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个体内心自由的角度看学校创造能力培养中的悖论 被引量:1
1
作者 荣艳红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3-45,共3页
文章从个体创造能力生成所需要的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内心环境与近现代学校教育教学制度的诸多规则和约束之间的矛盾入手,尝试解释学校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少有作为的现象,并为学校教育在提升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个体内心自由 学校 创造力培养
下载PDF
摆脱自我压抑,重获内心自由
2
作者 方丽婷 《心理与健康》 2024年第6期46-47,共2页
一次聚会时,朋友A对我说,他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我问:“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A说:“我好像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了。”我对A说:“其实,生活中我们常说的提不起兴趣,跟临床上抑郁症的兴趣丧失概念全然不同。我们所说的提不起兴趣,更多... 一次聚会时,朋友A对我说,他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我问:“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A说:“我好像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了。”我对A说:“其实,生活中我们常说的提不起兴趣,跟临床上抑郁症的兴趣丧失概念全然不同。我们所说的提不起兴趣,更多指情绪层面,即对于某件事的态度以及心理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心理倾向 内心自由 兴趣 判断依据
原文传递
教学自由:从内心到行动——职业生活中的教师自由及其实现 被引量:9
3
作者 吉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1-64,共4页
自由是教学活动本身的内在要求,是教学活动在逻辑上和实践上之所以能够成立或发生的必要条件。真正的教学活动是应该建立在教师自由、自觉的基础之上的。教学自由是教师内心自由和行动自由的统一。教师要实现内心自由,一方面,需要克制... 自由是教学活动本身的内在要求,是教学活动在逻辑上和实践上之所以能够成立或发生的必要条件。真正的教学活动是应该建立在教师自由、自觉的基础之上的。教学自由是教师内心自由和行动自由的统一。教师要实现内心自由,一方面,需要克制内心私欲的膨胀,展现对德性的追求,表现出理智的诚实;另一方面,还需要借助知识,获得思想的解放。当然,如果教学自由不能投射到教学活动和体现在教学行为中,而仅仅停留于内心层面,这种自由只是一种萎缩的自由。教师要实现真正的教学自由,必须敢于担当教学责任,鼓起坚定的教学勇气,大胆张扬自己的教学个性,并把自己的思想展现在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教学自由 内心自由 行动自由
下载PDF
为内心自由赋形:何向阳的诗歌和多栖之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吴俊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39,共2页
哪一年、什么场合认识向阳的,无论如何都记不清楚了。只记得那时她还在河南工作。李洱也在河南。我还在李洱当编辑的刊物上发表过文章。河南人会讲故事,比如李洱的《花腔》。更早些有名的,还有刘震云、阎连科等。女作家也不少,比如邵丽... 哪一年、什么场合认识向阳的,无论如何都记不清楚了。只记得那时她还在河南工作。李洱也在河南。我还在李洱当编辑的刊物上发表过文章。河南人会讲故事,比如李洱的《花腔》。更早些有名的,还有刘震云、阎连科等。女作家也不少,比如邵丽、乔叶等。惟独何向阳并不写小说,或者说,我不知道她是否也写小说。我认识她的时候,只知道她是批评家。而且不知道她其实应该更早地是个诗人或散文家。这就使我对她的认识很有局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李洱 阎连科 河南人 《花腔》 邵丽 讲故事 内心自由
原文传递
内心自由方能美得纯粹
5
作者 轻盈 云荼(摄影) 《人像摄影》 2022年第3期94-99,共6页
于我而言,私房摄影最大的魅力,就是对美的充分表达。私房创作,我觉得不是向外传达讯息,而是在乎自己喜不喜欢、满不满意。在创作中去表达,去感受,去享受,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当然我也希望别人看到我的作品时,能感受到美或是内... 于我而言,私房摄影最大的魅力,就是对美的充分表达。私房创作,我觉得不是向外传达讯息,而是在乎自己喜不喜欢、满不满意。在创作中去表达,去感受,去享受,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当然我也希望别人看到我的作品时,能感受到美或是内心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心自由 充分表达 讯息 在乎 感受
原文传递
让内心自由地裸露
6
作者 歪歪鱼(文/图) 《中学生百科》 2022年第26期46-47,共2页
