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烯丙硫醇/丙烯酸甲酯羰基铑(Ⅰ)配合物的分子内取代反应
1
作者 刁开盛 石秀丽 +2 位作者 潘平来 袁国卿 张敬畅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11-714,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含有S、O未配位原子的高分子顺二羰基铑配合物 ,用IR和XPS数据研究了其分子内羰基取代反应 ,结果表明在遇热且无CO保护下S、O与铑形成的弱的S→Rh、O→Rh键可取代强的Rh→Cπ键 ,形成稳定的四配位结构 ,从而保护了铑不因... 合成了一种新的含有S、O未配位原子的高分子顺二羰基铑配合物 ,用IR和XPS数据研究了其分子内羰基取代反应 ,结果表明在遇热且无CO保护下S、O与铑形成的弱的S→Rh、O→Rh键可取代强的Rh→Cπ键 ,形成稳定的四配位结构 ,从而保护了铑不因末端羰基脱落而分解 ,提高了它的稳定性 ;其分子内取代反应是可逆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铑配合物 分子内取代反应 聚烯丙硫醇 顺二羰基
下载PDF
顺二羰基(三齿N-配体)铑(Ⅰ)配合物的分子内取代反应
2
作者 张抒峰 钱庆利 +1 位作者 陈义 袁国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019-2023,共5页
报道了 3种不同结构的三齿 N-配体以及与铑形成的顺二羰基配合物 .研究表明 ,正方平面顺二羰基铑配合物在遇热条件下 ,其配体中未参与配位的授体 N原子可取代它的一个端羰基而形成新的三齿配位结构 .而在 CO气氛下 ,三齿配位结构回到二... 报道了 3种不同结构的三齿 N-配体以及与铑形成的顺二羰基配合物 .研究表明 ,正方平面顺二羰基铑配合物在遇热条件下 ,其配体中未参与配位的授体 N原子可取代它的一个端羰基而形成新的三齿配位结构 .而在 CO气氛下 ,三齿配位结构回到二齿配位状态 .正方平面铑配合物的这一特殊分子内取代可逆反应过程 ,对于研究这类配合物结构、性能及催化作用均有重要的意义 .非正方平面顺二羰基铑配合物则不发生上述分子内取代反应 .利用 IR和 XPS对上述反应进行了表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取代 铑配合物 正方平面
下载PDF
正方平面顺二羰基(三齿N-配体)铑阳离子配合物的分子内取代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袁国卿 潘平来 +3 位作者 柳忠阳 黄茂开 刘世宏 陈荣耀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8-123,共6页
报道了5种顺二羰基N,N-双(2-吡啶乙基)对取代苯胺铑(Ⅰ)正方平面配合物,经XPS,IR,NMR研究了其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二N配位配合物在高于50℃时,由于分子内的空间效应,其结合能力较弱的N→Rh配位键可快速取代结合能力较强的Rh-Cr反馈键,而... 报道了5种顺二羰基N,N-双(2-吡啶乙基)对取代苯胺铑(Ⅰ)正方平面配合物,经XPS,IR,NMR研究了其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二N配位配合物在高于50℃时,由于分子内的空间效应,其结合能力较弱的N→Rh配位键可快速取代结合能力较强的Rh-Cr反馈键,而形成三N配位配合物。这一反应为可逆过程,如在CO气氛下,则其结构又回复了二-N配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分子内取代 羰基
原文传递
正方平面羰基铑(Ⅰ)配合物的分子内取代反应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4
作者 蒋华 潘平来 +1 位作者 袁国卿 陈新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60-163,共4页
合成了 2种含有未配位原子的顺二羰基铑配合物 ,用IR和XPS数据研究了其分子内羰基取代反应 ,以及该反应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其分子内取代反应是可逆的 ,在遇热而且没有一氧化碳保护的情况下 ,该配合物中存在的未配位授体原子能够取代铑... 合成了 2种含有未配位原子的顺二羰基铑配合物 ,用IR和XPS数据研究了其分子内羰基取代反应 ,以及该反应对其稳定性的影响 .其分子内取代反应是可逆的 ,在遇热而且没有一氧化碳保护的情况下 ,该配合物中存在的未配位授体原子能够取代铑的末端羰基形成四配位结构 ,从而保护了铑配合物不至因为末端羰基脱落而分解 ,提高了它的稳定性 ,在一氧化碳气氛下 ,其结构又能够回复到二配位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内取代反应 铑配合物 FEARh FPARh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内-α-取代-α-甲基双环[2,2,1]庚烷-2-基甲醇的合成及其结构与香气的关系
5
作者 汪小兰 唐士雄 +2 位作者 游少春 王长凤 曹玉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5-39,共5页
合成了18种内-α-取代-α-甲基双环[2,2,1]庚烷-2-基甲醇(Ⅰ)。测定了所有化合物的折光率(或熔点)、质谱、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气相色谱的保留时间和薄层色谱的比移值。评定了它们的香气,并与相应的内-α-取代-α-甲基双环[2,2,1]... 合成了18种内-α-取代-α-甲基双环[2,2,1]庚烷-2-基甲醇(Ⅰ)。测定了所有化合物的折光率(或熔点)、质谱、红外光谱、~1H核磁共振谱、气相色谱的保留时间和薄层色谱的比移值。评定了它们的香气,并与相应的内-α-取代-α-甲基双环[2,2,1]-5-庚烯-2-基甲醇(Ⅱ)系列化合物的香气进行了比较,初步探讨了结构与香气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双环庚烷基 内取代 合成 香气
