行三维建模并测量记录关节盂高度、宽度,同时记录关节盂形态。分析关节盂高度与宽度相关性,比较不同性别组及关节盂形态组的关节盂高度、宽度及宽高比值参数,分析关节盂各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测量结果显示,国人关节盂宽度为(28.71±2.76)mm,高度为(36.89±3.15)mm,关节盂宽度/高度比值为0.78±0.05。关节盂宽度与高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2)=0.78,P<0.001),关节盂宽度=3.4 mm+0.68×关节盂高度。男女组间对比分析显示,关节盂高度、宽度存在显著差异(P<0.001),而宽度/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8)。不同关节盂形态组间宽度/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与梨形关节盂组(27.61±2.47)mm相比,椭圆形(29.39±2.69)mm及倒置逗号形关节盂组(29.68±3.11)mm的宽度值更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关节盂宽度及宽度/高度比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29,P=0.001)。结论国人关节盂宽度/高度比值为0.78,建立了一个通过关节盂高度预测宽度的公式:关节盂宽度=3.4 mm+0.68×关节盂高度。倒置逗号形和椭圆形关节盂宽度值更大,且关节盂宽/高比值及宽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脱位 关节盂骨缺损 关节高度 关节盂宽度 CT三维重建
原文传递
高度特征衡量下肢关节运动稳定性研究
7
作者 赵煜 辛保怀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10期98-100,106,共4页
本文研究同一人行走过程中下肢关节高度变化特征的稳定性。受试者自然行走30次,使用Codamotion采集受试者行走过程中关节高度,采取Spearman系数相关性检验,统计分析同一人自然行走下肢高度变化规律(为避免样本量加倍仅分析右侧)。研究... 本文研究同一人行走过程中下肢关节高度变化特征的稳定性。受试者自然行走30次,使用Codamotion采集受试者行走过程中关节高度,采取Spearman系数相关性检验,统计分析同一人自然行走下肢高度变化规律(为避免样本量加倍仅分析右侧)。研究结果为:在0.01级别(双尾),98.9%下肢关节高度Spearman相关系数呈高相关;1.1%呈显著相关,86.6%下肢关节速度Spearman相关系数呈高相关;13.4%呈显著相关,除膝关节蹬离阶段外四部位各行走阶段均值高度呈正态分布。得出同一人行走时,测试部位高度及速度变化特征具稳定性,不同行走阶段关节高度稳定性也有差异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走 关节高度 稳定性 Spearman相关系数
下载PDF
成人复发性髌骨脱位术前高度膝关节J形征导致术后内侧髌股韧带移植物残存松弛的分析
8
作者 薛喆 裴征 +9 位作者 唐冲 张昆 张辉 贾俊秀 李冬 薛涛 刘家帮 张清华 王鲁宁 关振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目的评估接受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合并胫骨结节截骨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分析术前不同严重程度的膝关节J形征对术后重建移植物松弛度的影响及高度J形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科接受内... 目的评估接受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合并胫骨结节截骨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的术后临床疗效。分析术前不同严重程度的膝关节J形征对术后重建移植物松弛度的影响及高度J形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科接受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的成人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术前对髌骨运动轨迹进行评估,根据膝关节J形征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组:3度组、2度组及1度组。分别比较3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移植物稳定性(麻醉下髌骨外推应力指数)、移植物失效率、CT参数(髌骨-股骨滑车沟距离、股骨前倾角、胫骨外旋角、膝关节旋转角)、髌骨高度、股骨滑车分型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髌股关节功能Kujala评分及Lysholm评分]。同时分析造成术前高度J形征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时间(38.2±5.9)个月(范围36~45个月),97.1%(134/138)患者髌骨无再发脱位。术前J形征3度组17例,2度组24例,1度组97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侧别、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窗、随访时间及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J”形征3度组患者术后麻醉应力下髌骨外推指数(36.4%±19.6%)大于2度(23.5%±8.1%)和1度组(22.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度组术后髌骨-股骨滑车沟距离(-1.7±8.2)mm大于2度(-6.6±8.0)mm和1度组(-9.4±7.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度组股骨前倾角(28.2°±11.6°)大于2度(20.4°±12.6°)和1度组(19.6°±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度组胫骨外旋角(30.4°±20.0°)大于2度(16.5°±17.5°)和1度组(19.8°±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度组膝关节旋转角(14.6°±5.4°)大于2度(8.3°±3.9°)和1度组(9.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指标在2度和1度组间无差异(P>0.05)。其他影像学参数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度组中,随访时移植物失效率(23.5%)大于2度(0%)和1度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度组IKDC评分由术前(53.3±2.5)分提高至(77.2±6.1)分(P<0.001),Kujala评分由术前(63.2±9.7)分提高至(76.1±3.3)分(P=0.003),Lysholm评分由术前(66.7±6.7)分提高至(84.7±5.6)分(P<0.001);2度组IKDC评分由术前(49.2±4.6)分提高至(87.3±8.7)分(P=0.002),Kujala评分由术前(61.5±6.6)分提高至(84.4±4.8)分(P=0.045),Lysholm评分由术前(59.6±7.0)分提高至(91.6±8.0)分(P<0.001);1度组IKDC评分由术前(54.5±3.2)分提高至(86.4±6.5)分(P=0.017),Kujala评分由术前(65.7±3.6)分提高至(85.3±1.2)分(P=0.055),Lysholm评分由术前(63.8±4.3)分提高至(93.1±4.3)分(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髌骨-股骨滑车沟距离(OR=1.44)、股骨前倾角(OR=1.37)及膝关节旋转角(OR=1.24)均为高度J形征(3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接受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髌骨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但术前若合并高度J形征(3度)则可造成术后移植物残存松弛甚至失效。过大的髌骨-股骨滑车沟距离、股骨前倾角及膝关节旋转角为高度J形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 高度关节J形征 关节镜检查 移植物松弛
原文传递
改良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塌陷关节面复位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9
