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侧皮质支撑在InterTa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兴胜 桑庆华 +3 位作者 张晓光 杨飞 胡黎婷 李东亮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487-490,508,共5页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内侧皮质不同支撑复位方式对患者影像学及临床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市延庆区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使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33例患者资料,男61例,女72...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内侧皮质不同支撑复位方式对患者影像学及临床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市延庆区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使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33例患者资料,男61例,女72例;年龄61~87岁,平均(77.2±6.4)岁。根据术后头颈骨块内侧骨皮质与股骨干内侧骨皮质的解剖对位关系,分为三组。正性支撑组(A组)30例,中性支撑组(B组)77例,负性支撑组(C组)26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后股骨颈干角、股骨颈长度变化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133例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12.1±8.9)个月。C组2例患者术后发生螺钉切割,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翻修,其余患者转子间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末次随访,A、B、C三组患者颈干角分别丢失(2.10±1.61)°、(1.73±2.02)°、(5.60±5.61)°,股骨颈长度分别丢失(2.16±1.30)mm、(1.92±1.16)mm、(5.62±4.22)mm。C组颈干角及股骨颈长度丢失程度最大,与A组及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改进的D’Aubigné-Postel评分,术后1个月A、B、C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3.3%、76.6%、50.0%,A、B组患者早期较C组患者获得更好的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三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93.3%、97.4%、9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皮质正性及中性支撑复位在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an髓内钉术后,患者颈干角及股骨颈长度丢失少,早期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在手术复位过程中,尽量避免负性支撑复位,降低螺钉切割等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INTERTAN 正性支撑 内侧皮质
下载PDF
内侧皮质不同复位支撑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2
作者 刘恒山 寿康全 朱长谋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9期782-786,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internal fixation,PFNA)内固定,骨折断端内侧骨皮质的阳性支撑(positive buttress,PB)、中性支撑(neutral buttress,NEB)和阴性支撑(negative buttress,NB)的...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internal fixation,PFNA)内固定,骨折断端内侧骨皮质的阳性支撑(positive buttress,PB)、中性支撑(neutral buttress,NEB)和阴性支撑(negative buttress,N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采用PFNA治疗的8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依据术后3 d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头颈骨折块内侧皮质与远侧股骨干骨折端内侧壁的对位关系分为PB组、NEB组和NB组。PB组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61~89岁,平均(71.42±8.24)岁。NEB组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61~90岁,平均(72.81±16.63)岁。NB组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63~88岁,平均(70.68±16.59)岁。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损伤特征,测量各组患者手术后第3天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正位X线片颈干角、股骨颈长度,统计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三组患者均获得13~17个月的随访,平均(14.6±3.8)个月。术后6个月,PB组、NEB组患者股骨颈短缩及颈干角减小程度均显著低于NB组(P<0.05),NEB组颈干角减小及股骨颈短缩程度低于PB组(P<0.05)。术后12个月,PB组和NEB组患者术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NB组(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时骨折断端内侧皮质应尽量NEB复位,如若不能应尽量避免NB复位,否则容易导致头颈短缩及髋内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侧皮质 正性支撑
下载PDF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侧皮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可为 朱剑 徐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27-31,共5页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髋部骨折中占比50%,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骨科临床研究的热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发病年龄高、骨折不稳定、合并症多、骨质疏松的特点,保守治疗时长期卧床会导致坠积性肺炎、压疮...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髋部骨折中占比50%,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成为骨科临床研究的热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发病年龄高、骨折不稳定、合并症多、骨质疏松的特点,保守治疗时长期卧床会导致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其中内侧皮质是股骨近端最主要的压力传导部分,内侧皮质的损伤会导致髋内翻、颈干角改变等并发症的增加。