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藤本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特性
1
作者 李雪楠 李振学 +2 位作者 李发文 温韩东 张树斌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0-266,共7页
为探明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特殊的植被类型稀树灌丛的养分重吸收规律,选取元江干热河谷的稀树灌丛10种优势藤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热值、灰分含量、形态性状、成熟叶和凋落叶的氮磷元素含量,计算叶片构建成本,探讨叶片构建成本、... 为探明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特殊的植被类型稀树灌丛的养分重吸收规律,选取元江干热河谷的稀树灌丛10种优势藤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热值、灰分含量、形态性状、成熟叶和凋落叶的氮磷元素含量,计算叶片构建成本,探讨叶片构建成本、叶片性状与氮磷重吸收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藤本植物叶片的氮磷重吸收效率在不同物种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叶片氮和磷重吸收效率平均值分别为48.0%和46.2%;叶片磷重吸收效率与氮重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氮磷重吸收效率与叶片构建成本、比叶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叶片构建成本较低的植物采取较快速的养分周转策略,以提高养分再利用效率;叶片构建成本较高的植物采取较保守的养分利用策略,养分回收效率较低。元江干热河谷的稀树灌丛藤本植物存在生活史策略的分化,以适应长期干热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稀树灌丛 藤本植物 养分重吸收效率 叶片构建成本 比叶
下载PDF
北京市元宝槭和紫丁香叶片的功能性状和生态化学计量比及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城乡梯度差异
2
作者 王泽锦 冉堃 +3 位作者 于淼 张碧嘉 冀莉 李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4,共13页
【目的】探究城市典型观赏树种养分限制沿城乡环境梯度的响应差异,以期为城市化下的城市森林观赏树种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夏季和秋季沿北京城区–近郊–远郊梯度上采集典型观赏树种元宝槭和紫丁香的成熟叶和凋落叶,测... 【目的】探究城市典型观赏树种养分限制沿城乡环境梯度的响应差异,以期为城市化下的城市森林观赏树种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夏季和秋季沿北京城区–近郊–远郊梯度上采集典型观赏树种元宝槭和紫丁香的成熟叶和凋落叶,测定其6种叶片功能性状(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叶面积、比叶面积、比叶质量、叶片含水率)和6种营养元素含量[(碳(C)、氮(N)、磷(P)、钾(K)、钙(Ca)、镁(Mg)],计算元素的化学计量比值和养分重吸收效率,比较元宝槭和紫丁香在叶片功能性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养分重吸收效率上的差异;分析年均温度、年降水量、年均太阳辐射量等环境因子与元宝槭和紫丁香叶片功能性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养分重吸收效率的相关性。【结果】叶片功能性状、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值对城市化有显著响应,且存在种间差异。沿城区到远郊梯度,元宝槭和紫丁香成熟期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含水率整体呈上升趋势,而比叶质量降低。凋落期元宝槭叶片的叶鲜质量和叶干质量沿城乡梯度逐渐降低;紫丁香凋落叶的叶干质量和比叶质量在城乡梯度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面积则逐渐变小。2个树种凋落叶的比叶面积均沿城乡梯度先降低后升高。元宝槭和紫丁香成熟叶的N和K含量在近郊低于城区和远郊;元宝槭成熟叶的P和Mg含量在城乡梯度上变化不显著,而紫丁香成熟叶的P和Mg含量在近郊显著高于城区和远郊。元宝槭凋落叶P和Mg含量沿城乡梯度无明显变化;紫丁香凋落叶P含量在近郊显著高于城区和远郊,而Mg含量在远郊显著低于城区和近郊。元宝槭和紫丁香凋落叶K含量在城乡梯度上均先降低后升高。2个树种N、P、K、Ca和Mg 5种营养元素的养分重吸收效率沿城乡梯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城市化导致元宝槭和紫丁香的叶片变小。2个树种的生长均受N限制,城区的元宝槭和远郊的紫丁香具有更强的耐旱性,2个树种在不同梯度上K、Ca和Mg的重吸收效率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元宝槭对营养元素的重吸收能力强于紫丁香。与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重吸收效率相比,叶片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梯度 叶片 生态化学计量 养分重吸收 观赏树种
下载PDF
涪江中游4种造林树种碳氮磷化学计量及养分重吸收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强 杨鸿淋 +5 位作者 徐春晖 杨玉莲 屈巧欣 康四岚 李佳芯 吴庆贵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7-445,共9页
