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动员及定向归巢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勇华 袁肇凯 +3 位作者 郑景辉 王丽萍 简维雄 黄献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285-4289,共5页
背景:急性梗死心肌修复过程中,寻找可有效提高外周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并动员其定向归巢于损伤心肌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剂尤为关键。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入血及定向归巢于梗... 背景:急性梗死心肌修复过程中,寻找可有效提高外周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并动员其定向归巢于损伤心肌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剂尤为关键。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入血及定向归巢于梗死心肌的影响。方法: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主要成分包括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总生物碱、人参多糖等,由中南大学药学院依课题组稳定的制作工艺制作提供。SD大鼠70只,取8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62只大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取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组、复方丹参注射液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模型对照组,各组均于造模3h后给与对应药物,连续5d。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4+细胞数,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梗死心肌边缘区CD34+细胞数。结果与结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组外周血CD34+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1);心肌梗死边缘区胞浆CD34+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1)。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比较,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组心肌梗死边缘区胞浆CD34+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能促进骨髓干细胞动员入血,并定向归巢于梗死心肌,其作用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大体相当,在归巢CD34+细胞方面甚至强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良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员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员 归巢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中药 心通有效部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养心通脉方有效成分部位抗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清华 莫莉 +2 位作者 袁肇凯 黄献平 简维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9期1910-1913,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养心通脉方各成分部位干预后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在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确定养心通脉方的主要有效成分部位。方法:用垂体后叶素尾静脉注射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0组:空白模型组、正常对... 目的:通过观察养心通脉方各成分部位干预后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在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确定养心通脉方的主要有效成分部位。方法:用垂体后叶素尾静脉注射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0组:空白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总生物碱组、复方苷类组、复方苷元组、复方蛋白组、丹参菲醌组、人参多糖组、复方多糖组、总挥发油组。各组均在灌胃10天后造模,测定大鼠15s、30s、2min、5min、10min的心电图后,颈动脉采血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结果:(1)心电图变化程度:人参多糖、复方多糖、总生物碱、总挥发油、丹参菲醌5个成分具有明显抗心肌缺血的作用(J点位移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而复方蛋白、复方苷元、复方苷类则没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P>0.05);(2)血液流变学及血浆黏度变化:总生物碱、人参多糖、总挥发油均能明显改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复方苷元、复方苷类则明显加重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切变率),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苷元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复方苷类组与模型组则无显著性差异;在血浆黏度这一指标则复方苷类组、复方苷元组与模型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菲醌对全血切变率之高切、中切、低切,能够明显改善(高切时与模型组比较P<0.01,中切、低切时与模型组比较P<0.05)。而血浆黏度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复方多糖则在中切时有加重指标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0.05),且血浆黏度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复方蛋白则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参多糖、复方多糖、总生物碱、总挥发油、丹参菲醌5个成分部位,具有对抗由垂体后叶素引发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而复方蛋白、复方苷元、复方苷类则没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通 有效成分部位 心肌缺血 心电图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养心通脉方有效成分部位的最佳剂量配伍抗急性心肌缺血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袁肇凯 陈清华 +4 位作者 黄献平 简维雄 莫莉 胡志希 孙贵香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21-25,共5页
