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性养分对土壤碳氮储量及阳春砂养分吸收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永鹏 张广宇 +4 位作者 陈兵 刘敏 覃姜薇 胡聃 张永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54-63,共10页
【目的】基于橡胶-阳春砂生态系统,探究外源养分对林下土壤环境及作物养分转化的影响。【方法】设不施肥(CK)、施农家肥(M)、施化肥(F)、施有机肥+无机肥(O+C)4个处理,连续2年进行养分输入,分析土壤碳氮储量的变化以及影响阳春砂养分吸... 【目的】基于橡胶-阳春砂生态系统,探究外源养分对林下土壤环境及作物养分转化的影响。【方法】设不施肥(CK)、施农家肥(M)、施化肥(F)、施有机肥+无机肥(O+C)4个处理,连续2年进行养分输入,分析土壤碳氮储量的变化以及影响阳春砂养分吸收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自然生长条件下土壤碳、氮储存量和输出量随阳春砂种植年限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其中不施肥对照2019年土壤碳、氮储量分别比2017年下降4.08%、3.57%,植物样地上部分碳、氮储量分别显著增加32.03%、40.20%,地下部分碳、氮储量分别显著增加35.47%、42.58%。外源养分的输入加快了作物养分吸收和土壤碳氮固化,与CK相比,M、F、O+C处理总生物量增加显著,增幅分别为5.52%、9.61%和11.89%;M、O+C处理土壤碳储量分别提高9.90%和12.72%,土壤氮储量分别提高2.75%和4.09%,差异显著;O+C处理对土壤养分转化吸收的影响最为明显,土壤碳、氮输出量均表现为O+C>F>M>CK,土壤碳、氮固化量均表现为O+C>M>F>CK。【结论】阳春砂长期林下栽培会造成土壤固有的碳氮储量下降,输入外源养分能有效提升土壤碳氮储量和作物养分吸收效率,维持土壤碳氮库容平衡,其中有机物质起主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砂 外源养分 土壤碳氮储量 养分吸收效率 土壤碳氮固化量
下载PDF
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藤本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特性
2
作者 李雪楠 李振学 +2 位作者 李发文 温韩东 张树斌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0-266,共7页
为探明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特殊的植被类型稀树灌丛的养分重吸收规律,选取元江干热河谷的稀树灌丛10种优势藤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热值、灰分含量、形态性状、成熟叶和凋落叶的氮磷元素含量,计算叶片构建成本,探讨叶片构建成本、... 为探明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特殊的植被类型稀树灌丛的养分重吸收规律,选取元江干热河谷的稀树灌丛10种优势藤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热值、灰分含量、形态性状、成熟叶和凋落叶的氮磷元素含量,计算叶片构建成本,探讨叶片构建成本、叶片性状与氮磷重吸收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藤本植物叶片的氮磷重吸收效率在不同物种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叶片氮和磷重吸收效率平均值分别为48.0%和46.2%;叶片磷重吸收效率与氮重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氮磷重吸收效率与叶片构建成本、比叶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叶片构建成本较低的植物采取较快速的养分周转策略,以提高养分再利用效率;叶片构建成本较高的植物采取较保守的养分利用策略,养分回收效率较低。元江干热河谷的稀树灌丛藤本植物存在生活史策略的分化,以适应长期干热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稀树灌丛 藤本植物 养分吸收效率 叶片构建成本 比叶重
下载PDF
不同水肥条件下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小麦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明丽 邓西平 +2 位作者 周生路 赵玉宗 Shinobu INANAGA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8-716,共9页
试验选用了3个二倍体(Triticum boeoticum,AA;Aegilops speltoides,BB和Ae.tauschii,DD)、2个四倍体(T.dicoccoides,AABB和T.dicoccum,AABB)和1个六倍体(T.aestivum,AABBDD)的小麦进化材料,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研究小麦进化中养分效率的差... 试验选用了3个二倍体(Triticum boeoticum,AA;Aegilops speltoides,BB和Ae.tauschii,DD)、2个四倍体(T.dicoccoides,AABB和T.dicoccum,AABB)和1个六倍体(T.aestivum,AABBDD)的小麦进化材料,在不同水肥条件下研究小麦进化中养分效率的差异及水肥条件对小麦养分利用的影响。试验表明,随小麦的进化,养分(N、P和K)吸收量和吸收效率显著增加,但是籽粒养分含量却减少。水分胁迫和低肥处理减少小麦籽粒养分含量、(整株)养分吸收量和吸收效率。小麦的生物量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养分利用效率都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而且后者的差异更大。随小麦的进化,生物量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养分利用效率均显著增加。6个小麦进化材料的生物量氮、磷利用效率(NUTEb和PUTEb)的大小顺序相同,均为:Ae.speltoides>T.dicoccum、T.dicoccoides、Ae.tauschii、T.boeoticum>T.aestivum,而生物量钾利用效率(KUTEb)是T.aestivum、Ae.tauschii、Ae.speltoides>T.dicoccoides>T.dicoccum>T.boeoticum。