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乳腺癌术后内乳放疗效果及安全性的研究
1
作者 李娜 王晓红 +3 位作者 王建廷 王雨薇 邵瑞雨 周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81-686,共6页
目的 探讨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患者行内乳电子线放射照射的近期疗效及放射性肺炎的风险因素研究。方法 选择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且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患者100例,其中N2期66例,N3期34例。所有患者接受规范的... 目的 探讨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患者行内乳电子线放射照射的近期疗效及放射性肺炎的风险因素研究。方法 选择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且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患者100例,其中N2期66例,N3期34例。所有患者接受规范的新辅助或术后辅助化疗、靶向及内分泌治疗。放疗方案右侧锁骨上下区采用调强X线放疗,右侧胸壁野及右侧内乳区采用电子线,放疗剂量均为50 Gy/25次。观察患者近期疗效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探索放射性肺炎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患者清扫腋窝淋巴结的中位数为22枚,而淋巴结阳性的中位数为7枚。中位随访39.5个月,区域淋巴结复发1例,胸壁复发2例,远处转移4例,死亡1例。1级放射性肺炎38例(38%),2级放射性肺炎2例(2%)。Logistic分析显示,放疗后2级淋巴细胞降低是导致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因素。结论 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内乳区电子线放疗安全可行,并未额外增加不良反应。放疗后发生2级及以上淋巴细胞降低是发生放射性肺炎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腺肿瘤 内乳 放射疗法
下载PDF
内乳放疗对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的预后分析
2
作者 全睿 武宁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局部和区域淋巴结预防放疗可为术后高危患者带来局部控制和长期生存的获益。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 ALN)和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 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局部和区域淋巴结预防放疗可为术后高危患者带来局部控制和长期生存的获益。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 ALN)和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s, IMLN)被认为是第一站淋巴结,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2]。从2016年开始,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建议≥4个ALN阳性按照Ⅰ类证据推荐行内乳淋巴结放疗,1~3个ALN阳性按照IIA类证据强烈考虑行内乳淋巴结放疗[3]。然而,乳腺癌术后行内乳淋巴结引流区照射(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s irradiation, IMLNI)仍缺乏有力改善预后的证据,其能否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目前尚有争议,且易引起心肺相关不良反应。因此,本文旨在对比99例行乳腺癌术后预防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行IMLNI与否对乳腺癌术后ALN阳性患者的预后,以期为乳腺癌术后患者内乳预防照射的选择提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术后 腋窝淋巴结 内乳淋巴结 区域淋巴结 转移部位 长期生存 高危患者 局部控制
下载PDF
带蒂内乳动脉穿支皮瓣在内下象限乳腺癌保乳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屈洪波 朱芳 +1 位作者 何建怀 王先明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带蒂内乳动脉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 IMAP)皮瓣修复内下象限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局部缺损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12例乳腺癌患者临... 目的 探讨采用带蒂内乳动脉穿支(internal mammary artery perforator, IMAP)皮瓣修复内下象限乳腺癌保乳术后乳房局部缺损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12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肿瘤均位于内下象限,所有患者均采用带蒂IMAP皮瓣修复保乳术后乳房局部缺损,记录每次穿支血管解剖情况,观察手术相关指标(皮瓣制作时间、切除病灶组织量、手术时间及切缘二次扩切率)及术后并发症,评价术后美容效果。结果 12例患者的整形保乳术均成功完成,术中发现内乳动脉穿支血管相对恒定,皮瓣制作耗时为(12±2)min。术中切除病灶组织量为(98.0±16.5)g,手术时间为(105±15)min,切缘二次扩切率为16.7%。术后有1例出现皮瓣尖端坏死及1例皮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均痊愈,余10例均一期愈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术后美容效果评价优良率为91.7%,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未见局部复发,仅1例出现骨转移。结论 采用带蒂IMAP皮瓣修复内下象限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缺损,手术可操作性强,创伤小,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肿瘤 内乳动脉穿支皮瓣 整形保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4
