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电影《人在囧途》及《泰囧》叙事的内在分裂
1
作者 陈阿博 《美与时代(城市)》 2013年第7期139-140,共2页
汉语中的“囧”字原意为“光明”,但网络时代却被网民赋予了新的涵义,网民一般不使用它的原形“囧”,而是使用更为生僻的“囧”,原因在于后者从字形上看颇像一个愁眉不展的人的形象。从“光明”到“郁闷”,这是一个完全放弃了原意... 汉语中的“囧”字原意为“光明”,但网络时代却被网民赋予了新的涵义,网民一般不使用它的原形“囧”,而是使用更为生僻的“囧”,原因在于后者从字形上看颇像一个愁眉不展的人的形象。从“光明”到“郁闷”,这是一个完全放弃了原意的、大胆的翻转,代表了网络时代普遍的“郁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分裂 叙事 电影 “光明” 网络时代 “囧” 人的形象 原意
下载PDF
浅析希腊传统德性的内在分裂——兼论麦金太尔的德性复兴
2
作者 马雪影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87,共5页
在麦金太尔看来,现代社会对传统德性的摒弃使自我因丧失了德性的根基而丧失了自我的完整性,最终使现代人沦为了欧文·戈夫曼所描绘的角色之衣借以悬挂的衣架。麦金太尔认为希腊传统德性具有超越城邦政治的一般人类实践的普遍意义... 在麦金太尔看来,现代社会对传统德性的摒弃使自我因丧失了德性的根基而丧失了自我的完整性,最终使现代人沦为了欧文·戈夫曼所描绘的角色之衣借以悬挂的衣架。麦金太尔认为希腊传统德性具有超越城邦政治的一般人类实践的普遍意义,因此,他呼吁向希腊传统德性回归以拯救当代自我的失落,从而走出现代西方的道德困境。尚且不论这种回归是否可能,仅就这种呼吁所要返回的希腊哲学而言,它是否真能承载起这种理想的光环?以下我们将尝试性地做出分析、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哲学 麦金太尔 德性 传统 内在分裂 现代社会 普遍意义 人类实践
原文传递
分裂的法律:探寻印度知识产权谜题 被引量:3
3
作者 余成峰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8-175,共8页
印度知识产权在发展中,形成了版权法与专利法高度有别的法律体系。通过"强制许可"以及各种法律解释技术,印度采取了一种激进的本土保护专利政策;而在版权特别是软件版权领域,印度则积极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实施... 印度知识产权在发展中,形成了版权法与专利法高度有别的法律体系。通过"强制许可"以及各种法律解释技术,印度采取了一种激进的本土保护专利政策;而在版权特别是软件版权领域,印度则积极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实施严厉的制裁措施。本文探讨了这一分裂的法律体系的形成根源,解释了它获得"世界社会"认可的内在动因。印度知识产权的演化,不是简单的法律移植问题,它涉及印度社会群体复杂的利益博弈和平衡,是其特殊的民主体制与全球化发展模式互构的结果。印度知识产权的特殊性,与其政治体制、社会结构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化战略深度相关,它为我们生动说明了法律本土主义或单向全球化进程都无法描绘的当代印度法演化的实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知识产权 内在分裂 法律全球化 国家自主性 世界社会
下载PDF
主体、他者与革命——齐泽克的存在论预设与革命空间设定
4
作者 马蕾 《长江论坛》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当齐泽克将主体之“我”设定为一种无意识的空无前提,即暗示了主体对其本质的非知。缘于这种拉康式的主体设定,在齐泽克描述的意识形态的幻象中,内在的分裂的镜像“自我”就成了真正的本质和实体,而现实的、具体的他者则成了镜像“自我... 当齐泽克将主体之“我”设定为一种无意识的空无前提,即暗示了主体对其本质的非知。缘于这种拉康式的主体设定,在齐泽克描述的意识形态的幻象中,内在的分裂的镜像“自我”就成了真正的本质和实体,而现实的、具体的他者则成了镜像“自我”的宾词。由此,主体之内在与他者之现实的“分裂-异化”便获得了某种普遍的、本体性的特征。鉴于这个作为无意识结构的主体完全缺乏处理“内在”与“现实”之辩证关系的能力,齐泽克式的反抗资本主义体制性压迫的革命,就只能体现为对“实在界”的一种无预谋的政治行动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存在论 内在”与“现实”的分裂 穿越意识形态幻象 革命空间
下载PDF
论海子的创作心理
5
作者 陈广根 付冬生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0-32,共3页
