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调节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子4内在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牛文彦 姚智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刺激骨骼肌摄取葡萄糖的机制。方法观察GluT4转位和葡萄糖摄取对SB203580和Wortmannin的响应,以及胰岛素在分化前后的细胞中对两者的作用,研究胰岛素信号通路。结果胰岛素分别增加GluT4转位和葡萄糖摄取2.5±0.2倍和2... 目的探讨胰岛素刺激骨骼肌摄取葡萄糖的机制。方法观察GluT4转位和葡萄糖摄取对SB203580和Wortmannin的响应,以及胰岛素在分化前后的细胞中对两者的作用,研究胰岛素信号通路。结果胰岛素分别增加GluT4转位和葡萄糖摄取2.5±0.2倍和2.2±0.1倍;但t1/2不同,分别为3.3min和6.0min;且两者对Wortmannin的敏感性不同,IC50分别为43nmol/L和3nmol/L。SB203580分别抑制64%和62%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和细胞膜上GluT4的标记,但不影响GluT4转位;胰岛素刺激前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摄取增加的倍数(1.7±0.1倍vs对照组)小于GluT4转位增加的倍数(2.3±0.1倍vs对照组)。结论成熟骨骼肌细胞中存在两个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分别介导GluT4的转位和活化,胰岛素利用这两条信号通路达到最大的刺激细胞摄取葡萄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子4 葡萄糖摄取 转位 内在活性
下载PDF
附子的研究Ⅴ.附子的强心有效成分之一——去甲乌药碱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概况 被引量:16
2
作者 周运鹏 江京莉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2年第3期43-46,共4页
去甲乌药碱(Higenamine,dl-demethylcol-arine DMC)首先由Kosuge从日本附子Aconitumjaponicum Thumb中分离提取得到,其化学结构式为1-羟基-6,7-二羟基-四氢异喹啉,能明显增加离体蛙心收缩力,而认为是附子的强心成分,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 去甲乌药碱(Higenamine,dl-demethylcol-arine DMC)首先由Kosuge从日本附子Aconitumjaponicum Thumb中分离提取得到,其化学结构式为1-羟基-6,7-二羟基-四氢异喹啉,能明显增加离体蛙心收缩力,而认为是附子的强心成分,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注意并进行了许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乌药碱 异喹啉 收缩力 化学结构式 窦房结 缓慢性心律失常 THUMB 内在活性 房室传导阻滞 受体激动剂
下载PDF
新开河白参的药理作用
3
作者 杨晓静 张志伟 +1 位作者 张泓嵬 张树臣 《人参研究》 1989年第4期17-19,11,共4页
人参由于加工方法上的差异,在商品上有红参、白参的区别。业已证实,这种不同的加工方法,不仅使得商品外在质量不相一致,而且导致内在活性成分量与质上的差异。基于这种事实,我们在和吉林省集安市参茸公司共同研制新开河红参的基础上,并... 人参由于加工方法上的差异,在商品上有红参、白参的区别。业已证实,这种不同的加工方法,不仅使得商品外在质量不相一致,而且导致内在活性成分量与质上的差异。基于这种事实,我们在和吉林省集安市参茸公司共同研制新开河红参的基础上,并加以改良、创新,研制出新的商品白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作用 内在活性 加工方法 异丙肾上腺素 外在质量 存活时间 合成作用 鼠骨 大鼠 小鼠血糖
下载PDF
1—芳氧基—3—胺基—2—丙醇类β—阻滞剂
4
作者 古可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42-47,共6页
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药物中,仲胺衍生物占多数。仲胺类药物中,有一类非常重要的广泛应用于临床的β-受体阻滞剂——1—芳氧基—3—胺基—2—丙醇(Ⅰ):
关键词 阻滞剂 洛尔 交感神经系统 仲胺 肾上腺素能 拟交感 普罗帕酮 快速型心律失常 心率血压乘积 内在活性
下载PDF
憩室病患者结肠肌束的神经收缩:内大麻醇和P物质的作用
5
作者 Guagnini F. Valenti M. +2 位作者 Mukenge S. T. Croci 尹勇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6年第11期32-32,共1页
Background and aims: Diverticulosis is a common disease of not completely defined pathogenesis. Motor abnormalities of the intestinal wall have been frequently described but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mechanisms... Background and aims: Diverticulosis is a common disease of not completely defined pathogenesis. Motor abnormalities of the intestinal wall have been frequently described but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mechanisms. We investigated in vitro the neural response of colonic longitudinal muscle strips from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complicated diverticular disease (diverticulitis). Methods: The neural contractile response to electrical field