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嵬兵谏”——“安史之乱”背景下禁军将士的救国之举 被引量:4
1
作者 白述礼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35-148,共14页
安史之乱,叛军攻占洛阳、潼关,逼近京师。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十三日凌晨,唐玄宗放弃皇帝平叛职责、采纳奸相杨国忠弃城逃跑的"幸蜀之策",出长安延秋门西行,一路饥饿疲困,狼狈不堪。十四日过午至马嵬驿,禁军饥疲皆愤怒,请... 安史之乱,叛军攻占洛阳、潼关,逼近京师。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十三日凌晨,唐玄宗放弃皇帝平叛职责、采纳奸相杨国忠弃城逃跑的"幸蜀之策",出长安延秋门西行,一路饥饿疲困,狼狈不堪。十四日过午至马嵬驿,禁军饥疲皆愤怒,请诛杨氏,杀杨国忠,逼玄宗赐杨贵妃自缢。马嵬事件,不是军队哗变、不是兵变、不是政变,是禁军将士的"兵谏"。"马嵬兵谏"是陈玄礼等禁军将士在安史乱国家危特定背景下拔除安乱两个"祸根"的救国之举。诗圣杜甫赞"马嵬兵谏"首领禁军统帅陈玄礼"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马嵬分兵,玄宗幸蜀,分兵太子命其北上平叛,宣旨传位。太子李亨"遵马嵬之命""受禅灵武""别开唐代内禅之又一新局"。"马嵬兵谏"、肃宗灵武主持平叛,是大唐中央朝廷由逃跑转向抗战的转折点,使大唐免于灭亡继续存活了152年,杜甫赞灵武即位的唐肃宗为兴复唐朝的"中兴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史之乱 禁军 陈玄礼 马嵬兵谏 救国之举 肃宗受禅灵武 中兴主
下载PDF
“滦州兵谏”与“十九信条”出台
2
作者 董丛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7,共8页
清朝灭亡前夕,其《宪法内重大信条十九条》(简称"十九信条")的出台,与"滦州兵谏"中由张绍曾主持和领衔向清廷发出的"立宪政纲十二条"(简称"十二条")直接关联,可视为清廷就此作出的回应。"... 清朝灭亡前夕,其《宪法内重大信条十九条》(简称"十九信条")的出台,与"滦州兵谏"中由张绍曾主持和领衔向清廷发出的"立宪政纲十二条"(简称"十二条")直接关联,可视为清廷就此作出的回应。"十九信条"的内容,除极个别事项外,与"十二条"不但无原则抵牾,而且更为全面和规范,真正具有了宪法性质,这离不开"滦州兵谏"的促迫。而这次"兵谏"本身,亦是特别复杂局势下的产物,就其要求清廷确实着手立宪的既定目标而言是基本达到,故通常所说其"失败"并不完全合理。尽管它较比"起义"的目标层次为低,但就震动、打击乃至推翻清王朝的客观功效而言,可谓与起义相辅相成,都是其"合力"的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绍曾 滦州兵谏 立宪政纲“十二条” “十九信条”
下载PDF
论侬智高兵谏的行动逻辑及性质
3
作者 李斯颖 《贺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2-16,共5页
侬智高起兵是北宋时期的重要事件。侬智高实行兵谏,最终达到了逼迫宋廷对抗交趾、收回南方边境领土的目的。深入考察侬智高兵谏期间的行动逻辑,可以发现其兵谏的目的是守土抗交、清君侧及反卖国土。这一兵谏行为,是其反抗交趾入侵活动... 侬智高起兵是北宋时期的重要事件。侬智高实行兵谏,最终达到了逼迫宋廷对抗交趾、收回南方边境领土的目的。深入考察侬智高兵谏期间的行动逻辑,可以发现其兵谏的目的是守土抗交、清君侧及反卖国土。这一兵谏行为,是其反抗交趾入侵活动的延续,也是其捍卫中华民族国家领土完整决心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侬智高 兵谏 守土抗交 爱国行动
下载PDF
侬智高兵谏的边疆民族政治生态考察
4
作者 李斯玺 《贺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7-21,共5页
壮族先民侬智高兵谏宋廷曾受到不少记录者的曲解和抹黑,甚至背负了千古“反贼”骂名。侬智高走上兵谏这一步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是宋朝采取对外“割地求安”的政策;其次是宋朝皇帝对交趾脱离中央政府管辖的漠不关心;最后是宋廷纵容交趾... 壮族先民侬智高兵谏宋廷曾受到不少记录者的曲解和抹黑,甚至背负了千古“反贼”骂名。侬智高走上兵谏这一步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是宋朝采取对外“割地求安”的政策;其次是宋朝皇帝对交趾脱离中央政府管辖的漠不关心;最后是宋廷纵容交趾入侵中华,阻挡侬智高回归。这三大原因使侬智高只能以兵谏的独特方式,实现其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最终目的。侬智高以兵谏抗议北宋王朝君臣上下无视交趾侵吞中国南部领土的事实,以一名爱国志士的高尚觉悟,为中华民族领土的完整而自觉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侬智高 兵谏 政治生态
下载PDF
试论辛亥滦州兵谏与立宪派之关系
5
作者 马亮宽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34-40,共7页
