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道德教育中的德性情感与德性培育
1
作者
高璐佳
张鲲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83-183,189,共2页
道德情感是内在德性发生的重要条件,德性培养是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务,主体意识的确立有利于良好的德性情感和内在德性形成,道德教育的目的正是在主体内在德性的不断提高中得以充分体现。
关键词
德
性
情感
内在德性
道
德
主体
道
德
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德性伦理学的实践原理的两个基本含义
被引量:
6
2
作者
廖申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82,共6页
德性伦理学是思考与实践一种朝向人真实地需要的完善与充实的生活的伦理学。实践原理是一种内在观点的德性伦理学的最基本的原理。它的第一个含义是,生活可以是实践的,表明生活的实践的可能性。实践原理的第二个含义是,生活实践可以是...
德性伦理学是思考与实践一种朝向人真实地需要的完善与充实的生活的伦理学。实践原理是一种内在观点的德性伦理学的最基本的原理。它的第一个含义是,生活可以是实践的,表明生活的实践的可能性。实践原理的第二个含义是,生活实践可以是德性的,表明德性地生活的可能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在他的生活中发展第一种可能性,就会受到人们指责。但是,当他通过生活充分展示出第二种可能性,他才受到称赞。伦理学可以或明确或隐含地以生活的实践的可能性和德性地生活的可能性作为它的基础。德性伦理学比其他实质性的伦理学更明确地诉诸这个可能性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
性
伦理学
内在
观点的
德
性
伦理学
实践
实践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作为爱敬之德的孝道如何使“移孝作忠”成为可能
3
作者
陈志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1-45,共5页
"孝"是儒家所倡导的一个德目,爱敬构成了孝之为孝的内在性支撑,是其所包含的内在德性。爱敬之德根植于人之天性,故可成为政教之基始。从内在德性培养以及德性的生发功能上来讲,"移孝作忠"是成其为可能的,因为当人...
"孝"是儒家所倡导的一个德目,爱敬构成了孝之为孝的内在性支撑,是其所包含的内在德性。爱敬之德根植于人之天性,故可成为政教之基始。从内在德性培养以及德性的生发功能上来讲,"移孝作忠"是成其为可能的,因为当人心由事亲之极而内在生发出事君治事之敬时,这是一种内在德性的自我发用,内在德性给自己立下了法则,要求自己去做合理、正确的事情,因而保持了"孝"与"忠"在内涵和实践上的不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
敬
内在德性
孝道
移孝作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道德建设必须为市场经济服务
4
作者
王官明
《学习月刊》
1994年第6期36-36,共1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综观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的深刻革命,必然要改变旧体制固有的和体制转变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不可避...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综观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的深刻革命,必然要改变旧体制固有的和体制转变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阻力。据此,作为上层建筑的道德建设必须为市场经济服务,这是题中应有之义。诚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将为道德建设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那么作为上层建筑的道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三个有利于
发展前景
社会公正
人民群众
功利原则
企业经营机制
以人为镜
内在德性
创造热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善与可能的善:从古典政治哲学到现代政治哲学的嬗替
被引量:
7
5
作者
刘亚明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2-57,共6页
如果说对善的追求是任何一种理论的目的之所在,那么对公共的善的追求则是全部政治哲学理论的必然归宿。纵观整个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对善的可能性的考虑标志着现代政治哲学与古典政治哲学的分野。从这个意义上说,政...
