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年文脉兴诗路 诗画永嘉展风华
1
作者 文娜 《浙江经济》 2023年第8期20-23,共4页
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永嘉的秀水人文藏在历代文人骚客的诗词中,旺在余韵悠远的实景里,兴在全民共享的美好生活中。永嘉县名取“水长而美”之意,是中国千年古县、首批“浙江文化名城”,是温州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中国山水诗鼻祖... 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永嘉的秀水人文藏在历代文人骚客的诗词中,旺在余韵悠远的实景里,兴在全民共享的美好生活中。永嘉县名取“水长而美”之意,是中国千年古县、首批“浙江文化名城”,是温州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曾担任永嘉太守,开创中国山水诗派,悠悠三百里楠溪江,从此冠以“中国山水诗的摇篮”美誉,成为陶弘景、李白、杜甫、苏轼、叶适、李清照等文人墨客千年吟诵的胜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李清照 文化名城 兴诗 全民共享 陶弘景 永嘉 文人骚客
下载PDF
《周易》卦爻辞的兴诗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建仁 《台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3-25,共3页
《周易》卦爻辞简短古朴,不仅蕴含着深远的哲学内涵,而且具有浓郁的文学意味,它保存了远古兴诗,具有诗句短促单章独句,兴多兼比喻意明显,事辞言事客观明了的特点。与《诗经》兴诗相比, 《周易》兴诗更为古朴,它客观上展示了《诗经》前... 《周易》卦爻辞简短古朴,不仅蕴含着深远的哲学内涵,而且具有浓郁的文学意味,它保存了远古兴诗,具有诗句短促单章独句,兴多兼比喻意明显,事辞言事客观明了的特点。与《诗经》兴诗相比, 《周易》兴诗更为古朴,它客观上展示了《诗经》前兴诗的发展轨迹,是研究我国远古歌谣民族特色的重要文献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卦爻辞 《诗经》 兴诗
下载PDF
神秘思维向诗国文化的转化——论兴诗与《周易》之关系
3
作者 熊建军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1-45,共5页
作为"诗六义"之一的"兴"被认为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但是学术界对"兴"与"兴诗"又明显地言说不清。究其原始,兴诗是先民物占谣辞的演化,虽然最终"兴"完成了从神秘思维向诗国文化的过渡... 作为"诗六义"之一的"兴"被认为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但是学术界对"兴"与"兴诗"又明显地言说不清。究其原始,兴诗是先民物占谣辞的演化,虽然最终"兴"完成了从神秘思维向诗国文化的过渡,但是我们无法割裂其与原始巫卜文化尤其是《周易》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兴诗"与《周易》属于一脉同源的文化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诗 物占 《周易》 巫卜文化
下载PDF
兴诗:一种原始实用技术的转变
4
作者 熊建军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73-76,共4页
就"兴诗"的特征和"起兴"的前后逻辑关系来看,其所具有的前后无关联性和神秘性与原始宗教巫卜文化关系密切。如果认同这一结论,那么结合兴诗的特征不难看出"兴诗"最原始的雏形与先民对祸福吉凶进行物占的... 就"兴诗"的特征和"起兴"的前后逻辑关系来看,其所具有的前后无关联性和神秘性与原始宗教巫卜文化关系密切。如果认同这一结论,那么结合兴诗的特征不难看出"兴诗"最原始的雏形与先民对祸福吉凶进行物占的歌谣与占辞最为相似,它的"托事于物"和"托物兴词,全不取义"的特征与原始巫卜文化中的物占也最为接近。也就是说"兴诗"是从具有原始意味的实用技术———原始物占转化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诗 诗文化 古代文学 原始物占 集体意识
下载PDF
“六诗”之制与“兴诗”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6,139,共6页
