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与血管旁内层视网膜异常(PIRA)的关系以及前膜剥除手术对PIRA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文鹏 刘昕笛 +3 位作者 廖丁莹 姚静 刘倩影 郑玉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2-364,368,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和血管旁内层视网膜异常(paravascular inner retinal abnormalities,PIRA)的关系以及前膜剥除手术对PIRA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 目的探讨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和血管旁内层视网膜异常(paravascular inner retinal abnormalities,PIRA)的关系以及前膜剥除手术对PIRA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IERM患者49例49眼。将21例同时具有IERM和PIRA的患者作为PIRA病变组;28例有IERM但不伴有PIRA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每例患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检测黄斑部视网膜厚度(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MRT)和PIRA病变等级,分析两组间MRT的差异;对于接受视网膜前膜剥除手术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MRT和PIRA病变的变化情况。结果PIRA病变组患者MRT为(250.05±54.34)μm,对照组为(218.89±17.64)μm,PIRA病变组MRT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9,P<0.05)。PIRA病变组中,8眼为1级病变,6眼为2级病变,7眼为3级病变。1级病变组患者MRT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病变组及3级病变组患者MRT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5眼IERM伴有牵拉性黄斑水肿的患者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内界膜剥除术,手术后伴有PIRA的IERM患者黄斑水肿消退且PIRA亦消失。结论2级以上PIRA病变与IERM显著相关,并可通过前膜剥除手术修复病变,提示PIRA病变的加重与IERM对视网膜的切向牵拉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旁内层视网膜异常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 黄斑部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早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内层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芹 张昊志 代艳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6期487-491,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内层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于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81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行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检查测定内层视网膜厚度,并...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内层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于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81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行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检查测定内层视网膜厚度,并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行眼底荧光造影后按照2002年国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47例)和轻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轻度NPDR组,34例),探讨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内层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与NDR组相比,轻度NPDR组正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正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黄斑区平均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L-IPL)厚度及视乳头平均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均降低(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正中SCV、腓总MCV、腓肠SCV与黄斑平均GCL-IPL厚度呈正相关(r=0.428,r=0.386,r=0.434;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腓肠SCV(OR=1.03,95%CI:0.78~3.13,P=0.011,B=-0.143,Walds=6.54)及黄斑区平均GCL-IPL厚度(OR=1.05,95%CI:0.76~0.91,P=0.003,B=-0.176,Walds=14.41)是2型糖尿病患者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DR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正中SCV、正中MCV、腓总MCV、胫MCV及腓肠SCV)与黄斑区平均GCL-IPL厚度呈正相关,腓肠SCV降低可能是早期识别DR的潜在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内层视网膜厚度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视网膜内层结构对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陆楠 郭硕 +2 位作者 郭莹 杨冬妮 杨世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327-1331,共5页
目的研究视网膜内层结构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PPV)后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确诊PDR并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118例(135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6个月,... 目的研究视网膜内层结构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PPV)后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确诊PDR并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118例(135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视力变化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98,109眼)和预后不良组(n=20,26眼)。比较术后1个月不同预后患者的视网膜内层厚度、视网膜内层不连续(DRIL)长度和中央黄斑厚度(CMT);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视网膜内层厚度、DRIL长度和CMT与PDR患者PPV后预后不良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视网膜内层厚度、DRIL长度和CMT对PDR患者PPV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1个月,预后良好组患者视网膜内层厚度、DRIL长度和CMT厚度分别为(185.93±19.68)、(565.42±53.12)、(327.31±23.51)μm,均显著小于预后不良组[(132.25±11.59)、(235.17±40.18)、(225.52±18.33)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视网膜结构中的视网膜内层厚度、DRIL长度和CMT厚度与PDR患者PPV后视力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r=0.679、0.683、0.62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37、0.791及0.760;视网膜内层厚度、DRIL长度和CMT厚度对PDR患者PPV后视力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结论术后1个月,视网膜内层厚度、DRIL长度和CMT厚度增加与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预后不良有关,并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内层结构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视力 预后不良