内侧皮质复位后的完整性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是决定内固定术后骨折稳定性及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与动力髋螺钉等髓外固定系统下相比,PFNA具有固定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固定 牢靠等优势,尤其适合内侧皮质损伤型不稳定骨折患者。但是也存在内固定失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对内侧皮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论述,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内侧皮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侧皮质 内固定 稳定性。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前额叶内侧皮质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增高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景华 李慢 +1 位作者 石玉秀 韩芳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前额叶内侧皮质(mPFC)神经元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单一连续应激(SPS)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PTSD模型1d、7d、14d、28d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免...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前额叶内侧皮质(mPFC)神经元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单一连续应激(SPS)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PTSD模型1d、7d、14d、28d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和RT-PCR方法分别进行各组mPFC神经元GR表达变化的观察及检测,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PTSD大鼠mPFC神经元GR的表达高于对照组,SPS后14d最高,SPS后28d恢复性下调,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SD模型大鼠经SPS处理后,mPFC区域出现GR表达的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前额叶内侧皮质 皮质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法 反转录-聚合酶 链反应 大鼠
下载PDF
内侧皮质损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陆伟成 罗振东 +2 位作者 张建明 陈强 邱水强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内侧皮质损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影响。方法 2000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合并内侧皮质损伤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90例。手术方法:DHS钉30例,防旋钉+DHS钉46例,PFNA 8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6例。按术中股... 目的探讨内侧皮质损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影响。方法 2000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合并内侧皮质损伤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90例。手术方法:DHS钉30例,防旋钉+DHS钉46例,PFNA 8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6例。按术中股骨内侧皮质损伤有无修复分为2组:未复位组64例,修复组26例。比较2组术后颈干角丢失度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结果 90例患者随访时间10-12月,平均11.6月。复位组在术后颈干角丢失的度数、骨折愈合的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未复位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内侧皮质损伤的修复可增加骨折的稳定性,增快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颈干角丢失度数,减少头钉切割、髋内翻发生率,改善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皮质损伤 股骨粗隆间 骨折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前额内侧皮质MR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景华 李慢 +1 位作者 石玉秀 韩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前额内侧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神经元核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s,MR)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国际认定的单一连续应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方法建立P...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前额内侧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神经元核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s,MR)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国际认定的单一连续应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PTSD模型1d、7d、14d、28d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和RT-PCR方法分别进行各组mPFC神经元MR表达变化的观察及检测,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PTSD大鼠mPFC神经元MR的表达在SPS-1d时高于对照组,随后下降,SPS-14d最低,SPS-28d恢复性上调,但仍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SD模型大鼠经SPS处理后,mPFC中出现MR表达的变化,该变化可能参与PTSD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 axis,HPA)轴的变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前额内侧皮质 皮质激素受体 大鼠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并内侧皮质缺损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康两期 丁真奇 +6 位作者 翟文亮 赵卫东 刘晖 郭林新 练克俭 路迪生 郭延杰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7期455-457,共3页