“兴”是中国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该文综合分析了“兴”在先秦文献中使用的情况,并从《周礼》职掌“六诗之制”的“大师”一职设置的时间、职能,探讨其教授“六诗”的大致时间最早也应在春秋晚期。又从先秦其... “兴”是中国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该文综合分析了“兴”在先秦文献中使用的情况,并从《周礼》职掌“六诗之制”的“大师”一职设置的时间、职能,探讨其教授“六诗”的大致时间最早也应在春秋晚期。又从先秦其他文献对“六诗”各个概念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六诗”诸义项产生的先后次序,发现“六诗”之中,风、赋、比、雅、颂的使用时间均早于“兴”。“兴也”最早见于战国帛书,“六诗”的称谓也仅见之于《周礼》,故“六诗”及“兴”诗概念的产生及应用大致应在战国中晚期,而《周礼》“大师”教授“六诗”的时间也应该在此稍前的一段时间。至秦汉之际,以“兴”说诗的现象开始较为多见,成为毛诗以“兴”解诗的前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诗之制 大师 战国中晚期
下载PDF
興及興詩探源
6
作者 賈晉華 《中华文史论丛》 2006年第2期181-199,共19页
《周礼》记载了“六诗”这一术语,但并未给予详细解释,後代解说纷纭,但迄今未有令人满意的结论。本文旨在运用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方法,重新审视《周礼》这一记载,肯定“六诗皆体”说,探讨兴诗存在的可能性,并追溯兴字本义及其发展... 《周礼》记载了“六诗”这一术语,但并未给予详细解释,後代解说纷纭,但迄今未有令人满意的结论。本文旨在运用多学科综合分析的方法,重新审视《周礼》这一记载,肯定“六诗皆体”说,探讨兴诗存在的可能性,并追溯兴字本义及其发展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诗” 探源 《周礼》 学科综合 发展演变 记载 兴诗 中国 古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诗经》兴诗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奉先 《诗经研究丛刊》 2001年第1期192-203,共12页
'兴诗'研究众多,可归纳为六派。孔子的'诗可以兴'的'兴'与六义的'兴'不是一回事。历代标榜'兴诗',各有得失。检验《诗经》的'兴诗'分类,可知'兴'有多种作用。
关键词 兴诗 六派 得失 多作用
原文传递
绍兴诗稿(五首)
8
作者 黄晓华 《江南(诗)》 2019年第2期34-35,共2页
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周家老台门里,布衣暖,街上,菜根香,三开间的小花厅,读书滋味长,又长。再长的文章也要下课,下课了,先生和学生一起吃午饭,米饭,蔬菜,鱼肉酱。
关键词 兴诗 三味书屋
原文传递
即兴诗(组诗)
9
作者 白鹤林 《诗林》 2015年第3期28-30,共3页
春游记 我先写打油诗一首:春日田野上.随手拍风光。少儿恋花朵,微博传村庄。后改为儿童诗一首:你一路上采摘着蒲公英。你一路上追逐着蝴蝶。你第一次如此亲近田野、村庄和风。
关键词 组诗 兴诗 打油诗 蒲公英 儿童诗 村庄 游记
原文传递
即兴诗
10
作者 陈修元 《作品》 2015年第3期138-138,共1页
那个事物一直悬在虚空日子早已进入我的软组织秋已近尾声。
关键词 兴诗 软组织 虚空 尾声
原文传递
节日兴诗祝福吟(外一首)
11
作者 陈敬堃 《老友》 2011年第6期21-21,共1页
节日兴诗祝福吟,今番容我颂袁君。昔El宦海扬清浊,今日骚坛净世尘。语寄人生松草喻,胸怀家国故乡情。丹心更与青山在,淑景怡然日日新。
关键词 祝福 兴诗 节日 故乡情
原文传递
尤袤:中兴诗家 刚正为民
12
作者 魏国武 《海峡通讯》 2015年第11期66-67,共2页
尤袤是南宋著名诗人,他和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尤袤还是当时有名的一代能臣,他始终不渝地奉行儒家的民本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为世人所称颂。他历仕三朝,政声、诗声并著,可谓集名臣与诗人于一身。
关键词 尤袤 兴诗 爱国主义精神 民本思想 杨万里 范成大 诗人 陆游
原文传递
“兴”为“取譬引类”说——兼论风、雅诗篇的一个重要创作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高年 赫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7-9,共3页
《诗》中相同或类似的"兴辞"常常在不同的诗篇中反复出现,用以造成相同或类似的表现效果。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表示节候的兴辞出现于三首不同的诗中";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出现在两首诗中。大体类似的如&... 《诗》中相同或类似的"兴辞"常常在不同的诗篇中反复出现,用以造成相同或类似的表现效果。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表示节候的兴辞出现于三首不同的诗中";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出现在两首诗中。大体类似的如"××于飞""、采采××"等,出现频率多至十数次。比较有趣的是这些兴辞亦多见于《夏小正》《月令》或《易》卦爻辞中,这表明"兴"本不专属于《诗经》,也自有其古老的源渊。从创作方法的角度来考察,《诗三百》中的兴,常常表现为对古有现成的"兴辞"的引用,这一现象在风、雅诗篇中非常普遍。这不仅暗示着《诗经》诗作成型前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演变历程,而且也说明风、雅诗篇在形式的选择和诗材的捕捉方面所采取的"诵古"与"造篇"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譬引类 兴诗
