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养分模式对水稻叶片衰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长明 杨林章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4-16,共3页
试验研究不同养分模式对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光合速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特别是厩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明显减缓水稻植株衰老过程中叶片叶绿素的降解和光合速率下降,并有效抑制和调节叶片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 试验研究不同养分模式对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光合速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特别是厩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明显减缓水稻植株衰老过程中叶片叶绿素的降解和光合速率下降,并有效抑制和调节叶片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MDA)的增加,显著提高水稻粒重和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无机肥配施 叶片 衰老 活性氧代谢 养分模式 光合速率 根系活力
下载PDF
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生物产量及其组分动态与养分吸收模式研究 被引量:158
2
作者 何萍 金继运 +2 位作者 林葆 王秀芳 张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3-130,共8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生物产量及组分干重动态与养分吸收动态及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总生物量及粒重的增长均符合Logistic方程;营养体干重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axebx;生物产量...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生物产量及组分干重动态与养分吸收动态及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总生物量及粒重的增长均符合Logistic方程;营养体干重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axebx;生物产量依子粒产量和营养体干重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exp(a+b1x1b2x2)。适宜的氮磷钾配比及施肥技术可促进玉米植株生有前期总生物量的积累以及生育后期干物质从营养体向千粒的转移,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不同肥料用量下春玉米氮磷钾绝对量的积累均符合Logistic方程,肥料用量可明显影响到玉米养分吸收最大速率及其出现日期。用量适宜可获得较高的养分吸收最大速率,且其最大速率出现日期相对较早;每生产100kg玉米子粒,适宜氮(N)、磷(P)、钾(K)的吸收量分别为1.557~1.602,0.419~0.427和0.973~1.025kg。植株养分吸收适宜比例N:P:K为1:0.27:0.62~O.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用量 春玉米 生物产量 养分吸收模式
下载PDF
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1
3
作者 杨长明 杨林章 +1 位作者 颜廷梅 欧阳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46-650,共5页
大田试验下 ,通过对水稻茎秆基部物理性状、形态特征和硅、钾含量的测定和比较 ,系统研究了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肥配施 ,特别是秸秆与化肥配施 (CS)养分模式可明显提高水稻植株茎秆... 大田试验下 ,通过对水稻茎秆基部物理性状、形态特征和硅、钾含量的测定和比较 ,系统研究了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肥配施 ,特别是秸秆与化肥配施 (CS)养分模式可明显提高水稻植株茎秆粗度、茎壁厚度和茎重 ,从而有效提高了基部茎秆的抗折力(RS)和明显降低了水稻的倒伏指数 (LI) ,秸秆与化肥配施 (CS)养分模式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效果在干湿交替 (AWD)和控水模式 (DRA)下表现更为明显 .有机无机肥配施 ,特别是秸秆与化肥配施 (CS)的养分模式在干湿交替 (AWD)和控水模式 (DRA)下更有助于提高水稻茎秆的硅、钾含量 .相关分析表明 ,水稻基部茎秆茎壁厚度、茎重和抗折力与茎秆硅、钾含量存在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倒伏 养分和水分模式 硅和钾含量
下载PDF
氮钾互作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动态及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43
4
作者 何萍 金继运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68-72,共5页
采 用田间试 验与 植株 分 析等 方 法 研究 了 不 同氮 钾 配比 下 春 玉 米养 分 吸 收 动 态及 模式,结 果表明,不 同氮钾 配比下春 玉米氮磷 钾绝对 量的积累 均符合 Logistic 方程,肥 料用量与 比例可明显影响 到玉米... 采 用田间试 验与 植株 分 析等 方 法 研究 了 不 同氮 钾 配比 下 春 玉 米养 分 吸 收 动 态及 模式,结 果表明,不 同氮钾 配比下春 玉米氮磷 钾绝对 量的积累 均符合 Logistic 方程,肥 料用量与 比例可明显影响 到玉米 养分吸收 最大速 率及 其 出现 日 期。用 量 及比 例适 宜 可获 得较 高 的养 分最 大 吸收速率, 且其最大 速率出现 日期相 对较早;玉 米氮素 最大吸收 速率 出现 在中 后期, 应注 意氮 肥的 分次施用 。每生产100 kg 玉 米子粒, 适宜氮( N) 、磷( P) 、钾( K) 的吸收 量分别为1954 、0376 和1390 kg 。植株养 分吸收 适宜比例 为1∶019∶07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氮钾配比 养分吸收模式
下载PDF
地力和养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彭建伟 丁哲利 +3 位作者 刘强 柴慧清 阎佩云 任可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90-195,共6页
