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军入京史事三题——以新见内院簿册为中心
1
作者 刘文华 《清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43,共8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都察院全宗档案中有一件题名为《公务文件等办理情形记录册》的簿册,未注明责任者,时间判断为顺治朝。簿册共36页,首尾2页均为空白,中间32页有具体内容,均为汉文。簿册内容丰富,颇有价值。按理说,簿册既属于都察院...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都察院全宗档案中有一件题名为《公务文件等办理情形记录册》的簿册,未注明责任者,时间判断为顺治朝。簿册共36页,首尾2页均为空白,中间32页有具体内容,均为汉文。簿册内容丰富,颇有价值。按理说,簿册既属于都察院全宗,则内容应主要与都察院相关,但仔细阅看其内容,与都察院并无太大关系,倒是更多涉及内院(内三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务文件 全宗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内三院 顺治朝 责任者 史事
原文传递
谈清代史籍中“满名汉字音译”问题
2
作者 邓天红 《满语研究》 1991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翻阅清代的史书和清人笔记、私人著述等,时常看到有一些清代国家机关衙署名称,职官名称及封号、赐号、地名、部族名称等俱系满语称谓,而这些名称的满语称谓又皆用汉字标注其音。如“阿卜凯福灵阿”一词为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之年号,汉... 翻阅清代的史书和清人笔记、私人著述等,时常看到有一些清代国家机关衙署名称,职官名称及封号、赐号、地名、部族名称等俱系满语称谓,而这些名称的满语称谓又皆用汉字标注其音。如“阿卜凯福灵阿”一词为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之年号,汉义为“天命”。“阿卜凯”,满文写作 abkai①,汉义为“天的”;福灵阿”,满文写作 fulingga,汉义为“有大福量者”、“天命的”。用“阿卜凯福灵阿”,这六个汉字标注了两个满语词汇的音。我们把这样的问题称作“满名汉字音译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曾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和浓厚的兴趣,仅著作就有聂崇歧的《满官汉释》、赵振纪的《清史国语解》、郑天挺的《清史语解》等。但最好的版本要属1990年5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清史满语辞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卜 赐号 上海古籍出版社 天挺 内三院 墨尔根 通政使 城守尉 满汉 副都统
下载PDF
浅谈清朝档案管理体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姜辉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4-74,56,共2页
清朝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的最后一个,在吸取了前面历朝历代的统治经验后,清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达到了空前的强盛,它既是封建王朝中最光辉耀眼的顶点,但同时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穷途末路的终结。清朝前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 清朝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的最后一个,在吸取了前面历朝历代的统治经验后,清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达到了空前的强盛,它既是封建王朝中最光辉耀眼的顶点,但同时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穷途末路的终结。清朝前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体制。努尔哈赤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管理体制 金政权 清朝前期 文书档案 高度集中统一 档案管理制度 古代档案 汉本房 满本房 内三院
下载PDF
清代官制多元性浅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堂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22-27,共6页
清王朝于一六四四年进入北京定鼎中原,重建起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统大帝国,其文治武功皆有可观。其政治、经济制度承明者居多,但亦有自己的特色,本文着重谈谈其官制多元性及其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官制 封建地主阶级 元性 文治武功 旗主 八旗兵 黑龙江将军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三院 直隶厅
下载PDF
中国历代官制简表(四)
5
作者 朱贤枚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第3期67-97,共31页
清代官制,初期常有变动,乾隆以后才大致稳定下来。鸦片战争以后又有较大变动,清末曾大改官制。同时,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也建立过短暂的政权,制定了一套职官制度。清初,清政府的官制基本沿用明制,如内阁、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宗人府等... 清代官制,初期常有变动,乾隆以后才大致稳定下来。鸦片战争以后又有较大变动,清末曾大改官制。同时,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也建立过短暂的政权,制定了一套职官制度。清初,清政府的官制基本沿用明制,如内阁、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宗人府等,而其不同之处,内阁没有实权,掌握实权的是“议政工大臣会议”,也称“国议”。清军入关前,于天聪九年(1635),改文馆为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至二人,以行内阁之权。到顺治十年(1653),改内三院为内阁,大学士兼殿问及六部尚书衔。殿三:保和、文华、武英。阁三:体仁、文渊、东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制 内三院 内国史 六部尚书 笔帖式 农民起义军 清军入关 内秘书 司主事 外郎
下载PDF
皇太极时期满族对汉文化的吸收
6
