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及邻区震旦纪末—寒武纪早期构造运动性质与作用 被引量:72
1
作者 李伟 刘静江 +2 位作者 邓胜徽 张宝民 周慧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6-556,563,共12页
近期在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而对于震旦纪末—寒武纪早期构造运动的认识还存在较大争论。通过岩石学特征、地震剖面特征、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到震旦纪末的构造运动与寒武纪早期的构造运动存在明显差... 近期在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获得了天然气勘探的新突破,而对于震旦纪末—寒武纪早期构造运动的认识还存在较大争论。通过岩石学特征、地震剖面特征、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到震旦纪末的构造运动与寒武纪早期的构造运动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认为桐湾运动是以整体隆升与沉降为特征,并发育三幕构造运动,即灯影组二段富藻层沉积末期的桐湾Ⅰ幕、灯影组二段沉积末期的桐湾Ⅱ幕与灯影组三段—灯影组四段沉积末期的桐湾Ⅲ幕,桐湾期的灯影组镶边碳酸盐台地还存在轻微裂化作用下的热液沉积。寒武纪早期的兴凯运动以裂陷为主,发育两幕构造运动,即麦地坪组沉积期的兴凯Ⅰ幕与筇竹寺组沉积期的兴凯Ⅱ幕,兴凯期的上扬子碳酸盐台地遭遇较强的裂解,热液作用普遍较强,但至兴凯Ⅱ期时,裂陷活动主要发生在川南—黔北地区,川中—川北较弱。桐湾期的隆升剥蚀不仅控制了三大岩溶风化壳的发育,且其形成的绵阳—宜宾—会东巨大侵蚀沟谷控制了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的泥岩与页岩为主的碎屑岩沉积;兴凯运动不仅控制了有利烃源岩的发育,且与桐湾运动一起控制了有利源-储配置区的分布。因此,四川盆地震旦纪末—早寒武世发育两类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前者主要促进了储层的发育,后者主要促进了烃源岩的发育,二者共生组合形成了震旦系与寒武系的良好油气成藏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纪 寒武纪 桐湾运动 兴凯运动 灯影组 麦地坪组 筇竹寺组 岩溶 储层 烃源岩 热液作用
下载PDF
黑龙江新开岭变质核杂岩的组成及其演化 被引量:47
2
作者 赵海滨 莫宣学 +2 位作者 徐受民 李尚林 马伯永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6-188,共13页
新开岭变质核杂岩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地区,由断层下盘的变质核、拆离断层和上盘滑脱—冲断系所构成,地貌上呈长垣型的隆起带,变质核内面理外倾,盖层中褶皱轴向呈环形展布。本文根据同位素测年结果讨论了新开岭变质核杂岩的隆升和... 新开岭变质核杂岩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地区,由断层下盘的变质核、拆离断层和上盘滑脱—冲断系所构成,地貌上呈长垣型的隆起带,变质核内面理外倾,盖层中褶皱轴向呈环形展布。本文根据同位素测年结果讨论了新开岭变质核杂岩的隆升和演化特征。中央侵人体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171~164Ma,变质的自云母和流纹质糜棱岩的变形年龄分别为142Ma和155Ma,北部边界断裂带糜棱岩的^40Ar-^39Ar年龄为154.9±0.6Ma。中央侵人体的侵人时间代表了核杂岩的隆升时间,北部冲断带的年龄代表大规模的变形时间。岩浆流体、变质流体和构造流体的叠加使成矿更为有利,是今后找矿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组成及演化 燕山运动 兴凯运动 黑龙江新开岭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亚构造带及向环太平洋构造带的转化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东方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199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中亚古亚洲洋的消失可由该地区大量晚元古后期-泥盆纪残余洋壳和高压变质带的存在来说明,其中大量800~550Ma蛇绿岩和高压变质带说明兴凯运动是主要造山期。加里东和华力西造山运动是其后续运动,早石炭世是一个转折期,早石... 中亚古亚洲洋的消失可由该地区大量晚元古后期-泥盆纪残余洋壳和高压变质带的存在来说明,其中大量800~550Ma蛇绿岩和高压变质带说明兴凯运动是主要造山期。加里东和华力西造山运动是其后续运动,早石炭世是一个转折期,早石炭世地层基本缺失,洋壳残片不再出现,变质作用突然减弱,表明中亚地区构造机制已逐渐转入大陆内部。石炭二叠纪地壳开始拉伸,形成了晚古生代裂谷并产生强烈岩浆作用。二叠纪末。早中生代全区隆起,残余海盆地消失,西伯利亚地台以其盾形前缘向南推移,形成推土机机制改变了加里东-华力西期的东西向构造格局,形成折接的类弧形构造,其东部为北东向构造,前缘为东西向,西部为北西向,总体形成宏伟的推覆断层及走滑断层系,早中生代中国东部环太平洋构造带以南北向为特征,由东而西的侧压力转换成剪切分量,加强了北东向的走滑和拖曳。在这一过程中,环太平洋构造以最接近的应力场和最低的地动能消耗、制动,继承和改造了晚末期中亚构造系,达到两个大地构造区系的交替和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构造带 兴凯运动 环太平洋 构造带 断层
下载PDF
云南新元古代地史研究的新认识
4
作者 王泽传 赵茂春 +3 位作者 赵思传 刘仕军 朱延浙 严城民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80,共7页
较为系统地搜集了云南新元古代的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的相关资料,结合长期进行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形成的认识,从区域地质发展史的角度再度对云南新元古代的地史演化进行研究,得出5方面的新认识。即:1)三江... 较为系统地搜集了云南新元古代的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的相关资料,结合长期进行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形成的认识,从区域地质发展史的角度再度对云南新元古代的地史演化进行研究,得出5方面的新认识。即:1)三江造山带的新元古界包括公养河群(中下部)、勐统群、南坑河组,均为地层层序清楚的浅变质含碳酸盐砂泥质沉积,与中元古界澜沧岩群、巨甸岩群地层层序模糊的浅变质含中基性火山岩的砂泥质沉积构成明显差别; 2)三江造山带的新元古界仅发生轻微变质,变质作用强度带为绢云母—绿泥石带(明显低于中元古界),变质作用时期为早寒武世末期,为兴凯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3)上扬子陆块的新元古界中,陆良组属青白口系,澄江组、牛头山组属青白口系—南华系,南沱组属南华系,观音崖组、陡山沱组、灯影组(中下部)属震旦系; 4)据南沱组冰碛层与下伏澄江组砂岩的地质年代,造成二者呈微弱角度不整合接触的澄江运动应发生在南华纪早期; 5)华南陆块的新元古界包括屏边群、浪木桥组(下部),屏边群的冰筏沉积、浪木桥组的含磷沉积分别与上扬子陆块冰川沉积的南沱组、含磷地层灯影组中谊村段相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地史 地层划分 区域变质作用 兴凯运动 澄江运动 新元古代 云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