Ae.tauschii的产量养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二倍体小麦(AA和BB),表明D组染色体上存在有控制高效利用养分的基因。产量氮、磷、钾利用效率(NUTEg、PUTEg、KUTEg)和收获指数(HI)的大小排序均为:T.aestivum>T.dicoccum、T.dicoccoides、Ae.tauschii>T.boeoticum、Ae.speltoides。水分与养分对生物量养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对产量养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却不显著,说明小麦产量养分利用效率是较为稳定的特性,主要由基因型决定。水分胁迫有利于提高小麦生物量养分利用效率,但是增加施肥量却对其有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 四倍体 六倍体 小麦 养分吸收效率 养分利用效率 水分
下载PDF
不同林龄樟子松叶片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 被引量:93
4
作者 曾德慧 陈广生 +2 位作者 陈伏生 赵琼 冀小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1-27,共7页
树木叶片的养分再吸收效率能够反映树木对养分保存、利用以及对养分贫瘠环境的适应能力。以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1、20、29、45年生树木叶片的基本特征、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叶片衰... 树木叶片的养分再吸收效率能够反映树木对养分保存、利用以及对养分贫瘠环境的适应能力。以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1、20、29、45年生树木叶片的基本特征、养分含量及其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叶片衰老后其质量和面积明显减少;叶片凋落前的平均养分含量没有表现出随樟子松年龄增加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凋落叶片中的N、P、K、Mg含量表现出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Ca的趋势与之相反;11年生和20年生的樟子松叶片N、P、K的再吸收效率相似,都显著高于29年生和45年生樟子松(P<0.05),而樟子松叶片对Mg的再吸收效率表现出随年龄增大而显著降低,Ca随叶片的衰老而不断累积,再吸收效率表现为负值,20年生的樟子松叶片Ca再吸收效率最大,11年生和45年生最低。樟子松叶片的N、P、K、Mg养分再吸收效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表明,随年龄增加樟子松对贫瘠养分生境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反映了樟子松养分保存方面的衰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叶片 养分含量 养分吸收效率 章古台
下载PDF
城市地被植物麦冬叶片氮磷化学计量比和养分再吸收效率 被引量:47
5
作者 陈伏生 胡小飞 葛刚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47-54,共8页
氮磷供应、叶片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和再吸收效率可反映植物对土壤氮、磷养分状况及全球变化氮沉降的响应和适应机制。本研究以城市地被植物麦冬为研究对象,分析氮、磷添加后麦冬叶片的氮、磷含量、化学计量比及其再吸收效率的响... 氮磷供应、叶片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和再吸收效率可反映植物对土壤氮、磷养分状况及全球变化氮沉降的响应和适应机制。本研究以城市地被植物麦冬为研究对象,分析氮、磷添加后麦冬叶片的氮、磷含量、化学计量比及其再吸收效率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氮、磷养分的供应明显影响植物叶片氮、磷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和再吸收效率。氮添加提高了叶片氮浓度、氮∶磷和氮再吸收效率,而降低了叶片磷浓度和磷再吸收效率(P<0.05);磷添加提高了叶片磷浓度和磷再吸收效率,降低叶片氮∶磷,而对叶片氮浓度和氮再吸收效率影响不显著(P<0.05)。氮、磷同添使叶片氮、磷浓度、化学计量比及其再吸收效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叶片氮∶磷能反映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并与植物氮、磷再吸收效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模拟氮沉降相比,麦冬对磷富集的响应过程更加敏感,调节能力更强,同时,也反映出其具有更强地净化磷富集的功能。氮、磷存在明显的生态耦合过程,南昌城市地被植物的养分管理必须兼顾氮、磷,但磷的重要性高于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被植物 氮磷耦合 生态化学计量学 养分吸收效率
下载PDF
腰果树体养分分布特征及其再吸收效率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金辉 梁李宏 +2 位作者 黄伟坚 张中润 黄海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93,共6页
