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学校文化内在转型论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余保华 《现代教育论丛》 2007年第8期47-49,共3页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变革与发展的原动力,它影响着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文章从学校教育的宗旨、功能、任务、内容和办学理念等五个方面,来阐述当代中国学校文化的内在转型。
关键词 文化 学校文化 内在转型
下载PDF
论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转型与战略构想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历荣 王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66-71,92,共7页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文明发展道路"典型实践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预演,美丽乡村建设发生了由以外在美为重点转变为以内在美为重点,从"一美&...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文明发展道路"典型实践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预演,美丽乡村建设发生了由以外在美为重点转变为以内在美为重点,从"一美",即"环境美"向"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人文美"等"四美"的转型,它预示着美丽中国建设也必将发生由不全面到全面的转型。"文明发展道路"是美丽中国建设内在转型的理论逻辑;"一美"到"四美"是美丽中国建设内在转型的生成逻辑。大力建设美丽文化,培养千百万美丽新人;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广泛深入地开展美丽乡村和美丽城镇建设等战略举措是美丽中国建设内在转型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内在转型 战略构想 美丽乡村建设
下载PDF
王元化第三次“反思”与当代文论的内在转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水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0,共5页
王元化一生经历了三次具有节点性的反思,其中九十年代的第三次反思不仅是其个人学术转向成熟的标志,也在更深层次上与时代的变迁相呼应。在这一反思中,王元化对曾经皈依和崇拜的黑格尔同一性哲学,以及以追求普遍性、规律性、历史与逻辑... 王元化一生经历了三次具有节点性的反思,其中九十年代的第三次反思不仅是其个人学术转向成熟的标志,也在更深层次上与时代的变迁相呼应。在这一反思中,王元化对曾经皈依和崇拜的黑格尔同一性哲学,以及以追求普遍性、规律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呼唤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文论思维新范式。王元化思想的变化,一方面与八十年代后渐次引进的以解构和差异为旨归的后现代思潮相呼应,一方面是王元化文革后对黑格尔哲学中国影响反思的必然结果。如果把后现代思潮的引入看做是中国文论转型的外在契机,那么王元化等人对黑格尔以及中国当代思想反思则是内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元化 反思 同一性 当代文论 内在转型
下载PDF
传统三教内在转型的近现代尝试——王凤仪教化哲学研究
4
作者 李明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民国时期王凤仪教化哲学以天性良知为内在把柄,以伦常格物为主体内容,以四大界三界五行为基本框架,具有立足自性、伦常本位和三教混融、面向大众的特色。王凤仪教化哲学是中国儒道释三教近现代内在转型探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育民... 民国时期王凤仪教化哲学以天性良知为内在把柄,以伦常格物为主体内容,以四大界三界五行为基本框架,具有立足自性、伦常本位和三教混融、面向大众的特色。王凤仪教化哲学是中国儒道释三教近现代内在转型探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育民族文化自信的现代尝试,也是西方文化中国化的宝贵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凤仪 天性良知 伦常格物 传统文化内在转型
原文传递
双向嵌入:理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的新视角 被引量:44
5
作者 尹阿雳 赵环 徐选国 《社会工作》 2016年第3期47-55,125-126,共9页
通过反思性回顾和梳理现有的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在结合我国社会工作建构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即"双向嵌入"理论视角。现有研究中的"单向嵌入观"与"内在转型观&qu... 通过反思性回顾和梳理现有的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在结合我国社会工作建构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即"双向嵌入"理论视角。现有研究中的"单向嵌入观"与"内在转型观"都存在各自理论解释的限度,难以有效回应现实发展的需要;而秉承"双向嵌入"的理论分析视角,则能有效解决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张力和不足,并在解释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时呈现出更高程度的恰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双向嵌入单向嵌入 内在转型 理论创新
下载PDF
农民经济的分化与转型:重返列宁-恰亚诺夫之争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慧鹏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28,共17页
围绕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经济的性质、农民分化的性质与发展趋势、农民的前途命运等问题,列宁和恰亚诺夫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恰亚诺夫强调农民家庭经营的非资本主义性质,以及农民家庭农场相对于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优势,列宁则认为... 围绕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经济的性质、农民分化的性质与发展趋势、农民的前途命运等问题,列宁和恰亚诺夫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恰亚诺夫强调农民家庭经营的非资本主义性质,以及农民家庭农场相对于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优势,列宁则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民家庭经营已经具备资本主义化的内在动力。本文详细梳理了列宁-恰亚诺夫之争,并对这一争论在当代中国的回响进行了评述。本文认为,在农业资本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小农家庭经营的外在形式虽然得以延续,但其内在的性质和运行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农民经济已经不再是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而是嵌入于资本主导的分工体系,从属于资本积累的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农民经济 内在转型列宁 恰亚诺夫
原文传递
农业转型概念的双重化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立新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2-57,159,共7页
自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来,农业问题就一直是马克思主义论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情境的变化,农业转型概念的内涵却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域中逐步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概念的内涵被双重化了,具有了"内在的农业转型&q... 自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来,农业问题就一直是马克思主义论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历史情境的变化,农业转型概念的内涵却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域中逐步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概念的内涵被双重化了,具有了"内在的农业转型"和"外在的农业转型"的双重含义。与"农业转型"概念的这种演变相适应,农业问题研究中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问题 内在的农业转型 外在的农业转型 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本质在发展中的双重转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俊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15,共3页
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双重转型。其一是内在规定的转型:一方面在同一发展阶段会因为条件的变化而转型,另一方面会因升级换代而转型;其二是内在规定在外化时的转型。只有认识这种双重转型,才能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规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 内在规定转型 外在表现转型
下载PDF
民族地区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策略——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石震 《中国社会工作》 2018年第18期12-16,共5页
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实践领域,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是学界研究的重要议题。借助于社会史分析,医务社会工作在欧美的发展图景是一种内源式发展。而受地域环境、制度背景和发展时序的限制,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出现内在转... 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实践领域,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是学界研究的重要议题。借助于社会史分析,医务社会工作在欧美的发展图景是一种内源式发展。而受地域环境、制度背景和发展时序的限制,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出现内在转型不足,呈现单向嵌入的发展图景。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需要考量民族地区特点和阶段,采取双向嵌入的阶段式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社会工作 内在转型 单向嵌入 双向嵌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