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麝香保心丸与替罗非班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清ITLN-1,sICAM-1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姜冰玉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4期94-97,102,共5页
目的 分析麝香保心丸与替罗非班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效果及对血清内凝集蛋白-1(intelectin-1,ITLN-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 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 目的 分析麝香保心丸与替罗非班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效果及对血清内凝集蛋白-1(intelectin-1,ITLN-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 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于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9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用药方式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分别采用替罗非班、麝香保心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TLN-1,sICAM-1水平,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室收缩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TLN-1、sICAM-1、相关心功能指标(LVEF、LVESD、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TLN-1更高,sICAM-1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疗效显著,联合用药能显著提升ITLN-1水平、降低sICAM-1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内凝集蛋白-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及对血清ITLN-1、sICAM-1水平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杨秋菊 王耀辉 白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734-73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及对血清内凝集蛋白-1(ITLN-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CI的...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及对血清内凝集蛋白-1(ITLN-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PCI的100例AMI患者进行研究,根据PCI术后冠脉血流再通情况分为无复流组、正常血流组,比较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血清ITLN-1、sICAM-1水平,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患者中,18例患者PCI术后出现无复流,发生率为18.00%;单因素分析显示,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的年龄、吸烟、病变血管支数、Killip分级、症状出现至PCI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血清ITLN-1水平为(121.33±26.67)ng/ml,明显低于正常血流组的(299.53±34.58)ng/ml,sICAM-1水平为(579.03±56.22)ng/L,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的(338.23±42.9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病变血管支数、Killip分级、症状出现至PCI时间、sICAM-1均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危险因素,血清ITLN-1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年龄、吸烟、病变血管支数、Killip分级、症状出现至PCI时间、血清ITLN-1、sICAM-1,应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内凝集蛋白-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