下载PDF
一种含N和S高分子铑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研究(英文)
6
作者 刁开盛 邹瑾 +1 位作者 潘平来 袁国卿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25-28,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含N和S的高分子铑配合物,通过运用红外光谱和XPS电子能谱测试手段,分析表征了配合物存在的NRh配位键和SPh配位键,发现高分子配合物中除了形成配位键的N和S外,还含有未参与配位的N和S;同时发现,这些未配位的N和S在该... 合成了一种新的含N和S的高分子铑配合物,通过运用红外光谱和XPS电子能谱测试手段,分析表征了配合物存在的NRh配位键和SPh配位键,发现高分子配合物中除了形成配位键的N和S外,还含有未参与配位的N和S;同时发现,这些未配位的N和S在该高分子铑配合物中能发生分子内取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铑配合物 分子内取代反应 羰基化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乙二胺四乙酸铑配合物的结构及催化性能研究
7
作者 袁国卿 钱庆利 +3 位作者 闫芳 邵守言 凌晨 曹宏兵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11年第3期5-7,共3页
本文采用含有N、O两种配位原子的乙二胺四乙酸为配体,与四羰基二氯二铑形成具有O空配位授体原子的顺二羰基铑(Ⅰ)螯合型阳离子配合物。研究证明,由于该配合物羰基与反应介质有良好的亲合性,其分子内强、弱配键的相互取代反应对配合物活... 本文采用含有N、O两种配位原子的乙二胺四乙酸为配体,与四羰基二氯二铑形成具有O空配位授体原子的顺二羰基铑(Ⅰ)螯合型阳离子配合物。研究证明,由于该配合物羰基与反应介质有良好的亲合性,其分子内强、弱配键的相互取代反应对配合物活性物种起保护作用。在使用该配合物催化甲醇羰基化反应的过程中,不仅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并兼具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铑配合物 分子内取代 甲醇羰基化 乙酸
下载PDF
二硫化钼二维原子晶体化学掺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邢垒 焦丽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33-2145,共13页
以二硫化钼(MoS_2)为代表的半导体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Cs)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在新型电子器件领域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二维MoS_2的性能调控与功能协同是实现其在电子器件领域实用化的关键。化学掺杂是调控二维MoS_2的性能并... 以二硫化钼(MoS_2)为代表的半导体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Cs)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在新型电子器件领域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二维MoS_2的性能调控与功能协同是实现其在电子器件领域实用化的关键。化学掺杂是调控二维MoS_2的性能并丰富其材料特性最为直接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表面电荷转移、面内取代以及层间插层策略的掺杂方法,讨论了各种掺杂方法的基本原理、最新进展以及局限性,最后展望了二维MoS_2掺杂研究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二硫化钼 化学掺杂 表面吸附 内取代 插层
下载PDF
正方平面铑(Ⅰ)络合物的分子内羰基全取代反应
9
作者 彭文庆 袁国卿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935-938,共4页
铑的顺二羰基正方平面N-配体二齿络合物是一种典型的羰基合成催化剂,然而这类催化剂通常是不稳定的.以甲醇羰基化反应的正方平面催化剂为例,在反应过程中即使瞬间脱离一氧化碳的保护,其铑的末端羰基即会脱落,使铑处于配位不饱和状态而分... 铑的顺二羰基正方平面N-配体二齿络合物是一种典型的羰基合成催化剂,然而这类催化剂通常是不稳定的.以甲醇羰基化反应的正方平面催化剂为例,在反应过程中即使瞬间脱离一氧化碳的保护,其铑的末端羰基即会脱落,使铑处于配位不饱和状态而分解,从而失去催化活性.在我们的前期工作中发现,正方平面顺二羰基铑(三齿N-配体)螯合型阳离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空余的未配位N原子可取代其中一个铑的末端而与铑形成配位,从而使该络合物的稳定性得以提高.本文发现,四齿N-配体的顺二碳基铑阳离子络合物,在固态下其结合能力较弱的N→Rh配位键可取代结合能力较强的Rh-Cπ反馈键,即两个未配位的N原子逐步取代两个铑的末端羰基,从而形成三齿N和四齿N络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方平面 分子内取代 铑络合物 羟基 取代反应
原文传递
A novel and concise synthetic access to chiral 2-substituted-4-piperidone
10
作者 CHEN BaiLing WANG Bing LIN GuoQia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945-953,共9页