【目的】探究涪江中游不同造林树种间植物-凋落叶-土壤连续体的生态化学计量以及叶片养分重吸收特征,为该区域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涪江中游4种常见造林树种(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桉树... 【目的】探究涪江中游不同造林树种间植物-凋落叶-土壤连续体的生态化学计量以及叶片养分重吸收特征,为该区域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涪江中游4种常见造林树种(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树种植物叶片、凋落叶和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及叶片氮磷养分特征。【结果】①构树叶片和凋落叶的N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桉树和构树的叶片及凋落叶P含量显著高于柏木和马尾松,且马尾松土壤P含量最低;②桉树和构树叶片的养分重吸收效率总体上高于马尾松和柏木;③叶片和凋落叶N、P含量分别与土壤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N重吸收效率与叶片N和P含量、凋落叶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重吸收效率与叶片N、凋落叶N∶P、土壤C∶P和N∶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涪江中游地区,这4种造林树种的叶片-凋落叶-土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构树和桉树叶片N、P含量相对较高,养分重吸收能力较强,对养分限制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因此,在研究区域内改造马尾松、柏木等低效人工林时可以适量补植构树和桉树,有助于提升该区域人工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凋落叶 土壤 化学计量 养分重吸收 人工林
下载PDF
温度和降水对中国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养分重吸收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响 袁志友 焦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2,共6页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植物养分循环模型,收集了51篇国内外中英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了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氮(N)、磷(P)重吸收特征的差异及温度和降水量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凋落叶平均N含量分别为9.05...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植物养分循环模型,收集了51篇国内外中英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了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氮(N)、磷(P)重吸收特征的差异及温度和降水量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凋落叶平均N含量分别为9.05,14.91,12.72 mg/g,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凋落叶平均P含量分别为0.50,0.79,0.76 mg/g。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的平均N重吸收率分别为64.16%,51.97%,35.82%,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的平均P重吸收率分别为65.51%,46.74%,41.72%;(2)草本植物调落叶N,P含量显著低于灌木和乔木,但草本植物N,P重吸收率显著高于灌木和乔木,灌木N重吸收率显著高于乔木,灌木的其他养分重吸收特征与乔木没有显著差异;(3)3种生活型植物凋落叶N和P含量与年均温呈正比,而N重吸收与年均温呈反比,P重吸收率与年均温不相关。3种生活型植物凋落叶N含量和N重吸收率分别与年均降水量呈正比和反比,凋落叶P含量和P重吸收率均与年均降水量不相关。本研究中草本植物较高的养分重吸收率可能说明其相较灌木和乔木更新速率更快,不同生活型植物对生境具有不同的养分适应策略。该研究中,N的重吸收相较于P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更大,这意味着气候梯度上植物N吸收和利用的策略可能比P更灵活。植物的氮、磷重吸收特征与温度和降水的响应关系可能反映了植物对气候梯度上水热条件的适应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养分含量 养分重吸收效率 温度 降水量 meta分析
下载PDF
狗尾草叶片N、P、K养分重吸收与化学计量比的偶联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钟小瑛 任奕炜 衣华鹏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203,共11页