如果说对善的追求是任何一种理论的目的之所在,那么对公共的善的追求则是全部政治哲学理论的必然归宿。纵观整个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对善的可能性的考虑标志着现代政治哲学与古典政治哲学的分野。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哲学的现代化历程也就是善的标准开始降低的过程。该标准的降低缘于哲学家们对人性的现实态度,对人性的这种体认导致了由善的观念向可能的善的观念的嬗替,也导致了对内在德性的殷切祈盼转向对外在制度的实际构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古典和现代
善与可能的善
人
性
内在德性
外在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6
作者
叶水涛
《华夏教师》
2016年第6期1-1,共1页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历经多年广泛的教育实践的洗礼,日臻完善。朱永新教授创建、提倡、普及的这一教育思想,已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苏格拉底认为幸福在于一个人拥有智慧和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智...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历经多年广泛的教育实践的洗礼,日臻完善。朱永新教授创建、提倡、普及的这一教育思想,已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苏格拉底认为幸福在于一个人拥有智慧和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智慧和知识。他认为幸福在于人的德性和智慧的实现。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的最终目标是"幸福",幸福是"最高善"。他认为除了内在德性和"外在善",还要加上思辨活动,才是自足性的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
内在德性
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
自足
性
朱永新
教育才能
学习过程
立
德
树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内圣外王看儒家理想人格的两种类型及其衍变
7
作者
李祥俊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3期202-202,共1页
从内圣外王的视域看,先秦儒家包含主体的自我创造的理想人格和主观的自我认同的理想人格两种类型,即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内圣外王。汉代儒家把主体的自我创造局限于纲常名教之内,对于主观的自我认同的道德修养也持戒备态度。宋明新儒家在...
从内圣外王的视域看,先秦儒家包含主体的自我创造的理想人格和主观的自我认同的理想人格两种类型,即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内圣外王。汉代儒家把主体的自我创造局限于纲常名教之内,对于主观的自我认同的道德修养也持戒备态度。宋明新儒家在理想人格上呈现出由主体的自我创造向主观的自我认同转变的趋势,并进一步强化内在德性及其超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圣外王
理想人格
两种类型
道
德
修养
自我创造
纲常名教
自我认同
内在德性
原文传递
关于诚信浅说
8
作者
劳莉
《才智》
2010年第35期203-203,共1页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被中华民族所重视,诚信一词由"诚"和"信"两个单音字构成,许慎《说文》、班固《白虎通》以诚信两字互训,其含义既相区别,又紧密联系。诚,在中国...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被中华民族所重视,诚信一词由"诚"和"信"两个单音字构成,许慎《说文》、班固《白虎通》以诚信两字互训,其含义既相区别,又紧密联系。诚,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二义,一是本体特性之义,二是德性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想
道
德
观念
表里一致
单音
郑伯克段于鄢
真实无妄
道
德
范畴
郑庄公
内在德性
狼来了
原文传递
题名
道德教育中的德性情感与德性培育
1
作者
高璐佳
张鲲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83-183,189,共2页
文摘
道德情感是内在德性发生的重要条件,德性培养是道德教育的核心任务,主体意识的确立有利于良好的德性情感和内在德性形成,道德教育的目的正是在主体内在德性的不断提高中得以充分体现。
关键词
德
性
情感
内在德性
道
德
主体
道
德
教育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德性伦理学的实践原理的两个基本含义
被引量:
6
2
作者
廖申白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82,共6页
文摘
德性伦理学是思考与实践一种朝向人真实地需要的完善与充实的生活的伦理学。实践原理是一种内在观点的德性伦理学的最基本的原理。它的第一个含义是,生活可以是实践的,表明生活的实践的可能性。实践原理的第二个含义是,生活实践可以是德性的,表明德性地生活的可能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在他的生活中发展第一种可能性,就会受到人们指责。但是,当他通过生活充分展示出第二种可能性,他才受到称赞。伦理学可以或明确或隐含地以生活的实践的可能性和德性地生活的可能性作为它的基础。德性伦理学比其他实质性的伦理学更明确地诉诸这个可能性前提。
关键词
德
性
伦理学
内在
观点的
德
性
伦理学
实践
实践原理
Keywords
Virtue Ethics
Virtue Ethics with internal views
practice
principle of practice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作为爱敬之德的孝道如何使“移孝作忠”成为可能
3
作者
陈志雄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1-45,共5页
基金
2014年度西南政法大学科研训练创新活动专门项目(14XZ-BZX-044)
文摘
"孝"是儒家所倡导的一个德目,爱敬构成了孝之为孝的内在性支撑,是其所包含的内在德性。爱敬之德根植于人之天性,故可成为政教之基始。从内在德性培养以及德性的生发功能上来讲,"移孝作忠"是成其为可能的,因为当人心由事亲之极而内在生发出事君治事之敬时,这是一种内在德性的自我发用,内在德性给自己立下了法则,要求自己去做合理、正确的事情,因而保持了"孝"与"忠"在内涵和实践上的不断裂。