A novel and concise synthetic access to enantiopure chiral 2-aryl/alkyl substituted 4-piperidone has been demonstrated.This new route features two key steps:the highly diastereoselective conjugate addition of homochir... A novel and concise synthetic access to enantiopure chiral 2-aryl/alkyl substituted 4-piperidone has been demonstrated.This new route features two key steps:the highly diastereoselective conjugate addition of homochiral lithium amides to trans-β-substituted-α,β-unsaturated methyl esters guaranteed the enantiopurity at 2 position(de>19:1)and the intramolecular attacking of carbanions to methyl esters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piperidone ring.A wide range of substrates,including chiral2-aryl and 2-alkyl-4-piperidones,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with modest to high yield.Moreover,some non-chiral3-substituted-4-piperidones were also synthesized with enhanced ring-formation yield,implicating the versatility of this method in construction of various piperidine r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ral 2-substituted-4-piperidone homochiral lithium amide diastereoselective conjugate addition lithium-iodine ex-change intramolecular carbonyl formation
原文传递
Theoretical study of thiourea derivatives as chemosensors for fluoride and acetate anions
11
作者 JIN RuiFa SUN WeiDo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428-1434,共7页
The differ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a chemosensor, 1-(naphthalen-2-yl)-3-(6-nitrobenzothiazol-2-yl)-thiourea (1), and F, acetate (AcO-), Cl-, and Br- an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at the B3LYP/6-3... The differ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a chemosensor, 1-(naphthalen-2-yl)-3-(6-nitrobenzothiazol-2-yl)-thiourea (1), and F, acetate (AcO-), Cl-, and Br- an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at the B3LYP/6-31+G(d,p) level with the basis set superposition error (BSSE) correc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high selectivity of compound 1 for F- can be ascribed to the ability of the anion to deprotonate the N-H fragment of the host sensor, while the chemosensor also has a strong affinity for AcO- by virtue of the formation of a hydrogen-bonded complex.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ICT) causes the colorimetric signaling of compound 1 after interaction with F-/AcO. A study of substituent effects suggested that the O/NH- and O/S-substituted derivatives are also expected to b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chromogenic F3AcO chemo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naphthalen-2-yl)-3-(6-nitrobenzothiazol-2-yl)-thiourea chemosensor BSSE (counterpoise) correction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ICT) atoms in molecules (AI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