海子是当代诗坛上重要的抒情诗人与史诗诗人,是80年代后期新诗潮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从创作心理角度分析海子诗歌创作的特点,指出早熟与早慧的内在分裂构成其创作心理的基本面貌,并导致了他最终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关键词 海子 早熟 早慧 内在分裂 创作心理
下载PDF
自审的内限:张爱玲的小说及其它
6
作者 龙永干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0-63,共4页
将张爱玲的小说置于整个现代文学的流程中考察,可发现张爱玲小说的主要意义在于摒除传统及五四以来女性生存的某种话语遮蔽,明示了女性残酷的生存处境,实现了文本经验和自我经验的融合,并试图以此为契机实施自审的努力。以“黄金”与“... 将张爱玲的小说置于整个现代文学的流程中考察,可发现张爱玲小说的主要意义在于摒除传统及五四以来女性生存的某种话语遮蔽,明示了女性残酷的生存处境,实现了文本经验和自我经验的融合,并试图以此为契机实施自审的努力。以“黄金”与“情欲”为切入点的发掘让她陷入了一种与历史合谋的悖谬之中;同时,主体精神的自恋与自悯,对传统文化的过于认同与亲和,让创作主体与女性形象无法走向与绝望的抗争,而是上演了逃避自由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审 历史合谋 内在分裂 逃避自由
下载PDF
“东洋人的悲哀”:周作人与浮世绘 被引量:2
7
作者 徐从辉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63,共7页
"苦住时期"的周作人曾多次著文提到浮世绘,并念念不忘永井荷风所提到的"东洋人的悲哀"。在笔者看来,浮世绘中所体现的"东洋人的悲哀"成为周作人以自己的"人学"思想观照东亚文明,践之于浮世绘... "苦住时期"的周作人曾多次著文提到浮世绘,并念念不忘永井荷风所提到的"东洋人的悲哀"。在笔者看来,浮世绘中所体现的"东洋人的悲哀"成为周作人以自己的"人学"思想观照东亚文明,践之于浮世绘审美感知的结果,是他把关于东亚文明思考的"大叙事"缝合进浮世绘日常"小叙事"的尝试。但东亚文化的内在分裂使他的这种尝试遭到了历史的戏谑。周作人的"东洋人的悲哀"与复杂的现实之间充满了紧张关系,在"悲哀"中周作人逼近那繁华的过往和一再言说的"人学"图腾,而这又可安抚"苦住时期"一个文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世绘 周作人 悲哀 洋人 东亚文明 永井荷风 审美感知 内在分裂
原文传递
观音山的地理和心理——评《观音山》
8
作者 杜庆春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5,共2页
一部电影是复杂的,目前的中国电影生产状况更是让文本的复杂、甚至内在分裂演绎得格外充分。一部电影总是承担了过多的纠结和看似难以统一的欲望,然后它或许只以一种侧面在这个时间点上被过度讨论。如果说,姜文的《让子弹飞》是一个CUL... 一部电影是复杂的,目前的中国电影生产状况更是让文本的复杂、甚至内在分裂演绎得格外充分。一部电影总是承担了过多的纠结和看似难以统一的欲望,然后它或许只以一种侧面在这个时间点上被过度讨论。如果说,姜文的《让子弹飞》是一个CULT电影却演绎为大众宣泄的狂欢,那么,李玉的((观音山》却注定被言说成文艺片的市场成功样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 中国电影 心理 地理 生产状况 内在分裂 时间点 文艺片
原文传递
理性的探源、解构与统一:现代性症候的渊薮透析
9
作者 张永缜 金延 雷龙乾 《学园》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现代性问题成为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严重羁绊,现代性问题学界观点纷纭,但就现代性从理性的内在分裂与统一这个根本症结性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讨论的不多,本文从古希腊哲学理性的起源、近代理性走向内在分裂导致的现代性出现危机以及走出... 现代性问题成为现代性发展过程中的严重羁绊,现代性问题学界观点纷纭,但就现代性从理性的内在分裂与统一这个根本症结性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讨论的不多,本文从古希腊哲学理性的起源、近代理性走向内在分裂导致的现代性出现危机以及走出危机的理路探索等方面,对理性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马克思关于审美实践的思想出发探索弥合沟通理性的努斯精神和逻各斯精神,解决理性内在分裂问题,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通过完善理性来完善人格,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走出现代性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困境理性的内在分裂 审美实践 努斯与逻各斯的统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