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节律振荡机制在视觉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科 赵翌蕾 +5 位作者 刘婷 崔砚 郭大庆 王玲 刘铁军 尧德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3,共7页
γ节律振荡是大脑皮质中常见的,频率在30~80 Hz之间的神经振荡模式,在初级视觉通道中能观察到多种起源的γ节律振荡.在小鼠、猫与猴V1的视觉诱发的γ节律振荡主要起源于L2/3和L4B,并对刺激参数敏感.猫与小鼠初级视觉通道(视网膜、LGN与... γ节律振荡是大脑皮质中常见的,频率在30~80 Hz之间的神经振荡模式,在初级视觉通道中能观察到多种起源的γ节律振荡.在小鼠、猫与猴V1的视觉诱发的γ节律振荡主要起源于L2/3和L4B,并对刺激参数敏感.猫与小鼠初级视觉通道(视网膜、LGN与V1)中观察到起源于视网膜由亮度诱发的高频γ节律振荡;在猴LGN却没有观察到γ节律振荡,而在V1上记录到亮度诱发的γ活动.γ节律振荡的产生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网络有重要的关系,其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中PV细胞被认为与自发γ节律振荡的产生相关. SOM细胞的参与对低频γ节律振荡(20~40 Hz)的产生起到关键作用;而光栅诱发的高频γ节律振荡(65~80 Hz)主要与PV细胞有关.动物在不同生理状态、发育阶段与脑疾病状态下光栅诱发的γ节律振荡存在较大差异,反映大脑对视觉信息加工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节律振荡 视觉机制 兴奋性锥体细胞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