为探究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L.) Beauv.)对砂质海岸恶劣环境的适应性,本文以烟台沿海防护林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黑松防护林下的狗尾草为研究对象,测定狗尾草成熟叶和衰老叶碳(C)、氮(N)、磷(P)、钾(K)元素的含量,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 为探究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L.) Beauv.)对砂质海岸恶劣环境的适应性,本文以烟台沿海防护林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黑松防护林下的狗尾草为研究对象,测定狗尾草成熟叶和衰老叶碳(C)、氮(N)、磷(P)、钾(K)元素的含量,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养分重吸收特征,进而研究两者之间的偶联关系。结果显示,狗尾草叶片N∶P> 16,狗尾草生长发育更多受到P元素限制。叶片氮重吸收率(NRE)、磷重吸收率(PRE)、钾重吸收率(KRE)分别为(58.038±2.973)%、(62.167±5.301)%、(86.557±0.950)%,NRE、PRE均高于我国植物叶片平均重吸收率,KRE高于全球植物平均重吸收率。叶片化学计量特征与PRE相关性较强,与NRE和KRE相关性稍差,狗尾草叶片养分重吸收率主要受衰老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研究区内狗尾草重吸收率较高,其化学计量比与养分重吸收存在一定相关性,说明狗尾草适应性极强,能够很好地适应贫瘠的环境,对海岸带防护林的养护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尾草 养分重吸收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植物叶片氮磷养分重吸收规律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6
作者 陆姣云 段兵红 +2 位作者 杨梅 杨晗 杨惠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78-188,共11页
植物养分重吸收是植物组织或器官在衰老脱落前将部分养分(主要如氮、磷)转移到其他成活组织的过程,能延长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存留时间,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植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综述了土壤水分和... 植物养分重吸收是植物组织或器官在衰老脱落前将部分养分(主要如氮、磷)转移到其他成活组织的过程,能延长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存留时间,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植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综述了土壤水分和肥力、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和寿命、个体发育等遗传特性对植物叶片氮磷养分重吸收的影响。不同生活型或功能型的叶片养分重吸收不同;施肥会改变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和比例,从而调控叶片养分重吸收;土壤水分通过调节土壤养分有效性而影响叶片养分重吸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对养分的需求有所差异,对养分的敏感程度和吸收能力也各不相同,从而表现出不同叶片养分重吸收特征;除了叶片之外,植物的其他组织器官(如,细茎、树木的芯材和能够储存养分的根)也可以进行养分重吸收。因此,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物种的重吸收能力存在差异,同一物种在不同时、空及相关因素变化下的重吸收特性也不同。深入研究植物养分重吸收规律和调控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植物的环境适应性,能为提高水肥管理水平,权衡生产力和适应性,实现系统生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重吸收 遗传因素 环境因子 调控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养分重吸收率及其C∶N∶P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23
7
作者 邱岭军 胡欢甜 +4 位作者 林宝平 汪凤林 林宇 何宗明 刘桌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2-27,共6页
为探究不同林龄杉木成熟叶与衰老叶之间的重吸收率及其C∶N∶P化学计量特征,以8、14、21、46年生杉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并计算其鲜叶、凋落叶和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重吸收率及其C∶N∶P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间叶片C、N含量差... 为探究不同林龄杉木成熟叶与衰老叶之间的重吸收率及其C∶N∶P化学计量特征,以8、14、21、46年生杉木为研究对象,测定并计算其鲜叶、凋落叶和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重吸收率及其C∶N∶P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间叶片C、N含量差异显著(P<0.05),叶片、凋落叶P含量差异性均极显著(P<0.01),14年生杉木叶片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龄的树木(P<0.05),呈单峰型;2)较高的C∶N、C∶P比是植物对养分较高利用率的体现,杉木鲜叶养分含量均与其重吸收率均呈负相关,N、P利用效率在一定范围随N、P含量的升高而降低;3)本区植物N、P重吸收率分别在33.89%~38.40%和37.49%~46.35%之间,P重吸收率>N,且不同林龄杉木成熟鲜叶N∶P>16,表明该地区杉木的生长可能受到P元素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C:N:P 养分重吸收 生态计量化学 养分限制
下载PDF
狼毒防除对高寒草地群落植物养分重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宋梅玲 王玉琴 +1 位作者 鲍根生 王宏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57,共11页
