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踝关节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术式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刘政 严益军 张骁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0期58-61,共4页
目的探究踝骨骨折患者应用踝关节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术式治疗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于2016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踝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均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行单侧入路术式,... 目的探究踝骨骨折患者应用踝关节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术式治疗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于2016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踝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均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行单侧入路术式,研究组行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术式。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101.48±7.65)mL,高于参照组的(97.52±5.3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6,P<0.05)。两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踝关节功能中疼痛、功能及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侧入路术式相比,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术式能够改善踝骨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提高骨代谢及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骨骨折 后外侧内侧联合 单侧术式 骨代谢情况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 Pilon 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林伟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7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6月栖霞市杨础中心卫生院骨科收治的68例胫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5... 目的:观察改良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6月栖霞市杨础中心卫生院骨科收治的68例胫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改良前外侧手术入路,对照组33例采用后外侧联合前内侧手术入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踝足疼痛情况、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1年,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外侧联合前内侧手术入路相比,改良前外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PILON骨折 合并症 腓骨骨折 改良前外侧 后外侧联合内侧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结合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接骨板治疗三踝骨折53例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波 王婧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6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行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53例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结合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接骨板治疗,了解骨折愈合时间及疗效。结果:获随访12~22周,平均17周,骨折愈合时间平均...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行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53例三踝骨折,采用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结合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接骨板治疗,了解骨折愈合时间及疗效。结果:获随访12~22周,平均17周,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个月,优良率为88.7%。结论:后外侧及内侧联合入路结合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接骨板治疗三踝骨折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后外侧内侧联合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患者58例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4
作者 曾宪恝 《医疗装备》 2017年第5期114-115,共2页
目的分析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接受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疗法的58例三踝骨折患者(试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取58例三踝骨折患者行常规外侧... 目的分析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接受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疗法的58例三踝骨折患者(试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取58例三踝骨折患者行常规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固定法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不同术式下三踝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术后骨折均达解剖复位,仅4例表现为差,总优良率达93.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0%(P<0.05)。同时,试验组平均愈合时间为(7.31±2.17)周,短于对照组的(13.40±2.60)周(P<0.05)。结论对于三踝骨折患者行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疗法不仅临床效果显著,而且见效快,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三踝骨折 后外侧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术 愈合时间
下载PDF
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严峻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观察组34例则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具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观察组34例则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依次为91.18%、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76.47%,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HSS评分、ROM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方式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骨折复位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内侧 后外侧联合后内侧
下载PDF
经后内侧和后外侧联合手术入路治疗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的探讨
6
作者 王永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第14期149-150,共2页
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折。由于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的位置有其特点,临床上经常采用的单一后外侧切口或后内侧切口不能完全暴露整体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形态,达不到关节内骨折必须解剖复位的治疗标准。为... 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在踝关节骨折中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折。由于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的位置有其特点,临床上经常采用的单一后外侧切口或后内侧切口不能完全暴露整体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形态,达不到关节内骨折必须解剖复位的治疗标准。为了获得满意的解剖复位,探讨经后内侧和后外侧联合手术入路充分显露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形态的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后外侧联合手术 内踝后踝冠状位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两种手术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翟启麟 庄健 +2 位作者 杨军 高如峰 罗从风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834-840,共7页
目的 比较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安全性及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自2016-2020年收治的累及后外侧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 目的 比较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安全性及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自2016-2020年收治的累及后外侧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57例,按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的患者30例,采用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的患者27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记录受伤至内固定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术后随访评估骨折复位情况、下肢力线、膝关节活动范围及手术并发症,根据HSS、SF36量表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将两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组,13例采用内侧单钢板固定,17例内侧双钢板固定,后外侧平台均采用支撑钢板固定。手术时间平均为(133.7±23.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8.3±111.0) mL,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127.2°(0~5°;115~140°),平均HSS评分为93.9±3.2,平均SF36评分为91.5±3.3,1例患者术后出现内侧切口浅表感染,8例患者已行内固定取出术。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组,均采用后内侧钢板、前外侧钢板固定,有11例采用后外侧平台支撑钢板固定,手术时间平均为(157.0±31.3)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3.7±142.1) mL。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128.3°(0~10°;110~140°),平均HSS评分为94.2±3.3,平均SF36评分为91.6±3.6。2例患者出现前外侧切口浅表感染,7例患者已行内固定取出术。所有患者下肢力线均正常,未见其他并发症。两组相比,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数据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内侧伴后外侧骨折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医生应根据骨折的形态特征来推导损伤机制、结合客观器械条件制定完善的术前计划,从而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SchatzkerⅣ型 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 内侧联合外侧