同盟会建立后,许多革命党人潜入北方,为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首都革命”而积极活动,1911年10月,清王朝在永平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史称“永平秋操”,打入新军的革命党人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秘密商定... 同盟会建立后,许多革命党人潜入北方,为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首都革命”而积极活动,1911年10月,清王朝在永平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史称“永平秋操”,打入新军的革命党人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秘密商定,借用秋操机会发动武装革命,一举消灭清禁卫军,攻占北京。可是在秋操的前一天夜里,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惊惶失措停止了秋操。派荫昌率参加秋操的部分军队南下镇压武昌起义,张绍曾拥军抗命,拒绝南下镇压起义,发动以逼迫清王朝实行立宪为旗号的兵谏,此次兵谏是有预谋,有组织,有明确目标的革命行动,在兵谏期间与京津地区的立宪派有联系,本文对兵谏过程及其与立宪派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滦州兵谏 张绍曾 永平秋操
下载PDF
略论辛亥滦州兵谏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润生 马亮宽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20-27,共8页
武昌起义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等兵谏以响应 ,并联合吴禄贞、蓝天蔚等准备发动武装革命 ,攻占北京 ,推翻清王朝 ,本文对兵谏的发动过程。
关键词 滦州兵谏 张绍曾 吴禄贞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政治纲领 性质
下载PDF
权贵内争与辛亥滦州兵谏——吴禄贞之死新探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文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132,共11页
辛亥革命时期吴禄贞的滦州之行出自清廷权贵的决策,是在执行载涛一派策划的“宫廷政变”计划。该计划大致备有两个方案:首先发动兵谏胁迫政府改革,不达目的则进而实施宫廷政变。滦州兵谏发动之后,内阁总理一职为袁世凯获得,吴禄贞进而... 辛亥革命时期吴禄贞的滦州之行出自清廷权贵的决策,是在执行载涛一派策划的“宫廷政变”计划。该计划大致备有两个方案:首先发动兵谏胁迫政府改革,不达目的则进而实施宫廷政变。滦州兵谏发动之后,内阁总理一职为袁世凯获得,吴禄贞进而联络张绍曾率军进京,相关计划自此升级。由于载涛此时已经产生放弃政变计划的想法,清廷在11月6日同时解除张、吴二人兵权,针对兵谏做出最终决策,吴禄贞随即在11月7日凌晨遇刺。因此,吴禄贞之死与清廷11月6日的决策有着直接关联,主要出自载涛等权贵的默许授意,由袁世凯指使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滦州兵谏 吴禄贞 袁世凯
下载PDF
从滦州兵谏到滦州起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旭毅 吕迺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41-50,共10页
“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北方的两件大事。从“滦州兵谏”到“滦州起义”反映了对待满清王朝的两种不同的态度而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主张在大清皇帝万世一系的前提下进行政治改革的立宪派,结果丧失了革命时机,贻误了... “滦州兵谏”和“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北方的两件大事。从“滦州兵谏”到“滦州起义”反映了对待满清王朝的两种不同的态度而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主张在大清皇帝万世一系的前提下进行政治改革的立宪派,结果丧失了革命时机,贻误了大局,主张用武装起义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派,发动“滦州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对于推动中国历史前进起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此作必要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于吴禄贞和张绍曾的情况,对与本文有关的问题也作了一些介绍,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州起义 张绍曾 滦州兵谏 吴禄贞 武装起义 怀庆 袁世凯 清政府 辛亥革命 大都督
下载PDF
论辛亥滦州兵谏的性质
9