狼毒防除是青藏高原狼毒型退化草地恢复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此过程中高寒草地群落的养分重吸收的变化未见报道。本研究从物种水平、功能群水平和群落水平比较狼毒防除以后高寒退化草地植物的氮(N)、磷(P)养分含量和重吸收效率的变化,结果... 狼毒防除是青藏高原狼毒型退化草地恢复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此过程中高寒草地群落的养分重吸收的变化未见报道。本研究从物种水平、功能群水平和群落水平比较狼毒防除以后高寒退化草地植物的氮(N)、磷(P)养分含量和重吸收效率的变化,结果如下:从物种水平来说,狼毒防除造成高原早熟禾和羊茅N重吸收效率的降低,也引起了高原早熟禾和异针茅P重吸收效率的降低,以及芒洽草、线叶蒿草和矮蒿草P重吸收效率的升高;从功能群水平来说,狼毒防除升高了杂类草绿色叶片和枯黄叶片中的N含量,但降低了其中的P含量,同时,狼毒防除降低了禾本科、豆科植物和杂类草对N和P的重吸收效率,但是提高了莎草科植物的P重吸收效率;从整个群落水平来说,狼毒防除以后,绿色叶片中的N含量和枯黄叶片中的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对P的重吸收效率则显著高于对照(P<0.05)。因此,狼毒防除对不同物种和不同功能群植物的养分重吸收的影响不同,但是提高了该草地生态系统群落的P的利用效率。此研究结果可以为揭示狼毒型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的养分利用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为提高高寒草地毒杂草治理的有效性与持续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 养分重吸收 高寒草地 防除 群落
下载PDF
木兰科6种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关系及氮磷养分重吸收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吴雨露 张灿浩 +3 位作者 沈欣雨 吴婷婷 郑炳松 闫道良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4期164-170,共7页
木兰科植物是常用的园林绿化观赏树种,研究其叶片碳(C)氮(N)磷(P)计量比和N、P养分重吸收特征,对于理解和预测树木在人工林中生态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木兰科6个树种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和2019年11月至翌年1月分别采集成熟... 木兰科植物是常用的园林绿化观赏树种,研究其叶片碳(C)氮(N)磷(P)计量比和N、P养分重吸收特征,对于理解和预测树木在人工林中生态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木兰科6个树种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和2019年11月至翌年1月分别采集成熟叶和新鲜凋落叶,测定叶片中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并分析了6个树种的N、P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成熟叶(凋落叶)C、N和P含量在各树种间存在差异,其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44.73-498.03(389.25-589.33),9.97-19.51(4.76-8.41)和1.01-1.95 g·kg^(-1)(0.40-1.86 g·kg^(-1));C含量在各树种间变化范围较小,N、P含量在树种间变化范围较大,N P∶比值在成熟叶和凋落叶中均小于全国陆地植物叶片平均值14.4,说明木兰科植物的生长受N限制;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间成熟叶C、N含量和C:N存在显著差异(p<0.05),P含量、C∶P和N∶P无明显变化(p>0.05),凋落叶C、P含量和N∶P存在显著差异,N含量和C∶N、C∶P无明显变化;成熟叶片中的N∶P比与C、N、P含量及其各计量比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说明N、P间的耦合作用对C物质的积累和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及养分利用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对叶片中N、P的重吸收在树种间存在差异,其中落叶树种对N的重吸收显著高于常绿树种,对P的重吸收则是常绿树种明显高于落叶树种。研究结果有助于加强对木兰科植物的科学施肥养护管理,加深其在特定区域生态系统中C、N、P循环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生态化学计量学 生活型 碳、氮、磷 养分重吸收
下载PDF
高寒矿区渣山坡向对恢复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德飞 孙熠 +2 位作者 蒋宏宇 杨占芳 李长慧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91-1499,共9页
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是植物适应生境胁迫的重要机制。本试验以高寒矿区渣山阳坡、山顶平地和阴坡上播种的恢复植物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和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生长旺盛期的成熟叶片及凋亡... 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是植物适应生境胁迫的重要机制。本试验以高寒矿区渣山阳坡、山顶平地和阴坡上播种的恢复植物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和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生长旺盛期的成熟叶片及凋亡期的衰落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坡向,不同时期的叶片氮磷含量,研究坡向对恢复植物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阳坡、平地到阴坡,恢复植物成熟叶片养分含量以及养分重吸收效率逐渐降低;阳坡上老芒麦,平地上冷地早熟禾以及阴坡上小花碱茅的衰落叶片氮含量较低而氮素重吸收效率较高;恢复植物氮素重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磷素重吸收效率,且此效应在阴坡上显著高于阳坡和平地。在高寒矿区渣山恢复中,应依据坡向差异选择养分重吸收效率较高的恢复物种,如阳坡上适宜播种老芒麦和冷地早熟禾,平地上适宜播种冷地早熟禾,阴坡上适宜播种小花碱茅,有助于提升渣山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山坡向 恢复植物 叶片养分含量 养分重吸收效率 高寒矿区