作者 玛纳 《黑河学刊》 1991年第3期106-113,19,共9页
皇太极时期满族社会的迅速封建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汉文化主动吸收的结果。满族自兴起以来,对汉文化的吸收经历了一个由排斥到主动吸收乃至被动吸收的转变过程。虽然清代历朝皇帝为了避免重蹈北魏、元朝等少数民族所建王朝其统治民族或... 皇太极时期满族社会的迅速封建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汉文化主动吸收的结果。满族自兴起以来,对汉文化的吸收经历了一个由排斥到主动吸收乃至被动吸收的转变过程。虽然清代历朝皇帝为了避免重蹈北魏、元朝等少数民族所建王朝其统治民族或被汉族同化或被驱逐的历史覆辙而做了种种努力,但满族最终仍不免在文化上基本认同于汉族。皇太极时期对汉文化的主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化 内三院 汉官 布占泰 莽古尔泰 被动吸收 舒尔哈齐 八旗制度 金政权 计丁授田
下载PDF
军机处——清王朝中央秘书处
7
作者 赵奇 《乐山师专学报》 1991年第3期35-39,共5页
清朝统治者以崛起于边远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早已注意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它在逐步削弱满洲贵族诸王大臣的特权和势力的同时,不断强化为其办事、出令纳奏的中央秘书机构。所以,在入关前、后,清朝的中央秘书机构一变... 清朝统治者以崛起于边远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早已注意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它在逐步削弱满洲贵族诸王大臣的特权和势力的同时,不断强化为其办事、出令纳奏的中央秘书机构。所以,在入关前、后,清朝的中央秘书机构一变再变。 清入关前的中央秘书机构应是文馆。《清史稿》卷14《职官一》云:“初,天聪二年,建文馆,命儒臣分直”。其职掌,“若文馆则备顾问、司簿稽、制诏、记起居、任撰拟也”(福格《听雨丛谈》)。大体是备顾问和知制诰的秘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洲贵族 清朝统治者 军机大臣 文馆 《清史稿》 清朝皇帝 中央秘书处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三院 封建君主专制
下载PDF
清初翰林院沿革考略
8
作者 王云松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2002年第S1期104-106,共3页
翰林院在明清两朝是一脉相承的一个重要中央官署。明时翰林官员虽品级低微,但在封建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入清以后,翰林院不仅得以继续设立,而且同样以“储公辅之选”的地位为朝廷所重视、为女人所瞩目。但在清初,翰... 翰林院在明清两朝是一脉相承的一个重要中央官署。明时翰林官员虽品级低微,但在封建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入清以后,翰林院不仅得以继续设立,而且同样以“储公辅之选”的地位为朝廷所重视、为女人所瞩目。但在清初,翰林院的命运却一度废设不定、颇为坎坷。因此,有必要对入关前后翰林院的设置沿革情况略加考证,并试图探寻出其中所蕴涵的深层次的背景与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翰林 内阁 明清 内三院 大学士 天聪 五品 侍讲学士 侍读学士 清初
原文传递
清代圣旨——祭文
9
作者 肖婷婷 《兰台世界》 2023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祭文,是礼仪活动中人神沟通的文本总称,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人间信息、完成献祭行为的一种媒介。清代国家祭文始由崇德年间设立的内国史院和内秘书院负责撰写,其中内国史院负责多种重要文书的写作,其中包括祭天祝文、宗庙祭文、墓碑铭文... 祭文,是礼仪活动中人神沟通的文本总称,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人间信息、完成献祭行为的一种媒介。清代国家祭文始由崇德年间设立的内国史院和内秘书院负责撰写,其中内国史院负责多种重要文书的写作,其中包括祭天祝文、宗庙祭文、墓碑铭文等,内秘书院则负责书写遣祭孔庙文与撰拟死人祭文等。顺治元年按照明制设立翰林院,此后又多次并入内三院,直至康熙九年才彻底将翰林院独立出来,并命其全权负责祭文撰写。如果是有皇帝参与的大型国家祭祀,皇帝也会在礼仪前亲撰或阅览祝版上的祭文,以宣示皇权与神权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国史 翰林 礼仪活动 语言文字 内秘书 祭文 内三院
原文传递
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对内阁、军机处和皇权关系的再认识 被引量:14
10
作者 高翔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45-155,共11页
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对内阁、军机处和皇权关系的再认识高翔研究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自然不能不涉及到内阁和军机处这两个关键机构。长期以来,清史学界存在着两个十分明显的倾向,一是将清初(乃至明朝)内阁和专制皇权对... 略论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对内阁、军机处和皇权关系的再认识高翔研究清朝中央权力分配体制,自然不能不涉及到内阁和军机处这两个关键机构。长期以来,清史学界存在着两个十分明显的倾向,一是将清初(乃至明朝)内阁和专制皇权对立起来,认为雍正设立军机处的主要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权力 分配体制 票拟 康熙皇帝 雍正朝 军机大臣 内三院 议政王大臣会议 乾隆朝 于敏中
原文传递
由博学鸿儒看清初政府对士人政策的转变
11
作者 郑瑞丽 《唐山文学》 2016年第6期119-119,104,共2页
明清易代,满洲贵族取代明朝统治中原,满族作为生活在关外一个"尚武"的民族与明朝这些生活在中原"尚文"的士人存在着观念习俗等方面的不同,由此,导致清初的统治者和中原地区被统治者之间关系日益紧张,随着清政府统... 明清易代,满洲贵族取代明朝统治中原,满族作为生活在关外一个"尚武"的民族与明朝这些生活在中原"尚文"的士人存在着观念习俗等方面的不同,由此,导致清初的统治者和中原地区被统治者之间关系日益紧张,随着清政府统治地位不断加强,为改善双方的关系,康熙朝,开设"博学鸿儒科",并由此来探讨清初政府对士人政策的转变。历史上,每一次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阶级力量的变化。明清易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学鸿儒 满洲贵族 康熙朝 满汉 阶级力量 翰林 尚之信 耿仲明 内三院 科举考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