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韩国语的兼类现象与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
1
作者 王礼亮 林文燕 雷思慧 《东疆学刊》 CSSCI 2020年第4期111-117,128,共8页
基于“韩国《新国语词典(第五版)》词类标注数据库”的建设成果,并通过与现代汉语、英语兼类数量及类型的对比,可以发现现代韩国语的兼类数量及兼类类型与现代汉语和英语存在较大差异。鉴于此,通过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指导下的兼类现象... 基于“韩国《新国语词典(第五版)》词类标注数据库”的建设成果,并通过与现代汉语、英语兼类数量及类型的对比,可以发现现代韩国语的兼类数量及兼类类型与现代汉语和英语存在较大差异。鉴于此,通过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指导下的兼类现象对比分析后发现,这主要是由于韩国语的黏着语特性——助词与词尾的发达使得社群语言层面词库中的概括词在言语层面特定句子中所行使的功能受到严重制约,从而导致兼类数量少、类型单一。虽然如此,但这同样反映了索绪尔的“组合与聚合”这一语言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韩国语 兼类现象 索绪尔 组合与聚合
下载PDF
词的同形异类现象是否等于兼类现象
2
作者 甘宇慧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56-56,共1页
对“同形异类现象也叫兼类现象”这一说法提出疑问,认为同形异类现象不仅包括兼类现象,也包括词性不同的同形同音词。
关键词 同形异类现象 兼类现象 多义词 同形同音词
下载PDF
漢語詞的兼類現象探微
3
作者 徐時儀 吴亦琦 《文献语言学》 2021年第2期6-13,194,共9页
漢語重意象,不依賴形態變化來表示語法意義,不關注詞的類與類之間的差異,呈現“以象立意”的思維模式。象的多變性及意的抽象豐富性形成漢語詞的意合特徵以及言難盡意的現象。在漢語表義明晰化的過程中,由於象既可表具體動作又可表動作... 漢語重意象,不依賴形態變化來表示語法意義,不關注詞的類與類之間的差異,呈現“以象立意”的思維模式。象的多變性及意的抽象豐富性形成漢語詞的意合特徵以及言難盡意的現象。在漢語表義明晰化的過程中,由於象既可表具體動作又可表動作名稱,大量漢語詞兼具動詞和名詞功能。立足漢語的實情,藉助漢語“以象立意”的象意思維模式特徵或能爲研究漢語詞類提供更切合漢語精神面貌的探索途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類現象 詞類問題 以象立意 意合 精細化
下载PDF
韩国语汉字前缀的兼类现象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岩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64,共7页
韩国语汉字前缀的范畴边界存在模糊性,部分汉字前缀同时具有词根、冠词、副词、后缀、依存名词等兼类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汉字前缀的兼类现象。根据兼类功能把兼类汉字前缀划分为3个典型性层级。其中兼有词根功能的汉字前缀的数量最多,它... 韩国语汉字前缀的范畴边界存在模糊性,部分汉字前缀同时具有词根、冠词、副词、后缀、依存名词等兼类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汉字前缀的兼类现象。根据兼类功能把兼类汉字前缀划分为3个典型性层级。其中兼有词根功能的汉字前缀的数量最多,它是词根功能向前缀功能演变的过程中保留下来形成的。兼有词根、冠词功能的汉字前缀数量较多,它是能产性较强的前缀功能在向冠词功能演变的过程中与词根功能共同保留下来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语 汉字前缀 兼类现象
原文传递
名词动词兼类和词典标注词性问题 被引量:4
5
作者 林立 《辞书研究》 1982年第1期66-72,共7页
汉语词典标注词性工作中最令人头疼的事情,是处理名词动词兼类问题。目前,汉语词典大部分没有标注词性,在处理方法上也不尽统一。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对名词动词兼类现象分别作了如下三种处理:
关键词 标注词性 能愿动词 名词性 用法 兼类 兼类现象 现代汉语词典 注释 语法特点 语法环境
下载PDF
汉语兼类词研究的新成果——评《兼类词辨析词典》
6
作者 蒋有经 《辞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98-102,共5页
词的兼类现象是汉语中一个十分突出的语法问题。兼类词在现代汉语词汇总量中虽为数不多,但它对词的定性分类却有很大的影响。汉语词的定性归类问题长期未能很好解决,语文教学、语文辞书编纂中给词定性归类所碰到的种种纠葛,都与词的兼... 词的兼类现象是汉语中一个十分突出的语法问题。兼类词在现代汉语词汇总量中虽为数不多,但它对词的定性分类却有很大的影响。汉语词的定性归类问题长期未能很好解决,语文教学、语文辞书编纂中给词定性归类所碰到的种种纠葛,都与词的兼类问题有着直接联系。福州师专陈庆武先生耗七年心血,编撰了第一部辨析兼类词的《兼类词辨析词典》(下称《词典》),这是近年汉语兼类词研究的一个新成果。从整体上看,《词典》有这样几个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类 新成果 现代汉语词典 语法功能 辨析 兼类现象 语文教学 现代汉语词汇 辞书编纂 定性分类