下载PDF
苜蓿叶片氮、磷和钾养分重吸收与化学计量比的偶联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振南 赵梅 +3 位作者 杨燕 李富宽 王慧 吕慎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7-183,共7页
苜蓿作为一种优良的豆科牧草,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叶片养分重吸收是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及增强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其直接影响了苜蓿的养分浓度,进而影响苜蓿元素的化学计量比。目前已有针对苜蓿养分重吸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 苜蓿作为一种优良的豆科牧草,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叶片养分重吸收是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及增强环境适应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其直接影响了苜蓿的养分浓度,进而影响苜蓿元素的化学计量比。目前已有针对苜蓿养分重吸收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但关于苜蓿元素养分重吸收与生态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偶联关系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为解释该偶联关系,以7个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成熟叶片和衰老叶片C、N、P、K元素浓度,分析了养分重吸收特征(包括养分重吸收率、养分重吸收度)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进而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偶联关系。结果表明,7个苜蓿品种的平均氮重吸收效率(NRE)、磷重吸收效率(PRE)和钾重吸收效率(KRE)分别为42.7%、42.4%和52.1%,分别低于全球陆生植物的NRE、PRE和KRE(分别为62.1%、64.9%和70.1%)。根据养分重吸收特征及生态化学计量比,判断苜蓿受土壤P含量影响最严重。叶片养分重吸收效率基本与衰老叶化学计量比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成熟叶化学计量比呈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叶片养分重吸收与叶片生态化学计量比存在偶联关系,但受叶片成熟或衰老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生态化学计量学 苜蓿 养分重吸收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氮、磷、钾养分重吸收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晗 李丽珠 +5 位作者 郭欢欢 秦萌 王鲁北 杨燕 王振南 吕慎金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12-118,共7页
植物养分重吸收是植物营养保留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受植物种类、环境和人为因素等而变化,体现一定的环境适应性。为了筛选环境适应力强的紫花苜蓿品种,试验测定了7个紫花苜蓿品种氮、磷和钾的养分重吸收效率及株高。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植物养分重吸收是植物营养保留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受植物种类、环境和人为因素等而变化,体现一定的环境适应性。为了筛选环境适应力强的紫花苜蓿品种,试验测定了7个紫花苜蓿品种氮、磷和钾的养分重吸收效率及株高。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7个紫花苜蓿品种养分重吸收效率以关联度进行排序,对不同苜蓿品种环境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如下:标靶和中原804重吸收效率的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排序均位于7个品种的前两名;中原804和标靶的株高排序位于7个紫花苜蓿品种的前两名;株高与重吸收效率的加权关联度排序显著相关。因此,从综合养分重吸收效率、株高角度判断,在7个紫花苜蓿品种中标靶和中原804具有较强环境适应力,建议鲁南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苜蓿 养分重吸收 品种
下载PDF
砂质海岸不同密度黑松叶片养分重吸收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奕炜 衣华鹏 钟小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4-171,共8页