目的确定养心通脉方的"有效成分部位方"的最佳剂量。方法对已确定的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丹参酮ⅡA、总生物碱和总挥发油5个有效成分部位同剂量水平组成方剂进行L9(34)正交试验,观察分析各方剂对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电图J点... 目的确定养心通脉方的"有效成分部位方"的最佳剂量。方法对已确定的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丹参酮ⅡA、总生物碱和总挥发油5个有效成分部位同剂量水平组成方剂进行L9(34)正交试验,观察分析各方剂对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电图J点位移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人参多糖3水平、总生物碱和总挥发油在1水平时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电图;而人参皂苷3水平、丹参酮ⅡA3水平、人参多糖2水平、总生物碱及总挥发油在1水平时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指标。结论以人参皂苷3水平(34.33g生药/kg体质量),丹参酮ⅡA3水平(1.27g生药/kg体质量)、人参多糖2水平(4.77g生药/kg体质量)、总生物碱1水平(0.67g生药/kg体质量)、总挥发油1水平(62.2mL生药/kg体质量)为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的最佳配伍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通 心肌缺血 有效成分部位 剂量配伍 大鼠 正交试验 心电图
下载PDF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梗死心肌细胞因子分泌、血管新生及动员MSCs归巢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勇华 郑景辉 +3 位作者 袁肇凯 王丽萍 简维雄 黄献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4-516,共3页
探讨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对梗死心肌细胞因子分泌、血管新生及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归巢的影响。方法:取急性心肌梗死造模成功的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apr-YTF组、香丹注射液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组... 探讨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对梗死心肌细胞因子分泌、血管新生及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归巢的影响。方法:取急性心肌梗死造模成功的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apr-YTF组、香丹注射液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组和模型对照组4组,每组8只;均于造模3h后给予相应药物,连续5d。经masson’s三色染色检测心肌瘢痕组织微小血管密度,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D34+细胞、Ⅷ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的含量表达。结果:单个高倍视野下apr-YTF组和rhG-CSF组的心肌毛细血管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2组的CD34+细胞、Flk-1、bFGF表达显著增加(P<0.01),2组的Ⅷ因子表达亦增加(P<0.05),apr-YTF组的VEGF表达比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rhG-CSF组的VEGF表达较模型组亦增加(P<0.05)。结论:apr-YTF能促进Ⅷ因子、Flk-1、VEGF、bFGF的分泌,促进血管新生,促进大鼠外周血MSCs归巢于急性梗死的心肌,有利于急性梗死心肌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通有效部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归巢 细胞因子 血管新生
下载PDF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莫莉 黄献平 +4 位作者 袁肇凯 陈清华 简维雄 胡志希 孙贵香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YTⅡ)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制备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组(YTⅡ组)、养心通脉方原方组(YTⅠ组)、麝香保心丸组(SBW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bFGF组)和无药血清组(KX组)各组的...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YTⅡ)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制备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组(YTⅡ组)、养心通脉方原方组(YTⅠ组)、麝香保心丸组(SBW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bFGF组)和无药血清组(KX组)各组的含药血清,另外设置空白组,共6组,每组25个鸡胚。复制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从0h、24h、48h、72h和96h共5个时间点,观察YTⅡ及各组对CAM模型鸡胚存活情况、CAM标本形态和CAM新生血管数量的影响。结果分组加药后96h时,bFGF组和YTⅡ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加药72h后各药物组粗大血管及细小分支迅速增多,血管网络清晰,呈叶脉样,放射性生长,加药96h时更明显,尤以bFGF组和YTⅡ组血管生长最为旺盛。加药48h,72h和96h,各药物组与空白组、KX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血管新生数呈bFGF组>YTⅡ组>YTⅠ组>SBW组>KX组>空白组的趋势。结论YTⅡ与YTⅠ、SBW、bFGF同样具有促血管新生的作用,且YTⅡ作用与bFGF作用相当,明显优于YTⅠ和SB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通有效部位方(YTⅡ) 鸡胚绒毛尿囊膜 血管新生
下载PDF
养心通脉方起主要作用有效成分部位抗心肌缺血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清华 袁肇凯 +4 位作者 黄献平 简维雄 莫莉 胡志希 孙贵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确定养心通脉方中具有抗心肌缺血主要作用的有效成分部位。方法从养心通脉方原方中综合提取出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丹参酮ⅡA、丹参菲醌、复方苷类、复方苷元、复方多糖、复方蛋白、总生物碱、总挥发油10个成分部位,观察各成分部位... 目的确定养心通脉方中具有抗心肌缺血主要作用的有效成分部位。方法从养心通脉方原方中综合提取出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丹参酮ⅡA、丹参菲醌、复方苷类、复方苷元、复方多糖、复方蛋白、总生物碱、总挥发油10个成分部位,观察各成分部位对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心电图J点位移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人参多糖、总生物碱、总挥发油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复方多糖、丹参菲醌虽能改善心电图的表现,但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不明显;复方苷类、复方苷元、复方蛋白3种成分部位不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对血液流变学也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人参皂苷、丹参酮ⅡA、人参多糖、生物碱、总挥发油等5种成分可作为养心通脉方起"主要作用"的有效成分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通 心肌缺血 有效成分部位