下载PDF
后外侧联合内侧手术切口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熊林 夏炳树 +2 位作者 王军 陈超坤 张志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2年11月因三踝骨折来本院治疗者43例,手术均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骨折端均未植骨。分析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稳...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12年11月因三踝骨折来本院治疗者43例,手术均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骨折端均未植骨。分析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稳定性和美国足踝外科AOF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18周,平均13周;术后1例患者出现皮肤愈合不良、1例切口感染,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92.2±5.4)分。结论:采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以使踝关节尽量获得解剖复位,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后期创伤性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后外侧联合内侧手术
下载PDF
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冰 张朋 +3 位作者 刘万军 赵隆基 张光乾 赵中溢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6-360,共5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烟台山医院创伤骨科采用空心螺钉或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9例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36例,女33例;年龄(45...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烟台山医院创伤骨科采用空心螺钉或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9例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患者资料。男36例,女33例;年龄(45.3±10.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0±1.5)d。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采用后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单纯后外侧入路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情况(采用Bur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分评定)、术后1、3、1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69例均获随访,时间(16.9±4.0)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管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11.2±1.8)cm]、手术时间[(76.0±6.6)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2.4±1.9)cm、(79.7±6.8)min],复位优良率(97.6%,40/41)显著高于对照组(89.3%,25/28),术后1、3、12个月的AOFAS的踝-后足评分[(78.4±5.6)、(79.5±2.8)、(86.9±2.1)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2±5.5)、(78.0±3.2)、(85.8±2.3)分],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2例患者出现足背麻木感的神经损伤症状,经过治疗3个月后症状逐渐消失,术后1年内皆未出现持续性疼痛、屈肌挛缩等并发症。结论: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采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可取得满意疗效。手术入路清晰能够充分显露骨折并获得更佳的复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胫骨骨折 后pilon骨折 Klammer Ⅲ型 后外侧联合后内侧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入路与体位在三踝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战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3期478-479,共2页
目的分析在三踝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应用不同手术入路与体位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行三踝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手术入路与体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仰卧位传统入路内固定手术,观察组采用俯卧位后外侧联合内侧入... 目的分析在三踝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应用不同手术入路与体位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行三踝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手术入路与体位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仰卧位传统入路内固定手术,观察组采用俯卧位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负重下床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随访结束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三踝骨折采用俯卧位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内固定手术 仰卧位传统 俯卧位后外侧联合内侧
下载PDF
个体化手术入路治疗后侧Pilon骨折14例近期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喻都 肖海军 +3 位作者 薛锋 潘明芒 鞠金勇 唐果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术入路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1月,个体化手术入路治疗后侧Pilon骨折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28-67岁,平均47岁。右侧6例,左侧8例;致伤原因:摔伤10例,交通事故伤4例;合并同侧腓骨下...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术入路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11月,个体化手术入路治疗后侧Pilon骨折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28-67岁,平均47岁。右侧6例,左侧8例;致伤原因:摔伤10例,交通事故伤4例;合并同侧腓骨下端骨折12例,合并同侧内踝骨折8例,合并同侧踝关节半脱位4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8天,平均4.5天;5例经后外侧入路,2例经后内侧入路,7例经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Kellgren创伤性关节炎评级和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例患者后外侧切口出现部分坏死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获Ⅰ期愈合;1例患者有胫后神经麻痹症状,口服弥可保后症状消失;14例患者中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月,平均4个月。随访期间,无断钉,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依据Kellgren创伤性关节炎评级:0级10例,Ⅰ级1例,Ⅱ级1例;依据AOFAS评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个体化手术入路能充分暴露骨折块,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提供良好的基础,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侧Pilon骨折 后外侧 内侧 后外侧联合后内侧
下载PDF
俯卧位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行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建惠 牟朋林 刘志奎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的分析俯卧位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行内固定治疗三踝(内踝、外踝、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4年8月三踝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俯卧位后外侧切口联合... 目的分析俯卧位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行内固定治疗三踝(内踝、外踝、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4年8月三踝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俯卧位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行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仰卧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手术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9.62±7.76)min vs(68.83±8.49)min]、术后卧床时间[(3.45±0.42)d vs(5.24±0.63)d]、负重下地时间(115.62±14.52)d vs(153.34±20.19)d]、骨折断端愈合时间[(108.56±13.42)d vs(150.39±17.78)d]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57.13±7.72)ml vs(86.74±9.9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踝关节功能: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Bia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在术后3月[(79.39±8.82)vs(62.48±7.03)]、6月[(82.45±9.49)vs(67.72±8.29)]、9月[(87.73±10.25)vs(71.39±8.89)]、12月[(92.39±11.46)vs(80.35±9.39)]时均增高(P均<0.01)。(3)并发症:观察组患者发生骨折移位、骨不连、内固定材料松动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vs 31.11%,P<0.01)。结论俯卧位后外侧切口联合内侧切口行内固定治疗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俯卧位后外侧联合内侧 仰卧位外侧联合后内侧 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KlammerⅢ型后侧Pilon骨折的改良入路手术
13
作者 陈民 李文庆 +4 位作者 姚海波 李楚炎 张国雷 杨涛 朱小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308-1311,共4页
[目的]介绍KlammerⅢ型后侧Pilon骨折的改良入路固定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1年4月,采用后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21例。后外侧切口位于腓骨远端后缘与跟腱之间中线,... [目的]介绍KlammerⅢ型后侧Pilon骨折的改良入路固定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1年4月,采用后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21例。后外侧切口位于腓骨远端后缘与跟腱之间中线,在腓骨肌与长屈肌腱之间分离,显露后侧柱;将切口前外侧分离全层筋膜皮瓣向前外侧牵拉,可显露腓骨远端。改良后内侧切口沿胫骨远端内侧后缘,在胫后肌腱与胫骨之间分离,肌腱血管神经束全部向外侧牵拉,显露内侧柱。[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5.2±1.5)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浅表感染,通过换药后顺利愈合。末次随访VAS评分(1.9±0.2)分;AOFAS踝-后足评分(86.0±1.4)分。影像方面,18例骨折获得解剖复位,3例关节面移位1~2 mm。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俯卧位下后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KlammerⅢ型后Pilon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复位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Pilon 骨折 后外侧联合改良后内侧 切开复位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