下载PDF
不同程度帕金森病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内外层及脉络膜厚度分析
4
作者 赵颖 戴惟葭 刘大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帕金森病(PD)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内外层及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30例(30眼)原发性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Hoehn-Yahr分级法分为轻中度PD组(15例)及重...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帕金森病(PD)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内外层及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30例(30眼)原发性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Hoehn-Yahr分级法分为轻中度PD组(15例)及重度PD组(15例),纳入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30眼)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海德堡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的增强扫描模式(EDI-OCT)对所有受检眼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内外层及脉络膜厚度进行分层扫描,分析随着PD严重程度的增加,受检眼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内外层及脉络膜厚度的变化特点。结果 轻中度PD组、重度PD组及正常对照组受检眼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全层厚度分别为(237.17±18.32)μm、(217.55±17.89)μm、(278.66±18.56)μm,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内层厚度分别为(47.15±16.36)μm、(38.53±19.32)μm、(68.45±12.28)μm,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外层厚度分别为(200.15±17.36)μm、(185.02±17.32)μm、(210.26±12.36)μm;三组受检眼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全层厚度、内层厚度、外层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轻中度PD组、重度PD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全层厚度、内层厚度、外层厚度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重度PD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全层厚度、内层厚度、外层厚度均明显小于轻中度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轻中度PD组、重度PD组及正常对照组受检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279.15±78.36)μm、(257.02±58.32)μm、(373.26±82.36)μm;三组受检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PD组患者受检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重度PD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明显小于轻中度PD组、正常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D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内外层厚度及脉络膜厚度随着PD严重程度的增加进行性变薄,对不同严重程度PD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的探究,为探讨PD患者临床多样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内层厚度 视网膜厚度 脉络膜厚度 帕金森病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穆晓颖 姜涛 +1 位作者 路博 张颖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3期4198-4207,共10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规律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后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DRIL)的变化,分析DRIL与视功能的相关性,以及抗VEGF药物对DRIL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将2021-10/2022-10我院收治的DR患者23例30只眼...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规律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后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DRIL)的变化,分析DRIL与视功能的相关性,以及抗VEGF药物对DRIL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将2021-10/2022-10我院收治的DR患者23例3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患眼均行3 + PRN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以6个月为随访时间。治疗前根据黄斑区直径1 mm内DRIL长度将患眼分为DRIL ≤ 500 μm组和 DRIL > 500 μm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资料的差异,以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DRIL长度、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椭圆体带(EZ)断裂长度等参数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分析治疗后1、3、6个月DRIL与BCVA、CMT、ZE断裂长度的相关性。结果:DRIL长度、CMT和EZ断裂长度在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存在差异(P 500 μm组(P < 0.05)。Spearman秩相关检验方法显示,治疗1、3、6个月的随访中DRIL与logMAR BCVA呈相关性(r = 0.556、0.576、0.461, P < 0.05),并且相较于CMT和EZ断裂长度而言,相关性更强,且均为正相关。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可以改善DR患者DRIL。DRIL相较CMT及EZ与视功能的关联性更强,可能是BCVA改善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 康柏西普
下载PDF