作者 赵润生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12,共12页
滦州兵谏的性质问题,是研究这一重大事件的核心和关键。在这个问题上史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在滦州兵谏前相当长的时间里,士官三杰已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并为推翻清王朝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他们在武昌起义后发动滦州兵谏,绝非... 滦州兵谏的性质问题,是研究这一重大事件的核心和关键。在这个问题上史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在滦州兵谏前相当长的时间里,士官三杰已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并为推翻清王朝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他们在武昌起义后发动滦州兵谏,绝非偶然,是他们在兵谏前革命活动的继续和必然结果。张绍曾发动兵谏是革命策略。认为滦州兵谏是在梁启超的"政治思想的影响及其指导下进行的",目的在"瓦解革命"、"拥护清室"的观点是有背客观史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州兵谏 士官三杰 张绍曾 吴禄贞 蓝天蔚
下载PDF
首部研究北方辛亥革命的历史著作——《辛亥滦州兵谏与滦州起义》评析
10
作者 辛业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辛亥革命 《辛亥滦州兵谏与滦州起义》 马亮宽 赵润生
下载PDF
邓演达没有搞兵谏,蒋介石也没有搞兵变——澄清邓演达1926—1927年上庐山前后的历史
11
作者 黄济福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83-88,共6页
对邓演达1926——1927年到江西上庐山前后的历史,国内许多关于邓演达的传记、年谱、著作、论文等有不少误记、误解和误传。集中表现在:一、说邓演达在庐山上发动"兵谏",迫使蒋介石继续北伐。二、说蒋介石阴谋杀害邓演达,制造&... 对邓演达1926——1927年到江西上庐山前后的历史,国内许多关于邓演达的传记、年谱、著作、论文等有不少误记、误解和误传。集中表现在:一、说邓演达在庐山上发动"兵谏",迫使蒋介石继续北伐。二、说蒋介石阴谋杀害邓演达,制造"兵变"。综合分析有关历史资料,可以确定,这个时期,邓演达对蒋介石没有搞过任何"兵谏",蒋介石也没有为了杀害邓演达制造过"兵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演达 蒋介石 兵谏 兵变
下载PDF
杨虎城与“兵谏”的发动
12
作者 张忠发 《文博》 1997年第1期50-51,91,共3页
关键词 杨虎城 兵谏 蒋介石 西安事变 毛泽东 西北军 中共中央 “攘外必先安内”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党
下载PDF
张学良的另一次未遂兵谏
13
作者 吕春 《广东党史》 2005年第4期43-44,共2页
大家都知道民族英雄张学良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在危难时刻挽救了中华民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富有反叛精神的张学良早在9年前就曾酝酿过一次兵谏.
关键词 张学良 反叛精神 兵谏 中国 革命活动 生平事迹
下载PDF
试析张绍曾在“滦州兵谏”中的作用
14
作者 贾春华 《廊坊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63-66,共4页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调集大量军队,准备以绝对优势兵力,迅速扑灭革命烈火。清政府御前会议决定临时编成三军:第二、四镇及第六镇的一协编为一军,由陆军部大臣荫昌督师南下镇压起义;第二十镇和第三、五镇各一协及第二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调集大量军队,准备以绝对优势兵力,迅速扑灭革命烈火。清政府御前会议决定临时编成三军:第二、四镇及第六镇的一协编为一军,由陆军部大臣荫昌督师南下镇压起义;第二十镇和第三、五镇各一协及第二混成协编为第二军,由冯国璋统率迅速开赴前线增援;第一镇及禁卫军编为第三军,由军谘府大臣载涛统领拱卫京师。正当清廷调兵遣将,准备将武昌起义军一举消灭的时候,10月27日,以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为首的华北新军将领,联名发表通电,拒绝率军南下作战,接着又通电要求立即组织责任内阁、大赦党人,停止对起义军作战;10月31日,张绍曾又扣押了清廷运往汉口前线的军火。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滦州兵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绍曾 "滦州兵谏" 华北新军将领 人物评价 武昌起义 革命思想
下载PDF
论“滦州兵谏”和“士官三杰” 被引量:6
15
作者 董方奎 《历史研究》 1981年第1期57-72,共16页
