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香型信阳毛尖茶关键呈香成分鉴定
1
作者 尹鹏 卫艺炜 +7 位作者 王静 王晓 张向娜 苏丹 王晶晶 孙慕芳 郭桂义 刘仲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22-228,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清香型信阳毛尖的关键呈香成分。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结果表明,溶剂辅助风味蒸发和顶空固相微萃取共计从信阳毛尖茶汤中得到48个呈香物质。风味稀释(flavor dilution,... 采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清香型信阳毛尖的关键呈香成分。香气提取物稀释分析结果表明,溶剂辅助风味蒸发和顶空固相微萃取共计从信阳毛尖茶汤中得到48个呈香物质。风味稀释(flavor dilution,FD)因子≥27的呈香物质有22个,其中二氢猕猴桃内酯的FD因子最高(6561),其次是香草醛(2187)、香豆素(729)、2-苯乙醇(729)、己醛(243)、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243)和δ-癸内酯(243)。定量分析结合OAV结果表明,OAV>1的关键香气成分有17个,包括(E,Z)-2,6-壬二烯醛、二甲硫、3-甲基丁醛、香叶醇、反-β-紫罗酮、芳樟醇、6-甲基-5-庚烯-2-酮、(E,E)-2,4-庚二烯醛、己醛、2-甲基丁醛、茉莉酮、壬醛、δ-癸内酯、γ-己内酯、香豆素、δ-茉莉内酯和吲哚,表明这些成分对清香型信阳毛尖茶香气品质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毛尖茶 风味稀释因子 气活性值 关键呈香成分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绿茶关键呈香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尤秋爽 石亚丽 +4 位作者 朱荫 杨高中 严寒 林智 吕海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4-200,共7页
以龙井43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工艺分别加工成炒青、烘青、蒸青、晒青4类绿茶,继而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研究分析了加工工艺对绿茶关键呈香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 以龙井43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工艺分别加工成炒青、烘青、蒸青、晒青4类绿茶,继而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研究分析了加工工艺对绿茶关键呈香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晒青绿茶样品中分别鉴定出了31、27、25、30种关键呈香成分,均以表现出花香、果香、青气特征的香气化合物为主;其中13种香气成分是4类绿茶共有的关键呈香成分,包括β-紫罗酮、萘、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I、香叶醇、1-辛烯-3-醇、2-庚酮、庚醛、己醛、乙酸叶醇酯、(E,E)-2,4-癸二烯醛、α-紫罗酮、苯乙醇。此外,研究表明,β-罗勒烯和(Z)-3-己烯基-α-甲基丁酸酯对炒青绿茶的香气品质有重要贡献,2-戊基呋喃、苯乙醛和α-松油醇对烘青绿茶的香气品质有重要贡献,而香叶基丙酮、γ-松油烯和α-柠檬醛对晒青绿茶的香气品质有重要贡献。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揭示绿茶香气品质形成机理和研发绿茶香气品质定向加工调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关键呈香成分 搅拌棒吸附萃取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 加工工艺
下载PDF
景谷大白茶挥发性成分及其关键呈香成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尤秋爽 黄亮 +9 位作者 岳建冬 罗承章 陈学平 包金妹 曾文蓉 刘艳涛 龚敏 朱荫 林智 吕海鹏 《中国茶叶》 2023年第11期48-57,共10页
研究分析了代表性景谷大白茶的挥发性成分组成特点及其关键呈香成分。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从景谷大白茶中鉴定出共117种挥发性成分,其化学组成以醛类(24种)、醇类(22种)、酮类(20种)为主;进一步... 研究分析了代表性景谷大白茶的挥发性成分组成特点及其关键呈香成分。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从景谷大白茶中鉴定出共117种挥发性成分,其化学组成以醛类(24种)、醇类(22种)、酮类(20种)为主;进一步通过气相色谱-嗅闻(GC-O)分析技术筛选出了36种对景谷大白茶香气品质形成具有重要贡献的关键呈香成分,包括(E)-β-紫罗酮、(Z)-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E)-2-壬烯醛、香兰素、香叶基丙酮以及6-甲基-5-庚烯-2-酮等;此外,研究表明,单芽原料制成的景谷大白茶中2-己烯醇、紫苏醇、己醛、芳樟醇、α-柠檬醛、香叶醇等香气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一芽二叶鲜叶原料加工的景谷大白茶。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景谷大白茶风味品质的化学物质基础以及研发加工品质调控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谷大白茶 挥发性成分 关键呈香成分 气品质 化学分析
下载PDF
茶叶挥发性成分中关键呈香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82
4
作者 王梦琪 朱荫 +3 位作者 张悦 施江 林智 吕海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41-349,共9页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表明,茶叶挥发性成分中存在少量关键呈香成分,对茶叶的香气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茶叶挥发性成分中这些关键呈香成分的研究进展,包括关键呈香成分的... 香气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研究表明,茶叶挥发性成分中存在少量关键呈香成分,对茶叶的香气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茶叶挥发性成分中这些关键呈香成分的研究进展,包括关键呈香成分的分析鉴定方法和主要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以及其他再加工茶(主要为花茶)中已经鉴定出的关键呈香成分的汇总分析,并探讨茶叶中关键呈香成分未来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结果丰富了茶叶风味品质化学基础理论,可为提升现代茶叶加工技术和开展茶叶香气品质定向调控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关键呈香成分 鉴定方法