大鼠光损伤性内层视网膜变性的超微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纯 王薇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 研究光损伤后大鼠眼内层视网膜的神经原变性。 方法 用波长为 4 80~ 5 2 0 nm,强度为 90 0~ 10 0 0 lx的绿光光照 L ewis大白鼠 2 4 h,然后使其在黑暗中恢复 ,于光照后 1、3、7、14 d处死动物并获得视网膜。以免疫组织化学方... 目的 研究光损伤后大鼠眼内层视网膜的神经原变性。 方法 用波长为 4 80~ 5 2 0 nm,强度为 90 0~ 10 0 0 lx的绿光光照 L ewis大白鼠 2 4 h,然后使其在黑暗中恢复 ,于光照后 1、3、7、14 d处死动物并获得视网膜。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标记视网膜内层细胞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 结果 光损伤后可见大量光感受器细胞死亡。杆双极细胞在光照后第 3天开始变性并逐渐减少数目 ;水平细胞在第 1天即水肿变性但以后逐渐恢复 ;无长突细胞在第 1天显示数目减少 ;神经节细胞在光照后始终呈水肿变性 ;Müller细胞于光照后在视网膜下增殖。超微结构研究显示视网膜内层神经元有固缩和水肿两种变性。 结论 视网膜内层神经元和 Müller细胞参与了光损伤性视网膜变性。不同的神经元表现不同类型的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光损伤性 内层视网膜变性 超微病理学 疾病模型 病因学
原文传递
近视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强薇 张小娟 +2 位作者 曹楠珏 张帆 夏丽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073-1076,共4页
近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眼科疾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眼部健康。目前,很多研究者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测量近视的视网膜结构变化,视网膜结构变化则是由屈光增加引起的眼轴增长导致的。另外,人们利用... 近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眼科疾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眼部健康。目前,很多研究者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测量近视的视网膜结构变化,视网膜结构变化则是由屈光增加引起的眼轴增长导致的。另外,人们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进行视网膜功能的测量。全局闪光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f-ERG)可以同时测量视网膜内层和外层的功能。有些研究者在同一个研究中联合应用OCT和mf-ERG,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近视引起的结构与功能变化的联系。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以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中间-内层视网膜 外核 光感受器细胞 视网膜神经纤维 多焦视网膜电图 全局闪光多焦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及内层结构的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张玲 王仡宁 +1 位作者 庄楚楚 郭建新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463-468,共6页
目的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下帕金森病(PD)患者视网膜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视网膜内层厚度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对P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 目的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下帕金森病(PD)患者视网膜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视网膜内层厚度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对P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原发性PD患者50例作为PD组,并收集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中老年人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视网膜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及视网膜内层厚度的变化特点,比较PD患者运动症状较重侧眼和较轻侧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视网膜参数对PD的诊断价值。结果PD组黄斑区各象限的浅层血管密度和视网膜内层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运动症状较重侧眼和较轻侧眼的视网膜浅层血管密度和视网膜内层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旁中心凹颞侧象限的视网膜内层厚度曲线下面积最大,截断值为129.5μm,敏感度为96.0%,特异度为82.1%。结论PD患者视网膜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降低,视网膜内层厚度萎缩变薄,在视网膜中对称发生。PD患者的视网膜改变可为PD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黄斑浅血管密度 视网膜内层厚度 光学相干断扫描血管成像 光学相干断扫描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前膜内层视网膜不规则指数与手术后视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曾苗 陈晓 +2 位作者 洪玲 蔡春艳 丁琴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74-879,共6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眼手术前后内层视网膜不规则指数(IRII)的变化及其与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46例46只眼纳入研究。均行BCVA、视物变形...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眼手术前后内层视网膜不规则指数(IRII)的变化及其与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于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46例46只眼纳入研究。均行BCVA、视物变形度(M)、扫频光源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记录时换算为logMAR视力。平均IRII为1.255±0.048;平均logMAR BCVA为0.63±0.21;平均M值为0.68±0.38;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为(353.57±73.92)μm;平均内层视网膜厚度(IRT)为(181.50±40.91)μm。椭圆体带(EZ)完整、不完整分别为17、29只眼。所有患眼均行25G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同时剥除视网膜前膜及内界膜。观察手术后1、3、6、12个月IRII、M值、BCVA、CMT、IRT及EZ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手术前后IRII与M值、BCVA之间的相关性。手术前后BCVA、M值、CMT、IRT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手术前后IRII与BCVA、M值、CMT、IRT及EZ完整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手术后12个月,平均IRII、logMAR BCVA分别为1.175±0.032、0.47±0.16,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273、5.453,P<0.001、<0.001);平均M值(F=20.109)、CMT(F=14.273)、IRN(F=13.665)较手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1);EZ完整性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15,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IRII与手术前M值、CMT呈正相关(r=0.951、0.701,P<0.001、<0.001);与手术后M值、logMAR BCVA、CMT及EZ完整性呈正相关(r=0.650、0.369、0.720、0.293;P<0.001、<0.001,P=0.048);与手术前logMAR BCVA及EZ完整性无相关性(r=0.283、0.001,P=0.056、0.996)。结论IMEM患眼手术前IRII与手术后BCVA、M值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外膜 黄斑 玻璃体切除术 摄影术 光学相干 内层视网膜不规则指数 视功能
原文传递
