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具象到抽象之节点构成
1
作者 蔡晓帆 《美术学报》 1998年第2期31-31,共1页
从具象到抽象,是一种基础造形方法,它是舍弃事物的具象外壳,用抽象的造形去表现和强化具象造形所蕴含的"神"。中国画历来重神轻形,而中国的一位水彩名家王肇民,却是提出了"形似则神似"的观点。他认为任何精神特色... 从具象到抽象,是一种基础造形方法,它是舍弃事物的具象外壳,用抽象的造形去表现和强化具象造形所蕴含的"神"。中国画历来重神轻形,而中国的一位水彩名家王肇民,却是提出了"形似则神似"的观点。他认为任何精神特色的反映都必依附形的力量。这引起了我对"从具象到抽象"这一课题的一些思考。一种本质可以通过无数现象反映,因此,写实,变形、抽象这些不同的造形手法可表现同一种"神",这是"从具象到抽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象到抽象 造形要素 节点 具象 中国画 精神特色 构成 本质 课题 事物
原文传递
浅谈现代图案设计中的抽象变异 被引量:4
2
作者 侯丽华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1期19-20,共2页
一、抽象变异的概念一种完全陌生和全新的生活方式,赋于现代人以新的精神内涵,纵观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无不与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质技术带动了图案设计的新变化,促进了人们审美意识的觉醒和更新.如何加强新型构成... 一、抽象变异的概念一种完全陌生和全新的生活方式,赋于现代人以新的精神内涵,纵观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无不与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物质技术带动了图案设计的新变化,促进了人们审美意识的觉醒和更新.如何加强新型构成方法的表现力度,使之更加与新的内容相适应,创造一个与时代合拍的视觉环境,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现代的图案设计的风格,逐步减化变异从而降低成本和加速制作速度的作用,体现着今天人们明显的功利目的.现代人一切讲求效率,要求快捷,方便的生活节秦.现代图案设计一方面摈弃多余的装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图案 图案设计 变异 具象到抽象 自然形态 现代艺术设计 象变 现代设计 审美意识 现代人
下载PDF
抽象的形——一种纯粹的造型语言
3
作者 毛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2年第6期36-38,共3页
绘画艺术中存在着两种类型或因素,一种是"写实",另一种是"抽象"。前者旨在再现摹绘客观世界里种种物像。后者,画面上的线条、形体、色彩等等是表现画家主观审美情感的手段。作者以自身从具象到纯粹抽象绘画形式的... 绘画艺术中存在着两种类型或因素,一种是"写实",另一种是"抽象"。前者旨在再现摹绘客观世界里种种物像。后者,画面上的线条、形体、色彩等等是表现画家主观审美情感的手段。作者以自身从具象到纯粹抽象绘画形式的转换过程的体验和感悟,进一步阐述抽象方法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艺术 具象到抽象 造型语言 两种类型 规则 绘画艺术 审美情感 绘画形式 抽象方法 客观世界
下载PDF
谈“自然美”在图案设计中的启示
4
作者 王志蕙 《艺术设计研究》 1999年第2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图案设计 自然美 启示 抽象 自然形态 视知觉 写生变化 具象到抽象 自然抽象 自然肌理
下载PDF
浅论设计基础——设计素描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刚 《美术大观》 2004年第11期14-15,共2页
3、空间悬体:空间悬体更强调对同学的逻辑推理能力、判断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我们沿袭了造型类素描的研习方法,过多地依赖对象使得我们在离开对象之后,再造型时便困难重重,甚至无法着手。在绘画中解决这类问题... 3、空间悬体:空间悬体更强调对同学的逻辑推理能力、判断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我们沿袭了造型类素描的研习方法,过多地依赖对象使得我们在离开对象之后,再造型时便困难重重,甚至无法着手。在绘画中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加强默写训练,而在设计中这可能就会造成更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素描教学 设计基础 具象到抽象 垂直思考法 逻辑推理能力 设计思维 创造性构想 训练与培养 依赖对象 推理判断能力
下载PDF
“即”与“既”的本义及引申线索拾零
6
作者 稚珉 《职业教育研究》 1997年第8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引申义 本义 会意字 《史记·项羽本纪》 线索 《说文解字》 具象到抽象 语法意义 句式结构 技能开发
下载PDF
谈图案的分解构成与思维特征
7
作者 薛生辉 薛生健 《河西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72-73,共2页
分解构成作为设计形态的重要手法,具有和“再现自然”的写实手法完全不同的意义。它始终以创造想象为基础,利用视觉原理和光色作用,产生多维的、有时是反逻辑的时空感,创造出净化于现实、充满精神美的视觉形象。其特征是明显的抽象形态... 分解构成作为设计形态的重要手法,具有和“再现自然”的写实手法完全不同的意义。它始终以创造想象为基础,利用视觉原理和光色作用,产生多维的、有时是反逻辑的时空感,创造出净化于现实、充满精神美的视觉形象。其特征是明显的抽象形态。形象的空间组合,既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又不是简单地再现任何客体。老子的“朴散则为器”这一天道观就包含着深刻的构成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构成 思维特征 自然形态 创造性思维 重新组合 视觉形象 现代设计 具象到抽象 图案 构成要素
下载PDF
要重视新知的完善与强化
8