以5个8龄腰果品系为对象,研究了腰果树体养分分布特征、品系间差异以及元素间相关性;并以无性系FL30为对象,研究了腰果树养分再吸收规律。试验结果表明,N、K、Ca、Mg、Mn主要存在于腰果叶片中,P、Cu主要分布于枝条和根系中,Fe、B则主要... 以5个8龄腰果品系为对象,研究了腰果树体养分分布特征、品系间差异以及元素间相关性;并以无性系FL30为对象,研究了腰果树养分再吸收规律。试验结果表明,N、K、Ca、Mg、Mn主要存在于腰果叶片中,P、Cu主要分布于枝条和根系中,Fe、B则主要分布于根系中,Zn在叶、枝、根中分布较均匀。不同品系腰果树体养分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腰果树体中养分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叶片中的Ca、Mn、B彼此之间以及N-P、Mg-Mn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K、P-K、Cu-K、Zn-Cu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枝条中的N、P、K彼此之间以及Ca-B、Mg-B、Ca-Mn、Fe-Zn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系中N-K、Ca-K、B-K、Fe-Zn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N-B、Ca-B以及K-Zn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腰果树N、P、K再吸收效率较高,Cu、Zn再吸收效率较低;Ca、Mg、Fe、Mn、B在衰老叶片中富集,其中Mn的富集程度最高,其次是Ca>B>Mg,Fe的富集程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树 养分元素 分布 养分吸收效率
下载PDF
温度和降水对中国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养分重吸收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响 袁志友 焦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2,共6页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植物养分循环模型,收集了51篇国内外中英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了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氮(N)、磷(P)重吸收特征的差异及温度和降水量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凋落叶平均N含量分别为9.05...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植物养分循环模型,收集了51篇国内外中英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了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氮(N)、磷(P)重吸收特征的差异及温度和降水量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凋落叶平均N含量分别为9.05,14.91,12.72 mg/g,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凋落叶平均P含量分别为0.50,0.79,0.76 mg/g。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的平均N重吸收率分别为64.16%,51.97%,35.82%,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的平均P重吸收率分别为65.51%,46.74%,41.72%;(2)草本植物调落叶N,P含量显著低于灌木和乔木,但草本植物N,P重吸收率显著高于灌木和乔木,灌木N重吸收率显著高于乔木,灌木的其他养分重吸收特征与乔木没有显著差异;(3)3种生活型植物凋落叶N和P含量与年均温呈正比,而N重吸收与年均温呈反比,P重吸收率与年均温不相关。3种生活型植物凋落叶N含量和N重吸收率分别与年均降水量呈正比和反比,凋落叶P含量和P重吸收率均与年均降水量不相关。本研究中草本植物较高的养分重吸收率可能说明其相较灌木和乔木更新速率更快,不同生活型植物对生境具有不同的养分适应策略。该研究中,N的重吸收相较于P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更大,这意味着气候梯度上植物N吸收和利用的策略可能比P更灵活。植物的氮、磷重吸收特征与温度和降水的响应关系可能反映了植物对气候梯度上水热条件的适应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养分含量 养分吸收效率 温度 降水量 meta分析
下载PDF
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林主要树种叶片养分含量及再吸收效率 被引量:6
8
作者 武盼盼 曾利剑 +4 位作者 雷平 胡丹丹 李锦隆 王满堂 钟全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共10页
【目的】分析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林主要树种叶片养分含量,阐明不同生活型(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树种新鲜叶和凋落叶养分化学计量特征与养分再吸收效率,为揭示南方铁杉林主要树种叶片养分含量及再吸收效率对植物生活型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 【目的】分析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林主要树种叶片养分含量,阐明不同生活型(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树种新鲜叶和凋落叶养分化学计量特征与养分再吸收效率,为揭示南方铁杉林主要树种叶片养分含量及再吸收效率对植物生活型的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南方铁杉天然林内主要树种的新鲜叶和凋落叶,测定叶片碳(C)、氮(N)、磷(P)含量,计算其化学计量比和养分再吸收效率,采用标准化主轴回归估计方法对南方铁杉林主要树种新鲜叶与凋落叶中N、P含量的异速生长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生活型对叶片N、P含量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1)南方铁杉天然混交林中,落叶和常绿两生活型树种间的新鲜叶C含量无显著差异,但落叶树种N和P含量均显著高于常绿树种(P<0.05);但两生活型树种间的凋落叶C、N、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新鲜叶C∶N和C∶P均表现为落叶树种显著低于常绿树种(P<0.05),但N∶P在两生活型树种间差异不明显;凋落叶C∶N、N∶P和C∶P均显著大于新鲜叶,但其在两生活型树种间差异不明显。3)常绿树种新鲜叶N与P含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凋落叶N与P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但斜率差异不显著(P=0.60),斜率为0.73;凋落叶N含量与新鲜叶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但凋落叶P含量与新鲜叶P含量无显著相关性。4)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间叶片N、P再吸收效率差异不明显,二者均有较高的P再吸收效率。【结论】落叶树种新鲜叶N、P含量显著高于常绿树种,两生活型树种间的N、P再吸收效率无显著差异。生活型对凋落叶N和P含量相关关系斜率未产生影响;不同生活型树种叶片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活型树种具有不同的养分获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 南方铁杉 主要树种 养分吸收效率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氮磷添加对草地群落优势种养分利用特征的影响