温通散眼部热熨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血流及视网膜内层血液循环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伟 郭伟 +2 位作者 肖芳喜 高明松 涂明利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11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研究温通散眼部热熨对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眼血流及视网膜内层血液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32例共198眼3期以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6例。2... 目的研究温通散眼部热熨对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眼血流及视网膜内层血液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132例共198眼3期以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6例。2组患者均予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温通散眼部热熨治疗。1个月后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眼血流各项指标和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速度进行评价,观察温通散眼部热熨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对照组总有效率76.53%。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其眼动脉以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流速(PSV)及舒张末期血流流速(EDV)明显增加,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阻力指数(RI)降低,视网膜中央静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Vm)增加,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通散眼部热熨治疗早期DR患者具有较好效果,能够加快其眼部血流流速并改善视网膜循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散 热熨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眼血流 视网膜内层血液循环 疏经通络 活血化瘀
下载PDF
OCT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中的应用及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郝静 张奕霞 +1 位作者 李云飞 练海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疾病中的应用及内层视网膜厚度与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1例,收集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初始视力...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疾病中的应用及内层视网膜厚度与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1例,收集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初始视力、治疗后视力,行黄斑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定量测定和分析黄斑中心凹、距中心小凹3mm及6mm上、下、鼻、颞侧扇形面积下视网膜全层的平均厚度。内层视网膜厚度采用人工手动测量。距黄斑中心小凹1mm处内层视网膜,鼻侧记为N1,颞侧记为T1,距黄斑中心小凹3mm处内层视网膜,鼻侧记为N3,颞侧记为T3。结果:8/11的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患眼黄斑中心凹及鼻侧3mm扇形面积下视网膜全层厚度比健眼增厚(P<0.05),余各区域面积下视网膜全层厚度与健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眼N1、N3及T3均比健眼增厚(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患眼与健眼的差值与治疗后视力呈负相关,r=-0.740(P<0.05);患眼与健眼N1、T1、T3的差值与治疗后视力呈负相关,r N1=-0.692,r T1=-0.754,r T3=-0.657(P<0.05)。结论:OCT检查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治疗后视力的恢复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扫描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力 内层视网膜厚度
下载PDF
高度近视患者OCT检查前发现血管旁视网膜囊肿 被引量:1
12
作者 Ohno-Matsui K. Hayashi K. +2 位作者 Tokoro T. Mochizuki M. 邢咏新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6年第10期44-44,共1页
Purpose:We describe a case of high myopia who developed paravascular retinal rarefaction generated by vitreoretinal adhesion on retinal vessels detected us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Methods:A 31-year-old ma... Purpose:We describe a case of high myopia who developed paravascular retinal rarefaction generated by vitreoretinal adhesion on retinal vessels detected us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Methods:A 31-year-old man received a regular ophthalmologic examination for high myopia including detailed fundus examination and OCT.Results:Detailed fundus examination revealed retinal rarefaction and fissure-like findings alongside the superior temporal retinal artery and vein in the right eye.OCT images revealed vitreoretinal adhesions on the retinal artery and a paravascular cystoid space in the inner retina.There was no retinal detachment.The axial length had increased by 1.50 mm over 15 years.Conclusion:Paravascular retinal rarefaction as well as pseudohole formation caused by vitreoretinal adhesion on retinal vessels was detected in this patient using OCT.OCT might be useful to detect early-stage retinal pathologies caused by paravascular vitreoretinal traction in highly myopic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囊肿 OCT检查 高度近视 视网膜动脉 玻璃体视网膜 内层视网膜 视网膜脱离 囊样 轴长 裂隙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劈裂眼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征的OCT观察
13
作者 王展峰 张军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630-1633,共4页