作者 李楠 钟金秀 秦雪秀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65-69,75,共6页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应用在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这一时段内确诊医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内乳淋巴结的金标准,并将全体患者划分成两组,其中72...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应用在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这一时段内确诊医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内乳淋巴结的金标准,并将全体患者划分成两组,其中72例转移患者归为转移组,另18例未转移患者归为未转移组。两组患者均在术前接受了高频超声扫查,总结不同组别乳腺癌患者的内乳淋巴结声像图特征,并分析高频超声对内乳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内乳淋巴结声像图特征主要涵盖四种类型,即正常结构型、皮质增厚型、淋巴门结构不清型、结节状软组织增厚型。在内乳淋巴结长径、厚径、个数、结构类型方面,转移组和未转移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长径/厚径比值、血供方面,转移组和未转移组之间不存在过大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90例患者中,超声诊断出74例和病理诊断结果相符。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是88.89%(64/72)、55.56%(10/18)、82.22%(74/90)。结论: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以皮质增厚和无淋巴门结构型最为多见,通常表现为多发,高频超声可以有效评估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内乳淋巴结转移 高频超声 诊断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患者内乳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涂楠田 李家燕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775-776,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患者内乳淋巴结(IMLN)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疑似发生IMLN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或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转移组(60例,发生IMLN转移)和未转移...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患者内乳淋巴结(IMLN)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疑似发生IMLN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或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转移组(60例,发生IMLN转移)和未转移组(42例,未发生IMLN转移)。所有患者术前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评估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患者IMLN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转移组IMLN长径、厚径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两组的IMLN长径/厚径比值以及血流信号超声表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IMLN长径、厚径联合诊断乳腺癌患者发生IMLN转移的AUC为0.870,高于单独指标诊断。结论高频超声下IMLN长径及厚径对乳腺癌IMLN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腺癌 内乳淋巴结转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胸腔镜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内乳淋巴链切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郭美琴 杨新华 +4 位作者 贺青卿 范林军 岳志强 程鸿 姜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内乳淋巴链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用小型母猪6头,双腔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胸前第1对乳房皮下注射亚甲蓝4ml,经胸腔镜观察内乳前哨淋巴结蓝染时问,超声刀切除内乳前哨淋巴结和内乳淋巴链,记...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内乳淋巴链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用小型母猪6头,双腔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胸前第1对乳房皮下注射亚甲蓝4ml,经胸腔镜观察内乳前哨淋巴结蓝染时问,超声刀切除内乳前哨淋巴结和内乳淋巴链,记录手术时间。结果6头小型母猪共12侧内乳前哨淋巴结和内乳淋巴链,采用胸腔镜联合淋巴结蓝染定位法成功切除,内乳前哨淋巴结蓝染时间5~15min,平均8.9min;活检时间15—50min,平均30.4min;内乳淋巴链切除时间分别为左侧30—56min,右侧22~48min,平均38.2min。无出血、肺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内乳淋巴链切除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前哨淋巴结 内乳淋巴链 腺癌 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 内乳淋巴链切除
下载PDF
VMAT技术下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增加内乳区照射对危及器官剂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小龙 张洪波 +2 位作者 程菁菁 吴爱林 张朋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12期69-73,共5页
目的 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下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增加内乳区照射对心肺等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82例接受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的右侧乳腺癌患者,常规勾画... 目的 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下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增加内乳区照射对心肺等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82例接受改良根治术后辅助放疗的右侧乳腺癌患者,常规勾画胸壁及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每例患者均勾画2个放疗靶区,分别为包含内乳淋巴结引流区[PTV-IMN(+)]及不包含内乳区[PTV-IMN(-)]。