窗外的风,随着叶的飘零,时时彰显着大自然的纯朴魅力。恍惚间,看见了笔下那缠绕线丝的曼陀罗画,如同轮转了千万年的魂,用一种另类表达,呈现着生命的张力与黏稠,生生不息,绵绵不断。
关键词 绵绵不断 曼陀罗 内心自由 生生不息
原文传递
对学术自由的深度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德海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2期18-25,共8页
国内学术界对学术自由的认识和理解,不仅过于表面化,而且有一些观点也值得进一步讨论。以探索和追求真理为目标的学术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因而它既是绝对的也是无限的,不应被任何个人、团体或社会以任何借口干涉、限制和阻止。自由地... 国内学术界对学术自由的认识和理解,不仅过于表面化,而且有一些观点也值得进一步讨论。以探索和追求真理为目标的学术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因而它既是绝对的也是无限的,不应被任何个人、团体或社会以任何借口干涉、限制和阻止。自由地探索和追求真理,应当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高原则。学术自由的实现形式包括人的内心自由和人的外在自由。人的内心自由是人在观念上不受既有的理论权威、社会成见和思维定式的束缚。人的外在自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社会向所有个人提供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结社自由的良好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由 内心自由 外在自由 深度思考
下载PDF
《折狱厄言》与裁判官“内心独立”——兼论中西裁判官“内心独立”的取向差别
8
作者 刘志松 《北方法学》 2008年第2期109-116,共8页
清人陈士矿作《折狱厄言》一书,其中多谈到裁判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该做到"内心独立",主张裁判官应独立于自己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旨趣等各种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心理因素,坐到"中"的境界。这一源自儒家&q... 清人陈士矿作《折狱厄言》一书,其中多谈到裁判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该做到"内心独立",主张裁判官应独立于自己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旨趣等各种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心理因素,坐到"中"的境界。这一源自儒家"尚中"、"中庸"的思想,应合了今天司法独立原则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即法官的内心独立。但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法文化当中的"内心独立"观念又与当前中国法学语境中所言说的"内心独立"是有差别的,因为当前中国法学的司法独立理论是来源于西方的,因此将中国传统法文化与西方法学语境当中的"内心独立"思想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今天司法独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狱厄言》 内心独立 内心自由 司法独立
下载PDF
内心独白刍议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春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1期79-81,共3页
内心独白既是传统心理描写的方法,又得到了意识流作家的重视和发展,内心独白分为直接内心独白和间接内心独白,包括联贯式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式内心独白,由于意识流作家的探索和实践,集内容和形式于一体的自由联想,成为展示心理过程,反... 内心独白既是传统心理描写的方法,又得到了意识流作家的重视和发展,内心独白分为直接内心独白和间接内心独白,包括联贯式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式内心独白,由于意识流作家的探索和实践,集内容和形式于一体的自由联想,成为展示心理过程,反映潜意识的独特手段,丰富了文学的心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内心独白 间接内心独白 自由联想式内心独白
下载PDF
公民文化权利的基本义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凡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6年第6期22-32,共11页