为促进水稻高效生产,降低肥料投入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中、低两种地力水平下三种养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在水稻生产中增产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早稻施氮比不施氮增产23.00%~26.... 为促进水稻高效生产,降低肥料投入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中、低两种地力水平下三种养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在水稻生产中增产效果显著,与对照相比,早稻施氮比不施氮增产23.00%~26.10%,晚稻增产36.66%~71.43%,并且在相同的氮素水平下,低肥力地块平均增产效果要好于中肥力地块;三种养分管理模式中,最佳养分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早稻生产氮肥利用效率分别比相同地力水平的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提高10.00%和8.36%,晚稻生产分别提高19.60%和16.89%;在不同的地力水平下,充足的氮素供应能提高水稻的实粒数和有效穗数,对氮素向籽粒的转化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地力水平 养分管理模式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杨长明 杨林章 颜廷梅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15,共5页
室内盆栽培养下 ,通过对土壤pH、Eh、有机质、Fe形态、容重和结构等主要理化性质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比较和研究了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连续淹水下 ,施用有机肥料 ,特别是厩肥 ,降低了土壤Eh ,加剧... 室内盆栽培养下 ,通过对土壤pH、Eh、有机质、Fe形态、容重和结构等主要理化性质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比较和研究了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连续淹水下 ,施用有机肥料 ,特别是厩肥 ,降低了土壤Eh ,加剧了土壤的还原状态 ,同时也使土壤无定型态铁氧化物含量上升 ,对改善土壤物理环境效果也明显削弱 ;在干湿交替下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不但可提高土壤有机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养分管理模式 水分管理模式 土壤生态环境 环境影响
下载PDF
东北中部春玉米超高产群体养分管理模式的研究与验证 被引量:5
7
作者 袁静超 刘剑钊 +4 位作者 梁尧 张洪喜 刘松涛 蔡红光 任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69-1680,共12页
【目的】研究如何在肥料总量控制甚至减少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养分管理措施、提高种植密度,进一步挖掘东北中部黑土区春玉米的产量和肥料效应潜力,为春玉米超高产条件下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试验于2005—2013年在吉林省农... 【目的】研究如何在肥料总量控制甚至减少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养分管理措施、提高种植密度,进一步挖掘东北中部黑土区春玉米的产量和肥料效应潜力,为春玉米超高产条件下养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试验于2005—2013年在吉林省农安县靠山镇进行,在大田条件下设置2种模式,分别为普通高产养分管理模式(HYNM)和超高产养分管理模式(SHYNM),以先玉335和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系统监测群体产量构成及养分偏生产力,剖析不同产量群体氮、磷、钾养分吸收、分配和转运特征。【结果】在东北中部黑土雨养区,超高产养分管理模式(SHYNM)下全区测产玉米单产达15017 kg/hm^2(先玉335),其产量构成为收获穗数76154穗/hm^2,穗粒数583,千粒重337.9 g。与普通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对氮、钾肥的相对需求比例明显变大。群体氮素和磷素的吸收高峰在6展叶至12展叶阶段和吐丝期至乳熟期,钾素吸收高峰在6展叶至12展叶阶段。通过大区和生产两个阶段田间实证,超高产养分管理技术显著提高了花后养分累积量和对籽粒养分的贡献率,可以实现在15000 kg/hm^2产量水平下,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分别达50.2、100.5、100.5 kg/kg。品种间比较,先玉335比郑单958具有更好的产量表现,且植株养分向籽粒的转运效率更高,其籽粒中的氮、磷、钾累积量均高于郑单958。【结论】在合理提升密度的基础上,以“减控总肥量、分段供氮、花前重施磷钾”为主要原则的养分管理技术模式,配合化控措施,延缓了玉米生育后期叶片的衰老,保证了后期干物质积累,在显著增加收获穗数的同时,保证千粒重和穗粒数不降低,在生产中稳定实现了14500~15000 kg/hm^2产量水平,同时实现了氮磷钾养分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春玉米 超高产养分管理模式 养分吸收利用特征 肥料偏生产力
下载PDF
养分管理模式对晚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彭建伟 丁哲利 +3 位作者 钟胜蓝 田昌 刘强 荣湘民 《中国稻米》 2011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建立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体系,本文研究了5种施肥模式对晚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处理3的实际产量最高,与其它处理的差别也较大。这说明水稻生产中,在均衡施用氮、磷、钾肥的情况下... 为建立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体系,本文研究了5种施肥模式对晚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处理3的实际产量最高,与其它处理的差别也较大。这说明水稻生产中,在均衡施用氮、磷、钾肥的情况下,有机、无机肥适当配施比单施无机肥能更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基肥、分蘖肥、穗肥按一定比例分施增产效果好;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下氮素利用率情况差异明显。处理3的氮肥利用率比其他养分管理模式都高,所得结果可为水稻养分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管理模式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水稻
下载PDF
