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色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水体N、P含量及其环境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美荣 朱波 +1 位作者 陈克亮 李庆召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S1期487-490,共4页
N、P各形态浓度在川中丘陵区小流域的水体中显示出明显的时空特征,在地表水中,以旱地为主的小流域上部的硝态氮、氨态氮、全氮要低于小流域下部水田的,而以流域人口密度较大的群英池和小流域下部的沟道水中氨态氮浓度较高,说明人为活动... N、P各形态浓度在川中丘陵区小流域的水体中显示出明显的时空特征,在地表水中,以旱地为主的小流域上部的硝态氮、氨态氮、全氮要低于小流域下部水田的,而以流域人口密度较大的群英池和小流域下部的沟道水中氨态氮浓度较高,说明人为活动对其影响较大。在地下水中以小流域上部为最高,明显高于该流域的中下部;它们的季节变化与流域降水的季节变化基本是一致的。紫色土丘陵区水体富N,地下水NO_3^--N超标率达60%,;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尚未出现P的富营养,但潜在的污染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 氮磷含量 环境特征
下载PDF
封育和水平沟生态恢复措施对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瑶 马红彬 +5 位作者 贾希洋 沈艳 周静静 闫鹏科 陆琪 王建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270,共8页
研究禁牧封育和水平沟生态恢复措施下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土壤生物学特性变化,以期为该区草地生态建设提供依据。采用空间梯度代替时间梯度的方法,在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选取未封育(放牧)、封育3~15a、水平沟整地后1~15a的土壤,分析0... 研究禁牧封育和水平沟生态恢复措施下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土壤生物学特性变化,以期为该区草地生态建设提供依据。采用空间梯度代替时间梯度的方法,在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选取未封育(放牧)、封育3~15a、水平沟整地后1~15a的土壤,分析0—10,10—20,20—30,30—40cm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量氮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试验区土壤微生物类群以放线菌为主,达到86.18%~94.43%,数量表现为放线菌>细菌>真菌,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和放线菌数、微生物生物量碳、量氮含量,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随着草地封育年限增加呈上升变化,但水平沟措施下随着整地年限延长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2种措施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与其他指标相反,真菌数在封育6a和水平沟6a较低,分别为11.33,4.67cfu/g;(2)各处理下,0—40cm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整体呈现上层土壤高于下层土壤,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有机碳等主要养分含量相关性显著(p<0.05);(3)相近恢复年限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以及酶活性总体为封育草地高于水平沟(p<0.05);研究认为,禁牧封育较水平沟措施更有利于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水平沟 禁牧封育
下载PDF
AnnAGNPS模型在太湖流域丘陵区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高菲 张文胜 +1 位作者 刘庄 周根富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79-82,共4页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其富营养化和水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目前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尤其是湖岸周围的丘陵区,农业活动频繁且距离太湖较近,在降雨条件下随径流流失的农田营养盐是太湖非...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其富营养化和水污染日趋严重的现象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目前流域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比较突出,尤其是湖岸周围的丘陵区,农业活动频繁且距离太湖较近,在降雨条件下随径流流失的农田营养盐是太湖非点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结合实测资料及利用ArcGIS、ArcView等GIS软件,建立太湖流域典型丘陵区(梅林小流域)AnnAGNPS模型数据库,将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运用于研究区,进行农业非点源污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相符,相关程度较高,认为该模型可用于太湖典型丘陵区,因而该模型在太湖典型丘陵区非点源污染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污染 典型丘陵区 ANNAGNPS模型 数值模拟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川中丘陵典型区土壤Cd含量特征及污染防治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蕾 彭培好 王珏玮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114,共5页
以川中典型丘陵区内江市双桥乡为研究区域,调查分析Cd在研究区表层土壤、土壤剖面和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量迁移特征;采用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法对表层土壤、土壤剖面Cd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结果... 以川中典型丘陵区内江市双桥乡为研究区域,调查分析Cd在研究区表层土壤、土壤剖面和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含量迁移特征;采用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法对表层土壤、土壤剖面Cd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表层土壤、土壤剖面、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Cd含量均高于成都经济区土壤Cd背景值;土壤剖面Cd含量具有从耕作层、犁底层、老耕层到古耕层垂直递减的规律,表层土壤中Cd富集明显;水田和旱地土壤剖面各层Cd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旱地耕作层含量明显高于水田;不同土壤类型Cd含量有差别,紫色水稻土Cd平均含量最高,为0.37μg/g;各土地利用类型Cd平均含量Cd旱地>Cd蔬菜地>Cd农田>Cd果园>Cd林地;表层土壤和剖面土壤分别有98.8%和95.6%的样点单项污染指数PCd>1,研究区土壤普遍存在Cd轻度污染;可以采用施用改良剂、客土法、去表土、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选择抗污染农作物品种等方法进行污染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 土壤 川中典型丘陵区 Cd污染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