规定于一国宪法当中的公民文化权利是一国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深入探讨公民文化权利的基本义理不仅是理解权利制宪目的前提,也是制度运行及改革的源动力。本文将公民文化权利的基本义理概括为作为公民文化权利理论原点的内心自由、作... 规定于一国宪法当中的公民文化权利是一国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深入探讨公民文化权利的基本义理不仅是理解权利制宪目的前提,也是制度运行及改革的源动力。本文将公民文化权利的基本义理概括为作为公民文化权利理论原点的内心自由、作为公民文化权利制度原则的平等保障,以及作为公民文化权利国家原旨的多元塑造。是因为内心自由乃是文化创作自由的灵魂,平等保障乃是文化共享的基础,而多元塑造更是现代国家之现代任务的基本担当,亦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依此三义理,一国宪法中的文化规范也能得以自成体系。是以内心自由为文化权利之主观权利内在驱动;以平等保障为文化权利之社会权利核心命题;并以塑造多元为文化权利之客观价值秩序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文化权利 基本义理 内心自由 平等保障 多元塑造
下载PDF
创造型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政一 《沧桑》 2007年第4期128-129,共2页
江泽民、胡锦涛特别强调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培养创造型人才。本文对创造型人才的非智力因素归纳为四个方面。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创造型人才,只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非常出色时,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非凡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造型人才 非智力因素 创造动机 批判精神 内心自由
下载PDF
现代庄子的凯旋--论高行健的大逍遥精神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剑梅 《华文文学》 2012年第3期44-51,共8页
逍遥精神是庄子的第一根本精神,而高行健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对庄子的认识最为彻底,他的小说《灵山》以及所有的剧本,乃至诗歌、电影创作,其核心精神只有一个,就是求得大自在即求得大自由的精神。高行健把自由视为人自身的一种"觉悟... 逍遥精神是庄子的第一根本精神,而高行健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对庄子的认识最为彻底,他的小说《灵山》以及所有的剧本,乃至诗歌、电影创作,其核心精神只有一个,就是求得大自在即求得大自由的精神。高行健把自由视为人自身的一种"觉悟",自由不是他人给的,也不是上帝赐予的,而完全是"自给"的。意识到(觉悟到)自由可以自己掌握,才有自由。高行健把庄子的个体飞扬精神充分意象化,充分文学化与艺术化。他的作品不仅"回归自然",而且"创造自然"——创造了一个拥有逍遥可能、自在可能的精神世界。高行健的成功,是现代庄子的凯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精神 高行健 《灵山》 庄子 禅宗 内心自由 自然
下载PDF
《摩登时代》里“单向度的人”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静之 《戏剧之家》 2014年第9期217-217,共1页
本文借助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理论对卓别林经典电影《摩登时代》进行分析,揭示影片相关精彩段落的社会批判意义。
关键词 异化 单向度的人 内心自由
下载PDF
画人性情——张伟民
14
作者 张伟民 《中国画画刊》 2020年第3期28-33,共6页
倘若要实现心灵的抒发,把绘画作为实现内心自由的手段,只有在高度哲学、文学、书法为一体的有独立身份的文人士大夫才能从主体意识更本能的去追寻去完善人格的这种需求。而今天在高度物质文明、文化普及,以院校专业教学为主体的绘画群体... 倘若要实现心灵的抒发,把绘画作为实现内心自由的手段,只有在高度哲学、文学、书法为一体的有独立身份的文人士大夫才能从主体意识更本能的去追寻去完善人格的这种需求。而今天在高度物质文明、文化普及,以院校专业教学为主体的绘画群体,则有必要也有可能去重新审读中国文化这个最有意义的命题,这不仅仅是澄清中国文化历史的本来面貌,也更是站稳于中国文化之根本的基础上,应对现代文化思朝的必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士大夫 文化普及 完善人格 内心自由 主体意识 绘画 物质文明
下载PDF
电影《太平洋幽灵》中基于人性的宽容理论探析
15
作者 高天行 《山东工会论坛》 2017年第6期97-99,共3页
电影《太平洋幽灵》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二战期间美国战机机组三人因机长失误,迫降太平洋,仅靠一只皮筏,完成34天漂流,最终幸运登抵陆地的绝地求生故事。运用宽容理论知识,对电影中负疚者与被负疚者心理过程进行剖析,可以通过绝境因... 电影《太平洋幽灵》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二战期间美国战机机组三人因机长失误,迫降太平洋,仅靠一只皮筏,完成34天漂流,最终幸运登抵陆地的绝地求生故事。运用宽容理论知识,对电影中负疚者与被负疚者心理过程进行剖析,可以通过绝境因果中裸露的人性探讨,发掘人类如何在宽容中获得内心的和平与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容 人性 理性 内心的和平与自由
