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与生命之择——《孟子·告子上》“鱼与熊掌”章疏释 被引量:6
1
作者 郭美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117,共8页
从生命哲学角度来理解《孟子·告子上》"鱼与熊掌"章,"舍生取义"显示的是经过想象性故事情境以获得道德纯粹性体验。它并不突出抽象的普遍原则与先天道德本体,而是强调了在心事相融的具体行事活动中主体的能动... 从生命哲学角度来理解《孟子·告子上》"鱼与熊掌"章,"舍生取义"显示的是经过想象性故事情境以获得道德纯粹性体验。它并不突出抽象的普遍原则与先天道德本体,而是强调了在心事相融的具体行事活动中主体的能动选择及其自由行动,乃是生命存在的真正道德性所在。道德与生命并不处在一种简单的对峙中,相反,生命本身构成了道德自身道德性的基础,二者统一融摄于生命及其更好的绵延展开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生命 想象性故事情境 道德纯粹性 具体行事 明觉
下载PDF
致良知与性善——阳明《传习录》对孟子道德哲学的深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郭美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13,共9页
作为心学的完成,阳明对孟子道德哲学中的几个基本论题作出了深化。一,将致良知与必有事焉统一起来,突出了具体行事活动本身是道德生存之基;二,通过见性与说性的区分,在心学立场上肯定了"生之谓性"作为见性的真义;三,以整体性... 作为心学的完成,阳明对孟子道德哲学中的几个基本论题作出了深化。一,将致良知与必有事焉统一起来,突出了具体行事活动本身是道德生存之基;二,通过见性与说性的区分,在心学立场上肯定了"生之谓性"作为见性的真义;三,以整体性的至善融摄彼此二分的善恶。通过分析阐释阳明对孟子道德哲学的发展,可以避免对心学道德哲学的许多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良知 必有事焉 具体行事活动 见性 说性 至善 性善
下载PDF
致良知与性善——阳明《传习录》对孟子道德哲学的深化
3
作者 郭美华 《王学研究》 2016年第1期77-95,共19页
作为心学的完成,阳明对孟子道德哲学中的几个基本论题做出了深化。(1)将致良知与必有事焉统一起来,突出了具体行事活动本身是道德生存之基;(2)通过见性与说性的区分,在心学立场上肯定了"生之谓性"作为见性的真义;(3)以整体性的... 作为心学的完成,阳明对孟子道德哲学中的几个基本论题做出了深化。(1)将致良知与必有事焉统一起来,突出了具体行事活动本身是道德生存之基;(2)通过见性与说性的区分,在心学立场上肯定了"生之谓性"作为见性的真义;(3)以整体性的至善融摄彼此二分的善恶。通过分析阐释阳明对孟子道德哲学的发展,可以避免对心学道德哲学的许多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良知 必有事焉 具体行事活动 见性 说性 至善 性善
下载PDF
境界的整体性及其展开--孟子“不动心”的意蕴重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美华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8,共8页
本文力图突破传统上对孟子不动心境界的认知主义解释框架,而在道德-生存论立场上加以重释,认为孟子不动心的境界以心气一体的整体性世界为本体论基础,并强调此一整体性世界以具体行事作为根据。由此,不动心展开为五个方面意蕴的统一:一... 本文力图突破传统上对孟子不动心境界的认知主义解释框架,而在道德-生存论立场上加以重释,认为孟子不动心的境界以心气一体的整体性世界为本体论基础,并强调此一整体性世界以具体行事作为根据。由此,不动心展开为五个方面意蕴的统一:一,心在心气一体的整体性世界中具有主体性;二,养气即是将心气之本然一体转化为道德性的浩然之气;三,在自觉的具体行事活动中获得普遍性的义;四,知言是在社会性存在中明理分辨而自觉担当人之类本质;五,不动心的最终意蕴是经过整体性而成就自身的个体性。五个方面,基于"必有事焉的具体行事",既是纵的历程,也是横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心 心气一体 具体行事 集义养气 知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