下载PDF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献平 袁肇凯 +7 位作者 郑景辉 李勇华 王丽平 简维雄 孙贵香 王萍 黄勃 喻松仁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MSCs,设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YTF)组、5-氮胞苷(5-aza)阳性对照组和低糖DMEM组,体外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MSCs,设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YTF)组、5-氮胞苷(5-aza)阳性对照组和低糖DMEM组,体外诱导分化心肌样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测其心肌肌丝蛋白(Desmin)、肌球蛋白重链(MHC)的表达,用RT-PCR的方法检测心肌转录因子GATA-4 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MSCs体外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诱导后,在DMEM组中未发现Desmin和MHC阳性细胞;而YTF组和5-aza组的Desmin及MHC免疫组化染色均可见阳性免疫复合物,与DMEM组比较,YTF组和5-aza组Desmin、MHC、GATA-4 mRNA表达的相对光密度(IOD)值均明显提高(P<0.01,P<0.05),而且YTF组Desmin、MHC的IOD也明显高于5-aza组(P<0.05),但YTF组GATA-4 mRNA的IOD值与5-aza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YTF在体外可诱导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样细胞 分化 心通有效部位
下载PDF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动员心肌梗塞大鼠MSCs归巢及对心功能和病理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勇华 郑景辉 +3 位作者 王丽萍 简维雄 黄献平 袁肇凯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67-2170,共4页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ctive principle region of Yangxing Tongmai Formula,apr-YTF)促进急性心肌梗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定向归巢及其对心功能和病理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大鼠32只,随机分...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ctive principle region of Yangxing Tongmai Formula,apr-YTF)促进急性心肌梗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定向归巢及其对心功能和病理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大鼠32只,随机分为apr-YTF组、香丹注射液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组、模型对照组,每组8只,均于造模3h后给予相应药物,连续5d;均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连续4d。用PcLab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检测记录心功能,masson's三色染色检测梗塞心肌病理,Image-Pro Plus6.0病理图象分析系统测量梗塞区瘢痕面积百分比,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梗塞心肌边缘区的CD34+染色阳性细胞数、Brdu与肌钙蛋白I(cTn I)双染阳性细胞数。结果 rhG-CSF组和apr-YTF组的心功能4个指标较模型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两组的心肌梗塞边缘区瘢痕组织内可见新生的心肌细胞和血管,恢复的趋势较为明显;两组的心室肌瘢痕面积百分比较模型组和香丹组显著减小(P<0.01);两组大鼠梗塞心肌边缘区CD34+染色阳性的细胞数、Brdu与cTn I双染阳性的细胞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apr-YTF组较rhG-CSF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pr-YTF能促进MSCs归巢并因此而促进心肌细胞和心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通有效部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归巢 心功能 病理
下载PDF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促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莫莉 袁肇凯 +4 位作者 黄献平 陈清华 简维雄 胡志希 孙贵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YTⅡ)促进血管新生,治疗心肌缺血的机理。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制备含药血清,鸡胚随机分为养心通脉方(YTⅠ)组、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YTⅡ)组、bFGF组和空白血清(KX)组;72h后观察比较YTⅡ及各含药...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YTⅡ)促进血管新生,治疗心肌缺血的机理。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制备含药血清,鸡胚随机分为养心通脉方(YTⅠ)组、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YTⅡ)组、bFGF组和空白血清(KX)组;72h后观察比较YTⅡ及各含药血清对各组CAM模型鸡胚存活情况、CAM标本形态、CAM血管数量的影响。结果:加药72h后,各药物组与空白血清组比较皆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血管新生数呈bFGF组>YTⅡ组>YTⅠ组>KX组趋势。结论:YTⅡ与YTⅠ、bFGF一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且YTⅡ作用与bF-GF作用相当,明显优于YT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通有效部位方(YTⅡ) 血管生成 鸡胚绒毛尿囊膜
