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指盘臭蛙(Odorrana grahami)典型栖息地环境微生物季节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贵英 刘炯宇 +2 位作者 江建平 谢锋 李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9-763,共5页
无指盘臭蛙(Odorrana grahami)是迄今为止发现抗菌肽种类最多的蛙类,而抗菌肽直接与环境微生物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无指盘臭蛙皮肤分泌物与环境微生物的关联性,利用平板稀释法对无指盘臭蛙典型栖息地(云南昆明、四川冕宁、四川会理)细菌... 无指盘臭蛙(Odorrana grahami)是迄今为止发现抗菌肽种类最多的蛙类,而抗菌肽直接与环境微生物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无指盘臭蛙皮肤分泌物与环境微生物的关联性,利用平板稀释法对无指盘臭蛙典型栖息地(云南昆明、四川冕宁、四川会理)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随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3个地方土壤都是春季3种微生物总量菌落形成单位最多;2)放线菌都是秋季最多,春季最少;3)昆明和会理土壤春季细菌最多,冕宁夏季最多;4)昆明和冕宁土壤春季真菌最多,会理秋季最多;5)水样中,冕宁和会理微生物总数和真菌春夏秋逐渐增多,3个季节微生物变化趋势明显不同于昆明.同时对3个地方不同微生物的季节变化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指盘臭蛙 典型栖息地 环境微生物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汉江桥闸工程下游河段典型鱼种栖息地模拟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晨旭 宋策 +2 位作者 曹永祥 闫文龙 王卓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1-157,共7页
探究水利工程干扰下的鱼类生境变化特征是维护河流生态健康的基础性研究。以汉中平川段内汉江三桥桥闸下游10 km为研究河段,利用水文学法和栖息地模拟法计算了生态流量。建立了河段二维水动力学模型,选用宽鳍鱲为目标鱼种,依据其对水深... 探究水利工程干扰下的鱼类生境变化特征是维护河流生态健康的基础性研究。以汉中平川段内汉江三桥桥闸下游10 km为研究河段,利用水文学法和栖息地模拟法计算了生态流量。建立了河段二维水动力学模型,选用宽鳍鱲为目标鱼种,依据其对水深和流速的适宜性曲线确定了流量变化下的生境面积,并采用生境质量分级分析了不同流量响应鱼类生境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出河流生态流量相近,分别为54.3和53.1 m^(3)/s,最终适宜流量为47.8~54.3 m^(3)/s;在流量8.8~212.7 m^(3)/s时,相比中等和低质量生境,高质量生境面积随流量的波动更为显著,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12.7 m^(3)/s以上流量的各级生境面积随流量变化较小;高质量生境多分布于两岸和冷水河交汇口,中等质量生境主要分布在河段下游;低质量生境位置相对不固定;研究成果可为桥闸运行和河流鱼类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鱼种栖息地 栖息地模拟法 流量历时曲线 生境质量 适宜栖息地面积 汉江桥闸工程
下载PDF
长江上游典型深潭生境健康评价研究
3
作者 路嘉 王丽 +4 位作者 米国新 陈俊文 李松 张鹏 杨胜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0-188,196,共10页
作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理论,鱼类栖息地健康评价一直是研究重点,但缺少量化综合评价的深入研究。以长江上游中的5处典型深潭生境为例,构建了鱼类栖息地健康状况量化评价体系。研究通过长江上游典型深潭生境健康评价(一级指标)为基... 作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理论,鱼类栖息地健康评价一直是研究重点,但缺少量化综合评价的深入研究。以长江上游中的5处典型深潭生境为例,构建了鱼类栖息地健康状况量化评价体系。研究通过长江上游典型深潭生境健康评价(一级指标)为基准,分为了栖息地环境和栖息地功能(二级指标),涵盖了水质特性、生物环境、水文环境、鱼类资源状况、栖息地质量5个三级指标以及29个四级指标,基于熵权法构建栖息地健康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通过栖息地健康综合指数(Comprehensive Health Indicator,ρ)表征典型栖息地健康状态,并对其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典型深潭生境有1处健康等级评价为Ⅰ级,处于非常健康状态;3处评价为Ⅱ级,处于健康状态;1处评价为Ⅲ级,处于亚健康状态,无不健康或劣汰的点。总体来看,长江上游典型栖息地基本处于健康状态,且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该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长江上游典型栖息地的健康状况,最后根据评分等级探讨了长江上游鱼类栖息地生态系统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生境修复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典型栖息地 熵权法 健康评价 生境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