9
作者 牟英坤 陈志飞 +4 位作者 周俊杰 赖帅彬 靳媛 王绍妍 徐炳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69-2080,共12页
为阐明黄土丘陵区氮磷添加对草地群落优势种养分利用特征的影响,探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机制,选取5个典型优势种,即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长芒草(Stipa 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铁杆蒿(Artemi... 为阐明黄土丘陵区氮磷添加对草地群落优势种养分利用特征的影响,探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机制,选取5个典型优势种,即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长芒草(Stipa 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和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氮添加为主区处理,包括:0(N0)、25(N25)、50(N50)和100(N100)kg N hm^(-2)a^(-1);以磷添加为副区处理,包括:0(P0),20(P20),40(P40)和80(P80)kg P_(2)O_(5)hm^(-2)a^(-1),测定了各物种叶片氮磷比、氮磷重吸收效率、氮磷利用效率和相对生物量等参数。5种植物的氮和磷重吸收效率正相关,对氮磷添加量的响应具有耦合性。不同氮磷添加处理下,达乌里胡枝子叶片氮磷比最高,而氮磷重吸收效率最低;白羊草和长芒草的氮磷利用效率和重吸收效率高于其他物种。单施磷或N25与磷配施下,各物种相对生物量与氮磷比和磷利用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与氮利用效率和氮磷重吸收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单施氮、N50和N100与磷配施下,各物种相对生物量与氮磷利用效率和重吸收效率呈正相关,与氮磷比呈负相关。不施肥处理下,白羊草和长芒草相对生物量最高,低氮高磷下达乌里胡枝子相对生物量最高,高氮高磷下铁杆蒿和猪毛蒿相对生物量最高。不同优势种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不同,生理生态过程各异,决定了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度,这是氮磷添加后草地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发生变化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添加 草地群落 养分吸收效率 群落结构
下载PDF
重庆稻田基础地力水平对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梁涛 廖敦秀 +4 位作者 陈新平 王帅 付登伟 陈轩敬 石孝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3106-3116,共11页
【目的】土壤基础地力水平与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进而影响作物对土壤和肥料养分的吸收。研究基础地力与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关系,评价不同地力水平下水稻对土壤和肥料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在不同地力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 【目的】土壤基础地力水平与土壤养分的供应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进而影响作物对土壤和肥料养分的吸收。研究基础地力与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关系,评价不同地力水平下水稻对土壤和肥料养分利用的影响,为在不同地力下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6—2012年重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水稻"3414"试验,调查每个试验点无肥区(N0P0K0)、无氮区(N0P2K2)、无磷区(N2P0K2)、无钾区(N2P2K0)和全肥区(N2P2K2)处理的产量及秸秆和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重庆不同区域水稻养分吸收量、土壤有效养分利用效率和依存率以及肥料回收率、农学效率,采用指数及线性拟合、基础地力产量分级方法评价基础地力对水稻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重庆不同区域稻田基础地力产量5.40—6.45 t·hm^(-2),基础地力等级处于低和中低等级的(<4 t·hm^(-2)和4—5 t·hm^(-2))样本数为63,占总样本量的25.6%。随着稻田基础地力等级的提高,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也随之不断增加,高基础地力等级稻田其有机质和碱解氮也相对较高,p H过低可能是低基础地力等级稻田(<4 t·hm^(-2))的限制因素。重庆水稻施氮磷钾肥增产率分别为18.5%、5.2%和3.9%,在相同的施肥水平下,随着基础地力等级的提高,水稻氮磷钾肥料回收率分别下降6.9%、4.5%和3.1%。基础地力产量与土壤有效氮利用效率、土壤养分依存率存在正相关,说明较高的基础地力会促进水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提高土壤养分利用效率,而基础地力与氮肥回收率、肥料农学效率呈负相关,说明高基础地力会降低肥料的利用效率。基础地力与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养分利用效率和磷钾回收率相关性不强,但与相应氮指标能够达到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说明基础地力对氮的反映能力高于磷钾。【结论】高基础地力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对土壤养分的吸收量,但对肥料养分的利用效率下降。在高基础地力条件下,施肥对水稻的增产作用和地力提升作用有限,应限制肥料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地力 养分吸收效率 “3414”试验 水稻 重庆
