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涂布液浓度对再造烟叶内在感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海龙 冯涛 +6 位作者 王志鹏 袁珏 吴建霖 陈宇超 周俊 王小升 李忠任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4期24-27,共4页
探索涂布液浓度对再造烟叶产品内在感官质量的影响,通过将涂布液浓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来保证产品内在感官质量,为实际生产中涂布液浓度工艺控制提供参考。在定量、涂布率一定的条件下对不同浓度下的再造烟叶产品进行理化检测、内在感官... 探索涂布液浓度对再造烟叶产品内在感官质量的影响,通过将涂布液浓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来保证产品内在感官质量,为实际生产中涂布液浓度工艺控制提供参考。在定量、涂布率一定的条件下对不同浓度下的再造烟叶产品进行理化检测、内在感官评价、分析研究浓度与涂布液使用时间关系,找到合理的浓度工艺控制范围,最后对该参数进行实际生产论证。涂布液浓度对再造烟叶内在感官品质有直接的影响,为了保证再造烟叶产品的内在感官质量实际生产中涂布液循环使用时间小于70min为宜;涂布液浓度在56%~65%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布 涂布液浓度 内在感官质量 涂布液使用时间 涂布率 热水可溶物
下载PDF
重提内在感官说 被引量:5
2
作者 彭锋 《美育学刊》 2017年第3期1-8,共8页
内在感官理论是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的一支重要理论,这种理论强调美与审美都是心灵的内部事务,与外在感官关系不大。但是,由于人们不再相信内在感官的存在,内在感官理论逐渐被人遗忘,于是人们将美学中的感性认识,误解为外在感官的... 内在感官理论是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的一支重要理论,这种理论强调美与审美都是心灵的内部事务,与外在感官关系不大。但是,由于人们不再相信内在感官的存在,内在感官理论逐渐被人遗忘,于是人们将美学中的感性认识,误解为外在感官的认识。其实,18世纪欧洲美学家所说的感性认识,指的是内在感官的认识。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中的内在感官理论,与中国传统美学重视心灵十分类似。比较这两种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和审美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感官 经验主义 美学 英国 心灵 心赏
下载PDF
从夏夫兹博里“内在感官说”观康德美学
3
作者 段歌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9期21-23,共3页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夏夫兹博里提出“内在感官说”,认为人类除外感官外,还拥有并具理性与感性的内感官(InnerSense),它来源于神的心灵,是美感与道德感的来源。一方面,由于“内在感官说”是17、18世纪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在美学上的反映...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夏夫兹博里提出“内在感官说”,认为人类除外感官外,还拥有并具理性与感性的内感官(InnerSense),它来源于神的心灵,是美感与道德感的来源。一方面,由于“内在感官说”是17、18世纪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在美学上的反映和融汇,具有丰富的内涵,并对之后的德国观念论美学有着隐秘而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夏夫兹博里思想与著作的驳杂,历来学界虽对“内在感官说”有大量研究,但仍有不足。以“内在感官说”为核心与契机,结合夏夫兹博里的其它美学思想,与康德的一些美学思想进行对比,不仅揭示了“内在感官说”的深层含义,同时也从侧面阐述了康德美学思想的独特之处,并给予当代西方艺术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夫兹博里 内在感官 自然神论 美善关系 康德
下载PDF
内在感官学说的生态美学意义:生态良知与生态审美 被引量:3
4
作者 程相占 张伊萱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9-180,共12页
内在感官学说在西方源远流长,在18世纪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以哈奇森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内在感官包括审美感官与道德感官,二者都是非功利的,前者的审美范式指向自然,后者以仁爱为基础,指向整个系统的最大利益而不是指向自爱,道德... 内在感官学说在西方源远流长,在18世纪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以哈奇森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内在感官包括审美感官与道德感官,二者都是非功利的,前者的审美范式指向自然,后者以仁爱为基础,指向整个系统的最大利益而不是指向自爱,道德感官控制包括审美感官在内的人类知觉能力。利奥波德从进化论与生态学的角度将大地理解为生命共同体,倡导借助生态科学来培养生态感知和生态良知,二者的结合就是与内在感官非常接近的精神之眼。在精神之眼中,自然不再是供人休闲的风景,而是生命共同体或生态系统;与此相应,在自然中欣赏到的事物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精神之眼使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去欣赏自然进程及其进化的戏剧,有别于现代自然审美的生态审美由此得以形成。内在感官学说促使我们将感受、反思和判断等因素融为一体,进而去探讨生态审美的特性与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感官 审美感官 道德感官 生态良知 精神之眼 生态审美
