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儒外道:郭象玄学的思想归属及价值取向 被引量:2
1
作者 罗彩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24,共7页
郭象儒道会通的思想体系是以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为外在框架,以儒家经世治国的思想为主要内核,其根本目的在于重建一套合乎自然的名教秩序,以此安顿社会与个人。郭象用道家的"自然"来论证儒家"名教"存在的合理性,并... 郭象儒道会通的思想体系是以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为外在框架,以儒家经世治国的思想为主要内核,其根本目的在于重建一套合乎自然的名教秩序,以此安顿社会与个人。郭象用道家的"自然"来论证儒家"名教"存在的合理性,并为儒家的"名教"找到了形上依据,这是儒家内部对其名教走向穷途末路所作的一种自我挽救。郭象通过视三纲五常为人之自然本性、为圣王正名、树素王为道德榜样的主张实现了道家之消极"无为"向儒家之积极"有为"的转变,展现了其玄学"内儒外道"的思想归属及儒家化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象 名教 自然 内儒外道
下载PDF
互补与整合──论刘勰文学理论体系“内儒外道”人格类型的构成
2
作者 杨乃乔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8-144,共7页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经学的衰落与道家玄学的崛起导致了经学的玄学化。在这样的语境下,儒道两家文学理论以阐释主体为中介,从外在的文化冲突转向内在的人格互补。这种从冲突转向互补的理论现象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走向自觉,且...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经学的衰落与道家玄学的崛起导致了经学的玄学化。在这样的语境下,儒道两家文学理论以阐释主体为中介,从外在的文化冲突转向内在的人格互补。这种从冲突转向互补的理论现象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走向自觉,且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史上“内儒外道”的批评人格。在刘勰的文学理论体系中,“内儒外道”的人格互补类型在其深层心理是一个复合结构,它以“内儒”与“外道”这两个层面的整合凝聚为一脉“艺术意志”,从而制约着后世的文学现象及文学批评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儒外道 文学理论体系 人格类型 主体精神 道家文学 理论人格 家文学 经典文本 艺术意志 《原道》
下载PDF
“儒道”与“理心”──从儒道诗学的互补透视“内儒外道”人格类型的构成(一)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乃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4-37,共4页
以诗学的发展为线索,作者分析了中国古代诗学家在创造诗学。文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内儒外道”的人格类型,以及这种人格类型对中国诗学、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 诗学 理心 内儒外道 人格类型
下载PDF
论李白“内儒外道”人格类型对其诗歌的影响
4
作者 李竹 《文教资料》 2012年第19期4-6,共3页
在中国诗学传统中,儒家诗学和道家诗学经历了从冲突向互补转化的过程,而这是以人为转换中介的。杨乃乔先生把儒道冲突之悖立与互补之整合分为五种势态和方法.并提出了人在互补中构成的“内儒外道”和“内道外儒”两种人格类型。唐代... 在中国诗学传统中,儒家诗学和道家诗学经历了从冲突向互补转化的过程,而这是以人为转换中介的。杨乃乔先生把儒道冲突之悖立与互补之整合分为五种势态和方法.并提出了人在互补中构成的“内儒外道”和“内道外儒”两种人格类型。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从其生平和诗歌来看,其人格类型是属于“内儒外道”型,而这对其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诗学 人格类型 李白 内儒外道”
下载PDF
“儒道”与“理心”──从儒道诗学的互补透视“内儒外道”人格类型构成(二)
5
作者 杨乃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王阳明 内儒外道 人格类型 经典文本 陶渊明 诗学体系 道互补 周敦颐 道家诗学 阐释主体
下载PDF
唐代道隐诗人群体与外道内儒现象──从卢藏用说到吴筠
6
作者 黄世中 《中国韵文学刊》 1995年第2期1-8,共8页
关键词 诗人群体 道士诗人 内儒 长生不死 吴筠 士大夫 道互补 《全唐诗》 最高统治者 杜光庭
下载PDF
略论诸葛亮内儒外法的治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7
作者 张太权 李双华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10,共5页