养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效益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盛海君 周卫华 +2 位作者 冷亚麟 朱新开 李振宏 《北方水稻》 CAS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为探明水稻高产、高效、安全相协调的养分管理模式,试验通过组合氮、磷、钾肥用量与运筹方式,有机肥和微肥施用等因子,设计出6种不同养分管理模式,研究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杂交水稻Ⅱ优125籽粒产量、效益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探明水稻高产、高效、安全相协调的养分管理模式,试验通过组合氮、磷、钾肥用量与运筹方式,有机肥和微肥施用等因子,设计出6种不同养分管理模式,研究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杂交水稻Ⅱ优125籽粒产量、效益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传统施肥模式(FFP)相比,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模式(HYHE)、高产模式(SHY)和高效养分管理模式(HE)可以提高水稻的籽粒产量、纯收益和产投比、氮肥农学效率,其中产量增7.5%~20.63%,纯收益增20.31%~45.87%,产投比增3.57%~38.19%,氮肥农学效率提高了11.50%~74.68%;HYHE和HE模式还提高了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其中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5.24~14.84个百分点。不同养分管理模式间的产量、产投比与氮效率存在差异,其中高效处理(HE)虽增产幅度最小,但实现了低投入、高产投比、高效益、高氮效率;高产高效处理(HYHE)实现了较高的产量、效益与氮效率,产量与效益比较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养分管理模式 产量 效益 氮效率
下载PDF
养分管理模式对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钟胜蓝 刘强 +3 位作者 荣湘民 彭建伟 宋海星 丁哲利 《湖南农业科学》 2009年第3期51-53,57,共4页
为探明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下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混施有机、无机肥能显著提高早稻产量,同时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
关键词 早稻 养分管理模式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地力和养分管理模式对早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向秀媛 刘强 +3 位作者 彭建伟 荣湘民 柴慧清 周旋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79-81,共3页
为探明不同地力和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高中低3种地力水平的稻田中设计了3种养分管理模式,研究了不同地力水平和养分管理模式下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水稻产量... 为探明不同地力和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高中低3种地力水平的稻田中设计了3种养分管理模式,研究了不同地力水平和养分管理模式下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十分明显,施氮与不施氮的产量差异显著;且最佳养分管理模式较农民习惯养分管理模式更能显著提高早稻产量和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在不同地力的田块上最佳养分模式也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和较高的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力水平 养分管理模式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刍议泵站管养分离模式
12
作者 齐成新 《四川建材》 2021年第9期192-193,共2页
泵站是为水库调水提供动力的主要来源地,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和管理。本文结合星石泊泵站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分析实施管养分离模式的必要性,从运行管理标准、内部管理模式、工程管理档案以及监管制度确立等几个方面探索其... 泵站是为水库调水提供动力的主要来源地,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和管理。本文结合星石泊泵站工程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分析实施管养分离模式的必要性,从运行管理标准、内部管理模式、工程管理档案以及监管制度确立等几个方面探索其科学的管理方向,以确保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实现节能、降耗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石泊泵站 养分模式 管理措施
下载PDF
旱地果园水肥管理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耿增超 张立新 +2 位作者 张朝阳 赵二龙 李生秀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分析了旱地果园水肥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指出水肥胁迫尤其是水钾已成为旱区果树高产稳产优质化的主要限制因子。在系统探讨旱地果园水分管理、养分管理、综合管理以及果树叶营养综合诊断施肥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旱地果园的高... 分析了旱地果园水肥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指出水肥胁迫尤其是水钾已成为旱区果树高产稳产优质化的主要限制因子。在系统探讨旱地果园水分管理、养分管理、综合管理以及果树叶营养综合诊断施肥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旱地果园的高效水肥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果园 水分管理模式 养分管理模式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精准施肥模式实现路径及其技术和方法研究展望 被引量:25
14
