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夜侯”与“酒兵”:宋代涉茶与涉酒诗中的兵喻现象
1
作者 董灏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3-91,共9页
在宋代的涉茶与涉酒诗中,“兵喻”是一种常见现象。根据诗人在饮茶和喝酒时需要“交战”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种是将抽象的精神上的困倦或心理上的愁绪当作茶或酒的交战对手;一种是将与自己斗茶或对饮的交际对象当作敌人,进... 在宋代的涉茶与涉酒诗中,“兵喻”是一种常见现象。根据诗人在饮茶和喝酒时需要“交战”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种是将抽象的精神上的困倦或心理上的愁绪当作茶或酒的交战对手;一种是将与自己斗茶或对饮的交际对象当作敌人,进而在创作的涉茶诗与涉酒诗中将饮茶喝酒的过程比附为战争过程。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一是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饮茶喝酒过程中的对抗性和战争有着象似性;二是宋代时代背景下文人战场杀敌梦想在饮酒品茶诗中的投射。兵喻使得茶与酒由物进而人格化,成为了诗人亲密无间的战友,体现了宋人对理性精神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茶 酒战 兵喻 战争隐
下载PDF
作文如治兵:古代文艺批评“兵喻”论析
2
作者 薛显超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年第2期72-78,共7页
古代文艺批评中的兵喻直接导源于古代战争的重要性与普遍性,中国兵法理论的早熟以及文人的知识结构、领兵经验则成为了兵喻进入文论的主要助力。运作过程中,兵喻通过词汇编码、思维移植与情感价值引导参与了文艺批评的建构过程,成为文... 古代文艺批评中的兵喻直接导源于古代战争的重要性与普遍性,中国兵法理论的早熟以及文人的知识结构、领兵经验则成为了兵喻进入文论的主要助力。运作过程中,兵喻通过词汇编码、思维移植与情感价值引导参与了文艺批评的建构过程,成为文艺批评重要的运思机制与言说方式,并在力量气势、精神因素、整体机动等方面体现出我国文艺批评兵喻的取喻侧重与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喻 文艺批评 运思机制 文化特色
下载PDF
朝鲜文人朴趾源“以兵喻文”的文学创作观 被引量:1
3
作者 郝君峰 陈冰冰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6,共5页
写文章如同领兵作战,从某种意义上讲,兵法即文法。"以兵喻文"是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一理论在邻国的朝鲜文坛同样备受重视。朝鲜文人朴趾源精通中国的古文典籍,善于融会贯通,他不仅接受了"以兵喻文"... 写文章如同领兵作战,从某种意义上讲,兵法即文法。"以兵喻文"是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一理论在邻国的朝鲜文坛同样备受重视。朝鲜文人朴趾源精通中国的古文典籍,善于融会贯通,他不仅接受了"以兵喻文"的创作手法,同时还对兵法与文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加形象、细致的分析,并将这一理论巧妙地运用到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趾源 兵喻 文法
下载PDF
“以兵为喻”与《文心雕龙》批评话语的生成
4
作者 赵忠富 《语文学刊》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上,“以兵为喻”是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与批评范式。军事理论与文艺理论间的相似性、相通性,奠定了文艺理论批评“以兵为喻”的学理基础。古代思想家、理论家文武兼修、道器并进的知识结构,为文艺理论批评“以... 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上,“以兵为喻”是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与批评范式。军事理论与文艺理论间的相似性、相通性,奠定了文艺理论批评“以兵为喻”的学理基础。古代思想家、理论家文武兼修、道器并进的知识结构,为文艺理论批评“以兵为喻”提供了丰富的话语资源。《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象喻批评的典范之作,在“以兵为喻”范式的运用上,无论是取譬的广度、阐释的深度,抑或使用的频率,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举凡兵形、兵势、兵器,以及阵法、士气等军事元素,皆被刘勰援以论文。“以兵为喻”由此成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话语生成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批评 “以
下载PDF
论以兵喻文 被引量:6
5
作者 黄鸣奋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41,共10页
“以兵喻文”是我国古代文论中值得重视的一种现象。它借助于类比,从用阵、用器、用人等方面引入军事理论与战争经验,以阐述行文之法、习文之道、著文之境,体现兵法与文法的殊途同归,加深了人们对于文艺规律的认识。对于以兵喻文,可从... “以兵喻文”是我国古代文论中值得重视的一种现象。它借助于类比,从用阵、用器、用人等方面引入军事理论与战争经验,以阐述行文之法、习文之道、著文之境,体现兵法与文法的殊途同归,加深了人们对于文艺规律的认识。对于以兵喻文,可从历史原因、具体做法、理论贡献与方法论意义等方面加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兵喻文” 中国 文学评论 古代文学 文法
原文传递
《广艺舟双楫》“以兵为喻”论书探析
6
作者 赵忠富 李恒 《书法》 2024年第5期95-98,共4页
象喻是我国古代书论独特的批评范式,“以兵为喻”是其中最为习见的取譬类型。华夏民族悠久的尚象传统和深厚的军事理论积淀,为书论“以兵为喻”的生成、发展提供了坚实思想根基与丰富的话语武库。书论家“以兵为喻”论书,将书法与刀、... 象喻是我国古代书论独特的批评范式,“以兵为喻”是其中最为习见的取譬类型。华夏民族悠久的尚象传统和深厚的军事理论积淀,为书论“以兵为喻”的生成、发展提供了坚实思想根基与丰富的话语武库。书论家“以兵为喻”论书,将书法与刀、枪、剑、戟、兵法、战阵作类比,以达到见象知义的目的。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作为古代书论集大成之作,也运用了大量“以兵为喻”批评话语。康有为以诸般兵械来比拟书体、笔画的形态之美,以兵法战阵的奇正相生、变幻无穷来譬喻书法的通变之理,以军事要素的协调与配合来比类书法的统筹之道。古代书论“以兵为喻”言说,突破了逻辑分类所形成的知识畛域,极大地提升了书法批评的形象性与理论阐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艺舟双楫》 械之 法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