目的 采用同种异体骨板重建股骨干内侧皮质缺损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6具新鲜股骨标本,在内侧造成皮质缺损后,测定正常股骨组(对照组),钢板固定组(实验组1),钢板加骨板固定组(实验组2),钢板加骨板加内侧骨块复位组(实验组3)的垂直压... 目的 采用同种异体骨板重建股骨干内侧皮质缺损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6具新鲜股骨标本,在内侧造成皮质缺损后,测定正常股骨组(对照组),钢板固定组(实验组1),钢板加骨板固定组(实验组2),钢板加骨板加内侧骨块复位组(实验组3)的垂直压缩,三点弯曲及抗扭转能力,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在相同载荷下的位移。结果 本实验三项指标间,对照组和实验组3间的垂直压缩、三点弯曲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实验组1、2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旋转角度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压力侧骨缺损单纯用钢板内固定效果最差,而用异体骨板加钢板固定强度明显优于单纯钢板固定,骨块复位加骨板、钢板固定优于单纯骨板及钢板固定。结论 应用异体骨板重建股骨干内侧皮质缺损,可较好的恢复股骨干内侧皮质的完整性,增加钢板内固定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内侧皮质缺损重建 生物力学 钢板固定
下载PDF
分子伴侣GRP94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前额内侧皮质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冬梅 韩芳 石玉秀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连续单一刺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模型大鼠前额内侧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94)的表达变... 目的检测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连续单一刺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模型大鼠前额内侧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94)的表达变化,探讨PTSD发病机制过程中存在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action,UPR)的激活及GRP94在UPR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健康,雄性,成年Wistar大鼠60只,建立国际认定的PTSD-SPS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分别于1d、4d、7d取材。应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和RT-PCR方法检测PTSD大鼠mPFC神经元GRP94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蛋白印迹和RT-PCR方法均显示,给予SPS刺激后大鼠GRP94的蛋白表达及GRP94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组(P<0.05),7d达到顶峰。结论分子伴侣GRP94表达发生变化,提示SPS刺激后大鼠mPFC神经元出现未折叠蛋白反应的激活,PTSD的发生过程中GRP94参与了未折叠蛋白反应,对揭示PTSD致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分子伴侣葡萄糖调节蛋白94 未折叠蛋白反应 前额内侧皮质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对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晓 周业金 +1 位作者 李业奎 盛桢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9期2414-2419,共6页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获得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对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采用PFNA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AO/OTA31A2型)... 目的: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获得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对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采用PFNA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AO/OTA31A2型)113例,其中男43例,女70例。根据术后X线片正位片中头颈骨块内侧皮质与股骨干内侧皮质相对位置关系,将行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正性支撑组(n=75),中性支撑组(n=21),负性支撑组(n=17)。比较3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即刻尖顶距、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股骨颈长度丢失、颈干角丢失、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8~14(平均10.6)个月。3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即刻尖顶距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6个月随访影像学检查与术后即刻X线片,获得内侧皮质正性支撑患者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股骨颈长度丢失及颈干角变化明显少于负性支撑患者,术后6个月正性支撑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负性支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中正性支撑时,头颈骨块与股骨干间可获得更稳定的支撑,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正性支撑 内侧皮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下载PDF
猴大脑内侧皮质运动区投射到运动前区的神经元的分布
10
作者 王艳 王振华 +1 位作者 郭志宏 张璠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236-239,242,共5页
目的定性和定量解析内侧皮质运动区投射到运动前区不同部位神经元的分布。方法采用多重标记法在同一只猴运动前区(PM)的三个不同部位即吻背侧部(PMdr)、尾背侧部(PMdc)及腹侧部(PMv)分别注入DY、FB、WGA-HRP三种不同的逆行标记物,对在... 目的定性和定量解析内侧皮质运动区投射到运动前区不同部位神经元的分布。方法采用多重标记法在同一只猴运动前区(PM)的三个不同部位即吻背侧部(PMdr)、尾背侧部(PMdc)及腹侧部(PMv)分别注入DY、FB、WGA-HRP三种不同的逆行标记物,对在内侧皮质运动区(MMC)逆行标记神经元的分布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投射到PMdr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前辅助运动区(prp-SMA)及前扣带回皮质运动区(CMAr);投射到PMdc的神经元,在MMC均有不同的分布,但在后扣带回皮质运动区(CMAc)被标记的神经元量明显多于其它部位;投射到PMv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辅助运动区(SMA)和CMAc,在CMAr也有少量标记神经元。结论SMA和CMAc主要投射到PMv,PMdr多接受pre-SMA和CMAr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前区 大脑内侧运动皮质 逆行标记