分别为2个靶区设计放疗计划,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VMAT时心肺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计算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使用t检验。结果 对82例右侧乳腺癌包含或不包含内乳区的两种放疗计划对比发现,PTV-IMN(+)组在患侧肺的V_(5 Gy)、V_(10 Gy)、V_(30 Gy)、D_(mean)高于PTV-IMN(-)组(P<0.05);而两组V_(20 Gy)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PTV-IMN(+)组心脏的D_(mean)高于PTV-IMN(-)组[(3.75±0.41)Gy vs.(2.17±0.52)Gy](P<0.001),平均剂量增加约1.58 cGy;PTV-IMN(+)组心脏V_(5 Gy)、V10Gy、V20Gy以及RAD_(mean)的照射剂量亦比PTV-IMN(-)组有所增高(P<0.05);但并未发现两组计划在心脏V30 Gy、V40 Gy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发现2021—2022年包含内乳区的计划在心脏的V30 Gy、D_(mean)、RAD_(mean)较2019—2020年有下降(P<0.05)。结论 对于右侧乳腺癌患者增加内乳区照射会一定程度增加患侧肺及心脏的照射剂量,但对于部分高危乳腺癌患者在接受辅助放疗时,在严格控制心肺剂量的前提下,仍可考虑将内乳区包括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内乳 容积调强放疗 危及器官 剂量学
下载PDF
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核素示踪技术优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段宝伟 赵娜 +5 位作者 毕钊 邱鹏飞 许兴和 陈玉光 樊庆达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41,共8页
背景与目的: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前期研发新型核素示踪技术,显著提高了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显像率,但该技术获得的IMSLN显像率相较于腋窝前哨淋巴结(axillary senti... 背景与目的: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前期研发新型核素示踪技术,显著提高了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显像率,但该技术获得的IMSLN显像率相较于腋窝前哨淋巴结(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ASLN)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旨在通过优化新型核素示踪技术,进一步提高IMSLN显像率,推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广泛应用。方法:前瞻性入组159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优化核素示踪技术组(n=81,A组)和新型核素示踪技术组(n=78,B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将99mTc-硫胶体平均注射在腺体最丰富的3个区域腺体实质内(总放射强度1.0~1.3 mCi;0.8~1.0 mL/点)。B组在超声引导下将99mTc-硫胶体平均注射在乳腺6点和12点腺体实质内(总放射强度1.0~1.3 mCi;0.8~1.0 mL/点)。术前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淋巴显像,术中γ探测仪探测前哨淋巴结。比较两组患者IMSLN及ASLN显像率的差异,同时分析可能影响IMSLN显像率的因素。结果:术前SPECT/CT IMSLN显像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6)。术中IMSLN显像率A组显著高于B组(87.65%vs 70.51%,P=0.008)。亚组分析显示,A组年龄≤50岁和>50岁患者术中IMSLN显像率分别为92.31%和83.33%(P=0.315),B组年龄≤50岁患者术中IMSLN显像率显著高于>50岁患者(81.58%vs 60.00%,P=0.037)。A组IMSLN的中位体外放射性计数显著高于B组(160.50 vs 59.00,P=0.005)。结论:优化核素示踪技术能有效地增加核素内乳区淋巴引流及摄取,可在不影响ASLN显像率的同时显著提高IMSLN显像率,有利于IM-SLNB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内乳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 新型核素示踪技术
下载PDF
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评估预后及指导个体化内乳照射:一项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玉光 孙晓 +4 位作者 毕钊 邱鹏飞 段宝伟 樊庆达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背景与目的:内乳照射(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 irradiation,IMNI)可以改善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高危转移患者的生存。本研究旨在探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 背景与目的:内乳照射(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 irradiation,IMNI)可以改善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高危转移患者的生存。本研究旨在探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对评估预后及指导个体化IMNI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21年12月在3项前瞻性临床试验(NCT01642511、NCT03541278、NCT03024463)中成功行IM-SLNB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筛选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转移对预后的影响;在接受区域淋巴结照射者中分析IMNI实施状况、生存获益及对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RILI)的影响。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RILI。结果:研究入组537例患者,中位随访60个月。IMSLN转移状况是D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与IMSLN阴性组患者相比,IMSLN阳性组患者DFS及OS显著降低(P均<0.05)。IMSLN阴性患者增加IMNI并没有显著改善DFS(P=0.099)和OS(P=0.486),但RILI的风险显著增高(OR=3.678,P<0.05)。对于IMSLN阳性患者,增加IMNI可显著改善5年DFS(87.3%vs 52.5%,P=0.040),但并未转化为OS的获益(P=0.603)。结论:IMSLN的转移状况是独立的预后因素,IMSLN转移的患者接受IMNI可显著改善预后,IMSLN未转移的患者通过豁免IMNI可在不影响预后的情况下显著降低RILI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内乳淋巴结 照射 预后
