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遗”传承、文化建构与身份认同——关于中国传统音乐话语体系内在机制及功用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民康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5,共11页
传承与建构是中国传统音乐乃至整个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包含的两大概念及行为系统。传承与建构在整个音乐文化行为系统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及"同时并存、一体两面、二元背反、此消彼长"依存关系,并且在以往的理论研究中出... 传承与建构是中国传统音乐乃至整个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包含的两大概念及行为系统。传承与建构在整个音乐文化行为系统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及"同时并存、一体两面、二元背反、此消彼长"依存关系,并且在以往的理论研究中出现了较大的理解和解释性差异。在人文科学和艺术社会学系统中,该类研究相对于与音乐本体、文本分析及表演研究相关的"内部研究",带有所谓的"外部研究"性质。仅从社会个体来看,其自身文化传承、建构过程中即蕴含着某种以主观意义性方式呈现和能够采用主体民族志方式表达的个体"内化、客体化和外化"一般运行规律,包含并涉及了"惯例化、制度化、正当化"这一乐人音乐文化概念模式及其形塑过程;而群体性的传承与建构行为过程中则包含了"非遗、节庆、创作"暨"传承、建构、创新"的分段呈现与对应关系,并且融入了官方、学界与民间的"共谋"与学者的主体参与意识。作为学者,主要从中面对两种任务:应该为"非遗"的民间传承和建构继续呐喊和大声呼吁,为"非遗"文化的抢救和保存竭尽全力;有必要对于多方"共谋",群体建构带来的,已经对"非遗"文化发展产生影响的种种现实,积极地从民族志调查实践和理论研究两个层面去关注、记述和建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 文化建构 身份认同 中国传统音乐话语体系 内化、客体化与外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