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1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乳内动脉游离方法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
作者 张俊伟 马俊贤 王永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乳内动脉游离方法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安全性及术后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117例,根据患者乳内动脉游离方式分组,A组患者接受带蒂法游离胸... 目的探究不同乳内动脉游离方法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安全性及术后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117例,根据患者乳内动脉游离方式分组,A组患者接受带蒂法游离胸廓内动脉,B组患者接受骨骼化法游离胸廓内动脉。对两组患者术中临床指标、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对患者进行3 a随访,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心绞痛分级情况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远端吻合口数、左侧乳内动脉流量、左侧乳内动脉搏动指数、右侧乳内动脉流量、右侧乳内动脉搏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机辅助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切口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术后胸腔积液量少于A组,ICU停留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随访期止时,B组患者高等级心绞痛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骨骼化法游离胸廓内动脉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积液量、ICU停留时间以及高等级心绞痛的发生率等方面表现优于带蒂法游离胸廓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内动脉 带蒂法 骨骼化法 胸廓内动脉 安全性
下载PDF
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效果分析
2
作者 刘浩林 白小欣 +6 位作者 蔡军 彭株丽 陈锐聪 黎劭学 涂淮 梁奖灵 林悦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183,共9页
目的观察对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科连续收治的30例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危险分层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并... 目的观察对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科连续收治的30例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危险分层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并探讨实施急性期(≤72.0 h)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血管内治疗包括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置入、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治疗。危险分层评分为本研究根据临床经验,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ABCD3-I评分基础上增加对分水岭梗死的评分内容,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急性期卒中进展或复发风险的筛选,其中危险分层评分0~3分定义为低危,4~7分定义为中危,8~13分定义为高危。以术后残留狭窄率≤50%且血流拓展脑梗死溶栓(eTICI)分级>2c级判定为血运重建成功。记录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酒史、吸烟史)、起病资料(发病至血管内治疗时间、症状、进展情况)、病变血管、危险分层评分、术前及术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中脑血管事件(颅内出血、责任血管闭塞)及术后90 d内脑血管事件(颅内出血、脑梗死、TIA、支架内再狭窄)、死亡事件。结果30例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排除发病至血管内治疗的时间>72.0 h患者3例、因其他疾病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1例、失访1例、并存其他心源性脑栓塞疾病3例、非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4例、拒绝急性期血管内治疗7例,最终纳入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患者11例。(1)1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血管内治疗,其中男7例;年龄52~76岁,中位数年龄64岁;高血压病9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7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例(仅9例完善了该项检查),吸烟史2例,饮酒史1例;发病至血管内治疗4.0~72.0 h,中位数时间12.0 h;左、右侧大脑半球梗死分别为3、8例,伴前后分水岭、内分水岭、前内后分水岭梗死分别为4、3、2例,伴内后、前内分水岭梗死各1例。(2)11例患者中,危险分层评分10~13分,中位数评分11分;术前NIHSS评分0~11分,中位数评分7分。(3)11例患者中,10例病变血管位于大脑中动脉,1例位于颈内动脉C7段;术前狭窄率70%~99%,中位数狭窄率86%;术前eTICI分级2a级7例,2b50级4例(存在远端血流缓慢);9例接受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置入,1例接受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1例行球囊扩张治疗;术后狭窄率10%~20%,中位数狭窄率15%;术后eTICI分级2c级3例,3级8例。(4)11例患者中,术后第1天发生颅内出血1例,术后第3天新发脑梗死1例。完成术后90 d影像学随访患者8例,其中支架内再狭窄2例;术后90 d NIHSS评分0~20分,中位数评分2分;术后90 d mRS评分0~4分,中位数评分1分。mRS评分≤2分患者8例,未发生死亡事件。结论初步分析表明,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实施急性期血管内治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安全性有待继续观察。危险分层评分对高危患者的筛选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腔内治疗 进展性卒中 危险分层
下载PDF
老年无症状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症与脑小血管病综合评分的相关性
3
作者 徐蕾 董敏 +4 位作者 刘芳 龙云飞 何婧 于会艳 刘银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71-276,287,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症(IADE)与脑小血管病(CSVD)综合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查体或就诊且完成3 T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头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头部磁敏感加权... 目的探讨老年无症状颅内动脉延长扩张症(IADE)与脑小血管病(CSVD)综合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查体或就诊且完成3 T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头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头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CSVD患者。通过影像学诊断IADE并进行CSVD综合评分。根据有无IADE,将所有患者分为IADE组与非IADE组;依据CSVD综合评分,将患者分为CSVD无-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ADE与CSVD总负荷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30例CSVD患者,其中IADE组86例、非IADE组144例,CSVD综合评分无-轻度组157例、中-重度组73例。与非IADE组相比,IADE组患者的脑梗死史〔16例(18.6%)比13例(9.0%)〕、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45例(52.3%)比51(35.4%)〕及CSVD综合评分为中-重度的患者〔36例(41.9%)比37例(25.7%)〕比例更高(均P<0.05)。230例患者中,CSVD综合评分中-重度组IADE患者比例高于无-轻度组〔36例(49.3%)比50例(31.8%),χ2=6.495,P值=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95%CI)=1.777(1.124~2.808),P=0.014〕、脑梗死史〔OR(95%CI)=15.481(4.565~52.496),P<0.001〕、颅内外动脉狭窄/闭塞〔OR(95%CI)=0.961(1.003~6.804),P=0.049〕和IADE〔OR(95%CI)=0.037(0.879~2.563),P=0.037〕是中-重度CSVD综合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135.5 g/L)〔OR(95%CI)=0.283(0.114~0.701),P<0.01〕是中-重度CSVD综合评分的保护因素。结论CSVD伴IADE患者在颅内影像表现上全脑受损更明显,且IADE、脑梗死史及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是CSV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延长扩张症 脑小血管病 脑小血管病综合评分 危险因素