目的探讨病理性近视伴视网膜劈裂眼(RS)的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征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诊断价值。方法随机研究2009年9月~2010年4月华西医院病理性近视276眼(163例)的眼底改变,分析伴有视网膜劈裂的病理性近视53眼(42例)的玻璃体视网膜... 目的探讨病理性近视伴视网膜劈裂眼(RS)的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征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诊断价值。方法随机研究2009年9月~2010年4月华西医院病理性近视276眼(163例)的眼底改变,分析伴有视网膜劈裂的病理性近视53眼(42例)的玻璃体视网膜OCT图像特征。结果 OCT显示49眼(92.45%)有不完全脱离的玻璃体牵引视网膜体征,其中21眼(39.62%)后极部的视网膜有牵引性皱褶,11眼(20.75%)有视网膜黄斑局灶样弥漫性增厚,8眼(15.09%)有视网膜内界膜局团状增殖样改变,7眼(13.20%)呈玻璃体条索状强反光带牵引视网膜,2眼(3.77%)有牵引性黄斑中心凹假孔。病理性近视的高度近视患眼多引发内层视网膜劈裂,而超高度近视患眼常伴发视网膜外层劈裂或混合劈裂,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伴视网膜劈裂的病理性近视眼普遍存在玻璃体牵引视网膜征。玻璃体视网膜牵引所致视网膜内层劈裂是病理性近视的早期病理退变,可通过OCT检查及时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光学相干断成像 玻璃体牵引 视网膜内层劈裂
下载PDF
不同N-乙酰-5-羟色胺(NAS)给药途径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4
作者 徐宁 殷慧文 +3 位作者 张宁 刘建晓 王晓莉 赵岩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5-41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与尾静脉注射N-乙酰-5-羟色胺(N-acetylserotonin,NAS)两种给药途径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组织病理学、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 目的探讨腹腔与尾静脉注射N-乙酰-5-羟色胺(N-acetylserotonin,NAS)两种给药途径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组织病理学、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无眼疾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6)、RIRI腹腔组(n=12)、RIRI静脉组(n=12)、NAS腹腔组(n=12)和NAS静脉组(n=12),后四组采用升高眼压法建立大鼠RIRI模型。NAS腹腔组、NAS静脉组于建模前30 min分别经腹腔、尾静脉注射NAS(10 mg·kg^-1),RIRI腹腔组、RIRI静脉组于造模前30 min分别经腹腔、尾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RIRI后24 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活性Caspase-3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各组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RIRI后7 d,HE染色观察各组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HE染色结果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整齐、规则;RIRI后7 d,RIRI腹腔组与RIRI静脉组大鼠视网膜细胞排列稀疏、紊乱,形态不规则,视网膜内层厚度变薄;NAS腹腔组视网膜细胞形态较规则,排列较规整;NAS静脉组视网膜各层形态及细胞排列均趋于正常。NAS静脉组视网膜内层厚度(91.67±1.43)μm显著高于NAS腹腔组(87.80±1.33)μm、RIRI腹腔组(82.37±1.09)μm和RIRI静脉组(82.81±0.90)μ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NAS静脉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616.90±79.51)个·mm^-2显著高于NAS腹腔组(529.25±92.05)个·mm^-2、RIRI静脉组(434.42±87.17)个·mm^-2、RIRI腹腔组(390.72±72.12)个·m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发现,RIRI后24 h,NAS静脉组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145.01±22.54)个·mm^-2少于NAS腹腔组(221.34±30.84)个·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活性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少于RIRI静脉组(380.54±41.25)个·mm^-2和RIRI腹腔组(387.79±26.72)个·m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UNEL染色结果示,RIRI后24 h,NAS静脉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1468.03±128.40)个·mm^-2少于NAS腹腔组(1968.96±254.98)个·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少于RIRI静脉组(2122.77±165.76)个·mm^-2和RIRI腹腔组(2140.53±177.96)个·m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腹腔及静脉注射NAS治疗均可减少视网膜细胞凋亡,从而减轻RIRI大鼠视网膜损伤,且静脉注射给药的疗效优于腹腔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5-羟色胺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活性Caspase-3 细胞凋亡 视网膜内层厚度
下载PDF
伴有广泛视网膜下液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前、术后临床及OCT特征
15
作者 Kitchens J.W. Flynn Jr. H.W. +2 位作者 Moshfeghi A.A. Puliafito C.A. 张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7期21-22,共2页
Purpose: To report clinical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feature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macular hole and extensive subretinal fluid (extending at least 1 disk diameter from the center of the hole). Desi... Purpose: To report clinical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features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macular hole and extensive subretinal fluid (extending at least 1 disk diameter from the center of the hole). Design: Retrospective, consecutive, noncomparative case series. Methods: The case records of two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macular holes with extensive subretinal fluid were reviewed. Results: Both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reduced visual acuity (20/200 and 20/400). OCT demonstrated attachment of the posterior hyaloid to the inner retina, a fullthickness macular hole, cystoid macular edema (CME), and extensive subretinal fluid. After surgery, both patients achieved macular hole closure and improvement in visual acuity (20/60 and 20/30). Postoperatively, OCT showed a normal foveal contour, complete hole closure, and resolution of the CME and subretinal fluid.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macular hole and extensive subretinal fluid, improved visual acuity and hole closure can be achieved. Preoperative OCT in these patients demonstrates vitreoretinal interface abnormalities, CME, and extensive subretinal fluid. These changes resolve postoper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视网膜下液 OCT特征 内层视网膜 中心凹 黄斑囊样水肿 病例研究 孔完