下载PDF
重庆石灰岩地区主要木本植物叶片性状及养分再吸收特征 被引量:28
11
作者 刘宏伟 刘文丹 +2 位作者 王微 柴捷 陶建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071-4080,共10页
以重庆石灰岩地区15种常绿木本植物和14种落叶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生活型植物叶片衰老前后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和叶片厚度(LT)进行了比较,并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单位质量叶片养分含量、单位面积叶片养分含量)分析... 以重庆石灰岩地区15种常绿木本植物和14种落叶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生活型植物叶片衰老前后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和叶片厚度(LT)进行了比较,并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单位质量叶片养分含量、单位面积叶片养分含量)分析了两类植物叶片衰老前后养分含量及再吸收特征,最后对养分再吸收效率与其他叶性状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常绿植物成熟叶LDMC、LT及衰老叶LT显著低于落叶植物,落叶植物成熟叶和衰老叶SLA均显著高于常绿植物(P<0.05);基于单位质量叶片计算的养分含量,常绿植物成熟和衰老叶N、P量均低于落叶植物,而基于单位面积叶片计算的N、P含量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基于不同方法计算的N、P再吸收效率差异不明显,其中常绿植物基于单位质量叶片养分含量计算的N、P平均再吸收效率为39.42%、43.79%,落叶植物的为24.08%、33.59%;常绿和落叶植物N、P再吸收效率与LDMC、SLA、LT和成熟叶N、P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但与衰老叶养分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发现,无论是常绿植物还是落叶植物,衰老叶N、P含量均较低,表明石灰岩地区植物具有较高的养分再吸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 木本植物 养分吸收效率 氮磷含量 叶性状
下载PDF
滴灌减量施肥对香蕉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臧小平 井涛 +5 位作者 周登博 王尉 丁哲利 王必尊 谢江辉 马蔚红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22-27,共6页
【目的】针对当前香蕉施肥过量问题,分析氮磷钾滴灌减量施肥对香蕉果实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巴西蕉为试验材料,设置氮磷钾常规施肥(纯N量1 112 kg/hm2, P2O5量690kg/hm2,K2O量2 135 kg/hm2... 【目的】针对当前香蕉施肥过量问题,分析氮磷钾滴灌减量施肥对香蕉果实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巴西蕉为试验材料,设置氮磷钾常规施肥(纯N量1 112 kg/hm2, P2O5量690kg/hm2,K2O量2 135 kg/hm2)和滴灌减量施肥(纯N量588 kg/hm2, P2O5量432 kg/hm2, K2O量742 kg/hm2)2个处理。【结果】滴灌施肥条件下,香蕉产量为56 503 kg/hm2,较常规施肥(CK)增产13.0%。氮、磷、钾肥利用率较CK分别提高17.30%、16.19%、20.34%;氮、磷、钾肥吸收效率分别提高86.36%、50.00%、172.00%;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13.75%、80.52%、225.29%。纯收益较CK增加20 930元/hm2,产出投入比由1.26:1上升到1.45:1。【结论】与当前常规的氮磷钾施肥量比较,滴灌减量施肥(纯N减量47.1%, P2O5减量37.4%,K2O减量65.3%)不会导致香蕉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滴灌施肥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下载PDF
低磷胁迫对不同油茶无性系幼苗生长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隆升 陈永忠 +4 位作者 杨小胡 汤浪涛 王瑞 王湘南 彭邵锋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49,共5页
选择砂培处理的油茶无性系幼苗为对象,采用裂区设计,以0、0.05、0.5 mmol/L 3种磷处理水平(P0、P1、P2)模拟低磷胁迫,研究低磷胁迫对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生长及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无性系间耐低磷胁迫差... 选择砂培处理的油茶无性系幼苗为对象,采用裂区设计,以0、0.05、0.5 mmol/L 3种磷处理水平(P0、P1、P2)模拟低磷胁迫,研究低磷胁迫对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生长及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油茶无性系间耐低磷胁迫差异显著;随低磷胁迫的加剧,各无性系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减少,而利用率增加。无磷和低磷时湘林67和湘林69两个无性系的生物量和磷吸收量、利用效率均较高,叶片氮磷比(N/P)和叶片Δ(N/P)均较低,表明这两个无性系具有较好的体内磷养分循环利用机制,具备良好的耐低磷胁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无性系 低磷胁迫 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下载PDF
