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侵蚀过程中的养分富集率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1
作者 叶芝菡 刘宝元 +1 位作者 符素华 曾宪勤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1期124-130,共7页
伴随土壤流失过程的养分流失普遍存在着富集现象并可用富集率来表示。富集率是进行非点源污染评价与预报的重要参数。国内外氮、磷富集率大小和计算方法的研究成果表明:氮富集率变化于0.99~8.17之间,主要集中在1.11~2.99之间,磷富集... 伴随土壤流失过程的养分流失普遍存在着富集现象并可用富集率来表示。富集率是进行非点源污染评价与预报的重要参数。国内外氮、磷富集率大小和计算方法的研究成果表明:氮富集率变化于0.99~8.17之间,主要集中在1.11~2.99之间,磷富集率变化于0.84~16.12之间,主要集中在1.26~7.17之间;氮磷富集率的估算方法可以分为6种,可分别用土壤侵蚀量、含沙量、土壤质地、土壤比表面积、泥沙输移比和某种组合来计算。文中系统比较和分析了这些方法,对养分富集率的选用和研究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富集率 非点源污染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基于“肥岛”效应探讨人工梭梭土壤养分时空演变趋势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婧 崔向新 +3 位作者 丁延龙 王则宇 刘宗奇 石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79,共9页
为阐明不同林龄人工梭梭对干旱荒漠区土壤养分利用机制及时空演变趋势,选取了乌兰布和西南缘营建年限为2,5,10,15,30 a的人工梭梭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林龄梭梭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富集效应。结果表明:... 为阐明不同林龄人工梭梭对干旱荒漠区土壤养分利用机制及时空演变趋势,选取了乌兰布和西南缘营建年限为2,5,10,15,30 a的人工梭梭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林龄梭梭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富集效应。结果表明:(1)人工梭梭土壤养分表现出显著的成层化分布特征,整体表现为0—10 cm>10—20 cm>20—40 cm,其中表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比深层平均高82.0%,228.2%,172.7%,39.0%,表层土壤养分积累更明显,说明表层土壤中的大部分养分主要从植物的枯落物质中获得。(2)水平方向土壤养分含量在15~30 a表现出显著差异,根部、灌丛内及株间空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分别增高了30.8%和38.0%,196.7%和15.6%,22.5%和8.3%,56.4%和10.6%,且富集率显著高于其他林龄,表层(0—10 cm,10—20 cm)表现出随林龄增高而增加的趋势,深层(20—40 cm)则先降低后升高。说明人工梭梭林在种植15 a后其土壤养分'肥岛'效应强于低林龄,而在10 a生长旺盛,养分消耗量大,'肥岛'效应较弱。(3)梭梭各生长指标均与有机质和碱解氮富集率显著相关(p<0.05),其中与有机质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累积较为明显。其中有机质的空间异质性最明显,而速效磷、钾时空异质性较弱。由此也进一步表明了干旱荒漠区人工梭梭与土壤养分间具有明显的时空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岛”效应 人工梭梭 土壤养分富集率 干旱荒漠区
下载PDF
刈割对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阻沙能力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郭自春 曾凡江 +3 位作者 李尝君 刘波 张波 高欢欢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4-881,共8页
刈割是策勒绿洲-荒漠过渡带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利用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疏叶骆驼刺刈割干扰4年后植被的恢复能力、阻沙能力和土壤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刈割下的植被恢复能力和阻沙能力都强于春季刈割;与对照相比... 刈割是策勒绿洲-荒漠过渡带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利用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疏叶骆驼刺刈割干扰4年后植被的恢复能力、阻沙能力和土壤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刈割下的植被恢复能力和阻沙能力都强于春季刈割;与对照相比,春季刈割和秋季刈割都使表层土壤容重下降,秋季刈割下表层土壤孔隙度比春季刈割下提高了2.5%;秋季刈割和春季刈割使灌丛下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都增加,而全磷、全钾没有明显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刈割4年以后秋季刈割更容易形成"肥岛",更加有利于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 刈割干扰 阻沙能力 土壤理化性质 养分富集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