下载PDF
Fastunnel导管在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4
作者 袁慧锋 马骥 +1 位作者 李治国 李腾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Fastunnel导管)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6—2024-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Fastunnel导管治疗的18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 目的探讨新型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Fastunnel导管)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6—2024-0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Fastunnel导管治疗的18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成形术,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介入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术前血管狭窄率(78.94±5.3)%,病变血管长度(7.14±2.14)mm。手术时长21~58(43.56±9.05)min,治疗期间射线暴露时间10~28(21.3±3.56)min,辐射剂量1526~5281(3436.50±626.39)mGy。术后血管狭窄率(13.50±4.94)%。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Fastunnel导管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手术效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Fastunnel导管 球囊扩张 血管成形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子宫血管缝扎术及宫颈环状缝扎术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PPP合并胎盘植入效果
5
作者 毕冬华 周芳芳 +2 位作者 刘宇 赵孟军 李国芸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856-1859,共4页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合并胎盘植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5月本院就诊治疗的PPP合并胎盘植入患者56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子宫血管缝扎术及宫颈环状缝扎术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为观察...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合并胎盘植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3年5月本院就诊治疗的PPP合并胎盘植入患者56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子宫血管缝扎术及宫颈环状缝扎术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为观察组26例,采用单纯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为对照组30例,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甲胎蛋白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82.6±26.3 ng/ml、122.3±56.3 mIU/ml)低于对照组(113.0±41.1 ng/ml、649.5±86.5 mIU/ml),总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3.8%)低于对照组(23.3%)(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9.6±0.3分、9.3±0.6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6.6±1.2d)及住院费用(3.2±0.6)万元均低于对照组(7.9±1.5d)(4.3±1.0)万元(P<0.05)结论:采取子宫血管缝扎与宫颈环状缝扎术、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治疗PPP合并胎盘植入可效果更佳,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更快,对新生儿未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 子宫血管缝扎术 宫颈环状缝扎术 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 治疗效果 并发症 新生儿
下载PDF
颅内动脉直径与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
6
作者 邢媛媛 路畅 +3 位作者 白宏英 姚燕雯 陈静 李彩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093-1097,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直径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以求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的早期识别、诊断及预后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1—2023-12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住院的...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直径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功能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以求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的早期识别、诊断及预后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01—2023-12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住院的151例CSVD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受试者的认知功能情况,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88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63例,使用3D-Slicer软件对患者原始MRI图像进行处理,得出颅内动脉重塑(BAR)评分。根据BAR评分将患者分为颅内大动脉直径缩窄组(58例)、颅内大动脉直径平均组(37例)、颅内大动脉直径扩张组(56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直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颅内动脉直径与MoCA总分及MoCA各子项得分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颅内动脉直径扩张(OR=1.214,95%CI:1.127~1.307,P<0.01)是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直径扩张与MoCA总分(r=-0.306,P<0.001)、视空间与执行功能(r=-0.237,P=0.003)、语言(r=-0.238,P=0.003)、抽象(r=-0.160,P=0.049)、延迟回忆(r=-0.180,P=0.027)、定向(r=-0.163,P=0.046)呈负相关。结论颅内动脉直径扩张是CS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直径扩张与MoCA校正后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力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内动脉直径 认知功能障碍 脑萎缩 线性测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例凶险性前置胎盘行双侧骼内动脉球囊封堵联合剖宫产术后并发DIC的护理