stimulation of longitudinal muscle strips from the colon of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for colonic cancer or diverticulitis was challenged by different receptor agonists and antagonists. Results: Contractions of colonic strips from healthy controls and diverticulitis specimens were abolished by atropine. The βadrenergic agonist (-) isoprenaline and the tachykinin NK1 receptor antagonist SR140333 had similar potency in reducing the electrical twitch response in controls and diseased tissues, while the cannabinoid receptor agonist (+)WIN 55,212-2 was 100 times more potent in inhibiting contractions in controls (IC50 42 nmol/l) than in diverticulitis strips. SR141716, a selective antagonist of the cannabinoid CB1 receptor, had no intrinsic activity in control preparations but potentiated the neural twitch in diseased tissues by up to 196%in a concentration dependent manner. SR141716 inhibited (+)WIN 55,212-2 induced relaxation in control strips but had no efficacy on (+)WIN 55,212-2 responses in strips from diverticular disease patients. Colonic levels of the endogenous ligand of cannabinoid and vanilloid TRPV1 receptors anandamide were more than twice those of control tissues (54 v 127 pmol/g tissue). The axonal conduction blocker tetrodotoxin had opposite effects in the two preparations, completely inhibiting the contractions of control strips but potentiating those in diverticular preparations, an effect selectively inhibited by SR140333. Conclusions: Neural control of colon motility is profoundly altered in patients with diverticulitis. Their raised levels of anandamide, apparent desensitisation of the presynaptic neural cannabinoid CB1 receptor, and the SR141716 induced intrinsic response, suggest that endocannabinoid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complications of colonic diverticular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憩室病 P物质 大麻醇 结肠动力 肌束 颤搐反应 受体激动剂 受体拮抗剂 憩室炎 内在活性
下载PDF
受体学说与临床实践
6
作者 曾志海 徐昌华 +1 位作者 闵芳芹 徐伟成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6年第4期30-31,44,共3页
1987年,英国生理学家LangLey根据阿托品和毛果芸香碱对猫唾液分泌的拮抗作用,首次提出了“接受物质”的假说。后经大量实验演证,已发展为今天的受体学说。受体学说是从药理学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是药效学的基本理论;现在已延伸到整个生物... 1987年,英国生理学家LangLey根据阿托品和毛果芸香碱对猫唾液分泌的拮抗作用,首次提出了“接受物质”的假说。后经大量实验演证,已发展为今天的受体学说。受体学说是从药理学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是药效学的基本理论;现在已延伸到整个生物医学科学领域。它不仅在解释药物作用机理、指导合理用药及研究开发新药方面有极重要的价值,而且有助于从生理、生化效应的本质中去揭示生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学说 临床实践 性激素受体 不良反应 内在活性 阿片受体 吗啡 多潘立酮 受体激动剂 药物作用机理
下载PDF
Nebivolol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应用
7
作者 魏斌 李晓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9年第4期40-40,共1页
Nebivolol是亲脂性的β<sub>1</sub>受体阻断剂,缺乏内在拟交感活性,其降压作用除与阻断β<sub>1</sub>受体外,还与激动5-HT<sub>1A</sub>受体和诱导血管内皮L-精氨酸-NO途径释放NO有关。该药对左... Nebivolol是亲脂性的β<sub>1</sub>受体阻断剂,缺乏内在拟交感活性,其降压作用除与阻断β<sub>1</sub>受体外,还与激动5-HT<sub>1A</sub>受体和诱导血管内皮L-精氨酸-NO途径释放NO有关。该药对左心室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血糖和血脂代谢未见明显影响。 与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安替洛尔、美替洛尔、赖诺普利和硝苯地平相比,推荐剂量的Nebivolol(每天5mg)可有效降低血压,且可比硝苯地平更有效地抑制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的升高;而和依那普利相比,Nebivolol在短期内可显著降低血压,而若长期应用,二者的降压效果未见明显差别。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BIVOLOL 原发性高血压 硝苯地平 依那普利 安替洛尔 美替洛尔 左心室功能 血糖和血脂代谢 内在拟交感活性 抗高血压药