作者 王广阔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09年第6期78-78,共1页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有关"公倍数"的教学遵循的是由抽象到抽象的教学线索,教材关注的是如何由倍数概念拓展到公倍数概念。这样的编排线索无疑是抽象的、枯燥的,学生也难以获得对相应数学知识的深刻体验。而苏教版实验教材对此...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有关"公倍数"的教学遵循的是由抽象到抽象的教学线索,教材关注的是如何由倍数概念拓展到公倍数概念。这样的编排线索无疑是抽象的、枯燥的,学生也难以获得对相应数学知识的深刻体验。而苏教版实验教材对此进行了改革,通过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铺图形",为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提供了生活原型。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盲目地认为,只要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的探索,理解了"公倍数"的含义,即可引导他们进入下一个环节"寻找两个数的公倍数"的学习。笔者以为,这样的理解无疑是草率的、肤浅的,由此引发的实践层面的粗疏也就在所难免。众所周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倍数 引导学生 强化 问题情境 实际教学 数学概念 具象到抽象 教师 方向 理解
下载PDF
《灯》教学设计
9
作者 张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7年第Z2期10-12,共3页
《灯》教学设计●山东执教者:张超设计《灯》这一课,首先要弄清《灯》的脉络思路。我对《灯》的结构、脉络的理解,不同于传统分析,特别是有别于《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必修)教学参考书》(以下简称《教参》)所持的“从眼前(灯)... 《灯》教学设计●山东执教者:张超设计《灯》这一课,首先要弄清《灯》的脉络思路。我对《灯》的结构、脉络的理解,不同于传统分析,特别是有别于《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必修)教学参考书》(以下简称《教参》)所持的“从眼前(灯)→回忆(灯)→联想(灯)→眼前(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象征性 象征意义 “四步曲” “回忆” 导航作用 平面循环 结构分析 具象到抽象 《爱尔克的灯光》
下载PDF
深度学习:正襟危坐,如琢如磨,多素养融合--以《窦娥冤》教学为例
10
作者 范海民 《作文(高中版)》 2022年第2期37-38,40,共3页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其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它集中表现为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具象到抽象的学习过程。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和学生思维建构形成,实现深度学习一直是一线教师的不懈...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其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它集中表现为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具象到抽象的学习过程。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和学生思维建构形成,实现深度学习一直是一线教师的不懈追求。《窦娥冤》教学中,教研组进行了充分准备,组织学生进行了两节课预习,寄希望通过充分预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 一线教师 《窦娥冤》 人工神经网络 思维建构 充分预习 具象到抽象
下载PDF
形态的觉醒
11
作者 秦璞 《雕塑》 2024年第3期34-39,共6页
雕塑作为三维造型艺术,在形态构成的角度上更能体现雕塑本体语言的探索与表达。我在几十年的造型艺术追求与研究中,从具象到抽象,由外而内,表里合一,做了一些尝试与大家分享、共勉。
关键词 形态构成 由外而内 具象到抽象 造型艺术
原文传递
应无所住——韦申的艺术探索
12
作者 鹿镭 《世界美术》 2023年第4期19-22,共4页
“应无所住”,出自于《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也可谓是韦申漂泊艺术经历的一个写照。从圆明园画家村寻梦到远赴海外游学,在三十年的艺术探索中,韦申不断突破既有形式,画风从具象到抽象几经嬗变,呈现出应无所住的多... “应无所住”,出自于《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也可谓是韦申漂泊艺术经历的一个写照。从圆明园画家村寻梦到远赴海外游学,在三十年的艺术探索中,韦申不断突破既有形式,画风从具象到抽象几经嬗变,呈现出应无所住的多元风貌。韦申出生于广西天峨,毕业于桂林教育学院美术系(现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他辞去了在桂林的教职,前往圆明园画家村追逐艺术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探索 《金刚经》 无所住 广西天峨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海外游学 具象到抽象 美术系
原文传递
创见·2023国际新媒体艺术展
13
《作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