7
作者 唐静 章馨 +1 位作者 陶云 王娟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0期1891-1894,共4页
总结1例凶险性前置胎盘行双侧骼内动脉球囊封堵联合剖宫产术后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护理。通过多学科团队的联合诊治及护理,病人病情平稳出院。随访半年,病人状况良好。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内动脉球囊 剖宫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护理
下载PDF
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李志锋 孙永 +1 位作者 刘永玲 安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49-0052,共4页
本研究旨在对比血管内成形术与常规治疗方法对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疗效。方法 实验纳入42例患者,其中24例接受血管内成形术(实验组),另24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灌注指标显著改善,具... 本研究旨在对比血管内成形术与常规治疗方法对症状性非急性期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疗效。方法 实验纳入42例患者,其中24例接受血管内成形术(实验组),另24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灌注指标显著改善,具体表现为rCBFV、rCBV明显升高,MTT显著降低。此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1年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两批患者在疗程完毕之后,NIHSS评分可以看到下降,实验队伍的降低幅度更大些。hs-CRP指标在治疗后下降,但两队伍间的差距并不明显。然后看一下治疗后8个月的不良反应表现,实验队伍只有4.17%的出现率,低于对照队伍的12.50%。经过一年的观察,实验组的患者并没有再狭窄的情况,对照组却有25%的患者出现了再狭窄。结论 由此得出,对于表现出症状的非紧急期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内血管成形手术比起常规治疗在提高脑血流灌注指标,让NIHSS评分下降,减少不良反应,并且防止手术后再狭窄方面有明显优势,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成形术 内动脉狭窄 闭塞 临床疗效 脑血流灌注指标
下载PDF
目标血压管理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手术时间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王涛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目标血压管理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针对以上2组患者分别实施目标血压管理、常规血压管理。比较2组生命体征及... 目的:探讨目标血压管理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针对以上2组患者分别实施目标血压管理、常规血压管理。比较2组生命体征及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血压虽较术前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较低,术后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内,观察组血压数值及心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者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实施目标血压管理效果明显,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生命体征较为平稳,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血压管理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生命体征
下载PDF
探讨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0
作者 梁建锋 《智慧健康》 2024年第5期71-73,77,共4页
目的 分析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支架成... 目的 分析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联合支架成形术与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NHI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rCBF、rCBV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治疗时采取支架成形术和药物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其局部脑血灌注指标,患者的预后效果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药物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湃 王峰 朱虹 《当代医学》 2024年第6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CVUS)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VUS、...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CVUS)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收治的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VUS、TCD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VUS、TCD及联合诊断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临床诊断结果显示,130例患者中,轻度狭窄118例(90.77%),中重度狭窄12例(9.23%)。CVUS检出轻度狭窄114例,中重度狭16例;TCD检出轻度狭窄110例,中重度狭窄20例;联合诊断检出轻度狭窄100例,中重度狭窄例30。联合诊断灵敏度高于TCD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VUS与联合诊断的灵敏度,CVUS、TCD及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VUS及TCD分别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价值,联合诊断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内动脉狭窄程度 颈部血管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不同性质球囊髂内动脉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对比研究
12
作者 石静 谢军 +4 位作者 李琳娜 李婷婷 孙平 刘洪波 陈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 比较不同性质球囊髂内动脉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PP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40例,给予双侧髂内动脉顺应性Fogarty球囊阻断术;对照组42例,给予非顺应性球囊髂内动脉阻断术。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性质球囊髂内动脉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PP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40例,给予双侧髂内动脉顺应性Fogarty球囊阻断术;对照组42例,给予非顺应性球囊髂内动脉阻断术。比较两组患者在髂内动脉阻断术前、术后收缩压及心率、X线透视时间、胎儿体表辐射剂量、剖宫产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子宫动脉栓塞率、子宫切除率和1、5、10 min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子宫均成功保留,均成功行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辅助剖宫产手术顺利完成。撤出球囊导管,部分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无患者行卵巢动脉栓塞及子宫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收缩压和心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术后收缩压、心率低于术前,均P<0.05。两组X线透视时间、胎儿体表辐射剂量、子宫动脉栓塞率、子宫切除率和1、5、10 min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剖宫产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球囊阻断术后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性质髂内球囊动脉阻断术辅助在PPP剖宫产均安全有效,但双侧髂内动脉顺应性球囊阻断术在减少剖宫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等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阻断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内动脉 剖宫产 子宫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的颅内动脉两相血流动力学分析