作者 何山 孙媛媛 +1 位作者 沈掌泉 王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14-1524,共11页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展了田间养分精准管理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养分测试和作物营养诊断,积累了大量土壤类型、肥力等基础数据以及农村地籍调查、农业普查、作物需肥规律等田间养分管理相关数据。但田间...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展了田间养分精准管理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养分测试和作物营养诊断,积累了大量土壤类型、肥力等基础数据以及农村地籍调查、农业普查、作物需肥规律等田间养分管理相关数据。但田间养分精准管理目前依旧存在重研究、轻应用,重理论、轻技术,专业分工太细,分割化、碎片化严重,传统与现代融合不够,可实际应用的产品、技术较少,农户体验差等问题。日渐成熟的信息互联、互通、互享技术与平台,功能日益强化的人工智能技术等,为实现田间养分管理走向精细化、信息化与系统化,进而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从我国农田经营分散的实际国情出发,根据精准施肥原理、认识与定位,提出了"基准+精准"模式的田间养分管理方案,以测土配方施肥为基础,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对现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更新制定当年田间养分管理"基准"施肥方案,包括基肥和追肥的施用数量及施用时间,同时利用云GIS可实现农田数据的空间信息化和施肥方案田块化管理的可视化,为移动端施肥方案的推送和实现田块尺度上的信息化精细管理奠定基础。以数字图像无损诊断作为技术支撑,通过机器学习作物数字图像特征参数来建立营养诊断模型,判断得出作物营养胁迫种类及程度,从而对当季田间作物长势及营养状况进行准实时监测与评价,进而实现对田间"基准"施肥方案特别是追肥施用的"精准"修正。最后通过构建"云+手持终端+数字图像"系统架构实现"基准方案推送—无损诊断—精准修订—成效反馈—方案优化"的动态实施和更新,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进行完善,同时实现相关成果更新和持续利用,解决成果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 精准施肥 大数据分析 光谱营养诊断 “基准+精准”养分管理模式
下载PDF
梁山慈竹生长对养分施入的响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广路 范少辉 +2 位作者 张大鹏 蔡春菊 费德勒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6-401,共6页
【目的】揭示养分施入模式对梁山慈竹生长特征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梁山慈竹土壤营养管理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梁山慈竹为研究对象,通过养分施入比例、施入量和施入方式3个因素不同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了梁山慈竹新竹数量、胸径、生... 【目的】揭示养分施入模式对梁山慈竹生长特征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梁山慈竹土壤营养管理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梁山慈竹为研究对象,通过养分施入比例、施入量和施入方式3个因素不同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了梁山慈竹新竹数量、胸径、生物量和繁殖率对不同养分施入模式的响应。【结果】梁山慈竹不同生长指标对不同养分施入因素的响应程度不一致。养分施入方式对梁山慈竹新竹胸径、生物量和繁殖率的影响最大。穴施对梁山慈竹新竹胸径、撒施对新竹生物量和撒施对梁山慈竹繁殖率的增长影响显著。其次,养分施入量对梁山慈竹新竹胸径和繁殖率也有显著影响,养分输入量为0.6kg/丛可以显著提高新竹胸径和繁殖率。养分施入比例对梁山慈竹不同生长指标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养分施入比例N∶P2O5∶K2O为5∶2∶1时,梁山慈竹生长指标增长效果明显。【结论】针对梁山慈竹不同生长指标推荐了最佳养分输入模式。对新竹胸径的最佳模式为:养分施入比例(N、P2O5、K2O)为3∶2∶1,养分施入量为0.6kg/丛,养分施入方式为穴施。新竹繁殖率最佳模式为:养分施入比例(N、P2O5、K2O)为5∶2∶1,养分施入量为0.6kg/丛,养分施入方式为撒施。新竹生物量最佳模式是:养分施入比例(N、P2O5、K2O)为5∶2∶1,养分施入量为1.2kg/丛,养分施入方式为环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慈竹 养分施入模式 响应特征
下载PDF
对城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管理模式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晓兰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8年第3期50-51,共2页
现阶段,城市二次供水在不断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有益经验,但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对城市居民住宅的二次供水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上海市的二次供水管理模式应用实例,对其完善过程和模式确立... 现阶段,城市二次供水在不断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有益经验,但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也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对城市居民住宅的二次供水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上海市的二次供水管理模式应用实例,对其完善过程和模式确立做出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住宅 二次供水管理模式 养分模式 分析
下载PDF
齐河县黄河河务局“管养分离”改革试点
17
作者 王汉新 孔志杰 +1 位作者 刘荣厚 李作斌 《山东水利》 2002年第10期5-7,共3页
黄河防汛“一靠工程,二靠人防”。防洪工程是战胜黄河洪水的物质基础,工程管理又是巩固和提高工程抗洪强度的重要手段。目前,工程管理是“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这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这种... 黄河防汛“一靠工程,二靠人防”。防洪工程是战胜黄河洪水的物质基础,工程管理又是巩固和提高工程抗洪强度的重要手段。目前,工程管理是“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这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这种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水利部、黄委会提出了“管养分离”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河县黄河河务局 养分模式 工程管理
下载PDF
石面及土面小生境对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娜 吴鹏 +5 位作者 周汀 叶雨艳 崔迎春 赵文君 侯贻菊 周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5-154,共10页