下载PDF
安吉白茶挥发性成分及关键呈香成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石亚丽 白艳 +6 位作者 马婉君 朱荫 王佳童 邵晨阳 严寒 林智 吕海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61-268,共8页
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安吉白茶的挥发性成分组成特点,并利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性值分析了安吉白茶的关键呈香成分。结果表明,在20个安吉白茶样品中共检测到10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含量最... 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安吉白茶的挥发性成分组成特点,并利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性值分析了安吉白茶的关键呈香成分。结果表明,在20个安吉白茶样品中共检测到10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有香叶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植醇、水杨酸甲酯、顺式茉莉酮、亚麻酸、芳樟醇等;不同等级安吉白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此外,基于34个共有特征峰,建立安吉白茶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16种化合物被鉴定为安吉白茶的关键呈香成分,包括反式-β-紫罗兰酮、香叶醇、芳樟醇、己醛、庚醛、(E)-2-庚烯醛、α-紫罗兰酮和(Z)-己酸-3-己烯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安吉白茶 挥发性成分 关键呈香成分 指纹图谱
下载PDF
惠明茶香气品质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尤秋爽 刘建平 +3 位作者 何卫中 朱荫 林智 吕海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53-261,共9页
以13个代表性惠明茶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联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系统研究惠明茶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关键呈香成分。结果表明,从惠明茶样品中共鉴定出120种挥发性成分,化学组成上以醇类(26种)、酯类(26种)、酮类(14... 以13个代表性惠明茶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联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系统研究惠明茶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关键呈香成分。结果表明,从惠明茶样品中共鉴定出120种挥发性成分,化学组成上以醇类(26种)、酯类(26种)、酮类(14种)为主,其中香叶醇、2,2,4-三甲基戊二醇异丁酯、吲哚、(Z)-茉莉酮、1-辛烯-3-醇等香气成分的含量最高;此外,通过气相色谱-嗅闻分析确定了42种惠明茶的关键呈香成分,包括2-乙基-3,5-二甲基吡嗪、6-甲基-5-庚烯-2-酮、芳樟醇、(Z)-3-己烯醇丁酸酯、3,5-辛二烯-2-酮、(E)-β-紫罗酮等,对惠明茶“清香、花香”香气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形成惠明茶香气品质的化学物质基础,为惠明茶香气品质加工工艺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明茶 挥发性成分 关键呈香成分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 气品质
下载PDF
“清香”绿茶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关键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63
7
作者 王梦琪 朱荫 +3 位作者 张悦 施江 林智 吕海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19-228,共10页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并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以及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法,分析采用相同加工工艺制备的不同茶树品种“清香”绿茶的... 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并结合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以及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ry,GC-O-MS)联用法,分析采用相同加工工艺制备的不同茶树品种“清香”绿茶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关键香气成分等。结果表明,从7个“清香”绿茶的挥发性成分中鉴定出270个共有香气化合物,化学组成以醛类、醚类、醇类、烷烃类、芳香烃以及酯类等成分为主;采用OAV法和GC-O-MS法分别确定“清香”绿茶中的20种和28种关键香气成分;2种方法共同检测到7种物质,包括芳樟醇、壬醛、(E)-β-紫罗兰酮、(Z)-己酸-3-己烯酯、乙苯、萘、2-正戊基呋喃等,表明这些物质对绿茶“清香”香气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关键呈香成分 茶树品种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和OAV对春季信阳红茶关键呈香化合物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马敬宜 姚衡斌 赵仁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89-198,共10页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春季一芽一叶信阳红茶茶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香气活度值(odor a... 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对春季一芽一叶信阳红茶茶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筛选信阳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信阳红茶茶样中共鉴定出160种挥发性化合物,化学组成以萜类(占比34.43%)、酯类(占比15.83%)、醇类(占比11.13%)、醛类(占比10.58%)为主。基于OAV≥1,共筛选出23种信阳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其中OAV≥100的有芳樟醇、香叶醇、苯乙醛、癸醛、庚醛、2,6-壬二烯醛、水杨酸甲酯、庚酸乙酯、己醛、β-紫罗兰酮、雪松醇、β-环柠檬醛,表明这些物质对信阳红茶的香气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红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关键呈香成分 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石亚丽 朱荫 +6 位作者 马婉君 杨高中 王梦琪 施江 彭群华 林智 吕海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5-301,共17页