13
作者 崔宇翔 蔡伟华 +3 位作者 相菲 田园 李露露 郭宏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1421-1427,共7页
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采用逆向医学工程建模技术获取个体化缺血性脑卒中高发颅内动脉模型,通过建立3种颅内动脉模型,包括牛顿流体血液模型、非牛顿流体血液模型与两相流非牛顿流体血液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瞬态数值模拟... 基于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采用逆向医学工程建模技术获取个体化缺血性脑卒中高发颅内动脉模型,通过建立3种颅内动脉模型,包括牛顿流体血液模型、非牛顿流体血液模型与两相流非牛顿流体血液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瞬态数值模拟,分析血液流场、壁面剪切力分布及红细胞体积分布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探究其参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进展的可能机制。研究发现血流速度在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末端显著增加,局部血管出现低速涡流、扰动流,且管壁中心与边缘血流速度差异较大,外侧均存在明显低流速区域。狭窄的管壁在高速血流作用下会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中心核心区域,边缘层变薄且红细胞体积分数相对较低。在边缘层低红细胞分布与管壁外侧低流速的共同作用下,加剧血管内皮细胞坏死、缺氧、内皮功能障碍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相较于牛顿流体血液模型、非牛顿流体血液模型,两相流非牛顿流体血液模型对于血流动力学参数具有较大差异性,在模拟血液流动方面表现出更高的逼真度,为临床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内动脉 两相流 非牛顿流体 血液动力学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疗效及焦虑情绪的影响
14
作者 李晓倩 陈娟 +1 位作者 李辞妹 李国芸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0-34,共5页
目的 探讨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7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联合剖宫产术)36例与对照组(常规剖宫产术)34例。比较两... 目的 探讨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7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联合剖宫产术)36例与对照组(常规剖宫产术)3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焦虑情绪状况以及满意率,并评估两组新生儿健康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孕次、产次等一般资料以及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子宫摘除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术后7 d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可以有效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术后恢复情况,降低子宫摘除率,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升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内动脉球囊阻断术 剖宫产术 焦虑
下载PDF
颅内动脉钙化情况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15
作者 杨涛 陈后勤 +1 位作者 夏加琴 邵凌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钙化情况与机械取栓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47例接受机械取栓术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T检查评估患者颅内动脉钙化长度、钙化密度及钙化部位。根据颅内动脉钙化...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钙化情况与机械取栓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47例接受机械取栓术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T检查评估患者颅内动脉钙化长度、钙化密度及钙化部位。根据颅内动脉钙化情况,将患者分为症状性颅内动脉钙化组42例、无症状性颅内动脉钙化组24例和非颅内动脉钙化组81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内动脉钙化情况与患者机械取栓术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无症状性颅内动脉钙化组、非颅内动脉钙化组患者相比,症状性颅内动脉钙化组患者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者占比更高,术中机械取栓后接受补救性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者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颅内动脉钙化组与无症状性颅内动脉钙化组患者的钙化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颅内动脉钙化长度和钙化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症状性颅内动脉钙化是血管再通失败(校正OR=8.67,95%CI:2.39~15.68,P<0.001)、需要补救性介入治疗(校正OR=6.46,95%CI:2.26~14.29,P<0.001)及神经功能恢复不佳(校正OR=3.91,95%CI:1.38~10.16,P=0.023)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症状性颅内动脉钙化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临床预后不佳密切相关,术前颅内动脉钙化评估结果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治疗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钙化 大血管闭塞 急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血管再通
下载PDF
FFR指导下经乳内动脉桥血管行前降支远端血运重建1例
16
作者 寇晓庆 甘义荣 +3 位作者 王延震 王沛 谢定雄 张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009-1009,1016,共2页
1病例患者男性,66岁,主因“胸闷、气短3年,加重4 d”于2021年6月22日入院。患者3年前开始反复于步行时出现胸闷、气短,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入院前4 d胸闷、气短发作较前频繁。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血压、血糖控制欠佳。既往吸烟30年... 1病例患者男性,66岁,主因“胸闷、气短3年,加重4 d”于2021年6月22日入院。患者3年前开始反复于步行时出现胸闷、气短,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入院前4 d胸闷、气短发作较前频繁。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血压、血糖控制欠佳。既往吸烟30年,20支/d,未戒烟。7年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移植血管为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 桥血管 FFR 前降支
下载PDF
颅内动脉钙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李鑫 郎文娟 +1 位作者 王晓亮 张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928-932,共5页