下载PDF
mf-ERG二阶kernel反应检测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16
作者 严良 丁琦 +3 位作者 秦洁 赵婕 陆豪 杨蕾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5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功能。方法对视力正常、眼底正常或为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共60眼行多焦视网膜电图二阶 kernel 反应(second order kernel,SOK)检查,将检查结果与36眼正常同龄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功能。方法对视力正常、眼底正常或为轻度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共60眼行多焦视网膜电图二阶 kernel 反应(second order kernel,SOK)检查,将检查结果与36眼正常同龄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后极部视网膜 SOK 总合反应的 P_1波振幅密度值降低、峰时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000.P=0.0109和 t=2.3657,P=0.0201);与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组相比,轻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组后极部视网膜 SOK 总合反应的 P_1波峰时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80,P=0.0150)。结论糖尿病患者中心视力尚正常时,由 SOK 检测到的内层视网膜功能已有异常;轻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眼峰时异常更明显;SOK 可作为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检测的指标。(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5,5:358~3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多焦视网膜电图 二阶kernel反应 视网膜内层
下载PDF
谷氨酸对视网膜内层神经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钟一声 叶纹 王康孙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 探讨谷氨酸对视网膜内层神经细胞 (inner stratum retinal neurons,ISRN)的影响及其毒性作用的量效关系。 方法 将 30只新生小鼠神经层视网膜组织块均匀接种于 2块 2 4孔培养板 (4 8孔 ) ,将其分成正常对照组、谷氨酸作用 2 4h... 目的 探讨谷氨酸对视网膜内层神经细胞 (inner stratum retinal neurons,ISRN)的影响及其毒性作用的量效关系。 方法 将 30只新生小鼠神经层视网膜组织块均匀接种于 2块 2 4孔培养板 (4 8孔 ) ,将其分成正常对照组、谷氨酸作用 2 4h组和正常培养 18h后 ,谷氨酸继续作用 6 h组。培养 2 4h后 ,将视网膜组织块常规进行切片 ,HE染色 ,油镜下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 (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和内核层 (inner nuclear layer,INL)的细胞形态 ,并分别计算细胞形态正常的 RGCs数和 INL 细胞数。 结果 视网膜组织正常培养 2 4h后 ,ISRN(RGCs和 INL细胞 )中可见少数细胞胞核固缩和坏死。谷氨酸作用 2 4h组 :当谷氨酸浓度为 2、4mmol时 ,ISRN的细胞形态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谷氨酸浓度≥ 6 mmol,视网膜内层形态正常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 (P<0 .0 5 ) ,且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 ,其数量逐渐减少。谷氨酸后 6 h作用组 :谷氨酸浓度为 6 mmol时 ,INL中形态正常的细胞数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 (P<0 .0 5 ) ,而 RGCs层中形态正常的细胞数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 (P>0 .0 5 ) ;谷氨酸浓度≥ 8mmol时 ,RGCs层和 INL中形态正常的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视神经生理学 神经元 视网膜内层神经细胞
原文传递
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徐玥 方严 谢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67-873,共7页
目的观察分析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DRIL)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统病例观察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PPV治疗的PDR患者52例58只... 目的观察分析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DRIL)与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统病例观察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PPV治疗的PDR患者52例5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4例29只眼,女性28例29只眼;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95±9.3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并将结果转换为logMAR视力记录。手术前患眼平均logMAR BCVA 2.51±0.69。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位医师行23G标准PPV。手术后1个月行频域OCT(SD-OCT)检查,测算患眼黄斑区直径1 mm内DRIL长度、椭圆体带(EZ)断裂长度和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根据DRIL长度将患眼分为无DRIL组、DRIL≤500μm组和DRIL>500μm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手术后BCVA、SD-OCT各测量参数的差异。3组患者手术后BCVA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各组组内手术后1、6个月BCVA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后1、3、6个月logMAR BCVA与SD-OCT各测量参数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与手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术后1个月,3组患眼间DRIL长度(χ2=52.194,P=0.000)、EZ断裂长度(F=9.558,P=0.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17,P=0.447)。手术后1、3个月,无DRIL组与DRIL≤500μm组患眼BCVA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46、-2.224,P=0.195、0.078);而手术后6个月,无DRIL组患眼BCVA优于DRIL≤500μ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8,P=0.036)。手术后1、3、6个月,无DRIL组患眼BCVA优于DRIL>500μ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992、-6.275、-6.497,P<0.01);DRIL≤500μm组患眼BCVA优于DRIL>500μ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60、-4.161、-4.099,P<0.01)。3组组内比较,无DRIL组、DRIL≤500μm组患眼手术后6个月BCVA均较手术后1个月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25、-3.420,P<0.01);DRIL>500μm组患眼手术后6个月BCVA较手术后1个月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22,P=0.673)。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RIL长度与手术后1、3、6个月logMAR BCVA呈极强正相关(rs=0.896、0.918、0.940,P<0.01),EZ断裂长度与手术后1、3、6个月logMAR BCVA呈中等正相关(rs=0.488、0.502、0.521,P<0.05);CMT与手术后1、3、6个月logMAR BCVA无明显相关性(rs=0.243、0.220、0.193,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IL长度是手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预测因素(R2=0.703,P=0.000)。结论DRIL长度、EZ断裂长度与PDR患者PPV治疗后视力预后相关,其中DRIL与手术后视力呈极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 视力预后