下载PDF
内侧皮质不同复位等级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11
作者 孔波 孙清国 张威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2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目的探究内侧皮质不同复位等级对股骨转子间骨折(FIF)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正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FI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即刻正位X线片显示的头颈... 目的探究内侧皮质不同复位等级对股骨转子间骨折(FIF)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正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FI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即刻正位X线片显示的头颈骨块内侧皮质和股骨干内侧皮质的位置关系将患者分为正性支撑组(25例)、中性支撑组(26例)和负性支撑组(25例),其中正性支撑组患者头颈骨块内侧皮质位于股骨干内侧皮质内上方,中性支撑组患者头颈骨块内侧皮质与股骨干内侧皮质影像学上完全对位,负性支撑组患者头颈骨块内侧皮质位于股骨干内侧皮质外上方。对比观察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即刻尖顶距(TAD)、骨折愈合时间、股骨颈长度及颈干角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即刻TAD无明显差异(F=0.021、0.015、0.255,P=0.980、0.985、0.880)。正性支撑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负性支撑组(q=5.373,P<0.001),而正性支撑组和中性支撑组、中性支撑组和负性支撑组间无明显差异(q=3.145、2.280,P=0.074、0.246)。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正性支撑组患者股骨颈长度均明显长于中性支撑组和负性支撑组(术后即刻:q=6.172、13.920,P均<0.001;术后3个月:q=16.240、30.600,P均<0.001),且中性支撑组患者股骨颈长度明显长于负性支撑组(q=7.887、14.660,P均<0.001);正性支撑组患者颈干角均明显大于中性支撑组和负性支撑组(术后即刻:q=3.562、7.839,P=0.037、P<0.001;术后3个月:q=12.360、24.860,P均<0.001),且中性支撑组患者颈干角明显大于负性支撑组(q=4.353、12.740,P=0.008、P<0.001)。术后6个月,正性支撑组患者中优15例、良8例、中1例、差1例,明显优于中性支撑组患者的优8例、良8例、中7例、差3例以及负性支撑组患者的优6例、良7例、中6例、差6例(Z=-2.520、-3.150,P=0.012、0.002),而中性支撑组与负性支撑组间无明显差异(Z=-0.917,P=0.359)。正性支撑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中性支撑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负性支撑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χ=5.361,P=0.069)。结论FIF患者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稳定性更好,可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股骨颈长度及颈干角,临床疗效较好,术中有意识的获得正性支撑复位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髓内钉内固定 内侧皮质 正性支撑复位 稳定性
下载PDF
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内侧皮质骨的应力公布
12
作者 范熙明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01年第7期431-431,共1页
关键词 非骨水尼全髋关节置换术 应力 股骨内侧皮质
下载PDF
前内侧皮质不同复位类型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13
作者 叶作舟 吴晓天 +2 位作者 傅阳 蒋凯 张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4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模拟计算评价前内侧皮质不同复位类型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例65岁健康男性股骨CT数据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数据导入相关软件,按照前内侧皮质正性、中性和负性复位类型进行组合,生成9组A... 目的利用有限元模拟计算评价前内侧皮质不同复位类型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1例65岁健康男性股骨CT数据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数据导入相关软件,按照前内侧皮质正性、中性和负性复位类型进行组合,生成9组AO 31-A2.1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固定三维模型。在相同的约束条件下分别施加轴向压缩、侧方挤压、水平剪切载荷,测量和评价模型骨折端最大位移、股骨最大弹性应变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最大应力。结果轴向压缩、侧方挤压、水平剪切载荷下正-正组骨折端最大位移、股骨最大弹性应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最大应力均最小。内侧皮质正性组(正-正组、正-中组、正-负组)在3种载荷下的骨折端最大位移、股骨最大弹性应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最大应力小于中性组和负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前侧皮质对位分类,正性组、中性组、负性组在3种载荷下的骨折端最大位移、股骨最大弹性应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最大应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的关键在于确保股骨近端内侧皮质的复位质量,而前侧皮质起辅助作用,内侧皮质负性对位是术后稳定性丢失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侧皮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内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参与二苯基环丙烯酮诱导的小鼠瘙痒
14
