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关于自我知识及其与内容外在论的冲突
- 1
-
-
作者
张子夏
-
机构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96,158,共8页
-
文摘
传统哲学一般认为,我们通过内省来认识内部世界,通过感知来认识外部世界。我们对自我知识的理解正是建立在内省这种独特的获取方式之上的。自我知识的一系列特性有赖于内容的内在性。支持内省理论的人都会假定有内实在域的存在,内实在域中的对象构成思想的内容。可是克里普克-普特南的历史-因果指称理论则认为,内容外在于心智,意义并不在头脑之中。仅仅通过内省,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思想的内容是什么。然而以克里普克-普特南的方式将概念、语词、内容捆绑在一起,又很可能会致使窄内容出现,从而把问题带入困境。所以,否定内容外在论与否定自我知识的两方都无法达成各自的目标。塞恩斯伯里和泰的"概念的起源主义理论",同样无法解决自我知识与内容外在论的冲突。有效解决两者冲突的途径应当是寻求两者的兼容性,而密立根的理论正是解决这一冲突的强大工具。
-
关键词
自我知识
内容外在论
内省
因果—历史指标理论
密立根
-
Keywords
self-knowledge
content externalism
causal theory of reference
originalist theory of concepts
-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
-
题名内容外在论与辩护内在论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王华平
-
机构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出处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2-119,共18页
-
基金
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当代心灵哲学中的析取论研究"(10CZX031)的资助
-
文摘
20世纪的哲学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外在论。它们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思想冲击。本文侧重于讨论内容外在论对知识论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内容外在论的确排除了某些形式的辩护内在论。另一方面,它又可以用来改良辩护内在论,从而形成一种更为可取的内在论知识论。笔者以博格西安的自我知识论证、邦约尔的不可达及论证和伯奇的知觉资证理论为例说明了这一点。笔者的结论是,知识论的辩护理论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容纳心灵哲学的外在论。
-
关键词
辩护内在论
内容外在论
相容论
析取论
-
分类号
B516.5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
-
题名博奇论外在主义与自我知识的兼容
- 3
-
-
作者
蒙锡岗
-
机构
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3-107,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当代心灵哲学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研究"(10YJC710042)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马克思主义意识论阐释范式转换研究"
-
文摘
博奇(Tyler Burge)对于内容外在论与自我知识的观念提出许多重要的看法。他主张心理内容部分是由思想者之外的社会环境与物理性质所决定,认为外在论与自我知识观念两者是完全兼容的。该观点遭到很多哲学家的质疑,博奇对各种质疑进行了回应,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有效的辩护。
-
关键词
心理内容
内容外在论
自我知识
兼容
-
Keywords
psychological content
content externalism
self knowledge
compatible
-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
-
题名知觉表征论的难题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黄原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5,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认知科学对当代哲学的挑战"(项目编号:11&ZD187)
-
文摘
知觉表征论主张知觉经验具有表征内容,且经验的现象特征被表征内容所穷尽。这反过来将意味着,如果现象特征不变,那么表征内容也不变。由于知觉表征论的这一特性,它与内容外在论、感受质内在论三者不兼容。体现这种不兼容难题的一个示例是反转地球思想实验。本文对不兼容难题、反转地球实验进行分析,对表征论者作出的不同回应进行探讨,指出这些回应并不令人满意。这一现状提示出一条理论路径:搁置知觉表征论,而转向一种更审慎的理论出发点——弱意向论。
-
关键词
表征论
内容外在论
反转地球
-
Keywords
Representationalism
Content externalism
Inverted earth
-
分类号
B0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