下载PDF
有关词的兼类问题
7
作者 李月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12-116,95,共6页
本文阐述了汉语中的兼类词及其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词的兼类现象与词的交错现象之区别,同音词、词的活用不属兼类词之列,及其在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兼类现象
下载PDF
汉语兼类词的鉴别
8
作者 郑娟榕 石重山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43-45,共3页
汉语属于非形态变化语言,各类词充当各种句法成分时,词形并不改变;而汉语语文词典一般都不标明语词的词性,这就使人们在掌握词性、划分词类时会遇到一些麻烦。尤其是词的兼类现象,更使初学现代汉语的人感到棘手。在现代汉语中,人们根据... 汉语属于非形态变化语言,各类词充当各种句法成分时,词形并不改变;而汉语语文词典一般都不标明语词的词性,这就使人们在掌握词性、划分词类时会遇到一些麻烦。尤其是词的兼类现象,更使初学现代汉语的人感到棘手。在现代汉语中,人们根据词的语法特点进行分类,把语法特点相同的词归为一类,这就是词类。每一类词所共有的语法特点,就是词性。简而言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类 语法特点 词的兼类 形容词 语言环境 现代汉语 名词 兼类现象 同形同音词 语法功能
下载PDF
词语兼类辨析
9
作者 李文良 张庆红 《语文知识》 1998年第9期39-40,共2页
在现代汉语里,人们根据词汇和语法两个范畴把词划分为不同的词类。绝大部分词语都只具有某一类词的特点,很容易归入某一类,但也有少数的词具有两类或多类词的特点。在语法上,我们称之为兼类。例如:
关键词 兼类 现代汉语 语法特点 词语 动词 兼类现象 词类活用 形容词 语境 读音
全文增补中
现代汉语兼类词例说
10
作者 段忠林 《语文知识》 1998年第10期18-20,9,共4页
语法里所说的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其分类的标准,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也参考词的语汇意义。从分类的角度看,各类词有各类词的特点,类与类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从归类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词,都只具备某一类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很容... 语法里所说的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其分类的标准,主要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也参考词的语汇意义。从分类的角度看,各类词有各类词的特点,类与类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从归类的角度看,绝大多数的词,都只具备某一类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很容易归入某一类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类 现代汉语 语法特点 语法功能 形容词 语法分类 能愿动词 词类 兼类现象 名词
全文增补中
现代汉语五万词语归类的实践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学锋 俞士汶 王惠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9-95,共7页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与中文系合作,历时10余年,研制了一部电子版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研制“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理论基础是朱德熙先生倡导的汉语“词组本位”语法体系。词语分类则是词典工程的基础。本文在论述...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与中文系合作,历时10余年,研制了一部电子版的“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研制“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理论基础是朱德熙先生倡导的汉语“词组本位”语法体系。词语分类则是词典工程的基础。本文在论述了对词类问题的基本认识之后,介绍了语法信息词典所遵循的现代汉语词语分类体系。词典中收录的5万多词语已经归入了这个分类体系。本文重点讨论归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所采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 形容词 语法功能 区别词 分类体系 词语 电子词典 计算语言学 名词 兼类现象
下载PDF
语体和语法 被引量:96
12