下载PDF
宋诗东传与异域阐释——四种宋人诗集日本古注本考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卞东波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60-70,共11页
宋诗是随着朱子学东传到日本的,在日本中世时期就产生了不少关于东坡诗、山谷诗、宋代禅僧诗的“抄物”,即对诗歌的注释、讲解之作。江户时期中期,以市河宽斋、大窪诗佛、山本北山、柏木如亭为代表的“江湖诗社”诗人开始提倡学习“清... 宋诗是随着朱子学东传到日本的,在日本中世时期就产生了不少关于东坡诗、山谷诗、宋代禅僧诗的“抄物”,即对诗歌的注释、讲解之作。江户时期中期,以市河宽斋、大窪诗佛、山本北山、柏木如亭为代表的“江湖诗社”诗人开始提倡学习“清新”的宋诗,反对“古文辞学派”倡导的唐诗、明诗,他们特别推崇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南宋中兴“三大家”的诗,编纂了很多“三大家”诗歌的选本与注本。本文从日本汉文学史的脉络出发,对日本中世、近世时期四部宋集注本《冠注祖英集》《宋三大家绝句笺解》《感兴诗考注》《中兴禅林风月集注》进行了考证,考察其学术背景与阐释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日本古注本 《冠注祖英集》 《宋三大家绝句笺解》 《感兴诗考注》 《中兴禅林风月集注》
下载PDF
自汉以来词人鲜用“兴义”原因探析
15
作者 熊建军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11期150-155,共6页
"兴"作为《诗经》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自汉代以后渐渐被人弃置不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兴象"与"兴义"是一种具有原始思维特制的特殊语言形式,它是由先民早占早课的祈求吉凶祸福的手段演变而来,象义之间无关... "兴"作为《诗经》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自汉代以后渐渐被人弃置不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兴象"与"兴义"是一种具有原始思维特制的特殊语言形式,它是由先民早占早课的祈求吉凶祸福的手段演变而来,象义之间无关联的心理定势直接导致了在文学创作中的语言阻拒,这从而导致其渐渐被人抛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诗 语言阻拒 物占 心理定势
下载PDF
《春官》“六诗”之“兴”与《诗经》之“兴”诗
16
作者 孙定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0-16,共7页
《周礼·春官》大师所教"六诗""风、赋、比、兴、雅、颂"之本义,应该从《春官》大师配合大宗伯参与周王"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祇"的各种礼仪与"风、赋、比、兴、雅、颂"的上古辞源意义考究,... 《周礼·春官》大师所教"六诗""风、赋、比、兴、雅、颂"之本义,应该从《春官》大师配合大宗伯参与周王"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祇"的各种礼仪与"风、赋、比、兴、雅、颂"的上古辞源意义考究,加以文献实证,方可确定。从上古辞源考究,本义为祭祖且为各种祭祖仪式通称之"兴",正好与《春官》所叙大师配合大宗伯参与周王之祭祖礼仪"以肆献裸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礿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相契合,而"兴"为祭祖和各种祭祖仪式通称在《尚书》、《礼记》、《诗经》等文献均有存留。据此可以推定:配合大宗伯参与"大祭祀"的大师所教"六诗"之"兴"诗,是专用于祭祖的诗歌。孔子所言"诗可以兴"应译为"诗可以祭祖"。朱熹所言《诗经》"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兴象诗,并非《周礼》"六诗"之"兴诗",而是上古神文化的诗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六诗” 祭祖之兴 诗经 兴诗
下载PDF
释“诗可以兴”——论诗性生命的感发功能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伯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9-96,共8页