原文传递
再造烟叶涂布液温度的工艺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袁珏 熊珍 +6 位作者 冯涛 王志鹏 李海龙 吴建霖 陈宇超 周俊 王小升 《造纸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1期3-7,共5页
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随着涂布液循环使用时间的推移涂布液温度、含渣量发生变化,涂布液黏度随之而变化。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涂布液温度下再造烟叶产品内在感官质量的情况,确定生产中涂布液温度工艺控制范围。结果表明:根据产品品质定位... 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随着涂布液循环使用时间的推移涂布液温度、含渣量发生变化,涂布液黏度随之而变化。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涂布液温度下再造烟叶产品内在感官质量的情况,确定生产中涂布液温度工艺控制范围。结果表明:根据产品品质定位,可将涂布液温度分类进行设定:一类:50℃±允差值;二类:52.5℃±允差值;三类:42.5℃±允差值,设定值能为再造烟叶产品在线生产过程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布液 涂布液温度 内在感官质量
下载PDF
夏夫兹博里的和谐美学思想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凯 陈火青 《理论建设》 2008年第2期62-65,共4页
夏夫兹博里是十八世纪西方美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他开创了异趣于英国经验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美学新空间。他主张以和谐为中心的美善同一,内在感官、审美无利害是其美学思想构架的两大支柱,崇高被纳入其审美范畴。
关键词 和谐 内在感官 审美无利害 崇高
下载PDF
洛克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3
7
作者 章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51,共6页
洛克是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和美学的开创者,其美学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美的本质的主体性,审美活动的想像性和艺术教育的功利性。洛克的美学思想对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产生过重要影响。
关键词 复杂观念 内在感官 审美教育
下载PDF
论舍夫茨别利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2
8
作者 彭立勋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5,共8页
舍夫茨别利受自然神论和新柏拉图主义影响 ,他超越了英国经验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美学 ,在 1 8世纪的英国开创了一股新的美学思潮。其主要特点和基本观点是 :他强调美的精神本质 ,认为创造宇宙和谐整体的自然神是美的根源 ,他主张美在于形... 舍夫茨别利受自然神论和新柏拉图主义影响 ,他超越了英国经验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美学 ,在 1 8世纪的英国开创了一股新的美学思潮。其主要特点和基本观点是 :他强调美的精神本质 ,认为创造宇宙和谐整体的自然神是美的根源 ,他主张美在于形式或具有构型力量 ,美和真、善具有统一性 ;他首创审美“内在感官”说 ,指出内在感官是天生能力 ,具有直觉特点 ,审美感和道德感相通 ,属社会性情感 ;他强调艺术和道德的联系 ,主张按艺术规律发挥道德和审美的教育作用 ,从而对英国和欧洲启蒙运动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 内在感官 直觉 艺术 道德
下载PDF
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特点和原创性理论贡献 被引量:2
9
作者 彭立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4-91,共8页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促成了美学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和美的本体向审美主体和审美意识的转变,并把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创造性地提出“内在感官”说和“审美趣味”论,深化了对审美活动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它使美学由形而上的思辨研...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促成了美学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和美的本体向审美主体和审美意识的转变,并把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创造性地提出“内在感官”说和“审美趣味”论,深化了对审美活动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它使美学由形而上的思辨研究开始主要转向具体经验的研究,形成了以经验归纳和心理分析为特色的新范式,为美学注入了“观念联想”、“审美同情”等新观念。它结合时代特点,对美、崇高等传统美学范畴给予新的阐释,注入新的内涵,以诸多原创性理论丰富了西方美学,并影响着近、现代美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经验 内在感官 趣味 观念联想 同情 崇高