作者 罗开祥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2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研究改良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塌陷关节面复位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20年3月1日-2023年3月1日于本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抽出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研究改良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塌陷关节面复位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20年3月1日-2023年3月1日于本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抽出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塌陷关节面复位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关节面塌陷高度均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6周,观察组膝关节评分量表、膝关节日常功能评价表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膝关节伸直及伸屈最大角度均较对照组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塌陷关节面复位术,不仅可以降低其关节面塌陷高度,还能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进度,提高关节活动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手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塌陷关节面复位术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面塌陷高度 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关节线高度改变对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骁 金毅 +2 位作者 刘珂 代志鹏 郑稼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线高度改变对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2例,均初次行TKA,依据手术前后关节线高度改变分为-4^-2 mm组8例,>-2~2 mm组30例,&... 目的探讨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线高度改变对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62例,均初次行TKA,依据手术前后关节线高度改变分为-4^-2 mm组8例,>-2~2 mm组30例,>2~4 mm组15例,>4 mm组9例。比较4组术前及术后1 a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结果-4^-2 mm组、>-2~2 mm组、>2~4 mm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增加值[(53.14±17.92)°、(51.32±14.40)°、(51.82±14.21)°]、HSS评分增加值[(26.50±12.63)、(14.33±2.61)、(17.32±4.47)分]较>4 mm组[(40.58±18.69)°、(13.32±4.44)分]大(P<0.05),-4^-2 mm组、>-2~2 mm组、>2~4 m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mm组术后WOMAC评分增加值[(-35.47±6.89)分]较>4 mm组[(-40.44±9.67)分]大(P<0.05),-4^-2 mm组[(-35.50±10.42)分]、>-2~2 mm组[(-39.30±8.65)分]与>4 m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TKA术后关节线高度增加>4 mm会影响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关节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线高度 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Stress-deconcentrated ultrasensitive strain sensor with hydrogen-bonding-tuned fracture resilience for robust biomechanical monitoring 被引量:2
11
作者 Yizhuo Yang Wenjie Tang +13 位作者 Jinyi Wang Ruiqing Liu Ping Yang Shisheng Chen Yuehui Yuan Jingfeng Xu Xueyang Ren Shancheng Yu Hao Wu Yunfan Zhou Leili Zhai Xiaodong Shao Zenan Chen Benhui Hu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289-2297,共9页
Recently,rapid advances in flexible strain sensors have broadened their application scenario in monitoring of various mechanophysiological signals.Among various strain sensors,the crack-based strain sensors have drawn... Recently,rapid advances in flexible strain sensors have broadened their application scenario in monitoring of various mechanophysiological signals.Among various strain sensors,the crack-based strain sensors have drawn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monitoring subtle mechanical deformation due to their high sensitivity.However,early generation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cracks in the conductive sensing layer result in a narrow working range,limiting their application in monitoring large biomechanical signals.Herein,we developed a stress-deconcentrated ultrasensitive strain(SDUS)sensor with ultrahigh sensitivity(gauge factor up to2.3×10^(6))and a wide working range(0%-50%)via incorporating notch-insensitive elastic substrate and microcrack-tunable conductive layer.Furthermore,the highly elastic amine-based polymer-modified polydimethylsiloxane substrate without obvious hysteresis endows our SDUS sensor with a rapid response time(2.33 ms)to external stimuli.The accurate detection of the radial pulse,joint motion,and vocal cord vibration proves the capability of SDUS sensor for healthcare monitoring and human-machine commun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ible strain sensor MICROCRACK mechanophysiological signal monitoring ultrahigh sensitivity wide working rang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