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出生后内侧膝状体腹侧部神经元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的发育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姚小红 熊鹰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339,共7页
本实验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和生物胞素(biocytin)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技术,研究出生后(postnatal day,P)3~30日龄大鼠(P3~30)内侧膝状体腹侧部(ventral partition of medial geniculate body,MGBv)神经元的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的发... 本实验采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和生物胞素(biocytin)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技术,研究出生后(postnatal day,P)3~30日龄大鼠(P3~30)内侧膝状体腹侧部(ventral partition of medial geniculate body,MGBv)神经元的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的发育变化.结果显示:(1)在P3~30的发育过程中,MGBv神经元的静息膜电位自-40 mV降至-67 mV(P<0.01);输入阻抗由1 832MΩ降至806 MΩ(P<0.01);时间常数由2.55 ms降至0.96 ms(P<0.01).同时,动作电位的幅度、阈值和时程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2)K+通道阻断剂4-AP使P6的MGBv神经元诱发动作电位数目减少,幅度降低,时程变宽,并使P16的动作电位幅度逐渐降低至去极化脉冲终末达到平台电位,而Ca2+通道阻断剂CdCl2仅引起P16的MGBv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幅度降低,时程延长;(3)在用biocytin标记的MGBv神经元观察到,幼稚MGBv蓬丛样神经元(tufted neuron)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而随着出生后日龄的增长,胞体逐渐变成梭形.轴突出现较早,树突的发育相对较晚,但其发育变化更为显著和复杂.以上结果提示,大鼠出生后MGBv神经元电生理和形态学特性仍有显著的发育变化,且两者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膝状体腹侧部 脑片 全细胞记录 膜片钳 生物胞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