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内圣之学的理想性与超越性特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华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21,共5页
内圣之学是儒家思想文化里最能体现天人合一理念的思想,也是儒家全部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作为理想性文化,内圣之学具有哲学般的功能,它不失时机地满足了文人士大夫因理想与现实悬殊而不能释怀的愿望。内圣之学的超越性与理想性的根本... 内圣之学是儒家思想文化里最能体现天人合一理念的思想,也是儒家全部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作为理想性文化,内圣之学具有哲学般的功能,它不失时机地满足了文人士大夫因理想与现实悬殊而不能释怀的愿望。内圣之学的超越性与理想性的根本特质恰恰是其价值与现实意义的所在,同时也是"应然层次"上的一种人文建构的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圣之学 理想性文化 实用性文化 理想性 超越性
下载PDF
儒家内圣之学与当代德育比较研究
2
作者 王宏德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5-29,共5页
儒家内圣之学与当代德育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道德教育的侧重方式,二者重德的价值意蕴是一脉相承的。通过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明晰了二者存在的价值契合性即重德价值目标一致、道德内生动力一致、重实践品格一致;也明晰了二者存在的... 儒家内圣之学与当代德育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道德教育的侧重方式,二者重德的价值意蕴是一脉相承的。通过比较分析二者之间的异同,明晰了二者存在的价值契合性即重德价值目标一致、道德内生动力一致、重实践品格一致;也明晰了二者存在的差异性即内涵外延不一致、实现途径不一致、道德效用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内圣之学 当代德育 价值契合性 差异性
下载PDF
论儒家“为己之学”的张力——以《四书》为核心
3
作者 孙国锋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6期105-109,共5页
"为己之学"是儒家一种充满张力的学问。这种张力表现在"为己之学"是"立己"与"立人"的统一;是"心性"与"功利"的统一;是"内圣"与"外王"的统一。从"... "为己之学"是儒家一种充满张力的学问。这种张力表现在"为己之学"是"立己"与"立人"的统一;是"心性"与"功利"的统一;是"内圣"与"外王"的统一。从"物、我关系"维度来看,"为己之学"是"立己之学",也是"立人之学";从"绝对、相对"维度来看,"为己之学"是"心性之学",而非"功利之学";从"本末、终始"维度来看,"为己之学"是"内圣之学","内圣"即是"外王"。"为己之学"的核心张力最终落实在"做人"与"做事"的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己之学 立己之学 心性之学 内圣之学
下载PDF
建构中国哲学原理的初步思考
4
作者 胡家祥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12,共8页
揭示中国哲学的潜在系统是现代学界的使命。完成这一重大课题是可能的,一些学界前辈的研究为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身叩问是领会中国哲学的门径,把握心灵结构是关键的环节。中国哲学原理可分为大化论、心性论、知行论;天生人,人法天,... 揭示中国哲学的潜在系统是现代学界的使命。完成这一重大课题是可能的,一些学界前辈的研究为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身叩问是领会中国哲学的门径,把握心灵结构是关键的环节。中国哲学原理可分为大化论、心性论、知行论;天生人,人法天,构成其逻辑系统。其中心性论是核心与重点,先哲揭示了人类心灵感性、知性、志性层面的诸要素,尤其在第三层面的论述上大显精彩。中国哲学因此给人以安身立命的家园,可以有效地克服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能为当代的道德重建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潜在系统 内圣之学 基本原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