【目的】探究小生境对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为喀斯特森林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茂兰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石面和土面两种典型小生境类型,进... 【目的】探究小生境对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为喀斯特森林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以茂兰典型喀斯特森林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石面和土面两种典型小生境类型,进行了为期1年的凋落物原位分解实验,并以2个月为周期监测其质量损失率(D)、分解速率(k)、养分含量及元素迁移等特征。【结果】1)小生境类型显著影响凋落叶质量损失率(P <0.05),年质量损失率和分解速率均表现为石面(D=70.04%,k=1.13)高于土面(D=61.41%,k=0.81)。2)凋落叶分解过程中,两种生境下的C、K、Ca、Mg和δ^(15)N元素含量具有相同的动态变化,而N、P和δ13C的则不相同,综合来看,小生境对凋落叶分解前期(0~187 d)各养分含量的影响较小,更易影响分解中后期(187~368 d)的养分含量。3)两种小生境下凋落叶的C、P、K和Mg元素迁移为直接释放模式,而N和Ca元素则为富集-释放模式;石面小生境下凋落叶C、N和P释放强度随分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土面下则存在一定波动;K、Ca和Mg在两种生境下均具有相同的释放动态,且K和Mg在石面的释放强度显著高于土面(P <0.05),而Ca则无显著差异性。【结论】该区域两种小生境对凋落叶的分解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石面较土面更能促进凋落叶的分解和养分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迁移模式 凋落物分解 质量损失率 茂兰喀斯特原生林 凋落叶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Modes on Yield and Nutrient Efficiency of Ginger
19
作者 郑福丽 张柏松 +4 位作者 高燕 田叶 马征 谭德水 江丽华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6期1222-1226,共5页
In order to establish high-yield and high-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for ginger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modes on yield of ginger, nutrient efficiency and ... In order to establish high-yield and high-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for ginger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modes on yield of ginger, nutrient efficiency and soil nitrate were carried out by field experiment. Four management modes were farmer convention mode,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mode, super high yield mode and super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mode, in which farmer convention mode was local farmers ’ conven-tional cropping methods, the other three management modes were optimized combi-nations of al management measures under a certain goal of increasing yield and efficiency. The results were as fol ows: ginger yield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efficiency under such three optimized management measures combinations as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mode, super high yield mode and super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mode were al higher than these of farmer convention mode, moreover, com-pared with farmer convention mode, the yield increased by 11.85%, 25.75% and 23.34%, respectively,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efficiency increased by 47.94%, 11.24%and 33.14%, respectively. Thereinto, the yield under super high yield mode were the greatest,and nitrogen fertilizer efficiency under 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mode was the high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 management modes GINGER YIELD Nutrient efficiency
下载PDF
优化氮素调控对小麦锌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阮思越 何晓明 +7 位作者 张玲 梁政渊 邹温馨 王兴邦 杨怀玉 刘敦一 张务帅 陈新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36-1442,共7页
以小麦品种良星99为材料,采用长期定位大田试验田研究了5个不同施氮水平下各个时期小麦植株的锌营养状况和氮素调控对植株锌转运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小麦植株在各生育期锌的含量和累积量,在不同器官中锌含量和锌... 以小麦品种良星99为材料,采用长期定位大田试验田研究了5个不同施氮水平下各个时期小麦植株的锌营养状况和氮素调控对植株锌转运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小麦植株在各生育期锌的含量和累积量,在不同器官中锌含量和锌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收获期,锌主要集中在籽粒中,约占植株锌累积量的70%,茎和叶中比例依次下降。施氮量对锌的收获指数及开花后锌的转运量没有显著影响。在优化施氮水平处理下,小麦籽粒锌含量超过40 mg/kg,达到了以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的人群锌营养和健康要求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养分优化管理模式 氮锌协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