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肘内侧小切口入路可吸收棒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志远 李英 郝鸿伟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5期684-687,共4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13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克氏针或钢板固定,64例)和观察组(采用可吸收棒固定,66例)。比较两组术后骨折愈合...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治疗13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克氏针或钢板固定,64例)和观察组(采用可吸收棒固定,66例)。比较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改良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Flynn评分、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神经功能优良率、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获得10~18(14.12±2.05)个月随访,对照组获得9~18(14.59±2.67)个月随访。对照组41例行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骨折愈合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神经功能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肘关节屈曲、伸直度数和改良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臂旋前度数、旋后度数、Flynn评分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棒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无需二次手术取出,不影响神经功能恢复,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小切口入路 肱骨髁上骨折 可吸收棒固定 肘关节功能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小切口入路微创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卢道云 黄强 +2 位作者 陆海波 张斌 邹守平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611-615,共5页
目的:观察带线锚钉经肘关节前内侧小切口入路微创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06-01~2019-06-01经肘关节前内侧小切口入路带线锚钉微创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32例,采用Mayo规范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 目的:观察带线锚钉经肘关节前内侧小切口入路微创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06-01~2019-06-01经肘关节前内侧小切口入路带线锚钉微创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32例,采用Mayo规范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5.3(3~12)个月。疗效评定:优22例,良10例,优良率为100%。患者肘关节屈肘为(144.5°±2.7°),伸直受限为(4.6°±2.4°)。术后MEP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线锚钉经肘关节前内侧小切口入路微创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可获得良好的骨折解剖复位、侧副韧带及关节囊修复,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能有效防止肘关节前方的血管及神经损害,肘关节稳定性牢靠,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冠状突骨折 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小切口入路 微创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切口股内侧与髌旁内侧入路行全膝置换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宋兵华 孙俊英 +2 位作者 石岩 殷浩 唐祖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TKA的优点并与传统髌旁内侧入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自2002年5月~2006年5月共收治行TKA56例60膝,其中采用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和传统髌旁内侧入路各28例30膝。分别对术后切口长度、疼痛度、引流出... [目的]探讨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TKA的优点并与传统髌旁内侧入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自2002年5月~2006年5月共收治行TKA56例60膝,其中采用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和传统髌旁内侧入路各28例30膝。分别对术后切口长度、疼痛度、引流出血量、手术前后Hb减少量、直腿抬高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假体力线对位、术后6、12周、1年的活动度(ROM)及术后1年HS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1.5年(平均13.2个月)。两组除各有1例胫骨假体对位不良外,其余均获得准确的力线对位。微创组,平均切口11.3cm,VAS评分平均2.76分,平均引流出血量96.8ml、术后Hb平均减少25.5g,直腿抬高平均3.8d,术后平均住院8.6d,术后6、12周的ROM分别为107°、117°;传统组,平均切口20.6cm,VAS评分平均3.8分,平均引流出血量276.3ml、术后Hb平均减少32.5g,直腿抬高平均5.8d,术后平均住院12.1d,术后6、12周的ROM分别为98°、108°。以上各观察指标的手术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微创组术后1年的ROM及HSS评分为121°和95分相对于传统组的118°和94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微创中股入路行全膝置换术,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置换 膝关节 小切口内侧
下载PDF
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30例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建 李敬业 张亚狮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9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经小切口髌骨内侧旁... 目的探讨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经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2组的手术效果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出血量、起始下地行走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2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小切口经股内侧肌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好,在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出血量、起始下地行走时间方面明显优于经小切口髌骨内侧旁入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经股内侧 全膝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髌骨内侧
下载PDF
单侧甲状腺手术行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入路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炜 杨永志 《浙江创伤外科》 2016年第4期702-703,共2页
目的探讨单侧甲状腺手术行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单侧甲状腺切除患者90例,选取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入路45例为观察组,另外选取经颈前弧形切口入路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单侧甲状腺手术行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单侧甲状腺切除患者90例,选取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入路45例为观察组,另外选取经颈前弧形切口入路4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在本次试验中,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未出现术区积液、饮水呛咳、口周手足麻木等并发症,且观察组切口水肿、声音嘶哑、吞咽不适以及颈部紧缩感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嗓音障碍指数以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甲状腺手术行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入路,能够减少术中创伤,有利于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甲状腺手术 经胸锁乳突肌内侧小切口
下载PDF
小切口内侧髌旁入路与标准入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比较
6
作者 司文腾 张华果 +1 位作者 邹士平 白玉 《临床医学》 CAS 2014年第7期73-74,共2页
目的本文通过对微创切口与标准切口全膝关节表面置换(TKA)的比较,探讨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微创切口组(26例)行微创切口,标准切口组(34例)行标准切口。两组术中均给予鸡尾酒注射(特耐、罗哌... 目的本文通过对微创切口与标准切口全膝关节表面置换(TKA)的比较,探讨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微创切口组(26例)行微创切口,标准切口组(34例)行标准切口。两组术中均给予鸡尾酒注射(特耐、罗哌卡因、地塞米松、去甲肾上腺素),术后常规处理相同。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伸膝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切口长度平均11.5 cm,标准组17.4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组伸膝功能(平均2.8 d)早于标准组(平均5 d),P<0.01;术后14 d微创组膝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5°,优于标准组(平均86°),P<0.01,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VAS评分微创组(2.3分)优于标准组(4.1分),P<0.01,1周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切口的全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减少股四头肌损伤,膝关节主动活动时间较早,膝关节功能恢复相对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小切口内侧髌旁 标准
原文传递
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鲍彦 徐从艳 +1 位作者 金帅 刘鑫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S2期0008-0009,共2页
目的:研究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实施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我院所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35例。其中参照组治... 目的:研究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实施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我院所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35例。其中参照组治疗措施为外侧L形切口手术,实验组行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手术前相关指标具有一致性,实验组手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根骨高度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跟骨长度、根骨宽度较低,实验组感染、愈合不利、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参照组(25.71%),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予行外侧扩展入路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骨折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外侧扩展附加内侧小切口手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焦绪彬 陈静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期81-82,共2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结合锚钉系统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进行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联合锚钉系统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 目的分析和评价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结合锚钉系统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进行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联合锚钉系统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程度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54.21±2.14)min;术后无并发症;骨折一期愈合的平均时间为(9.20±0.44)周;膝关节活动度较好,功能稳定。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结合锚钉系统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具有安全、有效、牢固等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小切口入路 锚钉系统 膝关节 PCL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下载PDF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9
作者 石秀梅 《健康之路》 2017年第11期84-84,共1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60例,对其采取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联合锚钉系统治疗,观察手术时间、膝关节活... 目的:观察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60例,对其采取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联合锚钉系统治疗,观察手术时间、膝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为(61.52±16.02)分钟。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7%。骨折愈合时间为(9.52±2.02)周。抽屉试验检查为:阴性。健侧与患侧膝关节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进行膝关节后内侧小切口入路联合锚钉系统治疗,有效的缩短了手术时间,加快了骨折的愈合速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L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内侧小切口入路 锚钉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