下载PDF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BMSCs移植心血瘀阻证心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夏 郑景辉 +4 位作者 李勇华 袁肇凯 孙贵香 简维雄 黄献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部位方(Active Principle Region of Yangxing Tongmai Formula,apr-YTF)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m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心血瘀阻证心肌后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冠脉结扎法"...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部位方(Active Principle Region of Yangxing Tongmai Formula,apr-YTF)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m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心血瘀阻证心肌后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冠脉结扎法"结合血流变学改变建立大鼠心血瘀阻证模型。然后将大鼠分为(apr-YTF)+BMSCs组、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BMSCs组、NS+BMSCs组、NS+DMEM组。原代培养大鼠BMSCs,体外溴氮胞苷(5-bromouracil Deoxyriboside Brdu)标记后注射至大鼠心肌,采用双染法观察心肌组织中心肌结蛋白Desmin-Brdu和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 MHC)-Brdu的表达。结果:apr-YTF干预BMSCs移植心血瘀阻证心肌28 d后经心肌结蛋白Desmin-Brdu抗体染色后,NS+DMEM组梗死边缘未见双染表达,在NS+BMSCs组、(rh G-CSF)+BMSCs和(apr-YTF)+BMSCs组均可有猩红色Brdu抗体和棕色Desmin蛋白的同时表达,其中(rh G-CSF)+BMSCs和(apr-YTF)+BMSCs组阳性细胞计数高于NS+BMSCs组(P<0.05);(rh G-CSF)+BMSCs组和(apr-YTF)+BMSCs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r-YTF能促使移植于心血瘀阻证心肌环境后BMSCs向心肌细胞的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通有效部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梗死/中医药疗法 细胞移植
下载PDF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用蛋白组学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景辉 袁肇凯 +7 位作者 黄龙坚 吴新正 简维雄 黄献平 刘吉勇 曾刚 王铁华 汤亮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60-2469,共10页
目的:对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作用蛋白组学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蛋白组学技术确定的apr-YTF对BMSCs作用靶点的差异蛋白,通过DAVID数据库搜索软件结... 目的:对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应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作用蛋白组学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根据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蛋白组学技术确定的apr-YTF对BMSCs作用靶点的差异蛋白,通过DAVID数据库搜索软件结合GO数据库搜索,进行注释和富集度分析,KEGG数据库进行信号转导通路分析;VISANT数据库检索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差异蛋白主要参与102种生物学过程、35种细胞组分、6种分子途径,差异蛋白主要参与3条信号转导通路,这些蛋白在3条信号转导通路上相互发生作用。结论:处于差异蛋白功能交互网中交叉点位置的Presenilin-1、Presenilin-2通过Notch信号通路,Syntaxin-4蛋白通过可溶性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性的融合蛋白附着蛋白(SNARE)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2(MAPK12)通过MAPK信号通路在apr-YTF诱导BMSCs向心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是在多位点、多环节、多种生物学进程中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技术可以站在"整体观"的角度对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作出预测,结合分子生物学验证是一条很好的中医药现代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通有效部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蛋白质组学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养心通脉方研究述评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景辉 《吉林中医药》 2015年第2期187-190,共4页
养心通脉方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运用"扶养心气,和通血脉"之法治疗胸痹心痛的有效名方,现在已经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目前多位学者已经在临床疗效评价、基础机理方面开展研究,发现临床方面治疗冠... 养心通脉方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运用"扶养心气,和通血脉"之法治疗胸痹心痛的有效名方,现在已经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目前多位学者已经在临床疗效评价、基础机理方面开展研究,发现临床方面治疗冠心病心血瘀阻证、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伴胰岛素抵抗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在机理学方面发现养心通脉方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血管再生、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缺血心肌的修复等功能,并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了其作用的相关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通 心通有效部位 述评
下载PDF
不同剂量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代谢相关酶及其转运的影响
13
作者 尹梦影 曹伟 +2 位作者 胡鑫 郑景辉 莫云秋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7期92-98,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代谢相关酶及其转运的影响。方法本实验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将7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代谢相关酶及其转运的影响。方法本实验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将7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apr-YTF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构建MIRI模型,造模期间,各组大鼠共死亡25只,为保证实验完整性,补充造模至每组10只。造模完成后,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正常饲养,阴性对照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冠心苏合丸灌胃,apr-YTF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1.5、3.0、6.0 ml apr-YTF灌胃,1次/d,共干预2周。