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众多香气化合物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茶叶的香气品质。名优炒青绿茶一般具有滋味好、香气高的特点,是我国优质绿茶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关于名优炒青绿茶香气成分的研究逐渐增多,但针对不同名优炒... 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众多香气化合物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茶叶的香气品质。名优炒青绿茶一般具有滋味好、香气高的特点,是我国优质绿茶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关于名优炒青绿茶香气成分的研究逐渐增多,但针对不同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特点等尚缺乏系统阐述。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汇总已鉴定出的香气成分,分析共有香气物质,探讨关键呈香成分,以期为名优炒青绿茶的风味品质评价和香气品质调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青绿茶 关键呈香成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绿茶特征性香气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尹鹏 王晶晶 +4 位作者 王子浩 王晓 郭桂义 王广铭 孙慕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7324-7332,共9页
香气是评价茶叶风味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形成茶叶香气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多但含量低。与其他茶类相比,绿茶香气成分数量少而且含量低。绿茶香气的特点表现为嫩香、清香、栗香或嫩栗香、花香等特征性香型。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不同香型... 香气是评价茶叶风味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形成茶叶香气的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多但含量低。与其他茶类相比,绿茶香气成分数量少而且含量低。绿茶香气的特点表现为嫩香、清香、栗香或嫩栗香、花香等特征性香型。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不同香型绿茶香气中的关键呈香成分及其形成途径,以期为特色风味绿茶的精准定向加工和茶叶香气品质调控提供依据,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多元化绿茶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关键呈香成分
下载PDF
茶李间作对茶树生长及秋季绿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丽冉 蒋宾 +6 位作者 焦文文 钟晓雪 刘琨毅 刘明丽 李丽霞 彭康丽 罗学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89-2999,共11页
【目的】研究茶李间作对茶树生长和秋季绿茶品质的影响,为茶园间作李树的可行性判定和提高夏秋茶的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选9号为试材,测定单作茶园和间作茶园的百芽重、百克芽数等生长指标,运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目的】研究茶李间作对茶树生长和秋季绿茶品质的影响,为茶园间作李树的可行性判定和提高夏秋茶的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选9号为试材,测定单作茶园和间作茶园的百芽重、百克芽数等生长指标,运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秋季绿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儿茶素、黄酮、氨基酸组分和香气物质等主要品质成分。【结果】间作茶园的相对湿度、百芽重、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茶氨酸、酪氨酸和组氨酸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茶园(P<0.05,下同),百克芽数、茶多酚、黄酮和酯型儿茶素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茶园。共鉴定出205种香气成分,包括醛类、酯类、醇类、烯烃类、芳烃类、酮类、烷烃类和杂环化合物等,其中酯类和烯烃类的相对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表明,对绿茶香气有花香贡献的水杨酸甲酯、芳樟醇、顺式芳樟醇吡喃氧化物、(Z)-3-己烯醇,以及有栗香贡献的(Z)-己酸-3-己烯酯、苯甲醛、己醛和苯乙醛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茶园。相关分析表明,茶多酚、黄酮和酯型儿茶素与涩味和苦味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鲜醇度和甜味强度呈显著负相关;水浸出物、茶氨酸和酪氨酸与鲜醇度和甜味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涩味和苦味强度呈显著负相关;水杨酸甲酯、芳樟醇、苯甲醛和己醛等23种香气物质均与栗香和花香呈正相关,与清香、青香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茶园间作李树能增强茶树生长势,改善茶园小气候,降低秋季绿茶的苦涩味,提高鲜爽度、栗香和花香,整体感官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可为今后继续在川南茶区推广应用茶李间作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李间作 秋季绿茶 滋味成分 关键呈香成分 茶叶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