滴灌施肥对红毛丹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臧小平 林兴娥 +4 位作者 戴敏洁 葛宇 谭琳 丁哲利 马蔚红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3-86,共4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不施肥、常规施肥和滴灌施肥3种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红毛丹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下红毛丹产量最高(5 570.4 kg/hm^2),较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分别增产24.84%和149.34%。滴管施肥条...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不施肥、常规施肥和滴灌施肥3种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红毛丹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下红毛丹产量最高(5 570.4 kg/hm^2),较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分别增产24.84%和149.34%。滴管施肥条件下,植株成熟叶含N、P、K量显著提高,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及肥料偏生产力分别为33.86、48.06、27.69、19.31 kg/kg,较常规施肥分别提高170.23%、91.70%、65.71%、73.03%。且土壤有机质、p H值较FP处理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4.7%、2.4%,矿质养分维持稳定供应。滴灌施肥对提高红毛丹产量和养分资源利用率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丹 滴灌施肥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土壤肥力
下载PDF
减氮配施液体牛粪对寒地玉米花后期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转运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姜佰文 董雯昕 +6 位作者 王春宏 刘学生 邵慧 王殿尧 迟海航 刘俊辉 梁源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38,共10页
针对东北农牧交错区畜禽粪污养分资源利用率低、排放量大等问题,试验引进丹麦液体肥施用技术,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FP)、67.5 t·hm^(-2)液体牛粪(N0PKM)、减氮40%配施67.5 t·hm^(-2)液体牛粪(N1PKM)、减氮20%配施67.5 ... 针对东北农牧交错区畜禽粪污养分资源利用率低、排放量大等问题,试验引进丹麦液体肥施用技术,设置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FP)、67.5 t·hm^(-2)液体牛粪(N0PKM)、减氮40%配施67.5 t·hm^(-2)液体牛粪(N1PKM)、减氮20%配施67.5 t·hm^(-2)液体牛粪(N2PKM)共5个处理,探究减氮配施液体牛粪对寒地玉米花后期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转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配施液体牛粪有效提高玉米花后期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及转运量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增加作物产量,同时,降低土壤磷、钾盈余量,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其中,以N1PKM处理最佳。与常规施肥相比,N1PKM处理玉米花后期干物质积累比例提高3.50%;平均增长速率提高16.07%;氮、磷、钾在花后期特别是成熟期养分积累量分别提高10.04%、14.03%和33.33%;氮、磷转运率分别提高20.90%、59.73%;氮、磷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分别提高10.15%和42.97%;玉米产量提高5.76%;较单施液体牛粪处理相比,土壤中磷、钾素盈余量分别降低15.48%和25.05%。可见,减氮配施液体牛粪对寒地玉米生产区发酵液体粪污资源充分利用及减肥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牛粪 开花后期 干物质积累 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下载PDF
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针叶养分含量及再吸收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宁秋蕊 李守中 +3 位作者 姜良超 赵颖 刘溶 张欣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510-3517,共8页
