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流动视域下的土地改革再探讨——以冀中解放区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豪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111,共11页
社会流动是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基本环节之一,它在社会变迁中扮演着重要的实践角色,推动着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与深度性整合。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中,土地改革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流动机制。经过土改运动的实践,冀中解放区的地富阶层和... 社会流动是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基本环节之一,它在社会变迁中扮演着重要的实践角色,推动着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与深度性整合。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中,土地改革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流动机制。经过土改运动的实践,冀中解放区的地富阶层和农民阶层实现了中心与边缘的身份置换,各阶层民众自身资本的积累方式、价值逻辑也呈现出了革命化的转向,社会流动的广泛性与土地改革的系统性则暂时遮蔽抑或消解了冀中解放区社会经济结构和革命发展路径的特殊性。通过土地改革这一社会流动机制的良性运行与有效实践,共产党政权重塑了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了社会的活力,开启了构建认同、整合社会、组织建政的新模式,并对个体民众的生命历程与生活机遇产生了“隐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土地改革 革命实践 冀中解放区
下载PDF
传统的发明:翻身运动中的仪式与身体——以冀中解放区为中心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豪 《党史研究与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7,共5页
在冀中解放区的翻身运动中,中共政权借用了很多乡村传统要素,尤其是对仪式要素和身体要素的借用表现得尤为明显,而这恰恰正体现着传统习惯结构的惰性,也实践着中共革命所要面对的困难和阻碍。在传统革命史的研究中,学术界可能人为地将... 在冀中解放区的翻身运动中,中共政权借用了很多乡村传统要素,尤其是对仪式要素和身体要素的借用表现得尤为明显,而这恰恰正体现着传统习惯结构的惰性,也实践着中共革命所要面对的困难和阻碍。在传统革命史的研究中,学术界可能人为地将中国革命的实践与传统因素之间的关系严重对立化了,并且神话化了中共革命实践的力量,而低估了传统习惯的力量。可以说,传统与革命之间的对立并不是绝对的,革命的实践也并不能完全压制住传统的结构,它们两者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张力的,更是可以互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身运动 冀中解放区 传统 仪式 身体
原文传递
冀中解放区开展对外贸易的条件
3
作者 秦秀红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0年第1期176-176,210,共2页
搞活对外贸易是发展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战争年代,只有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才能增强与敌抗衡的力量。本文对解放战争时期冀中解放区对外贸易的自身因素和敌我双方实力对比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证,透视共产党当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可能性。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 冀中解放区 对外贸易
原文传递
革命场域下的社会流动实证研究——以1937年~1949年的冀中乡村为中心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豪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1-61,共11页
革命场域下的社会流动是政策主导与制度变革下的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的运行所彰显出的并不是冀中乡村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而是冀中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迁。在中共革命所主导的社会流动实态运行中,冀中乡村的地主和农民所选择的... 革命场域下的社会流动是政策主导与制度变革下的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的运行所彰显出的并不是冀中乡村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而是冀中乡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变迁。在中共革命所主导的社会流动实态运行中,冀中乡村的地主和农民所选择的实际流动路径都具有很明显的博弈性质和理性色彩,是一种在综合考虑中共政策、地方环境及自身条件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选择。在冀中乡村代际流动的机制运行过程中,社会流动的先赋性因素的作用逐渐降低,而后致性因素的作用则大为增强;与此同时,冀中乡村的代内流动属于制度变革下的代内流动,中共革命是这种代内流动机制运行的主导性动力,而且具有一定教育背景的乡村知识分子也在这种代内流动机制中占有着一席之地,折射出了中共革命与社会流动之间的复杂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革命 社会流动 冀中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