下载PDF
哈奇生的直觉美学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立勋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7-222,共6页
哈奇生继承并发展了英国经验派美学的“内在感官”说,对其强化了心理学解释,认为内在感官是既不同于外在感官、又不同于理性认识的先天的审美能力,具有直觉性,不涉及对象知识和个人利害,从而对美感特点作了新的概括。同时又从“美的观... 哈奇生继承并发展了英国经验派美学的“内在感官”说,对其强化了心理学解释,认为内在感官是既不同于外在感官、又不同于理性认识的先天的审美能力,具有直觉性,不涉及对象知识和个人利害,从而对美感特点作了新的概括。同时又从“美的观念”论出发,首次将美分为绝对美和相对美,前者指从对象本身所感知的美;后者指把对象看作摹本所感知的美,从而对区分自然美与艺术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作了新的探索,在西方近代美学发展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感官 直觉性 绝对美 相对美
下载PDF
夏夫兹博里与哈奇生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 辉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4-58,共5页
夏夫兹博里和哈奇生是西方美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美学家,只有把他们作为整个西方美学这个长长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才能看清他们的贡献与不足。本丈主要考察了他们的内在感官说、形式美论和美善同一思想,力图在其一致中见出流变,闪光之处... 夏夫兹博里和哈奇生是西方美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美学家,只有把他们作为整个西方美学这个长长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才能看清他们的贡献与不足。本丈主要考察了他们的内在感官说、形式美论和美善同一思想,力图在其一致中见出流变,闪光之处见出历史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感官 形式美 经验主义
下载PDF
夏夫兹博里与哈奇生美学思想比较分析
12
作者 杜正华 《咸宁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69-71,共3页
以前的研究者大多注意到夏夫兹博里和哈奇生美学思想的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很少有人专门论述他们美学思想上的差异,仔细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在哲学基础、美的分类和"内在感官"说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关键词 经验主义 美的分类 内在感官
下载PDF
西方经验主义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兵 《外国文学研究》 1987年第4期117-124,共8页
所谓经验主义美学,是指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在英国缘起和发展,并在今天成为整个欧美美学界主潮的一个强有力的美学流派。它与传统理性主义美学相对立,其特点表现为:强调人们只应在感觉经验的范围之内去考察美的本质,反对理性主义在感... 所谓经验主义美学,是指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在英国缘起和发展,并在今天成为整个欧美美学界主潮的一个强有力的美学流派。它与传统理性主义美学相对立,其特点表现为:强调人们只应在感觉经验的范围之内去考察美的本质,反对理性主义在感觉经验之外去把美的本质归为神灵或上帝,因此对传统的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实际上就变成了对审美经验的本质的探索。与此相关的便是对研究方法或认识途径的确定:即强调只应通过对经验的归纳才可以达到对美的科学的和真正的认识,而通过演绎推理所获得的对美的认识则是虚假的,因为后者使人的认识超越了经验的范围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审美经验 三个阶段 感觉经验 理性主义美学 研究方法 十八世纪 本质问题 十七世纪 内在感官
下载PDF
阿奎那的审美理论评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君武 《湖湘论坛》 1995年第4期78-81,共4页
托马斯·阿奎那(1226—1274)是欧洲中世纪的哲学大家。他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其《神学大全》中。其论美感的只言片语在美学衰颓的中世纪可谓凤毛鳞角,它们涉及美感特性、美感根源、审美能力等方面。本文试作如下评析。一。
关键词 审美感觉 审美能力 审美感官 审美感受 审美主体 欧洲中世纪 根源 托马斯·阿奎那 内在感官 心智
下载PDF
诗歌理论:开拓新的视野——读吴思敬的《心理诗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橹 《教育艺术》 1998年第4期36-37,共2页
诗歌理论:开拓新的视野———读吴思敬的《心理诗学》●叶橹中国的诗学研究一直是处在寂寞的境况之中,这一点恐怕是无法否认的。然而也有那么一些甘于寂寞的人在默默地耗费着自己的心血,吴思敬便是这样一种人。多年来他一直不懈地在... 诗歌理论:开拓新的视野———读吴思敬的《心理诗学》●叶橹中国的诗学研究一直是处在寂寞的境况之中,这一点恐怕是无法否认的。然而也有那么一些甘于寂寞的人在默默地耗费着自己的心血,吴思敬便是这样一种人。多年来他一直不懈地在教学之余写文章、办刊物,为中国的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理论 诗歌创作 内驱力 诗学 “原生态” 审美知觉 “感觉” 创作心态 理论建设 内在感官