比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24 h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血清心肌梗死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七组大鼠造模第14天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线粒体代谢相关酶[ATP、磷酸果糖激酶1(PFK1)、琥珀酸脱氢酶(SDH)、腺苷酸转运体(ANT)、异枸橼酸脱氢酶(IDH)]水平及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2(TNFαIP2)、MIRO1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全血低切、中切黏度及血清CK-MB、cTnI、LDH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模型组ATP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PFK1、SDH、ANT、IDH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apr-YTF低、中、高剂量组ATP水平高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apr-YTF中、高剂量组PFK1、ANT、IDH水平低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apr-YTF低、中、高剂量组SDH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apr-YTF低剂量组ATP、ANT水平高于阳性对照组,apr-YTF低、中剂量组PFK1、IDH水平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apr-YTF中剂量组ATP水平低于apr-YTF低剂量组,apr-YTF中、高剂量组PFK1、ANT、IDH水平低于apr-YTF低剂量组,apr-YTF高剂量组SDH水平低于apr-YTF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心肌组织中TNFαIP2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心肌组织中MIRO1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及apr-YTF中、高剂量组心肌组织中TNFαIP2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apr-YTF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组织中MIRO1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apr-YTF低剂量组心肌组织中TNFαIP2表达水平高于阳性对照组,apr-YTF低、中、高剂量组心肌组织中MIRO1表达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apr-YTF中、高剂量组心肌组织中TNFαIP2表达水平低于apr-YTF低剂量组(P<0.05)。结论不同剂量apr-YTF均可有效改善MIRI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代谢相关酶,进而减轻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障碍,其还可减轻线粒体转运障碍;且中剂量(3.0 ml)、高剂量(6.0 ml)apr-YTF的效果相似,均优于低剂量(1.5 ml)apr-YT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鼠 心通有效部位 线粒体
下载PDF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大鼠梗死心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袁肇凯 黄献平 +7 位作者 李勇华 郑景辉 王丽平 简维雄 孙贵香 王萍 黄勃 喻松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21-2325,共5页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归巢梗死心肌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成apr-YTF注射液、rhG-CSF注射液和PBS缓冲液3组,测量各组大鼠干预后在体心功能、心室肌瘢痕面积、瘢痕毛...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归巢梗死心肌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成apr-YTF注射液、rhG-CSF注射液和PBS缓冲液3组,测量各组大鼠干预后在体心功能、心室肌瘢痕面积、瘢痕毛细血管数、心肌CD34+细胞、Brdu与cTn I双染阳性细胞数、Ⅷ因子、VEGF、bFGF、Flk-1、外周血CD34+细胞数,分析组间差异。结果:①与PBS组比较,apr-YTF组和rhG-CSF组的LVSP、LVEDP、+dp/dtmax、-dp/dtmax均有显著改善,心室肌瘢痕面积显著减小,心室肌毛细血管数、心肌边缘区和外周血液CD34+染色阳性细胞数、心肌梗死边缘区中Brdu与cTn I双染阳性细胞数及Ⅷ因子、Flk-1、VEGF、bFGF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P<0.05);②与rhG-CSF组比较,apr-YTF组的LVSP显著升高,心肌组织CD34+染色阳性细胞数、心肌梗死边缘区中Brdu与cTn I双染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apr-YTF能促使BMSCs动员入血、定向归巢并转化为心肌细胞,且优于rhG-C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样细胞 归巢 养心通脉片有效部位组方
原文传递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脏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肇凯 莫莉 +4 位作者 黄献平 陈清华 简维雄 孙贵香 胡志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8期1405-1408,共4页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YTⅡ)促血管生成的作用靶点及其机理。方法:制备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YTⅡ)和各对照组(YTⅠ组、SBW组、bFGF组、KX组)含药血清,并进行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脏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观察比较在血管生成的过程...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YTⅡ)促血管生成的作用靶点及其机理。方法:制备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YTⅡ)和各对照组(YTⅠ组、SBW组、bFGF组、KX组)含药血清,并进行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脏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观察比较在血管生成的过程中YTⅡ及各对照组对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结构形成"不同环节的干预作用。结果:各组药物干预后,心肌缺血大鼠冠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率、迁移率、成管率3类指标均呈现出bFGF组>YTⅡ组>YTⅠ组>SBW组>NS组>KX组递减的趋势。YTⅡ和bFGF对血管生成的不同环节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显著优于其他各组。结论: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YTⅡ)益气活血,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结构形成"不同环节,促进缺血肌的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通有效部位方(YTⅡ) 心肌缺血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干预AMI大鼠BMSCs miRNA组学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梓铭 郑景辉 +7 位作者 黄金龙 陈建军 莫云秋 黄修解 马晓聪 张健 罗蔚 伍燕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14-120,共7页