三国是中华文明史的一段插曲,是凭以建立法家寒族之政权取代儒家士族之政权的一股"逆"史潮流。魏、蜀、吴三家终归士家大族司马氏,历史再次回归正轨。诸葛亮作为这段插曲的杰出历史人物,其作为蜀相在长达14年的治蜀过程中包... 三国是中华文明史的一段插曲,是凭以建立法家寒族之政权取代儒家士族之政权的一股"逆"史潮流。魏、蜀、吴三家终归士家大族司马氏,历史再次回归正轨。诸葛亮作为这段插曲的杰出历史人物,其作为蜀相在长达14年的治蜀过程中包含着大量的内儒外法思想,即以正统儒家思想为核心、法家思想为手段的治蜀体系。这套思想体系在治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安民、治军、理政等一系列治蜀举措中收到良好效果。文章先从诸葛亮所处时代形势、家族教育和个人历练出发论述其治蜀思想的形成渊源;其次着重阐明治蜀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德""法"双治这两条主线展开;最后通过分析这种内儒外法的治蜀思想,进而给当今国家社会治理带来一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内儒外法 家法治思想 德治 法治
下载PDF
内儒外道与《抱朴子》
8
作者 李捷 《教育艺术》 1996年第6期22-22,共1页
内儒外道与《抱朴子》●李捷葛洪(281—341)是羲黄文化史上一位奇特的人物。幼年以儒知名,晚年以道名世,有人说他似儒非儒,似道非道。他是东晋著名的道教徒,又是著名的儒家思想的研究学者。他研究道家,不轻视儒家,他栖身... 内儒外道与《抱朴子》●李捷葛洪(281—341)是羲黄文化史上一位奇特的人物。幼年以儒知名,晚年以道名世,有人说他似儒非儒,似道非道。他是东晋著名的道教徒,又是著名的儒家思想的研究学者。他研究道家,不轻视儒家,他栖身于道教,又不远离儒学。人们说他认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儒外道 《抱朴子》 家思想 哲理与形象 《隐逸传》 道教思想 羲黄文化 家学说 批判继承 精神与肉体
下载PDF
论秦朝法制中儒家法律思想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远征 刘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31-34,共4页
法律史学界通说认为,秦代法制是在法家法律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法家理论的结晶,由于儒法两家在理论上的尖锐对立,秦朝法制中不可能包含有儒家法律思想。本文通过分析《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的法律规范及有关吏治的规定,指出秦朝... 法律史学界通说认为,秦代法制是在法家法律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法家理论的结晶,由于儒法两家在理论上的尖锐对立,秦朝法制中不可能包含有儒家法律思想。本文通过分析《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的法律规范及有关吏治的规定,指出秦朝法制中包含有大量儒家法律思想的成份,体现了秦统治者对儒家法律思想的吸收和继承,认为秦朝法制是和法合流的滥觞,对于中华法系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法律思想 家法律思想 孝道 五伦 外法内儒
下载PDF
我国传统的社会冲突解决机制及其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彬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5-159,共5页
我国传统的社会冲突治理以强化个人修为为基础,以"家族"为治理单元,采用"内儒外法"的手段,礼乐刑制并用,追求"无为而治"的治理目标。研究我国传统的社会冲突解决机制的特点,客观定位其学术地位和实践价值... 我国传统的社会冲突治理以强化个人修为为基础,以"家族"为治理单元,采用"内儒外法"的手段,礼乐刑制并用,追求"无为而治"的治理目标。研究我国传统的社会冲突解决机制的特点,客观定位其学术地位和实践价值,是构建具有"中国特征"的社会冲突治理理论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转型冲突治理的体制机制的迫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社会 社会冲突 内儒外法 无为而治
下载PDF
“汪国真文化现象”透视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其武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不管是评论界视若不见的冷漠,还是先锋诗人们囊中羞涩地不屑一顾,汪国真的诗以每本四、五万册的数量不断面世,至今尚无收敛之势,在诗歌沉寂已久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人们可以认为汪国真的诗意象浅薄,所示人生哲理是对生活表层的... 不管是评论界视若不见的冷漠,还是先锋诗人们囊中羞涩地不屑一顾,汪国真的诗以每本四、五万册的数量不断面世,至今尚无收敛之势,在诗歌沉寂已久的今天,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人们可以认为汪国真的诗意象浅薄,所示人生哲理是对生活表层的肤浅认识;也可以对其“为中国人夺回四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豪言壮语淡然一笑或傲然训斥“黄口小儿,滥出狂言”。但是,我们却无法对一个拥有如许读者的诗人(请那些认为汪国真算不得诗人的评论家原谅)置若罔闻,尤其是诗人们苦心经营的诗集不得不自费出版,印数仅以千计的当今。汪国真其人其诗大红大紫,等着他签名的队伍见首不见尾;近三十家出版社竞相出版其作品;报纸杂志争相聘为专栏作家;电视台邀请其为专题节目主持人;在当代中国,从来没有一位诗人受到过如此礼遇厚爱。透视汪诗引起的轰动效应,人们可以发现产生这一文化现象的诸多原因,“汪国真文化现象”理应引起评论界的重视和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国真 文化现象 内儒 传统人格 评论家 外道 出版事业 青年读者 文化诗 少男