[目的]研究3种密度下(高密度:1150株·hm^(-2),中密度:535株·hm^(-2),低密度:285株·hm^(-2))黑松的养分重吸收特征及叶片、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对重吸收效率的影响,为黑松合理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烟... [目的]研究3种密度下(高密度:1150株·hm^(-2),中密度:535株·hm^(-2),低密度:285株·hm^(-2))黑松的养分重吸收特征及叶片、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对重吸收效率的影响,为黑松合理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烟台牟平海岸带防护林内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不同林分密度的黑松成熟叶、衰老叶及林下0~20 cm土壤样品,测定植物、土壤碳(C)、氮(N)、磷(P)及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速效磷(AP)含量,分析不同密度下黑松叶片重吸收特征及叶片与土壤养分含量、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结果](1)牟平海防林黑松的氮重吸收率(NRE)平均为52.44%,磷重吸收率(PRE)平均为48.53%,NRE与全球针叶树种平均水平相近,PRE低于全球针叶树种。3种密度下,生长发育更多受到N限制,符合“相对重吸收假说”。(2)在中密度时,成熟叶养分含量及N、P重吸收率均最高,NRE显著高于高密度。黑松成熟叶C、N、P含量随密度增大先升高后降低,衰老叶含量在不同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中密度林分成熟叶C:N显著高于低、高密度林分;低密度林分衰老叶C:P显著低于中、高密度林分。(3)低密度林分土壤的AP含量显著高于中、高密度林分;中密度林分土壤的TN含量显著高于高密度林分;高密度林分土壤TP显著低于中、低密度林分。高密度林分的土壤C:N、C:P显著高于低密度林分,中密度林分的土壤N:P显著高于低、高密度林分。(4)衰老叶养分及化学计量指标对于养分重吸收的影响更显著,不同密度的NRE、PRE对叶片、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响应有所差异。[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中密度黑松可以相对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更有利于适应该地区的N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防护林 林分密度 黑松 养分重吸收 生态计量化学
下载PDF
盐地碱蓬养分重吸收对不同水盐交互梯度的响应
14
作者 王秋燕 陈昱东 吕光辉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2022年第4期476-483,共8页
植物的养分重吸收是植物适应逆境的重要生态机制.利用盆栽模拟试验,设置28个水盐交互梯度,研究典型盐生植物盐地碱蓬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N、P、K、Na四种元素的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盐地碱蓬营养生长阶段和繁殖生长阶段的养分重吸收效率... 植物的养分重吸收是植物适应逆境的重要生态机制.利用盆栽模拟试验,设置28个水盐交互梯度,研究典型盐生植物盐地碱蓬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N、P、K、Na四种元素的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盐地碱蓬营养生长阶段和繁殖生长阶段的养分重吸收效率均低于全球陆生植物水平,且营养生长期高于繁殖生长期.N、P、K、Na元素的重吸收效率在营养生长期分别为51.90%、50.79%、28.79%、-19.58%,在繁殖生长期分别为28.60%、27.75%、13.61%、-26.67%.四种元素的重吸收响应水盐梯度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在营养生长期,盐分和干旱对P的重吸收具有显著负效应,干旱对K的重吸收具有正效应;在繁殖生长期,盐分对N的重吸收具有显著负效应,对P、Na的重吸收具有正效应.在不同生长阶段,四种元素的重吸收对胁迫响应的差异,体现了植物在抵御胁迫与增加生长的综合需求下,体内元素的吸收、运移、分配策略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重吸收 水盐梯度 发育阶段 盐地碱蓬
下载PDF
亚高山川西云杉林叶片养分重吸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及其环境驱动因素
15
作者 王杰煜 孙小平 +4 位作者 李薇 万俊锋 王保明 丁俊祥 尹华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阐明叶养分重吸收与叶片经济性状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植物的养分吸收与利用策略至关重要;然而,关于叶养分重吸收是否以及如何与叶片经济性状相协调目前仍知之甚少,特别是在由外生菌根(ECM)主导的高寒针叶林中.以青藏高原东缘广泛分布且与EC... 阐明叶养分重吸收与叶片经济性状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植物的养分吸收与利用策略至关重要;然而,关于叶养分重吸收是否以及如何与叶片经济性状相协调目前仍知之甚少,特别是在由外生菌根(ECM)主导的高寒针叶林中.以青藏高原东缘广泛分布且与ECM高度共生的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balfouriana)为对象,探究17个种群叶氮(N)、磷(P)重吸收效率与叶片形态(厚度、组织密度、比叶面积)和化学性状(N、P浓度)间的协变关系及其环境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N、P重吸收效率与叶片经济性状沿“叶经济谱”共变,并与叶片厚度、组织密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比叶面积、叶片N和P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在叶片养分吸收与利用中,养分重吸收与叶保守型性状(厚度、组织密度)存在协同关系,而与获取型性状(比叶面积、N和P含量)呈权衡关系;(2)温度是影响N、P重吸收效率和叶片经济性状变化的主导因素,且随着温度降低,N、P重吸收效率和叶片厚度及组织密度均呈显著增加,而比叶面积和叶片N、P浓度则呈显著降低趋势.总体上,本研究表明温度驱动高寒针叶林叶养分重吸收与叶经济性状间的协调关系;上述研究成果有助于丰富和提升对高寒森林碳与养分经济协调性及其驱动机制的认知,同时对于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寒森林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图4表2参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重吸收 叶片性状 叶片经济谱 青藏高原 亚高山针叶林 外生菌根
