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利锋 李强 杜凯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嵩县西关骨科医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肌间隙组(38例)和后路... 目的对比分析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嵩县西关骨科医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肌间隙组(38例)和后路组(38例),肌间隙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患者采用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角角度、椎体功能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肌间隙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路组(t=7.845,P<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路组(t=6.061,P<0.001);术后3个月,肌间隙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角角度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与后路组无明显差异(t=1.201、1.523、1.081,P=0.234、0.132、0.283);肌间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与后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无明显差异(χ^(2)=0.724,P=0.39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骨折 骨折 经肌隙入路复位内固定 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 体功能
下载PDF
全面优质护理在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安佰丽 王恩芹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8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后实施全面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后实施全面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日照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8例。所有患者均行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全面优质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的下腰痛评分标准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较术前与对照组术后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通过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后采用全面优质护理,能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且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腰盘突出症 单侧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 效果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被引量:5
3
作者 曹向辉 马文辉 刘芳宏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0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比较、分析所有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式以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比较、分析所有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式以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6±1.2)d;手术时间(75.2±23.8)min;术后引流量(158.3±31.4)mL;术中出血量(439.8±124.5)mL;VAS评分(2.01±0.61)分;JOA评分(23.08±3.67)分;并发症发生率10%。结论:精心、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 复发性腰盘突出症 护理
下载PDF
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单边和双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的脊柱稳定性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传芳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7期1827-1829,1832,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单边和双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的脊柱稳定性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探讨单边与双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7月梅州市中医医院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手... 目的:比较分析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单边和双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的脊柱稳定性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探讨单边与双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7月梅州市中医医院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研究组采用单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双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脊柱功能、脊柱融合时间和融合率、邻近节段退变情况以及脊柱稳定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和2年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脊柱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脊柱融合率均为100%;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胸椎后凸角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胸椎后、腰椎前凸角和颌眉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年矢状垂直偏距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年腰椎前凸角均显著高于术前,矢状垂直偏距和颌眉角显著低于术前(P<0.05);研究组邻近节段无退变7例、1级退变6例、2级退变3例,退变率为56.25%,对照组无退变3例、1级退变7例、2级退变4例,退变率为78.57%,研究组邻近节段退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单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与双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比较,其在改善脊柱稳定性、减轻邻近节段退变方面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内固定椎间融合 脊柱稳定性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仲崇煊 《当代医学》 2017年第18期25-27,共3页
目的着重于探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髓核摘除双侧内固定... 目的着重于探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髓核摘除双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实验组采用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融合率、Mac Nab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79.3±62.8)m L,手术时间为(1.03±0.32)h,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发挥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 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
6
作者 高志祥 王红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23-26,共4页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减压组(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n=40)和植骨组(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分析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减压组(常规椎管减压术治疗,n=40)和植骨组(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n=40)。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疗效、脊柱影像学表现及治疗前后脊柱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36(SF-36)]。结果:植骨组优良率高于减压组,卧床时长、骨折端愈合时长短于减压组,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椎管侵占率、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O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后缘高度、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植骨组优于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可加快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恢复脊柱功能,纠正脊柱参数,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管减压术 植骨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广达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6期109-112,共4页
目的在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中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编号并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35例患... 目的在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中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编号并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归为参照组,另外35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视为研究组。对两组治疗期间的情况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Cobb角、JOA评分、VAS评分,优势较大的小组为研究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治疗前两组无论是生理功能、躯体疼痛,还是社会功能和健康状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发生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佳,比参照组存在优势(P<0.05)。