下载PDF
“六化”教学法在药理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8
作者 覃俊佳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36-37,共2页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了“六化”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深受学生的欢迎。所谓“六化”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导言化、个性化、拟人化、形象化、具体化和通俗化。 一、导言化。所谓导言,就是引导或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了“六化”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深受学生的欢迎。所谓“六化”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导言化、个性化、拟人化、形象化、具体化和通俗化。 一、导言化。所谓导言,就是引导或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简要言论,在每堂课开始时讲述。设计得好的导言,能紧紧地吸引学生听好课,掌握好讲授的重点内容,还能使学生记忆深刻。那么怎样设计好导言呢?简单地说就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围绕讲授的重点内容进行设计。例如讲抗胆碱药这一章时,设计了如下一段导言:“有一对新婚青年夫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法 药理学 课堂教学 过敏性休克 肾上腺素受体 个性化 内在拟交感活性 重点内容 皮肤过敏试验 儿茶酚胺
下载PDF
两种尿激酶原变体(Ala^(175)→Ser,Tyr^(187)→His,Lys^(300)→His和Ala^(175)→Ser,Tyr^(187)→His)的构建及性质研究
9
作者 史蔚 朱慧 +2 位作者 薛宇鸣 唐堂 马忠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08-212,共5页
利用定点突变方法 ,构建了尿激酶原变体基因muk1(Ala175→Ser,Tyr187→His ,Lys30 0→His)及muk2 (Ala175→Ser ,Tyr187→His) .两种尿激酶原变体在大肠杆菌BL2 1中表达得到包涵体 ,经体外变复性 ,SP Sepharose离子交换柱层析 ,Benzamid... 利用定点突变方法 ,构建了尿激酶原变体基因muk1(Ala175→Ser,Tyr187→His ,Lys30 0→His)及muk2 (Ala175→Ser ,Tyr187→His) .两种尿激酶原变体在大肠杆菌BL2 1中表达得到包涵体 ,经体外变复性 ,SP Sepharose离子交换柱层析 ,Benzamidine Sepharose吸附除去双链尿激酶 ,得到的蛋白均为银染一条带 .用人工合成的发色底物S2 4 4 4测量muk1、muk2的动力学性质 ,muk1的内在酶活性比野生型 pro UK降低 8倍 ,muk2的内在酶活性比野生型 pro UK降低 2 .5倍 ;它们经纤溶酶 (plasmin)激活后的双链活性与 pro UK相比分别为muk1提高 50 % ,muk2和pro UK相当 .在实验基础上讨论了 pro UK高内源性催化活性的机制及其结构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原 定点突变 内在活性 血栓 药物疗物
下载PDF
药物分子设计的策略:药理活性与成药性 被引量:35
10
作者 郭宗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9-547,共9页
化合物的内在活性和成药性是创新药物的两个基本要素,活性是药物的基础和核心,成药性是辅佐活性发挥药效的必要条件,两者互为依存。药物在体内的药剂相、药代动力相和药效相可概括为活性和成药性的展示过程。成药性是药物除活性外的其... 化合物的内在活性和成药性是创新药物的两个基本要素,活性是药物的基础和核心,成药性是辅佐活性发挥药效的必要条件,两者互为依存。药物在体内的药剂相、药代动力相和药效相可概括为活性和成药性的展示过程。成药性是药物除活性外的其他所有性质,包括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化学性质、药代动力学性质和毒副作用,这是在不同层次上表征药物的性质和行为,但又相互关联与制约。活性与成药性由化学结构所决定,体现在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的结合上,寓于分子的结构之中。先导物的优化是对活性、物化、生化、药代和安全性等性质的多维空间的分子操作,因而具有丰富的药物化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设计 内在活性 成药性 先导物优化
原文传递
M3受体亚型介导内毒素诱导兔离体肺动脉舒张反应的研究
11
作者 索良源 于泓波 张锦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目的 探讨M毒蕈碱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 M)亚型M3对内毒素诱导的肺动脉环张力的调节作用及在内毒素作用下M3受体的变化,以探讨感染性休克肺动脉血管反应性改变的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6只,体重2.0-2.5 kg,随机分2... 目的 探讨M毒蕈碱受体(muscarinic receptor M)亚型M3对内毒素诱导的肺动脉环张力的调节作用及在内毒素作用下M3受体的变化,以探讨感染性休克肺动脉血管反应性改变的机制。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6只,体重2.0-2.5 kg,随机分2组:盐水加达非那新正常组(N组,n=45),内毒素加达非那新组(L组,n=48)。通过离体血管环技术观察正常及M3受体亚型阻断剂达非那新不同剂量(100、10、1、0.1和0.01μmol/L)分别预孵育后血管对苯肾上腺素(PE1μmol/L)及乙酰胆碱(ACH 1、10和100μmol/L)的张力变化。