叶片衰老过程中的养分再吸收是植物适应养分贫瘠生境的一种重要策略,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亚热带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先锋树种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不同恢复水平下马尾松叶片养分含量随叶龄的变化情况及养分再吸收特征。... 叶片衰老过程中的养分再吸收是植物适应养分贫瘠生境的一种重要策略,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亚热带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先锋树种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不同恢复水平下马尾松叶片养分含量随叶龄的变化情况及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1)叶片中N、P、K含量变化范围分别在(6.10±0.52)—(12.02±0.85)mg/g、(0.17±0.03)—(1.02±0.01)mg/g、(1.58±0.49)—(9.46±0.90)mg/g,随叶龄增长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具有一个快速积累期和一个相对漫长衰减期的动态特征,这表明叶龄也是影响叶片养分含量的重要因素;(2)叶片N、P、K含量随生境恢复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N、P含量在除凋落叶外的叶龄阶段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表明叶片中这两种营养元素在动态变化上存在协同性;(3)在叶片N、P、K再吸收效率中,P、K再吸收效率较高,而N相对较低。养分再吸收受生境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水平、循环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出一定选择性,对生境中较为贫瘠或使其生长受到限制的元素具有较高的再吸收效率。这不仅可以减小植物对外源养分的依赖性,同时也维持了体内重要营养元素的平衡。随叶龄增长叶片中N/P逐渐增大,反映出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对限制元素P具有较强的再吸收能力,这种反馈调节提高了马尾松对养分贫瘠环境的适应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亚热带红壤侵蚀退化区先锋物种在贫瘠生境条件下的养分利用机制与适应对策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吸收效率 叶龄 恢复水平 马尾松 亚热带
下载PDF
河距对连香树雌雄植株分布、形态和叶片N、P重吸收效率的影响差异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雪梅 马永红 董廷发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9-797,共9页
近年来,河岸带植被的分布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对河岸带雌雄异株濒危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的研究较少。以河岸带专性濒危树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河岸距离下雌雄植株的数量、... 近年来,河岸带植被的分布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对河岸带雌雄异株濒危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的研究较少。以河岸带专性濒危树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河岸距离下雌雄植株的数量、形态、叶片N、P重吸收效率及土壤水分、全N、全P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河距的增加显著降低了雌株的数量,而对雄株的数量影响不大,进而降低了种群的性比(雌/雄)。离河岸带远的地方,连香树种群性比显著偏雄(雌雄性比为0.289;χ^(2)=4.57,P<0.05),且雄株株高、成熟叶N含量、叶P重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雌株,而在距河岸近的地方以上指标在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雄株叶N重吸收效率、雌株的叶P重吸收效率与其叶片养分、土壤因子相关性较强。且连香树(尤其是雌株)的株高与叶片N、P重吸收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连香树对河距的适应性响应具有性别差异,且雌雄植株叶片的N和P重吸收效率对其植物、土壤因子的响应不同。雌株对河岸生境的依赖可能限定了该种群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雄异株 河岸带 濒危植物 养分吸收效率
下载PDF
高寒矿区渣山坡向对恢复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德飞 孙熠 +2 位作者 蒋宏宇 杨占芳 李长慧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91-1499,共9页
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是植物适应生境胁迫的重要机制。本试验以高寒矿区渣山阳坡、山顶平地和阴坡上播种的恢复植物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和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生长旺盛期的成熟叶片及凋亡... 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是植物适应生境胁迫的重要机制。本试验以高寒矿区渣山阳坡、山顶平地和阴坡上播种的恢复植物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和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生长旺盛期的成熟叶片及凋亡期的衰落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坡向,不同时期的叶片氮磷含量,研究坡向对恢复植物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阳坡、平地到阴坡,恢复植物成熟叶片养分含量以及养分重吸收效率逐渐降低;阳坡上老芒麦,平地上冷地早熟禾以及阴坡上小花碱茅的衰落叶片氮含量较低而氮素重吸收效率较高;恢复植物氮素重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磷素重吸收效率,且此效应在阴坡上显著高于阳坡和平地。在高寒矿区渣山恢复中,应依据坡向差异选择养分重吸收效率较高的恢复物种,如阳坡上适宜播种老芒麦和冷地早熟禾,平地上适宜播种冷地早熟禾,阴坡上适宜播种小花碱茅,有助于提升渣山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山坡向 恢复植物 叶片养分含量 养分吸收效率 高寒矿区