“诗可以兴”是古人对于诗的功能的一种提示,它导源于上古祭祀活动中的乐舞兴情,确立于诗、乐开始分离之际。这一命题提出后,又经历了从孔子的启人思悟,经汉儒的感动天人,以至宋儒的兴起本性之善和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有关激发生命元气的... “诗可以兴”是古人对于诗的功能的一种提示,它导源于上古祭祀活动中的乐舞兴情,确立于诗、乐开始分离之际。这一命题提出后,又经历了从孔子的启人思悟,经汉儒的感动天人,以至宋儒的兴起本性之善和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有关激发生命元气的演化过程,而其要义乃在于感发生命,以实现向生命本原的回归。在“兴观群怨”诸功能中,“诗可以兴”实居于主导地位,且由此感通以造就和谐、合作的社会群体与整全、充实的人类生活,更是我们于诗歌艺术审美活动的期望所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生命 感发功能 诗歌
下载PDF
论韦庄诗中“雨”的兴象特质
18
作者 刘茹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8-70,共3页
韦庄诗中存在大量关于雨的书写。这些雨已远非意象的简单呈现,而是一种发人感兴、造就美感的兴象之物,具有"兴象"的特质。雨激发了诗人创作的兴趣,引发了喜爱、愁怨、爱恋的情绪,创造出情景融汇、韵味无穷的诗境。从兴象说来... 韦庄诗中存在大量关于雨的书写。这些雨已远非意象的简单呈现,而是一种发人感兴、造就美感的兴象之物,具有"兴象"的特质。雨激发了诗人创作的兴趣,引发了喜爱、愁怨、爱恋的情绪,创造出情景融汇、韵味无穷的诗境。从兴象说来看韦诗中的雨,利于把握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体味诗句之外的韵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庄 兴诗 审美创造
下载PDF
从《诗比兴笺》看魏源的人格之美
19
作者 唐飞凤 黄建军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5-30,共6页
魏源,湘学代表人物,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批人物,其《海国图志》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性主张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至于其《诗比兴笺》同样表现了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儒家学子的高尚人格。从这些笺诗中,读者可以感... 魏源,湘学代表人物,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批人物,其《海国图志》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性主张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至于其《诗比兴笺》同样表现了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儒家学子的高尚人格。从这些笺诗中,读者可以感知:魏源语言上崇古尚雅,讲究引经据典;内容上追求诗史合一,体现关注现实的求真之美;当然,其最终的归宿与其经学思想一样,表现魏源忧国忧民、经世致用的实用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诗比兴笺》 引经据典 求真 经世致用
下载PDF
谢榛诗论的美学诠解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晶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3-42,共10页
明代诗论家谢榛的诗学著作《四溟诗话》(《诗家直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学阐释空间,对于当代的美学理论建设也有较重要的裨补意义。谢榛论诗,首重感兴,主张作诗"以兴为主",不仅将"兴"作为诗人产生创作冲动的动因... 明代诗论家谢榛的诗学著作《四溟诗话》(《诗家直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美学阐释空间,对于当代的美学理论建设也有较重要的裨补意义。谢榛论诗,首重感兴,主张作诗"以兴为主",不仅将"兴"作为诗人产生创作冲动的动因,而且还视为诗歌能否"化境"的直接条件。谢榛论诗之感兴,非常重视其偶然性质,谓之"天机",而且对艺术创作的审美主客体关系有着更具创造性的阐发,揭示了审美主体的建构作用。对于审美主体的修养和独特个性,谢榛有颇为全面的论述。谢榛认为好诗应该达到"浑成无迹"的状态,它并非决定于客观物色,而在于诗人的审美构形能力。谢榛还对诗中"妙悟"作了重要的发挥,认为其是养成诗人审美主体性的枢机所在。谢榛特别重视诗的整体审美境界,并认为其中应有内在的生命感和动态的神气,而这是具有幻境性质的,也是诗人之"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溟诗话》 感兴 审美主体 整体审美境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