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蓄水深度的水分管理对稻田养分流失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国禄 许尤厚 +5 位作者 杨斌 张虹 王鹏良 梁铭忠 陆来仙 田义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1-876,共6页
为探明施用单质混合肥后水分管理对春耕稻田养分流失潜力的影响,采用"滞水时间控制"与"单排单灌水分管理系统"相结合的关键技术,对H3、H6和H93个蓄水深度处理小区田面水中氮磷养分流失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 为探明施用单质混合肥后水分管理对春耕稻田养分流失潜力的影响,采用"滞水时间控制"与"单排单灌水分管理系统"相结合的关键技术,对H3、H6和H93个蓄水深度处理小区田面水中氮磷养分流失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个处理小区的NO3--N的相对流失量,第1天后呈整体上升趋势,在第5天达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但其流失量水平仍较高。(2)就NH4+-N的相对流失量而言,H6在第1天达89.34 mg的峰值;H3和H9在第1天达较高的流失水平;虽然3个处理(H3、H6、H9)的相对流失量在第1天后均呈下降趋势,在第5天后下降到较低水平,但总体上呈H6>H3>H9。(3)H6和H9的TP相对流失量在第3天后达到较高水平,第3天后下降至第5天的较低水平;而H3在第3天后不降反升,第5天达55.45 mg的峰值。(4)H6、H9、H3中TN的相对流失量于第1天达峰值,之后迅速下降,至第5天处于较低水平。可得出结论:(1)通过滞水至第3天或第7天后排水,H3、H6和H9处理可有效减少田面水中NO3--N的排放。(2)滞水至第5~7天排水,H3和H9处理可有效减少NH4+-N的排放。(3)滞水至第5天后排水,H9和H6处理可有效减少TP排放。(4)滞水至第5天排水,H3和H9处理可有效减少TN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管理 养分流失潜力 影响
下载PDF
撒施液体复合肥后不同蓄水深度的水分管理对稻田养分流失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国禄 李书迪 +1 位作者 许尤厚 杨斌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6,共4页
为探究施用液体复合肥水分管理对春耕稻田养分流失潜力的影响,采用"滞水时间控制"与"单排单灌水分管理系统"相结合的关键技术,对3(H_3)、6(H_6)和9 cm(H_9)3个蓄水深度处理小区田面水中氮、磷养分流失潜力进行了研... 为探究施用液体复合肥水分管理对春耕稻田养分流失潜力的影响,采用"滞水时间控制"与"单排单灌水分管理系统"相结合的关键技术,对3(H_3)、6(H_6)和9 cm(H_9)3个蓄水深度处理小区田面水中氮、磷养分流失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H_3的NO_3^--N的相对流失量在第1 d后呈整体上升趋势,于第5 d达2.5 mg,而H_9和H_6则呈下降趋势;H_6于第3 d后呈反弹上升趋势,但3个蓄水处理NO_3^--N的流失潜力处于较低的水平。(2)H_6、H_3和H_9在第1 d,NH_4^+-N的相对流失量分别达151.26、90.75和48.24 mg,处于较高水平,之后则呈下降趋势,于第5 d达较低水平,但总体上呈H_6>H_9>H_3的态势。(3)H_6和H_9于第1~3 d,总磷相对流失量分别达105.88和118.29 mg,处于较高水平,第3 d后呈下降趋势,但幅度不大;H_3呈缓慢上升趋势,于第1 d和第3 d达峰值,分别为50.11和50.57 mg,之后则缓慢下降至第5 d的较低水平。(4)H_6、H_9和H_3田面水总氮的相对流失量,于第1 d达峰值,分别为521.64、372.06、293.12 mg,之后迅速下降至第3 d的较低水平,但总体上呈H_6>H_9>H_3。施用液体复合肥后,由于硝化作用不强,NO_3^--N的流失潜力不大;将H_3和H_9处理滞水至第5~7 d后排水,可有效减少NH_4^+-N的排放;将H_3处理滞水至第5 d后排水,可有效减少总磷的排放;将H_3和H_9处理,滞水至第5 d或第7 d排水,可有效减少总氮的排放。因此,就春耕稻田撒施液体复合肥而言,选择蓄水3 cm,并滞水至第5 d后排水,为一种清洁的水分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复合肥 水分管理 养分流失潜力 影响
下载PDF
基于水分管理的稻田养分流失潜力分析及其拟合预测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国禄 杨斌 +1 位作者 鲁栋梁 田义超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9期335-338,共4页