原文传递
红松和水曲柳叶生态化学计量及养分重吸收特征的地理变异 被引量:2
16
作者 闫媛媛 郭琪 +3 位作者 管俊泽 刘志 王东男 谷加存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7-984,共8页
以我国东北地区4个纬度针叶树种红松和阔叶树种水曲柳为对象,研究两树种成熟叶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和养分重吸收率及其相关性,分析气候和土壤因子对叶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重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化学计量特征的地理变... 以我国东北地区4个纬度针叶树种红松和阔叶树种水曲柳为对象,研究两树种成熟叶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和养分重吸收率及其相关性,分析气候和土壤因子对叶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重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化学计量特征的地理变异存在种间差异,随着纬度的升高,水曲柳叶C、N含量显著增加;水曲柳C∶N、红松N∶P均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而水曲柳N∶P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红松磷重吸收率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分析表明,红松和水曲柳叶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气候因子(年均温和降水量)的影响,而养分重吸收率仅受少数土壤因子(pH和全氮)的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红松和水曲柳磷重吸收率与N∶P均呈显著负相关,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氮重吸收率仅在红松中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N∶P呈显著负相关。水曲柳相比红松更倾向于具有快速投资-收益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种内变异 养分重吸收 纬度 环境变化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序列优势乔木氮磷化学计量及重吸收特征研究
17
作者 杨丹荔 罗辑 +1 位作者 秦世豪 汤素贤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以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序列为对象,研究各演替阶段优势乔木氮(N)、磷(P)化学计量及重吸收效率特征。结果表明:优势乔木鲜叶及凋落叶N、P浓度随演替下降,且鲜叶的N∶P在整个演替序列中总体小于14,表明该演替序列优势乔木的生长主要... 以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序列为对象,研究各演替阶段优势乔木氮(N)、磷(P)化学计量及重吸收效率特征。结果表明:优势乔木鲜叶及凋落叶N、P浓度随演替下降,且鲜叶的N∶P在整个演替序列中总体小于14,表明该演替序列优势乔木的生长主要受N元素限制;优势乔木N、P的重吸收效率在演替中期最高,表明植物较高的生长速率会增加其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优势乔木N、P的重吸收效率与其生长速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的N、P储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树木生长速率(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供给)共同调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模式;优势乔木N重吸收效率与其鲜叶N∶P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植物对N的重吸收过程对维持其体内N∶P的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原生演替过程中植被对养分的利用机制,可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比 养分重吸收 原生演替 冰川退缩区
下载PDF
不同油茶品系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及其重吸收效率研究
18
作者 陈昱宇 余振东 +3 位作者 吴方圆 谢伟东 吕琪 王椿云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9-25,共7页