作者 刘静雯 朱媛媛 +2 位作者 戴梓怡 黄静 白占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目的:建立接触性皮炎瘙痒模型,检测痒行为和焦虑、抑郁样行为;观察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神经元激活情况,为其参与痒觉信息的调控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采用二苯基环丙烯酮(DCP)涂抹小鼠颈背部构建接触性皮炎瘙痒模型,检测小鼠的搔抓行... 目的:建立接触性皮炎瘙痒模型,检测痒行为和焦虑、抑郁样行为;观察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神经元激活情况,为其参与痒觉信息的调控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采用二苯基环丙烯酮(DCP)涂抹小鼠颈背部构建接触性皮炎瘙痒模型,检测小鼠的搔抓行为。开展旷场及悬尾行为学实验,探究小鼠在接触性皮炎状态下的焦虑、抑郁样行为。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探究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mPFC内c-Fos及p-ERK1/2阳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成功建立接触性皮炎瘙痒模型,模型组小鼠半小时内的抓挠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旷场结果显示接触性皮炎模型组小鼠在中央区域的时间和距离显著减少。悬尾实验结果提示接触性皮炎模型组小鼠不动的时间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接触性皮炎实验组小鼠mPFC内c-Fos阳性细胞和p-ERK1/2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接触性皮炎实验组小鼠抓挠次数显著增多,并且诱发焦虑、抑郁样行为。接触性皮炎状态下,mPFC内神经元激活,为mPFC神经元参与接触性皮炎瘙痒及共患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瘙痒 内侧前额叶皮质 C-FOS P-ERK1/2 小鼠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茆玮 张世民 +2 位作者 张英琪 胡孙君 杜守超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182-187,共6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身体条件可耐受的患者应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以实现早期康复并预防卧床相关的并发症。骨折复位质量决定了手术效果,因而复位技术的进展受到骨科医生的持续关注。目前,前内侧皮质支...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身体条件可耐受的患者应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以实现早期康复并预防卧床相关的并发症。骨折复位质量决定了手术效果,因而复位技术的进展受到骨科医生的持续关注。目前,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技术经过近8年的发展,已在国际上获得认可,但新出现的问题仍有待解决:基础研究数量与质量有待提高;正性支撑与中性支撑孰优孰更优;前侧支撑与内侧支撑孰更重要;中性支撑与解剖复位的异同;Chang复位质量标准与Baumgaertner复位质量标准的对比。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总结了相关的新进展、新争议,以此为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理论的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侧皮质支撑 骨折复位
原文传递
GluN3A基因缺失影响小鼠抑郁样行为及内侧前额叶皮质与海马mRNA转录组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张萌萌 刘文嵚 +6 位作者 陈静 孔祥如 刘灿 曹佳宁 缪鹏 宋鸣睿 修芸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641-1650,共10页
目的 探究GluN3A基因缺失参与抑郁样行为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纳入成年雄性GluN3A基因敲除(knockout,KO)小鼠14只和同窝出生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15只,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后收集小鼠(每组5只)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 目的 探究GluN3A基因缺失参与抑郁样行为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纳入成年雄性GluN3A基因敲除(knockout,KO)小鼠14只和同窝出生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15只,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后收集小鼠(每组5只)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和海马组织进行mRNA转录组测序,以DESeq2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选取部分基因以qPCR进行验证,应用clusterProfiler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应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 与WT小鼠相比,GluN3A KO小鼠糖水偏好(P<0.05)和糖水消耗量(P<0.05)显著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在GluN3A KO小鼠mPFC和海马组织中分别筛选出740个和666个差异基因;GO分析显示,mPFC中下调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血管生成、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等条目,海马中下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突触组装、轴突发育、树突发育、轴突引导、突触膜等条目,mPFC和海马中上调差异基因均主要与胞质核糖体和核糖体亚基有关;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显示mPFC和海马中核心基因大部分为核糖体蛋白基因。结论 GluN3A基因缺失可能通过调控血管生成、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突触形成及蛋白合成等途径参与抑郁样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N3A 抑郁 转录组学 内侧前额叶皮质 海马
下载PDF
内侧前额叶皮质在焦虑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17
作者 乔晓婷 倪子薇 +5 位作者 焦方正 冯天保 姜小峰 李琦 阮彩莲 王亚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19-722,共4页
焦虑症是目前一个主要的精神和社会问题,其机制尚未全面精确阐明。大量数据表明内侧前额叶皮质与焦虑调节密切相关,焦虑症患者通常会出现内侧前额叶皮质活动降低等特征。本综述首先阐述啮齿动物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的结构与神经元亚型... 焦虑症是目前一个主要的精神和社会问题,其机制尚未全面精确阐明。大量数据表明内侧前额叶皮质与焦虑调节密切相关,焦虑症患者通常会出现内侧前额叶皮质活动降低等特征。本综述首先阐述啮齿动物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的结构与神经元亚型,其次分析焦虑症患者mPFC的神经通路与神经递质调节焦虑的关系,旨在解析内侧前额叶皮质与焦虑症发病的内部联系,为后续研究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开发新的治疗手段提供必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叶皮质 焦虑 神经递质 神经通路