下载PDF
高频超声结合肿瘤标志物诊断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学艳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12-13,共2页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结合肿瘤标志物诊断乳腺癌内乳淋巴结(IMN)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8例乳腺癌患者,结合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2组,分析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单一指标和联合指标评估乳腺癌IMN...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结合肿瘤标志物诊断乳腺癌内乳淋巴结(IMN)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8例乳腺癌患者,结合患者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2组,分析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单一指标和联合指标评估乳腺癌IMN的价值及ROC曲线。结果:观察组血清CK19水平、CEA水平、CA15-3水平、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联合检测评估乳腺癌内IMN价值均高于高频超声、CK19、CEA、CA15-3、CA125检测。结论:高频超声结合肿瘤标志物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前IMN诊断准确率,可为疾病诊断提供理论性支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肿瘤标志物 诊断 腺癌 内乳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乳腺恶性肿瘤的内乳淋巴显像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志军 马行天 +6 位作者 曾广寅 沈军瑾 刘洁 吴建国 程莉莉 周爱清 王雪芹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腺癌 内乳淋巴显像 诊断 内乳淋巴转移
下载PDF
光动力照射乳腺癌患者内乳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崔建春 李立 +4 位作者 荣大庆 董齐 柳青峰 宫本松 胡永胜 《现代临床医学》 2006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光动力照射乳腺癌患者内乳区淋巴结转移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2005年6月至2005年12月,选择经内乳区淋巴结显像证实有内乳淋巴结转移的12例乳腺癌病人,于胸骨旁肋间隙经穿刺针导入柱状激光光纤,进行光动力照射。术后3个... 目的:探讨光动力照射乳腺癌患者内乳区淋巴结转移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2005年6月至2005年12月,选择经内乳区淋巴结显像证实有内乳淋巴结转移的12例乳腺癌病人,于胸骨旁肋间隙经穿刺针导入柱状激光光纤,进行光动力照射。术后3个月再行内乳区淋巴结显像复查。结果:9例(直径0.5-1.0cm)内乳区淋巴结完全消失,3例(直径1.1-1.3cm)明显缩小。结论:光动力照射乳腺癌患者内乳区淋巴结是治疗乳腺癌内乳区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乳淋巴结转移 内乳区淋巴结 腺癌患者 临床意义 光动力 照射 淋巴结显像 激光光纤 完全消失 有效方法
下载PDF
乳腺癌内乳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捷鑫 林鹏 +6 位作者 樊卫 吴秋良 肖平 王军业 张旭 李小东 解明然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177,共6页
背景与目的: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node,IMN)是乳腺癌重要的转移途径之一,其状况将影响乳腺癌患者的分期、治疗、预后及疗效评价,本研究旨在探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node biopsy,IMSNB)和经肋间IMN第... 背景与目的: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node,IMN)是乳腺癌重要的转移途径之一,其状况将影响乳腺癌患者的分期、治疗、预后及疗效评价,本研究旨在探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node biopsy,IMSNB)和经肋间IMN第Ⅰ~Ⅳ肋间活检、以及IMN微转移灶检测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在行常规乳腺癌切除术中,采用核素示踪法经肋间隙行IMSNB,然后对患侧第Ⅰ~Ⅳ肋间的IMN均行活检(经肋间隙,非扩大根治术),所有IMN均行常规单一切面HE染色病理检查,阴性病例的IMN采用多层切片加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微转移。结果:全组38例病人中发现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node,IMSN)17例,占44.7%,均成功行IMSNB,其中4例IMSN常规病理阳性,1例IMSN发现微转移,2例发现孤立的肿瘤细胞群,10例为阴性,均与对应病例经第Ⅰ~Ⅳ肋间IMN活检的病理结果一致;无发现IMSN21例,占55.3%,经第Ⅰ~Ⅳ肋间IMN活检,常规病理阳性5例,阴性16例,未发现微转移。结论:对发现IMSN者,IMSN能够准确评价IMN状况,但对无发现IMSN者,尤其是对IMN转移可能性大者,应经肋间隙行IMN第Ⅰ~Ⅳ肋间活检,以减少假阴性的发生;多层切片加免疫组化技术有助于IMN微转移灶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内乳淋巴结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胸腔镜内乳淋巴链清扫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贺青卿 杨新华 +4 位作者 郭美琴 范林军 张毅 岳志强 姜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290-229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行内乳淋巴链切除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肿瘤位于乳腺内侧或中央区的乳腺癌病人15例为研究对象.气管插双腔管全麻,术前肿块周围和皮下注射美蓝5~6 ml.腋窝清扫结束后,采用单腔通气使患侧肺萎陷.于腋中线第3、5、7肋间隙处...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行内乳淋巴链切除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肿瘤位于乳腺内侧或中央区的乳腺癌病人15例为研究对象.气管插双腔管全麻,术前肿块周围和皮下注射美蓝5~6 ml.腋窝清扫结束后,采用单腔通气使患侧肺萎陷.于腋中线第3、5、7肋间隙处分别置入腔镜、内镜分离钳和超声刀,切除内乳淋巴链送病理检查.结果 11例右侧乳腺癌病人腔镜下成功切除内乳淋巴链.1例左侧中央区Ⅲc期病人术前化疗后内乳区水肿,内乳血管显示不清,行腔镜内乳淋巴结活检.1例左侧乳腺癌其内乳淋巴链被心包和主动脉覆盖,另2例乳腺癌因胸腔粘连均改经肋间隙胸膜外内乳淋巴结活检.11例中5例内乳淋巴结有癌转移,其中1例内乳淋巴结癌转移而腋窝淋巴结无转移.平均每例切除内乳淋巴结4.7 (4.7±1.8)枚.内乳淋巴结均位于第1肋软骨至第4肋间隙之间.手术时间为34~70 (49.2± 9.6) min.1例发生术后一过性低氧血症,经面罩吸氧好转.无出血、肺损伤、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结论胸腔镜内乳淋巴链清扫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该手术方法有助于改善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内乳淋巴链 腺癌