下载PDF
夏夫兹博里美学思想漫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利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39-44,共6页
夏夫兹博里美学思想漫评杨利辰作为十八世纪主要思潮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是在培根、霍布斯和洛克等人哲学观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在总体特征上呈现出强烈的经验主义和感觉主义色彩。为启蒙主义奠基的培根,曾激烈地抨击过经院派玄... 夏夫兹博里美学思想漫评杨利辰作为十八世纪主要思潮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是在培根、霍布斯和洛克等人哲学观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在总体特征上呈现出强烈的经验主义和感觉主义色彩。为启蒙主义奠基的培根,曾激烈地抨击过经院派玄学思辨是只会从自己腹中吐出丝来织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新柏拉图主义 启蒙主义 普罗提诺 自然神 创造力 理想世界 内在感官 经验主义 十八世纪
下载PDF
让感观透过层层迷雾——新诗审美的否证性命题
17
作者 王邵军 《齐鲁学刊》 1987年第6期110-113,101,共5页
任凭你在千种形式里隐身,我外在和内在的感性所认识的, 可是,最亲爱的,我立刻认识你;你感化一切的,我认识都由于你; 任凭你蒙上魔术的纱巾,若是我呼唤真主的一百个圣名, 最在眼前的,我立即认识你。每个圣名都响应一个名称为了你。这或... 任凭你在千种形式里隐身,我外在和内在的感性所认识的, 可是,最亲爱的,我立刻认识你;你感化一切的,我认识都由于你; 任凭你蒙上魔术的纱巾,若是我呼唤真主的一百个圣名, 最在眼前的,我立即认识你。每个圣名都响应一个名称为了你。这或许只是一首情诗,情切而深挚的爱化为最富有穿透力的内在感官——“你”,无论在何处跳荡,“我”都能即刻识别。然而,当我把它嵌在文章的起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内在感官 诗美 感知 体验 事实 感性 认识 透过 宇宙本体
下载PDF
论乐感在音乐创作与审美中的共振效应
18
作者 邵桂兰 王建高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9年第2期15-17,共3页
乐感作为一种把握对象世界的基本方式,在音乐艺术中有着极为特殊的作用和意义.汉斯立克在他的《论音乐的美》里强调说:“感觉是音乐审美愉快的条件,是情感的基础”.可见,音乐艺术中的审美愉悦和审美情感是靠乐感去感受的,没有好的乐感,... 乐感作为一种把握对象世界的基本方式,在音乐艺术中有着极为特殊的作用和意义.汉斯立克在他的《论音乐的美》里强调说:“感觉是音乐审美愉快的条件,是情感的基础”.可见,音乐艺术中的审美愉悦和审美情感是靠乐感去感受的,没有好的乐感,就不可能感受和领略音乐内容及其形式的美.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曾指出,“人在其智慧的深处具有一种独特的隐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们能领悟艺术,而音乐就是能迫使这种感觉振动的手段之一”.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一场好的音乐演奏,一对好的“音乐的耳朵”,无疑都拥有这种“感觉振动” 的艺术功能,也正是由于这种“音乐感觉的振动”,才将创作——演出——听众联结成为三位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创作 音乐感觉 再造想象 情绪体验 音乐艺术 内在感官 审美感觉 音乐作品 审美对象 感觉力
下载PDF
审美中的反映与反应
19
作者 伯成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9期36-38,共3页
人们常说:美感是对美的反映。如果坚持这种意见,那么,也就很容易地会同其它两种意见连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理论体系。一是在探讨审美感官时.强调的往往只是眼睛与耳朵;二是在阐述美感的作用时,强调的往往总是认识。美感究竟是不是对美... 人们常说:美感是对美的反映。如果坚持这种意见,那么,也就很容易地会同其它两种意见连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理论体系。一是在探讨审美感官时.强调的往往只是眼睛与耳朵;二是在阐述美感的作用时,强调的往往总是认识。美感究竟是不是对美的一种反映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感官 理论体系 内在感官 普洛丁 心灵美 欣赏能力 月夜忆舍弟 杜甫诗 审美活动 欣赏活动
下载PDF
电影《香水》美学解读
20
作者 彭洋捷 《西部广播电视》 2019年第9期101-102,共2页
电影《香水》用视觉的方式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富有想象空间的气味世界,对气味的追逐导致葛奴乙成为一个没有温度的杀手,在气味的影响下普罗大众也抛下了所谓的礼义廉耻沉浸在情欲之中。电影对嗅觉与美的呈现,传达出独特的感官与美的思考... 电影《香水》用视觉的方式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富有想象空间的气味世界,对气味的追逐导致葛奴乙成为一个没有温度的杀手,在气味的影响下普罗大众也抛下了所谓的礼义廉耻沉浸在情欲之中。电影对嗅觉与美的呈现,传达出独特的感官与美的思考。本文主要从美学角度对电影的具体形象和抽象意义进行分析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水》 美学 内在感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