结论针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临床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其疼痛,同时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植骨融合内固定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克正 汪明星 +3 位作者 邹士东 陈山成 孙永杰 池玉磊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1期82-85,90,共5页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单县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单县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椎管减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总体疗效、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Cobb角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P<0.05);研究组JOA量表总分为(25.85±2.58)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49,P<0.05);研究组VAS评分(2.87±0.76)分低于对照组,Cobb角(11.76±1.19)°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5、17.557,P<0.05);研究组SF-36量表中认知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3、4.481、4.410、3.918、3.373,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P<0.05)。结论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取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Cobb角,提高脊柱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管减压术 植骨融合内固定 COBB角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快速康复理念结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锻炼干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价值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玥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期75-76,91,共3页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理念结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锻炼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笔者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76例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行快速康复护理结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理念结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锻炼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笔者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76例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行快速康复护理结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锻炼,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为观察时间点,记录腰椎影像指标(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多裂肌面积变化,以ODI、VAS评分评估疼痛;观察血液流变直白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术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改善(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多裂肌面积更大,ODI、VAS分值更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更低,P<0.05;观察组腰椎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2.11%)和护理满意率(94.74%)更高,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护理合五点式腰背肌长期锻炼干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能促进术后短期与长期恢复,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腱和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五点式腰背肌锻炼 植骨融合内固定 疼痛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婷 陆虹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1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21年10月—2022年3月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21年10月—2022年3月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术后3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改善其负性情绪及腰椎脊髓神经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植骨融合内固定 脊髓神经功能
下载PDF
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正军 姜康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9期88-90,共3页
目的探索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治疗效果,为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其中84例接受通... 目的探索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治疗效果,为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其中84例接受通道下微创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为对照组,余84例接受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价量表(JOA)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治疗前后腰椎间盘情况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国际腰椎间盘疗效评价量表对患者短期疗效进行评定,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46.29±23.42)min,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67.38±24.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JOA评分以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1.28±0.14)分、ODI评分为(28.97±13.28)分,均低于对照组患的者VAS(4.30±2.19)分和ODI(20.36±11.30)分,而JOA评分则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取得较好的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道下微创椎间非融合弹性棒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较于通道下微创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可获得更好的短期临床疗效,能够较大程度降低单节段椎间盘突出退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融合弹性棒内固定 融合内固定 短期效果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12
作者 梁青福 陈丹祎 陈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及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及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和试验组(n=60,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伤口小于对照组,术后卧床至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试验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Lehmann腰椎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升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重度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更佳,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以及炎症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孔镜手术 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 重度脱出型腰盘突出症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士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59-62,共4页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9月于我院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21年10月—2022年3月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9月于我院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21年10月—2022年3月行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术后3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对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改善其负性情绪及腰椎脊髓神经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植骨融合内固定 脊髓神经功能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的治疗效果
14
作者 周海波 唐旺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3期69-71,共3页
了解退行性脊柱侧弯病人治疗中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价值。方法 病例选自就诊于我院的9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病人(2020.7~2022.7),随机方法分组评价,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45例病人和椎管减压术的45例病人分别归纳到试验组和对照组... 了解退行性脊柱侧弯病人治疗中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价值。方法 病例选自就诊于我院的9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病人(2020.7~2022.7),随机方法分组评价,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45例病人和椎管减压术的45例病人分别归纳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对比对照组病人,治疗效果试验组更佳(P<0.05);治疗前2组JOA评分、Cobb角相对比(P>0.05);对比对照组病人,以上指标治疗后试验组更佳(P<0.05);对比对照组病人,疼痛程度试验组术后更佳(P<0.05);治疗前2组TNF-α、IL-6、IL-1β三项炎症因子水平对比(P>0.05);对比对照组病人,以上指标治疗后试验组更佳(P<0.05)。结论 退行性脊柱侧弯病人治疗中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价值较高,在疗效、功能恢复、疼痛程度、炎症因子方面表现更佳,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植骨融合内固定 管减压术 疗效
下载PDF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分析
15
作者 李林桦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1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广西兴安界首骨伤医院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给予椎管减压术)与试验组(给予椎间植骨融合内... 目的:观察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广西兴安界首骨伤医院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给予椎管减压术)与试验组(给予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7 d后,两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术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7 d后,两组椎管侵占率、Cobb角低于术前,伤椎前高压缩比高于术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术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椎管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减压术 植骨融合内固定 退行性脊柱侧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16
