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李德林悲剧人生探析
- 1
-
-
作者
蔡茂
-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秘书之友》
2016年第11期10-13,共4页
-
文摘
李德林曾为内史令(中书令),是隋文帝杨坚倚重的文胆,朝廷重臣。他身处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节点,时代给予他施展才华的舞台,雄心勃勃的杨坚又赋予他重要职责。他先辅助杨坚把持北周朝政,接着在平定三方叛乱中运筹帷幄,后在"平陈"之战中决胜千里之外,在隋朝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关键词
李德林
内史令
高颎
杨坚
历史节点
开国功臣
悲剧人生
朝廷重臣
决胜千里之外
给事黄门
-
分类号
F279.273.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老话新说,又是谈钱
- 2
-
-
作者
赵健雄
-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15年第3期46-48,共3页
-
文摘
"润笔"一词最早出现在《隋书》中,有位叫郑译的老臣,被高祖重新起用,并叫内史令即刻写诏书,此时在一边的宰相高顷开玩笑说,"笔干了",郑随即答道,自己虽然以前也是重臣,却早就拄着拐杖回家了,"不得一钱,何以润笔"?这句牢骚话引得高祖大笑,此后成为文章卖钱所获资费的别称(之前或许早就在民间传播了)。
-
关键词
内史令
郑译
《隋书》
流变过程
吴昌硕
吴门四家
书画市场
黄宾虹
艺术创造
戴易
-
分类号
D261.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润笔趣谈
- 3
-
-
作者
张家康
-
机构
《晚晴》
-
出处
《晚晴》
2024年第5期76-77,共2页
-
文摘
中国文人作文作画和所有劳动者一样,都应收到相应的报酬。在古代被称为润笔费,到了近代,润笔费已是习以为常的成例,稿酬制度也就应运而生了。羞羞答答言润笔古代没有稿酬一说,只有润笔一说,典出《隋书·郑译传》:“上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频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上大笑。”郑译和李德林都是隋朝的开国元勋,共同辅佐杨坚废北周建隋朝。
-
关键词
内史令
隋朝
稿酬制度
李德林
郑译
润笔
开国元勋
北周
-
分类号
K20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漫话“润笔”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奚锦顺
-
出处
《文史知识》
1982年第12期66-69,共4页
-
文摘
写稿取酬,或者说'拿稿费',这还是近代的事情。稿费的由来,是'国产',还是'进口',因未作考证,不好妄说。不过写文章而获得一定的酬谢,在我国倒是古已有之,其名曰:'润笔'。'润笔'出典于《隋书·郑译列传》:
-
关键词
郑译
内史令
援笔立就
平淮西碑
有为而作
事文类聚
韩吏部
方岳
明码实价
郑燮
-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我国古代的稿费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宋衍申
-
出处
《文史知识》
1986年第9期80-82,共3页
-
文摘
稿费,这是一个现代名词。今天,凡写书、撰文、书法、绘画所受酬金,通谓之稿费。我国古代无稿费之名,但是作文受酬这一事物却很早就有了,古人把这一事物叫做'润笔'。何时有'润笔'之称?据清人赵翼考证,是起源于隋文帝时期。《隋书·郑译传》记载一个故事:郑译被隋文帝封为沛国公,位上柱国,内史令李德林受命写诏书,丞相高颎开玩笑对郑译说:'笔干了。'
-
关键词
郑译
内史令
上柱国
沛国
李德林
高颎
援笔立就
平淮西碑
集古录目序
《资治通鉴》
-
分类号
K20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唐初中書省名“内書省”辨誤
- 6
-
-
作者
陳果
-
机构
南京大學文學院
-
出处
《古典文献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235-239,共5页
-
文摘
古代中央官制以三省六部制最具代表性,三省是在君主制下組成的分工明確又相互牽制的中樞權力機構。其中中書省的設立可以上溯到漢武帝以宦者掌管文書,稱中書謁者;三國時魏文帝置中書監、中書令各一人,是設省之始;隋、唐時期,隨着專制集權中央政體的漸趨完備。
-
关键词
内史令
内史省
内史舍人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润笔
- 7
-
-
作者
卜巨
-
出处
《文史知识》
1984年第6期101-101,共1页
-
文摘
润笔,润湿笔。唐宋时,翰苑官革制除官,一般都有润笔物。后来泛指酬谢别人写作书画的财物。这个典故出自《隋书·郑译传》。郑译是隋文帝开国功臣,后因疏于职守,不孝母亲,而被贬官。不久,隋文帝又起用他,任刺史。下面这段故事,是他从刺史任上被召回京城的情况。
-
关键词
郑译
开国功臣
上柱国
内史令
下诏
沛国
侍臣
开府
赐宴
间关
-
分类号
K2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对话书法——关于书法属性的一点认识
- 8
-
-
作者
王亚
-
出处
《黄河》
2015年第4期109-111,共3页
-
文摘
我已好久不参与学界或书界关于书法问题的讨论了,因为笔墨官司终难以有明确的结论。然而,近日围绕书法究竟是不是艺术的问题,引发了激烈的辩论,怒发冲冠者有之,讥嘲热讽者有之,上纲上线者亦有之。思考再三,余情不得已,拾笔而言。书法是不是艺术?书法究竟属"艺"还是属"学"的问题,不是什么新的命题,而是自明清以降一个持续讨论的老话题。虽老题新解,但看起来要想将书法之属性讲清,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关键词
余情
属性相关
文人士大夫
启功
经济活动
内史令
狷介之士
殷文圭
宜官
羊欣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
-
题名古代高润笔那些事儿
- 9
-
-
作者
朱美禄
-
出处
《山西老年》
2016年第8期48-48,共1页
-
文摘
为人题诗、作文、写字或者绘画,因为人情往来,多少总有些酬劳。这份酬劳,古人称之为润笔。,润笔一词,出于《隋书·郑译传》。隋文帝赐宴郑译于醴泉宫,“上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颂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后世便称“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
-
关键词
内史令
郑译
方岳
赐宴
李德林
韩门弟子
吟诗作赋
《新唐书》
宋代诗人
鬻文获财
-
分类号
G129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