下载PDF
土壤氮含量对油松针叶碳氮磷计量特征及氮磷重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爽 姚建忠 +2 位作者 张芸香 杨屹宇 郭晋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31,共9页
为了解土壤氮含量对油松林针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和氮磷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影响及其随龄级的变化规律,以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金沙滩林场4个龄级(分别为Ⅱ、Ⅲ、Ⅳ和Ⅴ龄级)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g·... 为了解土壤氮含量对油松林针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和氮磷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影响及其随龄级的变化规律,以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金沙滩林场4个龄级(分别为Ⅱ、Ⅲ、Ⅳ和Ⅴ龄级)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g·m^(-2)·a^(-1))、N_(1)(5 g·m^(-2)·a^(-1))、N_(2)(10 g·m^(-2)·a^(-1))、N_(3)(15 g·m^(-2)·a^(-1))和N_(4)(20 g·m^(-2)·a^(-1))]的短期氮添加试验。测定了4个龄级对应的5个施氮水平的表层土壤(0~30 cm)氮含量及表层土壤相应的氮含量下成熟针叶和凋落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计算和分析成熟针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以及相应的氮磷养分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各龄级油松针叶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土壤氮含量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态变化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509.7~540.5,7.78~12.81和1.97~3.36 g·kg^(-1);碳氮比和碳磷比呈单峰态变化,氮磷比呈直线上升趋势,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变化范围分别为40.99~65.67、157.06~266.28和2.95~5.12。当土壤氮含量一定时,油松针叶全碳含量随龄级增大而升高,全氮含量在Ⅲ龄级达到最高,全磷含量随龄级增大而降低。计量比除碳氮比外,均随龄级增大而升高。Ⅴ龄级油松针叶氮重吸收效率随着土壤氮含量升高表现较为稳定,其余龄级均表现为持续降低趋势;除Ⅲ龄级的油松针叶磷重吸收效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外,其余龄级均表现为持续升高趋势。油松针叶氮重吸收效率随着龄级的增大表现为升高的趋势,磷重吸收效率随着龄级的增大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该地区油松人工林生长受氮限制且影响严重,随着土壤氮含量升高和龄级增大,氮限制有所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含量 碳氮磷计量特征 养分吸收效率 针叶 龄级差异 油松人工林
下载PDF
控失肥与普通化肥对夏玉米养分积累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蒋迁 李磊 +3 位作者 张凤路 袁柳柳 王聚辉 吴瑞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9-205,共7页
为了比较研究控失肥和普通化肥对夏玉米养分累积与生长发育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河北农业大学辛集试验站进行了大田试验。采用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时期玉米形态和生理性状及其养分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在施入相同养分含... 为了比较研究控失肥和普通化肥对夏玉米养分累积与生长发育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河北农业大学辛集试验站进行了大田试验。采用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试材,测定了不同时期玉米形态和生理性状及其养分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在施入相同养分含量(N 144 kg/hm^2,P2O572 kg/hm^2,K2O 72 kg/hm^2)的控失肥和普通肥料后,玉米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营养元素累积量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控失肥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普通肥料。与普通肥料相比,控失肥可提高玉米千粒质量、干物质和产量分别为12.3%,12.8%和6.9%;控失肥处理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高于对照肥料。控失肥处理提高了玉米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强度。同时,控失肥处理增加了基部茎秆粗度和抗穿刺强度,抗倒伏性大为提高。控失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将对提高玉米产量、提高施肥效益和保护资源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控失肥 养分累积 生长发育 产量 养分吸收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