对不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系叶片C、N、P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重吸收效率进行分析,旨在阐明不同油茶品系的养分利用策略。以岑软2号、岑软3号和香花1号3个不同油茶品系为研究对象,分析成熟叶、衰老叶、凋落叶C、N、P含量... 对不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系叶片C、N、P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重吸收效率进行分析,旨在阐明不同油茶品系的养分利用策略。以岑软2号、岑软3号和香花1号3个不同油茶品系为研究对象,分析成熟叶、衰老叶、凋落叶C、N、P含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3个品系中,香花1号的3种叶片的C、N、P含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表现为最高,各品系间的成熟叶养分含量和老叶、凋落叶的N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岑软2号3种叶片的C∶N均表现为较高,成熟叶以岑软3号最低,老叶和凋落叶均为香花1号最低;3个品系成熟叶的N∶P、凋落叶的各化学计量比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老叶的C∶N和N∶P各品系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N、P重吸收率均表现为岑软2号>岑软3号>香花1号,P的重吸收率在3个品系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总体上3个品系成熟叶片的N∶P均介于14~16,其生长受到N、P双重限制;从3种叶片的养分含量和重吸收率来看,尽管不同油茶品系具有不同的养分吸收策略,但均表现出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在抚育管理中应注重N、P的施用量;岑软2号更能适应所在地区的低N、P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叶片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养分重吸收
下载PDF
密度对四季竹叶片C、N、P化学计量和养分重吸收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2
19
作者 郭子武 陈双林 +1 位作者 杨清平 李迎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3-899,共7页
以四季竹纯林为对象,研究了4种密度(D1:24600~29800株·hm-2;D2:37500~42600株·hm-2;D3:46500~52800株·hm-2;D4:76500~85500株·hm-2)下1~3年生立竹的成熟叶和凋萎叶的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重吸收规律.结... 以四季竹纯林为对象,研究了4种密度(D1:24600~29800株·hm-2;D2:37500~42600株·hm-2;D3:46500~52800株·hm-2;D4:76500~85500株·hm-2)下1~3年生立竹的成熟叶和凋萎叶的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养分重吸收规律.结果表明:随竹林密度的增大,成熟叶C、N、P含量和凋萎叶C、P含量总体下降,凋萎叶N含量先升高后降低,D4密度时成熟叶C含量急剧下降;叶片C/N和C/P呈升高趋势,N/P先升高后降低.D3、D4密度的叶片N、P养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D1、D2密度;叶片N、P重吸收率分别呈先降后升和持续升高的趋势.D1~D3密度的成熟叶N/P为16.24~19.37,四季竹生长受P的限制,促进叶片建成,种群生长旺盛.D4密度的成熟叶N/P为13.42~15.74,N限制作用增强,叶片凋萎脱落,种群生长受到抑制.四季竹通过调节叶片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提高了N、P利用效率及重吸收能力,以适应高密度下环境资源的激烈竞争.在本试验条件下,D3密度是四季竹适宜的经营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季竹 生态化学计量 养分重吸收 密度
原文传递
山核桃林地土壤和叶养分生态化学计量变异及重吸收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闫道良 梅丽 +1 位作者 夏国华 黄坚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5,共5页
为了解山核桃果实膨大期林地土壤和叶养分生态化学计量学变异特征和养分重吸收特点,通过对4个样地的土壤、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地土壤C质量分数差异显著,随着时间的变化,C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月份间C质量分数变化差异明显。各样地... 为了解山核桃果实膨大期林地土壤和叶养分生态化学计量学变异特征和养分重吸收特点,通过对4个样地的土壤、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地土壤C质量分数差异显著,随着时间的变化,C质量分数呈下降趋势,月份间C质量分数变化差异明显。各样地土壤N质量分数呈现"倒金字塔"型变化趋势。土壤P质量分数在顺溪样地呈显著下降,其余3个样地P变化表现"倒金字塔"型。直源和横路土壤C、N比和C、P比一直呈下降趋势。顺溪和板桥土壤C、N比则呈现"金字塔"变化趋势。直源和板桥土壤N、P比呈现上升趋势,而横路土壤N、P比则表现较为平缓下降。各样地山核桃功能叶片N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呈显著下降。叶片P、K质量分数在凋落物中明显低于绿叶期。叶片N、P比除板桥样地呈"金字塔"型变化趋势之外,其余3样地叶片N、P比随时间变化显著下降。对各样地土壤与叶片N、P、K相关分析发现,叶片与土壤N质量分数间显著正相关,两者间表现投入与吸收的等速比例关系,而土壤和叶片P、K间表现非等速关系,N、P比在土壤投入和叶片吸收间表现等速关系,说明山核桃叶片功能建成过程中对N、P需求的按比例投入的依赖。N、P养分重吸收在各样地差别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生态化学计量学 相关性分析 养分重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