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感模拟训练系统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肌张力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1
作者 刘朝丽 惠锦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173-177,共5页
目的分析体感模拟训练系统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肌张力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 目的分析体感模拟训练系统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肌张力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体感模拟训练系统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改良Ashworth评分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上肢部分(U-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波最大波幅(Hmax)、M波最大波幅(Mmax)及Hmax/Mmax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感模拟训练系统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可改善神经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促进上肢肌张力及上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模拟训练系统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上肢偏瘫 脊髓运动神经兴奋性 上肢肌张力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熊垚 陈义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0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肌电生物反馈)和研究组(41例,温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在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肌电生物反馈)和研究组(41例,温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H波最大波幅/M波最大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Fugl-Meyer运功功能评价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腕关节、踝关节主动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后,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评分低于对照组,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后,研究组的临床痉挛指数(CSI)、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提高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肌电生物反馈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脊髓运动神经兴奋性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俊慧 齐艳英 +2 位作者 冯秀芳 邱林 杨帆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2016-2020,共5页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1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3例对照组和48例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肌...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1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3例对照组和48例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疗效,肢体功能,Hmax,Mmax及H/Mmax,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上肢、下肢Fugl-Meyer功能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Fugl-Meyer功能量表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Hmax、Mmax及H/Mmax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max、Mmax及H/Mmax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DS评分均下降,ADL评分均上升,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上有积极作用,可通过调节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肌张力,减轻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前列地尔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肢体功能 脊髓运动神经兴奋性
下载PDF
神经生理学
4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1年第11期15-16,共2页
0139417 对定向力给予帮助/Sharp D//Lancet.-2000,355(9209).-1034 医科情0139418 指尖感受到的伤害性刺激可抑制人类上肢运动神经元的协同作用/Leis AA//Neurology.-2000,55(9).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兴奋性 伤害性刺激 协同作用 医科 神经生理学 定向力 神经支配 上肢 指尖 抑制
下载PDF
CO_2气腹对胃黏膜血管活性肠肽及P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丁华 卫冰 +1 位作者 李宁 黎介寿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654-1655,共2页
目的:研究CO_2气腹对胃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及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CO_2气腹不同压力,不同持续时间大鼠胃黏膜VIP及SP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大鼠CO_2气腹后胃黏膜VIP及SP含量均发生变化。随着气腹持续... 目的:研究CO_2气腹对胃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及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CO_2气腹不同压力,不同持续时间大鼠胃黏膜VIP及SP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大鼠CO_2气腹后胃黏膜VIP及SP含量均发生变化。随着气腹持续时间的延长,大鼠胃部膜VIP含量逐渐减少,而胃黏膜SP含量却逐渐增大。气腹时间持续1h后,高压组胃黏膜VIP含量显著小于对照组,而高压组胃黏膜SP含量显著大于对照组。气腹时间持续2h后,气腹低压组,中压组胃黏膜VIP含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胃黏膜SP含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CO_2气腹可导致胃黏膜VIP及SP含量变化,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气腹压力大小和气腹持续时间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腹 胃黏膜 血管活性肠肽 P物质 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大鼠 兴奋性运动神经元
下载PDF
肠神经调控的分泌功能及其在功能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珊 方秀才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84-786,共3页
一、肠神经系统-胃肠道的“大脑” 肠神经系统(ENS)分布于自食管至肛门的消化道管壁内,由神经节和节间神经纤维形成的肌间神经丛(MP)和黏膜下神经丛(SMP)组成,前者位于纵行肌和环行肌间,后者位于黏膜下层。包括三类神经元,... 一、肠神经系统-胃肠道的“大脑” 肠神经系统(ENS)分布于自食管至肛门的消化道管壁内,由神经节和节间神经纤维形成的肌间神经丛(MP)和黏膜下神经丛(SMP)组成,前者位于纵行肌和环行肌间,后者位于黏膜下层。包括三类神经元,内在初级传入神经元(IPAN)感受各种刺激;中间神经元形成神经网络,整合各种信息;分泌/运动神经元为兴奋性运动神经元,调控消化道肌肉收缩、上皮分泌及血流供应。ENS神经元总数几乎和脊髓神经的神经元数目相同。和体内其他自主神经系统不同,ENS是结构和功能相对独立的神经网络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控 分泌功能 功能性肠病 兴奋性运动神经元 初级传入神经 神经系统 肌间神经 发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