原文传递
已闭合的黄斑裂孔眼的光感受器层特征:OCT表现及其与视力的相关性
19
作者 Villate N. Lee J.E. +2 位作者 Venkatraman A. Smiddy W.E. 张自峰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5年第7期9-10,共2页
Purpose: Study correlation betwee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findings and visual acuity (VA) outcomes after successful macular hole surgery (MHS).Design: Retrospective cross- sectional study. Methods: Postope... Purpose: Study correlation betwee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findings and visual acuity (VA) outcomes after successful macular hole surgery (MHS).Design: Retrospective cross- sectional study. Methods: PostoperativeOCT scans were analyzed in 34 eyes of 30 patients. Raw file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OCT scans were exported to Adobe Photoshop 7.0. Measured parameters included central foveal thickness, photoreceptor thickness, photoreceptor reflectivity, and relative reflectivity of photoreceptor to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in the foveal area. Foveal configuration was subjectively graded. Results: OCT scans were obtained at a median of 2 years (1 month to 10 years) postoperatively. The median visual acuity was 20/80 (20/50 to 8/200) preoperatively and 20/50 (20/20 to5/200) postoperatively. The median foveal thickness was 198.5 μ (148 to 283). The mean (SD) photoreceptor layer thickness was 16.5 (8) μ in the 500 μ area and 17.5 (8) μ in the 1000 μ area. Mean (SD) of relative reflectivity of the photoreceptor layer was 0.60 (0.10) in both 500 μ and 1000 μ area. Postoperative VA did not correlate with foveal thickness or foveal configuration. Central (500 μ and 1000 μ ) photoreceptor thickness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final VA(r=.38, P=.026, each). Relative reflectivity of photoreceptors to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in the 500 μ area was correlated with postoperative VA at a borderline significance (r=.32, P=.07). Relative reflectivity of photoreceptors to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in the 1000 μ area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ostoperative VA (r=.27, P=.12). Conclusion: Specific retinal features can be assessed from OCT images. Morphology and thickness of the foveal photoreceptor layer correlate well with macular function after successful MHS. Outer retinal features appear to be more important to determine postoperative visual function. Inner retinal features may be more relevant for the ophthalmoscopic appearance of anatomic clo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感受器 黄斑裂孔 OCT 色素上皮 内层视网膜 黄斑区 视功能 扫描图像 中央区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不同EIFL分级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术后黄斑结构及视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李瑛 刘桂波 +4 位作者 尹晓妮 李清华 赵晓冉 巩青云 杜兆东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期1161-1170,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中心凹内层视网膜异位(EIFL)分级的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内界膜剥除术后早期黄斑结构和视功能效果以及影响因素,并比较不用玻璃体腔填充物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2年6月就诊... 目的:探讨不同中心凹内层视网膜异位(EIFL)分级的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内界膜剥除术后早期黄斑结构和视功能效果以及影响因素,并比较不用玻璃体腔填充物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并确诊为IMEM的患者共51例(共51眼),根据患者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将EIFL2级、3级、4级IMEM患者分别纳入A组、B组、C组。收集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方式、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FT)、黄斑容积、黄斑平均容积厚度、神经节细胞层(GCL)厚度,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术后视网膜结构及视功能的差异,分析不同分级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视网膜结构及视功能的改善效果及影响因素,探究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对存在EIFL患者的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不同分级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改善,A组、C组患者术后CFT厚度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IFL分级法对IMEM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指导作用,EIFL分级早、术前视力好的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视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扫描 中心凹内层视网膜异位 黄斑结构 空气填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