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华北地区出现新军将领张绍曾、蓝天蔚领导的"滦州兵谏"和吴禄贞策划以武力逼迫清廷革新政治的活动,尽管它们都很快归于失败,但在当时革命高潮中却是引人注目的事件。有些历史著作说吴禄贞是革... 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华北地区出现新军将领张绍曾、蓝天蔚领导的"滦州兵谏"和吴禄贞策划以武力逼迫清廷革新政治的活动,尽管它们都很快归于失败,但在当时革命高潮中却是引人注目的事件。有些历史著作说吴禄贞是革命党人、民主主义者,而大多数史书则回避"滦州兵谏"及张、蓝、吴的有关军事行动。怎样评价"滦州兵谏"?张、蓝、吴与各种政治力量的关系如何?吴禄贞到底是不是民主革命者?的确是辛亥革命史中需要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禄贞 张绍曾 滦州兵谏 梁启超 资产阶级立宪派 袁世凯 革命派 辛亥革命史 辛亥革命时期 清政府
原文传递
张绍曾与“滦州兵谏” 被引量:3
16
作者 杜春和 《近代史研究》 1985年第3期259-279,共21页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不久,华北地区发生了以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为首的新军将领用武力逼迫清廷实行立宪的“滦州兵谏”,并与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策划“立宪军”、密订联合进占北京的计划。虽然他们的活动前后不到十天就宣告失败。
关键词 滦州兵谏 张绍曾 吴禄贞 武昌起义 地区发生 统制 华北 新军 将领 武力
原文传递
滦州兵谏与“十九信条”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学继 《浙江人大》 2004年第5期61-61,共1页
在中国立宪史上,有一部重要的宪法文件是被兵谏直接逼出来的,它就是晚清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以下简称"十九信条")。事情必须从"永平秋操"说起。宣统三年三月二十日(1911年4月18日),管理军谘处事务大臣载涛等... 在中国立宪史上,有一部重要的宪法文件是被兵谏直接逼出来的,它就是晚清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以下简称"十九信条")。事情必须从"永平秋操"说起。宣统三年三月二十日(1911年4月18日),管理军谘处事务大臣载涛等奏请援照旧案,在直隶永平府举行秋操。清政府举行这次大规模秋操,显然含有炫耀武力,向革命党人示威的用意,因而引起新军中革命党人的强烈不满。奉派参加秋操的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与第二混成协统领蓝天蔚等人密议,决定利用参加秋操之机相机起义。吴禄贞、张绍曾与蓝天蔚三人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前后期同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宋教仁到辽东发展同盟会,吴、张、蓝三人均秘密入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信条 秋操 滦州兵谏 镇统制 混成协 光绪三十三年 军谘处 宋教仁 张绍 革命党人
原文传递
张学良的另一次未遂兵谏
18
作者 吕春 《党的生活(河南)》 2006年第1期48-49,共2页
大家都知道民族英雄张学良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在危难时候挽救了中华民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富有反叛精神的张学良早在九年前就曾酝酿过一次兵谏。
关键词 张学良 “西安事变” 民族英雄 中华民族 反叛精神 蒋介石 兵谏
原文传递
鲜为人知的“庐山兵谏”
19
作者 张健菊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3年第7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庐山兵谏 中学 历史 教学参考 中国近现代史 蒋介石 广东国民革命军 北伐战争 邓演达
原文传递
研究唐肃宗即位始末的首部专著——《唐肃宗灵武即位》评介
20
作者 吴小龙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白述礼教授新著《唐肃宗灵武即位》,以唐肃宗李亨为中心,结合传世文献及今人研究成果,详细考察了唐肃宗灵武即位始末,是关于古代灵州历史的又一力作。该书通过介绍肃宗的生平事迹,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的时代形势,为研究唐肃宗其人及... 白述礼教授新著《唐肃宗灵武即位》,以唐肃宗李亨为中心,结合传世文献及今人研究成果,详细考察了唐肃宗灵武即位始末,是关于古代灵州历史的又一力作。该书通过介绍肃宗的生平事迹,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的时代形势,为研究唐肃宗其人及唐后期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肃宗 灵武即位 马嵬兵谏 有功有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