作者 胡明扬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共4页
现代汉语书面语远远不是一种高度规范化的书面语,不规范的现象随处可见。现代汉语书面语也不是一种在一个单一的方言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书面语,而是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就其组成成分而言十分驳杂,既有以北京话为... 现代汉语书面语远远不是一种高度规范化的书面语,不规范的现象随处可见。现代汉语书面语也不是一种在一个单一的方言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书面语,而是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就其组成成分而言十分驳杂,既有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口语成分,又有欧化的书面语成分,既有传统的和仿古的文言成分,又有各种方言成分。现代汉语书面语就是这样一些不同语体的成分,甚至可以说是不同语言系统的成分糅合而成的。说是“不同语体的成分”是从现代汉语书面语内部来考虑的。这些不同的成分分属不同的语体,如口语语体、书面语语体、文言语体和方言语体。说是“不同语言系统的成分”则是从这些不同的成分的来源来考虑的。有的来自标准语口语,有的来自明显欧化的书面语,有的来自文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名 现代汉语书面语 不同语体 口语 形容词 北京话 语法学家 兼类现象 文言 方言成分
下载PDF
论法律语体的“保守”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京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09-112,共4页
关键词 法律语体 法律语言 科技语体 文艺语体 表现手段 搭配形式 语体意识 “是……的”句 兼类现象 简洁性
下载PDF
关于名词“形谓化”的问题
14
作者 嘉亭 《汉语学习》 1981年第4期18-22,共5页
车载喜同志在《汉语学习》1981年第2期上提出了名词形谓化的问题。他说:“一些名词有时也丧失其名词的特点, 取得谓词的一些特点,从而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这种语言现象可以叫做名词的形谓化。”对此,我们提出一些看法就教于作者和读者。... 车载喜同志在《汉语学习》1981年第2期上提出了名词形谓化的问题。他说:“一些名词有时也丧失其名词的特点, 取得谓词的一些特点,从而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这种语言现象可以叫做名词的形谓化。”对此,我们提出一些看法就教于作者和读者。 一、“例外”还是“兼类” 确定一个词的词性,最根本的依据应当是看它具备哪些语法功能,而不是首先看它有什么语法意义。如果承认语法功能是区别词类词性的根本依据,那么,就应该随之承认词有兼类现象。所谓“兼类”,指的是一个词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词类的语法功能,并且在词汇意义上又没有失去明显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语法功能 兼类现象 词类 形容词 谓词 副词 据标准 固定格式 教师
下载PDF
古代汉语“一”的初探
15
作者 张汉兴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16-122,共7页
部颁《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就规定讲“‘一’在古文中常见的几种特殊含义”。这一内容,古代汉语大专教材包括王力先生、郭锡良先生编的《古代汉语》都未涉及,清代学者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清代段玉裁的《说文... 部颁《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古代汉语教学大纲》就规定讲“‘一’在古文中常见的几种特殊含义”。这一内容,古代汉语大专教材包括王力先生、郭锡良先生编的《古代汉语》都未涉及,清代学者王引之的《经传释词》、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和现在出版的有关专著虽有所涉及,但义项、义例也不全面,尚不能适应部颁教学大纲的要求。于是从先秦文学到唐宋诗词中广收义例,分析含义,分别归类,同时吸收前人和当代专家的零星研究成果,写成此文。关于“一”用作数词,“一”后面常带量词,古今用法相同;关于“一”用作数词,后面不用量词,有关论著多有阐释,故这两方面本文从略,不再赘述。“一”在古代汉语里是个多义词,除作数词外,还存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兼类现象。这里有个“兼类”和“活用”的界线问题,必须先弄清楚。词的兼类指古人创造和使用该字(通常也是词)时,本来已经赋予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间有联系的意义,出现了词的兼类现象,这,就是训诂学上所谓的孳乳现象。所以词所兼的意义是古已有之,是该字(词)本身固有的。词义兼类可以避免语言符号太多的麻烦,使古词语简明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兼类现象 说文解字注 清代学者 现代汉语 中学教师进修 王引之 数词 语言符号 经传释词