下载PDF
内乳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强 王茂强 +2 位作者 宋鹏 段峰 刘凤永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内乳动脉(IM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作IM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86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MA参与肝癌供血患者进行TACE。全部病例均曾行TACE治疗,16例曾行经皮微波固化治疗,4例有外科... 目的探讨内乳动脉(IM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作IM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86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MA参与肝癌供血患者进行TACE。全部病例均曾行TACE治疗,16例曾行经皮微波固化治疗,4例有外科手术史。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行IMA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或PVA颗粒,并摄肝区平片,观察肝区碘油分布及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病灶均为巨块型,均位于肝脏前部接近膈肌或(和)肝包膜。57例累及S4、S5、S8段,29例累及S5、S7、S8。80例为右侧IMA参与供血,5例为左侧IMA参与供血,1例为双侧IMA参与供血。86例参与供血的IMA栓塞全部成功。未出现皮肤损伤并发症。结论IMA参与肿瘤供血一般多见于过去曾多次行TACE的巨块型肝癌患者,且肿块位于肝前部。IMA TACE方法安全,技术可行,但应警惕皮肤损伤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内乳动脉 栓塞化疗 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孙晓 丛斌斌 +7 位作者 邱鹏飞 张朝蓬 周正波 刘雁冰 陈鹏 赵桐 王春建 王永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41-344,共4页
目的:评估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IM-SLNB)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对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就诊的64例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行前瞻性单臂入组研究,采取腋窝淋巴结... 目的:评估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IM-SLNB)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对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就诊的64例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行前瞻性单臂入组研究,采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同时均应用新的核素注射技术进行IM-SLNB。结果:64例患者中内乳区前哨淋巴结(IM-SLN)显像为38例,显像率为59.4%(38/64)。38例IM-SLN显像患者中IM-SLNB成功率为100%(38/38),并发症发生率为7.9%(3/38),IM-SLN转移率为21.1%(8/38)。肿瘤位于内上象限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的患者,其IM-SLN转移率较高(P<0.001和P=0.017)。患者临床获益率为59.4%(38/64),其中12.5%(8/64)另接受了内乳区放疗、46.9%(30/64)避免了不必要的内乳区放疗。结论:临床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应进行IM-SLNB,尤其对于肿瘤位于内上象限及怀疑存在较多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的患者,以获得内乳区淋巴结的转移状态,指导乳腺癌患者内乳区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内乳淋巴结
下载PDF
乳腺癌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新华 姜军 +4 位作者 范林军 张毅 贺青卿 郭美琴 张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719-1720,共2页
目的评估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经胸腔施行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清除内乳淋巴结数目,并与传统术式比较。结果38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术,分别清除0~8枚内乳淋巴结,平均每例... 目的评估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经胸腔施行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清除内乳淋巴结数目,并与传统术式比较。结果38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术,分别清除0~8枚内乳淋巴结,平均每例清除(3.30±2.33)枚,与传统术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腔镜内乳淋巴结清扫术作为一种新的有用的选择,适合于高度怀疑或确诊内乳淋巴结转移且无禁忌证的乳腺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胸腔镜 内乳淋巴结
下载PDF
左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和锁骨上下及内乳淋巴结区三种放疗方式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冯旭东 张勇 +3 位作者 岳麒 肖斌 张燕华 李荣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97-401,共5页