作者 朱志安 黄齐雄 沈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28-31,共4页
探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纳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具有怎样的效果。方法 于2019.1-2022.1期间抽取我院240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利用随机排列将其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试验组(6... 探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纳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具有怎样的效果。方法 于2019.1-2022.1期间抽取我院240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利用随机排列将其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试验组(60例),给予对照组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给予试验组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的指标情况、疼痛度、功能障碍。结果 试验组疗效更佳,P<0.05。试验组围术期各项指标均较低,P<0.05。试验组疼痛缓解具有明显好转,P<0.05。试验组JOA评分更高,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更高,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次数少,P<0.05。结论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给予其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相比于经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更高疗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尽快恢复病情,该手术方式可在临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值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 经皮孔镜髓核摘除术 孔入路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5
17
作者 邓桂 李宁 梁届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3期101-103,共3页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不稳等,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传统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TLIF)采取推板切除减压,存在减压不固定、术中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易继...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不稳等,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传统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TLIF)采取推板切除减压,存在减压不固定、术中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易继发神经系统症状或背部疼痛等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后路开放经融合内固定 微创经孔入路腰融合 退行性疾病 肌酸磷酸激酶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6
18
作者 缪锦浩 匡勇 +4 位作者 陈德玉 杨立利 王新伟 陈宇 刘晓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6-540,共5页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6月~10月39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0.3岁。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31例;单间隙1...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Zero-P)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10年6月~10月39例颈椎病患者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手术,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50.3岁。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31例;单间隙14例,2个间隙18例,3个间隙7例。共置入Zero-P 71枚,C3/4、C4/5、C5/6、C6/7椎间隙置入Zero-P分别为8、19、30、14枚。术前、术后2个月及12个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VAS评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JOA评分,在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Cobb角(C2和C7椎体后缘切线的夹角),观察术后吞咽不适的发生率以及症状持续时间。根据术后伸屈侧位X线片观察手术间隙有无异常活动。结果:手术时间48~130min,平均86min;术中出血量40~310ml,平均110ml。14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吞咽不适,其中13例术后2个月内症状消失,1例(2.6%)症状持续至术后4个月消失。随访12~16个月,平均14.6个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VAS评分分别为1.5±0.8分、1.3±0.9分,均低于术前的7.3±1.3分(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2个月、12个月时的JOA评分分别为14.6±1.1分、15.0±1.2分,均高于术前的9.7±1.7分(P〈0.05)。术后2个月及12个月颈椎Cobb角分别为18.4°±9.6°、17.8°±9.2°,大于术前的9.0°±10.0°(P〈0.05)。术后12个月时的VAS评分、JOA评分和颈椎Cobb角与术后2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间手术间隙无异常活动,内置物无移位。结论:颈前路减压Zero-P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满意,稳定性可靠,可重建颈椎曲度,术后慢性吞咽不适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路盘切除融合 零切迹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 疗效 吞咽不适
下载PDF
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治疗颈椎病:支撑固定效果近期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尹飚 唐龙 +5 位作者 章波 王簕 丁强 张亮 张志 杨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2期3487-3492,共6页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确切,但存在一些诸如吞咽困难、食管瘘等并发症。一种新型具备支撑、融合及固定功能的一体式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在2008年研制成功并投入临床使用。目的:观察颈前路融合过程中应用零切迹...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确切,但存在一些诸如吞咽困难、食管瘘等并发症。一种新型具备支撑、融合及固定功能的一体式颈前路椎间融合系统在2008年研制成功并投入临床使用。目的:观察颈前路融合过程中应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联合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患者20例(21节段)。应用目测类比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对患者疼痛改善及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计算随访终末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评分优良率。参考Bazaz吞咽困难评价标准评估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症状,统计吞咽困难发生率。对比治疗前后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通过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椎间融合程度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评估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手术时间70-170 min,平均时间93.4 min;术中出血量20-260 mL,平均107.6 mL,住院时间4-9 d,平均5.3 d。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3-20个月。治疗后2 d、治疗后1个月及随访终末,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0.01),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随访终末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评分优良率为95%(19/20)。2例患者治疗后1周内出现吞咽不适,1例为轻度,1例为中度,行对症治疗,1例治疗后2周内症状消失,1例治疗后2个月内消失。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检查结果显示,随访终末椎间隙高度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恢复,椎间融合率95%(19/20),未发现椎间融合器及内固定螺钉松动、断裂、移位等并发症。提示颈前路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颈椎病操作简便,对颈前组织损伤小,可明显缓解疼痛及改善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支撑、固定及融合效果,能一定程度恢复椎间高度,治疗后并发症罕见,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内固定 近期疗效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通痹胶囊配合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秀泉 季海龙 +1 位作者 张伟 于国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配合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2例CS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及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配合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12例CS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及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给予通痹胶囊治疗,2粒/次,3次/d,疗程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个月、3个月、6个月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椎间隙高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活动能力指数(BI)评分,检测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2组治疗第1,3,6个月的JOA评分、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均<0.05),NDI、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MDA水平均降低(P均<0.05),而SOD水平升高(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通痹胶囊联合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CSM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的恢复,减轻患者疼痛并提高独立活动功能,可能与抑制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融合内固定系统 通痹胶囊 脊髓型颈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