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鸟类是插上翅膀的恐龙吗?
1
作者 钱迈平 《江苏地质》 2004年第2期82-89,i001,i002,F003,共11页
近年 ,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表明 :过去长期被认为只有鸟类才有的 ,并作为鸟类区别于其他脊椎动物的一些重要特征 ,如羽毛、叉骨、胸骨、尾综骨、前肢可折叠于体侧、眼眶与下颞孔相连的头骨及耻骨向侧后伸展的骨盆等 ,却也在 1亿多年前的... 近年 ,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表明 :过去长期被认为只有鸟类才有的 ,并作为鸟类区别于其他脊椎动物的一些重要特征 ,如羽毛、叉骨、胸骨、尾综骨、前肢可折叠于体侧、眼眶与下颞孔相连的头骨及耻骨向侧后伸展的骨盆等 ,却也在 1亿多年前的不少小型兽足类恐龙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是 ,越来越多的人们相信鸟类是从小型兽足类恐龙起源。但迄今发现的所有具鸟类特征的恐龙 ,在时间上却晚于或至多也只是接近目前公认的最早鸟类———晚侏罗世的始祖鸟 ,而原始鸟类双弓型头骨似乎在暗示 :鸟类可能起源于比恐龙更古老的初龙类。这些都对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提出了质疑。就目前的化石记录而言 ,鸟类和兽足类恐龙系统演化关系密切是毋庸质疑的。但由于至今未找到在时间上足以演化出鸟类的更古老近裔恐龙 ,因此还不能说恐龙就是鸟类的祖先。它们可能只是与原始鸟类平行独立发展的姊妹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兽足类恐龙 初龙
下载PDF
关于“浙江吉兰泰龙”(“Chilantaisaurus zhejiangensis”)的讨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翠 钱迈平 《地质学刊》 CAS 2020年第3期283-287,共5页
“吉兰泰龙”(“Chilantaisaurus”)自1964年首次描述命名以来,长期被认为是异特龙科(Allosauridae)的大型掠食恐龙,包括4个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属被解体。其中,属型种“大水沟吉兰泰龙”(“C.tashuikouensis”)和“西伯利亚吉兰... “吉兰泰龙”(“Chilantaisaurus”)自1964年首次描述命名以来,长期被认为是异特龙科(Allosauridae)的大型掠食恐龙,包括4个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个属被解体。其中,属型种“大水沟吉兰泰龙”(“C.tashuikouensis”)和“西伯利亚吉兰泰龙”(“C.sibiricus”)被归入棘龙类(Spinosauria)或新坚尾龙类(Neotetanurane);“毛儿图吉兰泰龙”(“C.maortuensis”)被归入鲨齿龙类(Carcharodontosaurid),并被重新描述命名为毛儿图侏儒鲨齿龙(Shaochilong maortuensis)。“浙江吉兰泰龙”(“C.zhejiangensis”)是现存唯一的此类恐龙的足部骨骼化石标本,从其尺寸大小推测,这是一种身长约5 m的大中型兽足类恐龙。通过与其他大中型兽足类的同部位骨骼化石进行对比,可见其具备许多兽足类特别是镰刀龙类的共同特征,并非原以为的仅相似于慢龙,也不排除其属于另一种大中型兽足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泰龙 慢龙 镰刀龙 兽足类 白垩纪 浙江
下载PDF
恐龙为什么长的那么庞大
3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4年第3期44-44,共1页
在生命历史中,许多种类的动物倾向于演化成越来越为壮硕的体型。这或许意味着硕大有许多好处。这种好处颇合乎母亲对自然的逻辑:你长的越硕壮,那么那些比你小型的生物就越难吃掉你。
关键词 恐龙 体型 脑下垂体 食物 兽足类 生命
下载PDF
华夏龙谱(41)——中国双嵴龙(Dilophosaurus sinensis)
4
作者 钱迈平 《江苏地质》 2007年第1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恐龙化石 中国 下侏罗统 云南省 兽足类 晋宁县 发掘 博物馆
下载PDF
华夏龙谱(26)——千禧中国鸟龙(Sinornithosaurus millenii Xu,Wang et Wu,1999)
5
作者 钱迈平 《江苏地质》 2003年第1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恐龙化石 兽足类 中国 辽宁 千禧中国鸟龙
下载PDF
华夏龙谱(33)——火焰山鄯善龙(Shanshanosaurus huoyanshanensis Dong,1977)
6
作者 钱迈平 《江苏地质》 2005年第1期27-27,共1页
197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恐龙的专家董枝明先生对发现于新疆吐鲁番盆地鄯善县连木沁晚白垩统地层的不完整恐龙头骨及相连的颅后骨骼化石研究后认为,这是一种体长2m~3m的小型兽足类掠食性恐龙,以化石发现地点命名它为“火焰山鄯善龙”... 197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恐龙的专家董枝明先生对发现于新疆吐鲁番盆地鄯善县连木沁晚白垩统地层的不完整恐龙头骨及相连的颅后骨骼化石研究后认为,这是一种体长2m~3m的小型兽足类掠食性恐龙,以化石发现地点命名它为“火焰山鄯善龙”,系统分类归入霸王龙科。但有的学者怀疑它是早先发现于蒙古晚白垩统地层的一种体长8m~10m的霸王龙科恐龙——警报龙(Tarbosaurus Maleev,1955)的幼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山 1977年 吐鲁番盆地 中国科学院 化石研究 系统分 白垩统 霸王龙 恐龙 鄯善县 兽足类 地层 体长 骨骼 头骨 食性 幼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