结果 (1)正常组肺动脉对ACH累计曲线的舒张百分比分别为(0.095±0.034)%,(0.150±0.036)%,(0.445±0.090)%,用内毒素(4μg/m L,4 h)处理后分别为(0.044±0.016)%,(0.093±0.029)%,(0.311±0.028)%。(2)达非那新对不同浓度ACH(1、10和100μmol/L)反应得出的EC50值分别为正常组1.483、2.757和2.958,内毒素组6.015、6.242和6.411。(3)达非那新对不同浓度的ACH(1、10和100μmol/L)反应得出的内在活性a值分别为正常组0.014 6、0.032 3和0.082 5,内毒素组0.012 4、0.024 5和0.055 6。结论 内毒素孵育降低了肺动脉对ACH的舒张反应,M3受体亚型介导了此舒张反应;内毒素减低了M3受体亚型的内在活性。内毒素使M3受体亚型内在活性降低是内毒素作用下肺动脉对ACH舒张反应降低的作用机制之一,也可能是感染性休克时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反应 M3受体 内在活性 内毒素休克 内毒素诱导 感染性休克 受体亚型 阻断剂 血管反应性 毒蕈碱受体
原文传递
苯二氮拮抗药——Flumazènil
12
作者 王朝仁 郑斯聚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自从1977年证明在中枢神经系统存在苯二氮(?)(BDZ)受体以来,就设想如同吗啡类药与纳洛酮的关系一样,必然有BDZ的拮抗药。1979年Roche制药厂研究室的研究者果然发现咪唑二氮(?)的一个衍生物具有拮抗BDZ的作用。此药最初的代号为RO15-1788... 自从1977年证明在中枢神经系统存在苯二氮(?)(BDZ)受体以来,就设想如同吗啡类药与纳洛酮的关系一样,必然有BDZ的拮抗药。1979年Roche制药厂研究室的研究者果然发现咪唑二氮(?)的一个衍生物具有拮抗BDZ的作用。此药最初的代号为RO15-1788,以后定名为Flumazenil(以下称FZ)由于此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二氮 拮抗药 Flumaz NIL 咪哇安定 中枢神经系统 药物中毒 受体结合 内在活性 首过效应
原文传递
G蛋白偶联受体119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素梅 房元英 +1 位作者 刘荣华 杨尊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34-2842,共9页
G蛋白偶联受体119(GPR119)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希望的靶点,它既可以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也能够通过刺激葡萄糖依赖性GIP/CLP-1的释放间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而不引起低血糖。小分子GPR119激动剂具有显著的作用优势,使其成为开发2型糖尿... G蛋白偶联受体119(GPR119)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希望的靶点,它既可以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也能够通过刺激葡萄糖依赖性GIP/CLP-1的释放间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而不引起低血糖。小分子GPR119激动剂具有显著的作用优势,使其成为开发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近五年基于GPR119靶点的抗糖尿病活性小分子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119 G蛋白偶联受体119激动剂 2型糖尿病 低血糖 内在活性
原文传递
利培酮添加不同剂量的丁螺环酮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刘梦 闻荣海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5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求丁螺环酮的剂量对服用利培酮的稳定期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将40例服用利培酮的稳定期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 n=20)添加30 mg/d丁螺环酮,另一组( n=20)添加50 mg/d丁螺环酮,... 目的:探求丁螺环酮的剂量对服用利培酮的稳定期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将40例服用利培酮的稳定期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 n=20)添加30 mg/d丁螺环酮,另一组( n=20)添加50 mg/d丁螺环酮,治疗时间12周。治疗前后分别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简明成套测评量表(BACS)中文版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用副反应量表( TESS )评价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添加50 mg/d丁螺环酮对患者的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有显著改善(p<0.05),并对阴性症状分有很显著改变(P<0.001),但添加30mg/d丁螺环酮对认知和阴性症状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丁螺环酮联合利培酮可以改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部分认知缺陷和阴性症状,但存在剂量依赖性。这一结果仍需大量研究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丁螺环酮 5-HT1A受体 认知缺陷 内在活性
原文传递
2001年下半年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药理学(一)试题
15
《考试与招生》 2002年第7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药理学 普萘洛尔 硝酸甘油 作用机制 药物效应动力学 内在活性 2001年 吸入麻醉药 K+-ATP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