目的通过测算颅内大、中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内动脉钙化(IAC)改良Woodcock钙化评分,推测其对血管内治疗和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2017年1月—2021年7月,因大或中等血管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接受机械取... 目的通过测算颅内大、中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内动脉钙化(IAC)改良Woodcock钙化评分,推测其对血管内治疗和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青岛市市立医院2017年1月—2021年7月,因大或中等血管闭塞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接受机械取栓的患者,统计人口统计学和变量包括年龄、性别、NIHSS评分等。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确定症状性IAC与结局之间的相关性,使用与结局具有统计学显著相关性变量分析进行调整,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达53.6%(74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入院CT成像上可识别颅内血管钙化。同时发现病变血管同侧的改良Woodcock评分在预测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预后有一定的价值,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同侧钙化评分与改良Rankin评分(mRS)呈负相关(P=0.026)、使用球囊与Rankin呈正相关(P=0.035)。分析发现低密度脂蛋白高的患者,住院总费用、手术材料费用、植入支架的可能性越高,再通比例更低。结论颅内动脉钙化评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低密度脂蛋白高的患者,住院总费用、手术材料费用、植入支架可能性更高,术后再通比例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钙化 改良Woodcock钙化评分 血管内治疗 脑梗死
下载PDF
颅内动脉与颈动脉并存斑块分布特征对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18
作者 赵晨阳 李进 +3 位作者 李东野 乔会昱 赵锡海 周丹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654,共8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与颈动脉并存斑块分布特征对卒中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周内发生缺血性卒中且至少一侧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于基线期进行颅外颈动脉多对比度MR血管壁成像和颅内动脉MRA检查。随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至...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与颈动脉并存斑块分布特征对卒中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周内发生缺血性卒中且至少一侧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于基线期进行颅外颈动脉多对比度MR血管壁成像和颅内动脉MRA检查。随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研究,观察有无缺血性卒中复发。分析粥样硬化斑块在颅外颈动脉不同节段的分布特征,以及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并存颅外颈动脉不同节段斑块的发生率。采用Cox回归计算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并存颈动脉不同节段斑块对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1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6±11.8)岁,其中男性8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2.0(11.1~12.8)个月,有31例(26.5%)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复发。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并存颈动脉球部斑块与卒中复发显著相关(HR 2.535,95%CI 1.085~5.922,P=0.032),校正年龄、性别、BMI混杂因素后该相关性仍具有统计学意义(HR 2.903,95%CI 1.114~7.565,P=0.029)。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并存颈动脉其他节段斑块与卒中复发无相关(P>0.05)。结论在缺血性卒中且至少一侧颈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中,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并存颈动脉球部斑块与卒中复发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 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卒中复发
下载PDF
颅内动脉狭窄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内动脉狭窄 内动脉硬化性狭窄 大脑中动脉狭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卒中 基底动脉 内动脉 海绵窦段 动脉主干 病死率
下载PDF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斑块强化特征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满意 王跃 +1 位作者 李慧东 叶自青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69-72,81,共5页
目的:运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3D-HR-MRI)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ICAS)患者的责任斑块强化特征并探究其与脑卒中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怀柔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72例I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96个动脉粥... 目的:运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3D-HR-MRI)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ICAS)患者的责任斑块强化特征并探究其与脑卒中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取北京怀柔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72例I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96个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斑块。根据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将斑块分成轻-中度狭窄组(33个)和重度狭窄组(63个)。根据斑块发生时间(1个月内)划分为亚急性-急性斑块组(47个)和非急性斑块组(包括慢性斑块和无责任斑块)(49个)。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对3D-HR-MRI的结果进行影像学特征评估,斑块强化程度以垂体强化程度为参照,根据斑块强度程度分成显著强化组(52个)和非显著强化组(包括中等强化组和非强化组)(44个)。分析ICAS、斑块强化程度和脑卒中的关联性。结果:72例患者中共检出96个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斑块。多样本Kruskal-WallisH检验表明,脑卒中发生时间和斑块强化程度显著相关(H=3.294,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性斑块组和非急性斑块组间差异与ICAS程度[P<0.05,OR(95%CI)=1.0(0.3~2.6)]和斑块强化程度[P<0.05,OR(95%CI)=1.0(0.4~2.0)]均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重度动脉狭窄[P<0.05,OR(95%CI)=1.0(0.3~1.9)]和斑块显著强化[P<0.05,OR(95%CI)=1.0(0.4~2.1)]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严重的ICAS和斑块显著强化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脑卒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内动脉狭窄(ICAS)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 斑块强化 脑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