作品解读:言小语的这件作品是围绕科技与艺术展开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利用AI技术实现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转换,并赋予人类对浩瀚宇宙的全新认知。用层层叠进的构图形式描绘了横七竖八的太空浮桥、人造白云、人造雪等符号,重建了错综复杂的... 作品解读:言小语的这件作品是围绕科技与艺术展开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利用AI技术实现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转换,并赋予人类对浩瀚宇宙的全新认知。用层层叠进的构图形式描绘了横七竖八的太空浮桥、人造白云、人造雪等符号,重建了错综复杂的庞大工程,实则是艺术家对宇宙、太空、星球家园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解读 人造雪 AI技术 艺术作品 构图形式 国际新媒体 科技与艺术 具象到抽象
原文传递
事实性知识的归类、整合与转化——以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梳理课为例
14
作者 高翀骅 周晓婧 《语文学习》 2023年第9期26-31,共6页
“梳理”一词原指用工具使毛发排列整齐并剔除其中的杂质,学习过程中的“梳理”指的是聚拢原本零乱错杂的学习材料,使之条理化、结构化。“梳理”这一学习活动能够引导学生辨析、比较学习材料中精确具体的信息,通过归纳并为它们在系统... “梳理”一词原指用工具使毛发排列整齐并剔除其中的杂质,学习过程中的“梳理”指的是聚拢原本零乱错杂的学习材料,使之条理化、结构化。“梳理”这一学习活动能够引导学生辨析、比较学习材料中精确具体的信息,通过归纳并为它们在系统中定位,实现由零向整、由具象到抽象的转化。教学中应合理安排和组织梳理活动,使之契合语文学习的内在机制、规律和逻辑,但相关的探索还比较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理化 事实性知识 学习材料 第四单元 结构化 语文学习 具象到抽象 内在机制
原文传递
概念书籍设计——设计教学笔记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谭平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书籍设计 设计教学 概念设计 创造性思维方式 黑色幽默小说 《红楼梦》 设计方案 基础教学 解决方法 具象到抽象
原文传递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色彩风景写生课程教学方法之实践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寅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14-116,共3页
本文针对部分高校色彩风景写生课程的现状及问题,结合笔者十多年的写生教学经验,以某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暑期色彩风景写生课改为例,主张课程的表现形式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以"写生—讲座—点评—观看艺术视频"等多元立体的... 本文针对部分高校色彩风景写生课程的现状及问题,结合笔者十多年的写生教学经验,以某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暑期色彩风景写生课改为例,主张课程的表现形式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以"写生—讲座—点评—观看艺术视频"等多元立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晚间的鉴赏、理论讲座中去加深思考,在白天写生、观景中去探索表现——由具象向抽象色彩系统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风景 写生与实践 鉴赏与表现 具象到抽象
原文传递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简化”课题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华 《大舞台》 2015年第4期231-232,共2页
"简化"课题是从传统造型基础向设计造型基础转换的手段之一,它解决了学生从立体到平面转换的难题,是为高职学生量身定制的一个基础课题。本文从"简化"的含义、作用谈起,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教学中的"简化&q... "简化"课题是从传统造型基础向设计造型基础转换的手段之一,它解决了学生从立体到平面转换的难题,是为高职学生量身定制的一个基础课题。本文从"简化"的含义、作用谈起,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教学中的"简化"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 概括 立体到平面 具象到抽象 设计造型基础
原文传递
文化的新衣
18
作者 朱冬熳 刘峰 葛丽丽 《缤纷》 2008年第7期96-97,共2页
在设计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一直在持续,从元素到精神,从具象到抽象,各种表达方式层出不穷,尝试创新的设计者不断地为文化套上一层又一层新的外衣。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具象到抽象 人文文化 表达方式 设计者 创新 元素 尝试 精神 外衣
原文传递
透视生命
19
作者 殷双喜 《雕塑》 2001年第2期32-35,共4页
李仲如的雕塑是日常生活的剖面,她想用非常具体的日常生活场景表现生活许多不可言说的困惑。高瑛石的作品却是对作为整体的人类的生存处境的表达,在透明而又互相穿透的空间中,是作者对于生存意义的物质性表达。从具象到抽象,从抽象到象... 李仲如的雕塑是日常生活的剖面,她想用非常具体的日常生活场景表现生活许多不可言说的困惑。高瑛石的作品却是对作为整体的人类的生存处境的表达,在透明而又互相穿透的空间中,是作者对于生存意义的物质性表达。从具象到抽象,从抽象到象征,两位青年雕塑家似乎以不同的方式透视生命,在呈现自我灵魂的同时,也创造一种生活镜象,引导我们进入他们塑造的空间,返观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具象到抽象 生存意义 生存处境 生活场景 整体的人 表现生活 创作过程 空间的自由 神秘象征
原文传递
在巴黎“搞艺术”
20
作者 书扬 《中华儿女》 1997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巴黎 现代艺术 具象到抽象 中国留学生 艺术的真谛 传教士 画家 中国学生 艺术家 人的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