下载PDF
论陶渊明的“不朽”价值追求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国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35-140,共6页
陶渊明思想内儒外道,对“不朽”价值的执著追求贯穿其一生出处行状。陶渊明由“仕”到“隐”的转折是以退为进式的战略转移。归田期间他所走的路子是藉诗文彰显自我德性形象以实现立名垂世而不朽的“立德”之路,“以文传世”服务于“立... 陶渊明思想内儒外道,对“不朽”价值的执著追求贯穿其一生出处行状。陶渊明由“仕”到“隐”的转折是以退为进式的战略转移。归田期间他所走的路子是藉诗文彰显自我德性形象以实现立名垂世而不朽的“立德”之路,“以文传世”服务于“立德垂世”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不朽 立德垂世 以文传世 内儒外道
下载PDF
“道”不可妄道──对《对20世纪科学的道家式扭曲》的一点歧见
13
作者 谭斌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5年第6期53-53,共1页
“道”不可妄道──对《对20世纪科学的道家式扭曲》的一点歧见《战略与管理》3、4两期连载的美国学者迈克尔·比林顿所写《对20世纪科学的道家式扭曲》一文,并非如编辑手记所评价,其“内在的逻辑和思想的力度”有多么“坚... “道”不可妄道──对《对20世纪科学的道家式扭曲》的一点歧见《战略与管理》3、4两期连载的美国学者迈克尔·比林顿所写《对20世纪科学的道家式扭曲》一文,并非如编辑手记所评价,其“内在的逻辑和思想的力度”有多么“坚硬”。且不论该文论题的设立有多么夸张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道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图书馆馆长 内儒外法 违反客观规律 《道德经》 道合流 美国学者 道法自然
下载PDF
来自徽州的艺苑一怪──画家朱志武印象
14
作者 胡海燕 《江淮文史》 1999年第2期70-73,共4页
关键词 徽州 画家 博物馆 中国文化 台湾中央大学 复旦大学 可怜人 中国美术 新长征突击手 内儒外道
下载PDF
从“学古”到“非古”——嬴秦文化政策变化对石刻文本书写及士人心态之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少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96,214,共14页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六国文化有一个初步的整合,具有“整齐百家”的政治意图,并在秦始皇初期进行了“外法内儒”的尝试。其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儒生、博士、方士与秦始皇、李斯等人在“学古”与“师今”的问题上产生重大矛盾,“法家”...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六国文化有一个初步的整合,具有“整齐百家”的政治意图,并在秦始皇初期进行了“外法内儒”的尝试。其后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儒生、博士、方士与秦始皇、李斯等人在“学古”与“师今”的问题上产生重大矛盾,“法家”之名正式出现且地位不断上升,儒家被排斥出秦王朝的文化领导地位。秦朝初期的“学古师今”一变而为“非古师今”,秦王朝文化环境就此恶化,石刻文本的书写内容与士人心态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动摇了嬴秦的统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嬴秦 整齐百家 外法内儒 学古 师今
原文传递
传承与发展:湘西苗族祖先崇拜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霍晓丽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8-156,共9页
湘西苗族祖先崇拜是民间信仰的核心之一,既蕴涵着远古的巫文化,也承袭了先秦的宗法制度,更与儒、道本土宗教相融合,具有巫、儒、道共生互补的特点。湘西苗族的祭祖仪式蕴含了民众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始认知方式... 湘西苗族祖先崇拜是民间信仰的核心之一,既蕴涵着远古的巫文化,也承袭了先秦的宗法制度,更与儒、道本土宗教相融合,具有巫、儒、道共生互补的特点。湘西苗族的祭祖仪式蕴含了民众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始认知方式,践行着因血缘、地缘关系而形成的区域运行规则,展演过程中实现了湘西苗族的国家认同。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湘西苗族祖先崇拜呈现出国家大传统与地方小传统的互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族 祖先崇拜 祭祖仪式 内儒外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