为探明施用春插面肥后的水分管理对春耕稻田养分流失潜力的影响,采用滞水时间控制与单排单灌水分管理系统相结合的关键技术,以春插面肥种类和蓄水深度为试验因素,对田面水中氮磷养分流失潜力的动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3层后向传播(bac... 为探明施用春插面肥后的水分管理对春耕稻田养分流失潜力的影响,采用滞水时间控制与单排单灌水分管理系统相结合的关键技术,以春插面肥种类和蓄水深度为试验因素,对田面水中氮磷养分流失潜力的动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3层后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简称BP)神经网络为工具,选取春插面肥种类、蓄水深度、动态时间等3个指标作为输入结点,以氮磷等养分流失潜力作为输出指标,对采集的样本进行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1)施用F_1(N∶P_2O_5∶K_2O=21∶6∶13)后,H_3F_1、H_6F_1、H_9F_1处理(H_3、H_6、H_9分别表示蓄水深度为3、6、9 cm)的田面水中氮素形态以较为活跃的NO3--N为主。F_2(N∶P∶K=3∶1∶1)是一种液体有机肥,不易被硝化细菌消化。施用F_3(尿素17. 1%、过磷酸钙12. 0%、氯化钾60. 0%) 1 d后,H_9F_3、F_3F_3处理均处于低水平,反硝化作用不明显。可见,施用F_2和F_3可有效减少NO3--N的流失。(2)将H_9F_3、H_3F_3处理滞水至施肥5 d后排放,可有效减少田面水中NH_4+-N的流失。(3)将H_3F_2、H_9F_3处理滞水至施肥5 d后排水,可有效减少总磷的流失。(4)将H_3F_3、H_9F_3、H_6F_3处理滞水至施肥3 d后排水,可有效减少田面水中总氮的流失。(5)应用田面水中氮、磷等养分流失潜力实测数据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得出基于面肥种类、蓄水深度以及动态时间的春耕稻田养分流失潜力的拟合预测模型。可得出的结论:(1)施用单质混合肥蓄水9 cm,并滞水至施肥5 d后排水是一种清洁的水分管理模式;(2)应用氮、磷等养分流失潜力实测数据,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得出基于面肥种类、蓄水深度以及动态时间的养分流失拟合预测模型为Output=0. 57×Target+0. 71,r2=0. 569 91。该模型的建立与求解过程可为稻田水分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管理 养分流失潜力 BP神经网络 影响 拟合预测模型
下载PDF
撒施固体复合肥后不同蓄水深度对稻田养分流失的影响
4
作者 许尤厚 冯国禄 +5 位作者 杨斌 张虹 王鹏良 梁铭忠 陆来仙 田义超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1期4040-4042,4064,共4页
采用滞水时间控制与单排单灌水分管理系统相结合的关键技术,对3(H3)、6(H6)和9(H9)cm 3个蓄水深度的田面水中氮、磷养分流失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个处理从施肥后1~3 d田面水中NO3--N均保持较高的相对流失量水平,于施肥5 d后... 采用滞水时间控制与单排单灌水分管理系统相结合的关键技术,对3(H3)、6(H6)和9(H9)cm 3个蓄水深度的田面水中氮、磷养分流失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个处理从施肥后1~3 d田面水中NO3--N均保持较高的相对流失量水平,于施肥5 d后其相对流失量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上呈H6>H3>H9。H3和H6在施肥1 d时NH4+-N的相对流失量达到较高的流失水平;H6于3 d后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H3于1 d后呈下降趋势;而H9则于1 d后呈缓慢上升,但总体处于较低的相对流失量水平。H6和H9在施肥1 d后总磷相对流失量达到较高的水平,之后则呈下降趋势,但H9于5 d后呈反弹上升趋势;H3的总磷相对流失量呈缓慢上升趋势,至施肥5 d时达到峰值。3个处理的总氮相对流失量均于施肥1 d时达到峰值,H6处理最高为367.46 mg,之后呈下降趋势,但总体仍处于较高的相对流失量水平;H3和H9于施肥1 d后迅速下降,至施肥5 d时处于较低的相对流失量水平。由此可知,H9处理可有效减少田面水中NO3--N的排放;将H9处理滞水至5~7 d后排放,可有效降低田面水NH4+-N流失潜力;将H3和H6滞水至5 d后排水,可有效减少总磷的排放;将H3和H9处理滞水至5 d或7 d时排水,可有效减少田面水中总氮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复合肥 水分管理 养分流失潜力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