关键词
爱
敬
内在德性
孝道
移孝作忠
Keywords
love
worship
the inner virtue
filial piety
move the filial piety as loyalty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道德建设必须为市场经济服务
4
作者
王官明
出处
《学习月刊》
1994年第6期36-36,共1页
文摘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综观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的深刻革命,必然要改变旧体制固有的和体制转变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阻力。据此,作为上层建筑的道德建设必须为市场经济服务,这是题中应有之义。诚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将为道德建设提供广阔的发展前景。那么作为上层建筑的道德建设。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三个有利于
发展前景
社会公正
人民群众
功利原则
企业经营机制
以人为镜
内在德性
创造热情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善与可能的善:从古典政治哲学到现代政治哲学的嬗替
被引量:
7
5
作者
刘亚明
机构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出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2-57,共6页
文摘
如果说对善的追求是任何一种理论的目的之所在,那么对公共的善的追求则是全部政治哲学理论的必然归宿。纵观整个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对善的可能性的考虑标志着现代政治哲学与古典政治哲学的分野。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哲学的现代化历程也就是善的标准开始降低的过程。该标准的降低缘于哲学家们对人性的现实态度,对人性的这种体认导致了由善的观念向可能的善的观念的嬗替,也导致了对内在德性的殷切祈盼转向对外在制度的实际构思。
关键词
政治哲学
古典和现代
善与可能的善
人
性
内在德性
外在制度
Keywords
Political philosophy
classicalism and modernism
goodness and possible goodness
human nature
internalmorality
external institution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6
作者
叶水涛
机构
江苏省教育学会
出处
《华夏教师》
2016年第6期1-1,共1页
文摘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历经多年广泛的教育实践的洗礼,日臻完善。朱永新教授创建、提倡、普及的这一教育思想,已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苏格拉底认为幸福在于一个人拥有智慧和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智慧和知识。他认为幸福在于人的德性和智慧的实现。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的最终目标是"幸福",幸福是"最高善"。他认为除了内在德性和"外在善",还要加上思辨活动,才是自足性的幸福。
关键词
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
内在德性
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
自足
性
朱永新
教育才能
学习过程
立
德
树人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内圣外王看儒家理想人格的两种类型及其衍变
7
作者
李祥俊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3期202-202,共1页
文摘
从内圣外王的视域看,先秦儒家包含主体的自我创造的理想人格和主观的自我认同的理想人格两种类型,即存在着两种类型的内圣外王。汉代儒家把主体的自我创造局限于纲常名教之内,对于主观的自我认同的道德修养也持戒备态度。宋明新儒家在理想人格上呈现出由主体的自我创造向主观的自我认同转变的趋势,并进一步强化内在德性及其超越依据。
关键词
内圣外王
理想人格
两种类型
道
德
修养
自我创造
纲常名教
自我认同
内在德性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诚信浅说
8
作者
劳莉
机构
四平卫生学校
出处
《才智》
2010年第35期203-203,共1页
文摘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被中华民族所重视,诚信一词由"诚"和"信"两个单音字构成,许慎《说文》、班固《白虎通》以诚信两字互训,其含义既相区别,又紧密联系。诚,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二义,一是本体特性之义,二是德性之义。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想
道
德
观念
表里一致
单音
郑伯克段于鄢
真实无妄
道
德
范畴
郑庄公
内在德性
狼来了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道德教育中的德性情感与德性培育
高璐佳
张鲲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德性伦理学的实践原理的两个基本含义
廖申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作为爱敬之德的孝道如何使“移孝作忠”成为可能
陈志雄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道德建设必须为市场经济服务
王官明
《学习月刊》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善与可能的善:从古典政治哲学到现代政治哲学的嬗替
刘亚明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叶水涛
《华夏教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内圣外王看儒家理想人格的两种类型及其衍变
李祥俊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
0
原文传递
8
关于诚信浅说
劳莉
《才智》
201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