下载PDF
探寻自我对话的可能——苏轼《赤壁赋》赏析读写
16
作者 刘灵 《七彩语文》 2024年第19期35-38,共4页
品读夜色低垂,明月高悬,水流不息。泛舟江渚的遗世之感推动着苏子无限迫近一个更广阔的所在。舟行水上之“纵”,恰恰映射其内心自由无碍的“不知其所止”,这无疑与现实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隔绝。然而,正当我们以为这快乐将无尽延续时,圆融... 品读夜色低垂,明月高悬,水流不息。泛舟江渚的遗世之感推动着苏子无限迫近一个更广阔的所在。舟行水上之“纵”,恰恰映射其内心自由无碍的“不知其所止”,这无疑与现实形成了一种奇妙的隔绝。然而,正当我们以为这快乐将无尽延续时,圆融明亮的自如之乐里却跳脱出了几个并不“和谐”的音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壁赋》 内心自由 品读
原文传递
女性的自述——论刘梓洁《亲爱的小孩》
17
作者 李仕芬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39,共4页
本文的研析对象为刘梓洁的短篇小说《亲爱的小孩》。论文首先从命名说起,指出《亲爱的小孩》如何在重用别人的题目下,再从女性的观照角度,翻出新的意义。女性的自怜,对男性无情的揭露,是主要的剖析方向。小说怎样以想象的小孩作为女主... 本文的研析对象为刘梓洁的短篇小说《亲爱的小孩》。论文首先从命名说起,指出《亲爱的小孩》如何在重用别人的题目下,再从女性的观照角度,翻出新的意义。女性的自怜,对男性无情的揭露,是主要的剖析方向。小说怎样以想象的小孩作为女主角的寄望,而女主角又怎么透过自述方式表达切身经验,反思与男性的关系等,均为讨论的内容。最后,希望带出的是,女性在不确定的两性关系下,如何藉着与想象的小孩对话的创作方式,找到内心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梓洁 《亲爱的小孩》 两性关系 内心自由
原文传递
人最失意时,往往被生活暗暗回报着
18
作者 godot 《青年博览》 2020年第10期59-59,共1页
不要轻言你是在为谁付出和牺牲,其实所有的付出和牺牲最终的受益人都是自己。人生是一场与任何人无关的独自的修行,这是一条悲欢交集的道路,路的尽头一定有礼物,就看你配不配得到。——卡玛《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事实上,我们的每个... 不要轻言你是在为谁付出和牺牲,其实所有的付出和牺牲最终的受益人都是自己。人生是一场与任何人无关的独自的修行,这是一条悲欢交集的道路,路的尽头一定有礼物,就看你配不配得到。——卡玛《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事实上,我们的每个缺点背后都隐藏着优点,每个阴暗面都对应着一个生命礼物:好出风头只是自信过度的表现;遞遢说明你内心自由;胆小能让你躲过飞来横祸;泼妇在有些场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阴暗面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心拥抱它,我们才能活出完整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心自由 受益人 阴暗面 生命 修行
原文传递
神山下的婚礼
19
作者 舍得(摄影) 阅琳(采访) 《人像摄影》 2020年第8期60-71,共12页
新郎,玩乐器,组乐队,喜欢哈雷机车,听上去又酷又浪荡,但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温暖、温柔的大男生。新娘,有主见,有性格,看起來独立又有些男孩子气,但内心自由、柔软而浪漫。多元、开放、包容的成长环境,独立而丰盈的灵魂追求,让他们选择... 新郎,玩乐器,组乐队,喜欢哈雷机车,听上去又酷又浪荡,但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温暖、温柔的大男生。新娘,有主见,有性格,看起來独立又有些男孩子气,但内心自由、柔软而浪漫。多元、开放、包容的成长环境,独立而丰盈的灵魂追求,让他们选择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顶坯口,举办了这样一场独具特色的婚礼,旁边是清澈的海子,背后是巍峨的贡嘎雪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生活 海子 内心自由 婚礼
原文传递
茨威格:在黎明来临前遁入不朽
20
作者 蒲实 《新华文摘》 2022年第12期108-110,共3页
过去化为灰烬1934年2月,50岁的茨威格到达伦敦。在维多利亚火车站下车时,虽然不知道要在这里住多久,但他感到一些释然,“又可以从事自己的创作,维护我的人身自由和内心自由了”。在英国的最初几年,“流亡”的感觉还没有完全浮现出来。... 过去化为灰烬1934年2月,50岁的茨威格到达伦敦。在维多利亚火车站下车时,虽然不知道要在这里住多久,但他感到一些释然,“又可以从事自己的创作,维护我的人身自由和内心自由了”。在英国的最初几年,“流亡”的感觉还没有完全浮现出来。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茨威格的祖国,还将挣扎着存在几年。他还带着奥地利的护照,仍是奥地利有全部权利的公民;异国他乡的感觉是强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威格 哈布斯堡王朝 维多利亚 内心自由 人身自由 火车站 流亡 奥地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