下载PDF
内侧前额叶皮质中GABA能神经元对慢性痛的调控
18
作者 卢伊凡 蔡国洪 +3 位作者 万向东 黄静 白占涛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85-589,共5页
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是大脑认知处理的关键脑区之一,整合调控感知、情绪、与社交行为。新近研究发现,mPFC也是疼痛调控脑区。其中,抑制性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疼痛发生与镇痛中尤为重要。本文基于mPFC脑区在慢性痛状态下的... 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是大脑认知处理的关键脑区之一,整合调控感知、情绪、与社交行为。新近研究发现,mPFC也是疼痛调控脑区。其中,抑制性γ-氨基丁酸(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疼痛发生与镇痛中尤为重要。本文基于mPFC脑区在慢性痛状态下的稳态可塑改变,解析mPFC中GABA能神经元调控慢性痛的多样性结构可塑、功能连接、分子通路,旨在为疼痛诊治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叶皮质 慢性痛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下载PDF
腹内侧前额叶皮质锥体神经元参与选择性坐骨神经损伤小鼠疼痛和焦虑样行为调控的研究
19
作者 林培敏 刘燕 +2 位作者 刘婷 尹颢霖 张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7-564,共8页
目的探究腹内侧前额叶皮质(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锥体神经元对选择性坐骨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小鼠疼痛和焦虑样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SNI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动物模型,假手术组(sham... 目的探究腹内侧前额叶皮质(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锥体神经元对选择性坐骨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小鼠疼痛和焦虑样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SNI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动物模型,假手术组(sham)仅暴露神经。向SNI小鼠损伤对侧腹内侧前额叶皮质(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注射红藻氨酸/生理盐水,或化学遗传学抑制病毒/空载对照病毒。采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SNI术后损伤侧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l threshold,PWT);高架十字迷宫评估SNI术后焦虑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SNI损伤对侧vmPFC中c-fos表达及注射红藻氨酸后神经元毁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RNA-scope原位杂交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双标明确Vgat基因和Vglut1基因分别与c-fos的共表达情况。结果术后7 d及14 d,相比于sham小鼠,SNI小鼠损伤侧足底PWT、进入开臂次数和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5);SNI小鼠损伤对侧vmPFC中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c-fos主要表达在Vglut1基因阳性的神经元(P<0.05)。相比于损伤对侧vmPFC注射生理盐水的SNI小鼠,注射红藻氨酸的SNI小鼠损伤对侧vmPFC中出现明显的神经元毁损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现象,损伤侧足底PWT、进入开臂次数和时间明显增加(P<0.05)。此外,化学遗传学策略抑制SNI小鼠损伤对侧vmPFC的锥体神经元后,SNI小鼠损伤对侧vmPFC中c-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同时损伤侧足底PWT、进入开臂次数和时间明显增加(P<0.05)。结论SNI小鼠损伤对侧vmPFC中的锥体神经元影响疼痛及焦虑样行为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前额叶皮质 化学遗传学 锥体神经元 疼痛 焦虑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江 乔晓红 +3 位作者 牛建军 任立新 杨慧峰 薛晓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9期1512-1517,共6页
目的探讨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PFNA治疗的不稳定型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AO/OTA 31A2型)患者135例,其中... 目的探讨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PFNA治疗的不稳定型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AO/OTA 31A2型)患者135例,其中男56例,女79例,年龄53~86岁,平均(68.5±11.2)岁。根据术后即刻正位X线片上头颈骨块内侧皮质与股骨干内侧皮质的位置关系分为3组:内侧皮质正性支撑(96例),内侧皮质中性支撑(29例),内侧皮质负性支撑(1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尖顶距(TAD)、颈干角、股骨颈长度变化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三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内科并发症、ASA麻醉分级、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尖顶距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平均颈干角丢失内侧皮质正性支撑组明显低于负性支撑组(分别为1.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32,P<0.01),平均股骨颈长度丢失内侧皮质正性支撑组明显低于负性支撑(分别为0.9 mm,4.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15,P<0.01)。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内侧皮质正性支撑组优良率(93.8%)高于负性支撑组(86.5%),而并发症发生率则较低(6.2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5,χ~2=7.37,P<0.05)。结论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可使头颈骨块与股骨干之间获得更稳定的接触面,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条件,可以让患者更早下地进行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侧皮质正性支撑 稳定接触 复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