目的:对左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及锁骨上下、内乳淋巴结引流区三种放疗方式在靶区及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剂量学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20例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的定位CT... 目的:对左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及锁骨上下、内乳淋巴结引流区三种放疗方式在靶区及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剂量学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20例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的定位CT资料,设计固定野滑窗调强放疗(dynamic multi-leaf collimator,dMLC)、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olumetric intensity modulated arctherapy,VMAT)和螺旋断层放疗(tomotherapy,HT)三种计划,并对剂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T在术后瘤床(plan target volume of tumor bed,PTVtb)的平均剂量(mean dose,Dmean)、D1、适形度(homogeneity index,HI)和全乳及淋巴引流区的计划靶区(plan target volume,PTV)的Dmean、均匀性(conformity index,CI)均优于dMLC和VMAT,并且降低心脏和患侧肺的Dmean、V5、V10、V30。HT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的Dmean以及D1比较中剂量最低,但相比VMAT及dMLC,HT增加健侧乳腺的D1和Dmean。结论:对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HT对降低心脏毒性和保护患侧肺最有优势,但对健侧肺低剂量控制不如VMAT和dMLC,dMLC对健侧肺及健侧乳腺低剂量控制最佳,但对心脏及患侧肺的高剂量控制最差。在临床中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划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腺癌 内乳淋巴结 剂量学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及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曹晓珊 丛斌斌 +6 位作者 孙晓 邱鹏飞 刘雁冰 赵桐 陈鹏 王春建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08-613,共6页
背景与目的:临床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阴的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ASLNB)能否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背景与目的:临床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阴的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ASLNB)能否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尚存在争议,且此前研究只评估ALN病理状况而未评估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状况。本研究旨在评估NAC后乳腺癌患者接受ASLNB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原发性乳腺癌(cT1-4N0-3M0)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A组初始c N0且NAC后为yc N0,B组初始c N+且NAC后为ycN0,C组NAC后为ycN+。术前接受核素注射。术中A组和B组联合亚甲蓝行ASLNB。A组仅对腋窝前哨淋巴结(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ASLN)阳性者行ALND;B组行ASLNB后转行ALND;C组直接行ALND。术前淋巴显像和(或)γ探测仪发现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的患者行IM-SLNB。结果:A组、B组和C组分别收集6例、45例和9例。A组ASLNB成功率为100%(6/6),仅1例ASLN阳性转行ALND。B组ASLNB成功率为100%(45/45),假阴性率为17.9%(5/28)。其中检出1枚、2枚和>2枚ASLN的假阴性率分别为27.3%(3/11)、20.0%(2/10)和0%(0/7)。C组所有患者ALN均有转移。IM-SLN总体显像率为63.3%(38/60)。IM-SLNB的总体成功率为97.4%(37/38),转移率为8.1%(3/37),并发症发生率为5.3%(2/38)。结论:对初始c N0且NAC后为yc N0者ASLN阴性时ASLNB可替代ALND;对初始c N+且NAC后为yc N0者,联合双示踪剂且检出>2枚ASLN可满足临床可接受的假阴性率(<10%);对NAC后仍为yc N+者应行ALND。NAC后IM-SLN显像者应行IM-SLNB,以获得完整分期、评估预后并指导术后放疗,有望完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新辅助化疗 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 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
下载PDF
内乳淋巴结状态与乳腺癌转移复发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志华 韩素桂 +2 位作者 常立功 张永春 王永鸽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46-1447,共2页
0引言 腋窝淋巴结状况是乳腺癌分期和治疗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而内乳淋巴结同样与预后密切相关。前者已常规进行淋巴清扫,后者因改良乳癌根治术的广泛开展而得到保留成为仅存的乳腺前哨淋巴结,目前是否作为常规检查,参与分期和指导治... 0引言 腋窝淋巴结状况是乳腺癌分期和治疗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而内乳淋巴结同样与预后密切相关。前者已常规进行淋巴清扫,后者因改良乳癌根治术的广泛开展而得到保留成为仅存的乳腺前哨淋巴结,目前是否作为常规检查,参与分期和指导治疗尚无肯定结论。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实存在内乳淋巴结转移10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观察治疗后内乳淋巴结存在状态与癌转移复发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疗效与预后及合理的内乳淋巴结检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内乳淋巴结 超声 转移复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