目的:通过筛选差异表达miRNAs,预测和探究养心通脉方有效部位方(active principle region of Yangxing Tongmai formula,apr-YT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心肌样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急性... 目的:通过筛选差异表达miRNAs,预测和探究养心通脉方有效部位方(active principle region of Yangxing Tongmai formula,apr-YT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心肌样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血瘀证大鼠BMSCs并培养,使用apr-YTF含药血清诱导,以阴性对照血清做对照,提取细胞总RNAs,使用表达谱芯片检测细胞miRNAs的表达,并进行聚类分析。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差异miRNA调控的靶基因和功能分析。结果:芯片探测出共有26个差异miRNAs,其中8个上调,18个下调,经筛选和预测共100个靶基因参与了19种生物过程,11种细胞成分,10种分子作用。轴突导向通路,癌症转录误调节通路,AMPK信号通路被富集。rno-miR-93-5p,rno-miR-204-5p,rno-miR-128-3p为网络调控中心,其中rno-miR-204-5p下调更显著。结论: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干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样分化的机制可能与rno-miR-204-5p,rno-miR-93-5p,轴突导向通路相关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通有效部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心肌梗死 MIRNA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基于iTRAQ结合质谱技术的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大鼠BMSCs作用蛋白的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景辉 黄龙坚 +7 位作者 吴新正 刘锐 陈建军 莫云秋 朱志华 简维雄 刘吉勇 黄献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07-112,共6页
目的:采用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蛋白组学技术分析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作用蛋白。方法:SD大鼠按照每天31.08 g·kg-1给予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灌服,以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大鼠含药血清为空... 目的:采用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蛋白组学技术分析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作用蛋白。方法:SD大鼠按照每天31.08 g·kg-1给予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灌服,以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大鼠含药血清为空白对照,5 d后取含药血清干预BMSCs,提取细胞的膜蛋白,运用液相色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筛选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鉴定出236个蛋白,差异蛋白62个,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有48个,表达下调的蛋白有14个;这些蛋白主要参与102种生物学过程,35种细胞组分,6种分子途径和3条信号转导通路,这些蛋白在3条信号转导通路上相互发生作用。结论:由结果推测处于差异蛋白功能交互网中交叉点位置的早老蛋白-1(presenilin-1),presenilin-2通过Notch信号通路,突触融合蛋白-4(syntaxin-4)通过可溶性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性的融合蛋白附着蛋白(SNARE)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2(MAPK12)通过MAPK信号通路在apr-YTF诱导BMSCs向心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通有效部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 蛋白质组学 生物信息学 信号转导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细胞间线粒体转运机制探索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
18
作者 胡鑫 莫云秋 +3 位作者 梁柳观 王宗玉 郑景辉 莫少丹 《时珍国医国药》 CAS 2024年第8期1852-1857,共6页
目的 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通过细胞间线粒体转运机制修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IRI),并探索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ctive principle region of Yangxin Ton... 目的 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通过细胞间线粒体转运机制修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IRI),并探索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ctive principle region of Yangxin Tongmai Formula, apr-YTF)的作用机制,以期找到其更深层面的药用靶点。方法 采用安宁包缺氧体系进行氧糖剥夺4 h并及时复糖-复氧24 h制备MIRI细胞模型,无菌条件下从大鼠股骨、胫骨中提取BMSCs进行培养,取第四代建立BMSCs-MIRI模型细胞共培养体系,并用apr-YTF含药血清进行干预。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SCs-MIRI模型细胞间TNTs生成,并量化分析线粒体置换浓度;鉴定体系中微囊泡(Microvesicles, MVs)的生成,对比各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转运相关蛋白KIF5B、MIRO1、Cx43以及线粒体内膜蛋白mitofilin的表达。结果 经安宁包缺氧体系复制MIRI模型细胞凋亡增高,线粒体膜电位及mitofilin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共培养组可生成TNTs, KIF5B、MIRO1、Cx43、mitofilin蛋白表达与线粒体膜电位增高,MVs生成增多,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pr-YTF组管内线粒体数量增加,KIF5B、MIRO1、Cx43、mitofilin蛋白表达、线粒体膜电位,及MVs生成都有所增加,心肌细胞凋亡率进一步下降。结论 BMSCs可通过TNTs、GJs与MVs细胞通讯方式挽救MIRI模型细胞线粒体功能,修复受损心肌细胞。apr-YTF可进一步上调BMSCs转运相关蛋白表达以及微囊泡的分泌,提高BMSCs修复MIRI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通有效部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转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