下载PDF
研究词的同一性问题的意义
16
作者 杨尚贵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第6期20-21,60,共3页
词的同一性问题是由于词义的演变而出现的。词义演变的主要途径是词义引申,而词义引申是一种很复杂的运动。词由本义可派生出引申义,由引申义还可派生出更远的引申义。这些具有联系的意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意义呢?还是不同的词的词义呢?... 词的同一性问题是由于词义的演变而出现的。词义演变的主要途径是词义引申,而词义引申是一种很复杂的运动。词由本义可派生出引申义,由引申义还可派生出更远的引申义。这些具有联系的意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意义呢?还是不同的词的词义呢?“词的同一性问题就是确定两个词汇形式是不是同一个词的问题。例如《礼记·大学》的‘如恶恶臭,如好好色’一句,前一个恶与后一个恶,前一个好与后一个好,是一个词的不同用法呢?还是两个不同的词?” “研究词的同一性,目的在于确定不同的词的界限,”主要是研究确定词的同一性的条件,即根据什么判断某些语言形式是同一个词还是不同的词,标准是什么。由于《现代汉语》中把同一语音形式,同一书写形式表示互相联系的几个不同的意义的现象都看作一个词即多义词,所以过去一般人对词的同一性问题感到很陌生。近年来这个问题已逐渐引起专家学者们的重视。他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逐渐引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的同一性 同源词 多义词 引申义 语法功能 同音词 语音形式 兼类现象 《现代汉语》 词义引申
下载PDF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被引量:91
17
作者 陆俭明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8-34,共7页
一在具体讨论汉语中词的兼类问题之前,有必要先说明一下我们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汉语的词类的划分应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依据,①这是划分词类最本质的依据。按词的语法功能,我们认为汉语的词划分为以下15类是比较适宜的:
关键词 语法功能 形容词 兼类现象 兼类 动词 区别词 汉语词类 分词 同音同义 名词
原文传递
从两种词表看名、动、形兼类的处理 被引量:15
18
作者 安华林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9,共9页
目前对兼类词性质的认识大体相同,但对兼类现象的具体处理不尽一致。本文在全面统计两种词表的基础上,得到兼类现象中以名、动、形兼类为主而动名兼类最多的认识。在常用词范围内,两种词表对名、动、形兼类的处理全同的只占三分之一左... 目前对兼类词性质的认识大体相同,但对兼类现象的具体处理不尽一致。本文在全面统计两种词表的基础上,得到兼类现象中以名、动、形兼类为主而动名兼类最多的认识。在常用词范围内,两种词表对名、动、形兼类的处理全同的只占三分之一左右。文章还提出名、动、形兼类处理的原则和方法:根据现代大众一般语感,以发生明显的语义转类为标准,参考权威的语文词典释义,或采用调查统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类 名动形兼类 现代大众一般语感 语义转类 语法转类 词表 兼类现象 全面统计 词典释义 常用词
原文传递
关于壮语量词的词头化 被引量:26
19
作者 覃晓航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56,共5页
壮语量词“词头化”之后,失去表示事物单位的意义,即早期壮语量词在发展过程中分化出两类成分:一类仍是量词,另一类则虚化为词头。后者不能视为量词的兼类现象。
关键词 量词 词头 壮语 发展过程 兼类现象 虚化
原文传递
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发展 被引量:20
20
作者 郭锡良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95-204,共10页
从殷商到秦的一千多年里,汉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变化很大。最明显的是数量增加很大,产生了一些新的小类。突出的有:表示度量衡单位的名词形成了完整的系统,表示天然单位的名词也已产生,并日益丰富;增加了大量意义比较抽象的单音形... 从殷商到秦的一千多年里,汉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变化很大。最明显的是数量增加很大,产生了一些新的小类。突出的有:表示度量衡单位的名词形成了完整的系统,表示天然单位的名词也已产生,并日益丰富;增加了大量意义比较抽象的单音形容词,新产生了大量双音形容词。然而,从语法方面来看,更重要的是三类词的句法功能的多样化、复杂化和结合关系的变化发展,形成了多功能交错的局面,带来了词类活用、词的兼类现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先秦时代 语法 句法功能 词类活用 兼类现象 汉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