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主体性的统一
1
作者
迪特·亨利希
刘晚莹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7年第1期95-139,共45页
海德格尔在《康德书》中将先验想象力解释为感性与知性的共同根。对共同根的关注实际上在18世纪心理学关于力的多元论和一元论的持久争论中就有其渊源。康德反对力的一元论,并提出了一种可以称为'内主体目的论'的策略来协调感...
海德格尔在《康德书》中将先验想象力解释为感性与知性的共同根。对共同根的关注实际上在18世纪心理学关于力的多元论和一元论的持久争论中就有其渊源。康德反对力的一元论,并提出了一种可以称为'内主体目的论'的策略来协调感性与知性两种能力,以实现主体性的统一。康德之后的德国唯心论的根本前提和动机也正在于,从诸种知识能力的结构统一中来寻找主体的统一性。就此,他们抛弃了康德对人类知识能力所作的限制,通过绝对自我的建构而将想象力与共同根结合在一起。这可以说已经是《康德书》的先声了。而新康德主义者面对《康德书》之所以无力反驳,恰恰是因为他们对此问题史背景知之甚少。但《康德书》却自觉地走在与德国唯心论不同的道路上,它的独特之处并不在于将共同根确定为一个单一的想象力,而在于试图以诸要素的同等源初性这样一个在海德格尔哲学中起着支配作用的思路来达到主体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
共同根
力的一元论
内主体目的论
同等源初性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主体性的统一
1
作者
迪特·亨利希
刘晚莹
机构
海德堡大学哲学系
出处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7年第1期95-139,共45页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资助
文摘
海德格尔在《康德书》中将先验想象力解释为感性与知性的共同根。对共同根的关注实际上在18世纪心理学关于力的多元论和一元论的持久争论中就有其渊源。康德反对力的一元论,并提出了一种可以称为'内主体目的论'的策略来协调感性与知性两种能力,以实现主体性的统一。康德之后的德国唯心论的根本前提和动机也正在于,从诸种知识能力的结构统一中来寻找主体的统一性。就此,他们抛弃了康德对人类知识能力所作的限制,通过绝对自我的建构而将想象力与共同根结合在一起。这可以说已经是《康德书》的先声了。而新康德主义者面对《康德书》之所以无力反驳,恰恰是因为他们对此问题史背景知之甚少。但《康德书》却自觉地走在与德国唯心论不同的道路上,它的独特之处并不在于将共同根确定为一个单一的想象力,而在于试图以诸要素的同等源初性这样一个在海德格尔哲学中起着支配作用的思路来达到主体性的统一。
关键词
《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
共同根
力的一元论
内主体目的论
同等源初性
分类号
B516.54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主体性的统一
迪特·亨利希
刘晚莹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