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意象”(上)——中国诗学的生命形态论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伯海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3-169,共7页
中国诗学传统中的“意象”范畴导源于先秦两汉时期的玄理之“象”与人文之“象”,经六朝挚虞、陆机、刘勰诸人的努力转变为文学审美意象,至唐代更演化出诗歌“兴象”。“意象”作为审美者意匠经营之“象”,是“心物交感”的产物,其生成... 中国诗学传统中的“意象”范畴导源于先秦两汉时期的玄理之“象”与人文之“象”,经六朝挚虞、陆机、刘勰诸人的努力转变为文学审美意象,至唐代更演化出诗歌“兴象”。“意象”作为审美者意匠经营之“象”,是“心物交感”的产物,其生成途径有“寓目辄书”和“假象见意”两大类型,构造原则当为“意与象合”。“兴象”则更强调情意对物象的超越,即由“象内”向着“象外”境界的拓展。从“情志”到“意象”再到“象外之象”(意境),形成诗歌创作活动的生命流程,“意象”实居于这一流程的中端。意象问题成为中西诗学的一个交会点,但我们民族视意象为“天人合一”理念下的诗性生命本体,同西方人的艺象观之间又有许多实质性的差异,可供比照与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立象尽意 兴在象外 诗性生命本体
下载PDF
释“意象”(下)——中国诗学的生命形态论 被引量:9
2
作者 陈伯海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1-116,共6页
中国诗学传统中的“意象”范畴导源于先秦两汉时期的玄理之“象”与人文之“象”,经六朝挚虞、陆机、刘勰诸人的努力转变为文学审美意象,至唐代更演化出诗歌“兴象”。“意象”作为审美者意匠经营之“象”,是“心物交感”的产物,其生成... 中国诗学传统中的“意象”范畴导源于先秦两汉时期的玄理之“象”与人文之“象”,经六朝挚虞、陆机、刘勰诸人的努力转变为文学审美意象,至唐代更演化出诗歌“兴象”。“意象”作为审美者意匠经营之“象”,是“心物交感”的产物,其生成途径有“寓目辄书”和“假象见意”两大类型,构造原则当为“意与象合”。“兴象”则更强调情意对物象的超越,即由“象内”向着“象外”境界的拓展。从“情志”到“意象”再到“象外之象”(意境),形成诗歌创作活动的生命流程,“意象”实居于这一流程的中端。意象问题成为中西诗学的一个交会点,但我们民族视意象为“天人合一”理念下的诗性生命本体,同西方人的艺象观之间又有许多实质性的差异,可供比照与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立象尽意 兴在象外 诗性生命本体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诗学“兴象”论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国乾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4-58,68,共6页
"兴象"是中国古代诗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兴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古人对文学创作活动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兴象"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在创作上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 "兴象"是中国古代诗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兴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古人对文学创作活动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兴象"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在创作上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审美上表现出兴象高妙、情景交融、寄托深远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兴象 感兴 兴在象外
下载PDF
刘长卿诗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3
4
作者 房日晰 《求是学刊》 1984年第4期66-70,共5页
关键词 刘长卿 诗的艺术 兴在象外 客观景物 诗篇 送别诗 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歌艺术 垂杨 含蓄蕴藉
下载PDF
试论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诗歌鉴赏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文忠 《江淮论坛》 1983年第5期38-45,共8页
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安徽桐城人,他是姚鼐的学生,与梅曾亮,管同、姚莹合称“姚门四弟子”,是桐城派继续发展时期的骨干成员。《昭昧詹言》(以下简称(《詹言》),大约写于1839年。初刊于光绪年间,_收在《桐城方植之先生遗书》内... 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安徽桐城人,他是姚鼐的学生,与梅曾亮,管同、姚莹合称“姚门四弟子”,是桐城派继续发展时期的骨干成员。《昭昧詹言》(以下简称(《詹言》),大约写于1839年。初刊于光绪年间,_收在《桐城方植之先生遗书》内,光绪十七年重刊,分卷与初刻本相同,以后续刻的几种版本有所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鉴赏 方东树 桐城派 光绪年间 初刻本 姚莹 安徽 兴在象外 文法 姚鼐
下载PDF
兴:中国诗学内蕴的积贮
6
作者 何旺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46-50,共5页
“兴”作为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独特范畴,之所以会引起历代诗人诗论家的深情关注,是因为它积贮着深邃的中国古代文化精神和鲜明的诗学内蕴。前者的文化内核是对“同”的庄严追求与热烈共享,它既与原始先民们强烈的生命意识密不可分,又表... “兴”作为中国古代诗学的一个独特范畴,之所以会引起历代诗人诗论家的深情关注,是因为它积贮着深邃的中国古代文化精神和鲜明的诗学内蕴。前者的文化内核是对“同”的庄严追求与热烈共享,它既与原始先民们强烈的生命意识密不可分,又表现出“天人合一”的集体心理体验;后者则呈现出极具民族魅力的审美思维范式,主要折射为直觉思维、心物交融和兴在象外的审美追求,它是历代诗人创作的共同的内在范型,与西方的审美思维范式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审美直觉 心物交融 兴在象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