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感官论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1
作者 林雪梅 《福建教育》 2023年第22期22-23,共2页
内感官论是脑神经科学中的一个理论分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推广和运用价值。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学生适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关键词 内感官 小学美术 学习动力 感官特征
下载PDF
康德论对自我的意识:内感官的对象及其问题
2
作者 余天放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69,共5页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提出与外感官相对应的内感官机能,外感官可以获得关于外在对象的表象,而内感官是一切表象的来源,包括外感官所提供的,以及内感官对自身的直观所获得的。但这并不表明内感官具有自身的感性杂多的来源,它的全部...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提出与外感官相对应的内感官机能,外感官可以获得关于外在对象的表象,而内感官是一切表象的来源,包括外感官所提供的,以及内感官对自身的直观所获得的。但这并不表明内感官具有自身的感性杂多的来源,它的全部内容都来自外感官,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内感官可以形成对自我的表象。内感官的作用源于它在内部为想象力的综合所刺激,并且同样是该刺激使得内感官得以直观自身。这种直观所获得的关于自身的表象并不是与统觉相对应的先验自我,而仅仅是一种经验的自我意识,它变动不定,不具有持存的实体性,并且只是关于"自我"的现象。而通过统觉所意识到的"我思"则必然地包含"我"的存在,正是在此意义上,"我在"与现象背后的我自体产生矛盾或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内感官 统觉 时间 “我思” 先验观念论
下载PDF
内感官理论与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黄祖明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5期35-39,共5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内感官理论,并结合实例讨论了符合内感官理论的教学策略在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内感官理论 教学策略 匹配教学
下载PDF
论“美的感官”在十八世纪英国美学中的价值与地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家莲 雷云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8-186,共9页
以"美的感官"为核心概念,十八世纪的英国美学家沙夫茨伯里和哈奇森发展出的内感官理论是十八世纪英国美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国内美学对"美的感官"概念以及由此而发展起来的内在感官理... 以"美的感官"为核心概念,十八世纪的英国美学家沙夫茨伯里和哈奇森发展出的内感官理论是十八世纪英国美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国内美学对"美的感官"概念以及由此而发展起来的内在感官理论的了解度和接受度均不高。通过聚焦于"美的感官"概念,本文试图对它在十八世纪英国美学思想史上走过的生命历程进行宏观描述,并对它的美学价值及其在英国乃至西方美学思想史上所拥有的独特地位进行评价,以期为中国美学基本理论建设提供些许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感官 内感官 十八世纪 英国美学 西方美学
下载PDF
高职学生学习倦怠问题分析及数字化教学策略改进
5
作者 狄浩林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低所致。职业兴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内感官偏好直接影响学习的成就感。因此,以高职学生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通过... 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学习倦怠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低所致。职业兴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内感官偏好直接影响学习的成就感。因此,以高职学生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通过信度、效度检验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运用熵权法计算学习倦怠问题的权重,测算倦怠程度,区分学习倦怠类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学习倦怠成因,结合职业兴趣和内感官偏好,利用决策树、神经网络等方法构建学习倦怠成因分类模型,细化学习倦怠成因,提出针对性的数字化教学改进策略,从而改善或避免学习倦怠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学习倦怠 职业兴趣 内感官偏好 教学策略
下载PDF
“向外看”的内省是否可能——论德雷斯克的“移位知觉”理论
6
作者 连帅 《科学.经济.社会》 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内省”在字面上经常被理解为“向内看”的活动,基于这一理解发展出了关于内省的内感官理论,它将内省解释为对我们自己心理状态的内部知觉。与之相对,德雷斯克的“移位知觉”理论将内省理解为基于“向外看”的自成一类的推断,并认为该... “内省”在字面上经常被理解为“向内看”的活动,基于这一理解发展出了关于内省的内感官理论,它将内省解释为对我们自己心理状态的内部知觉。与之相对,德雷斯克的“移位知觉”理论将内省理解为基于“向外看”的自成一类的推断,并认为该理论相较内感官理论更加简单与合理。然而,不仅如艾迪德批评的,德雷斯克的内省推断缺乏合适的关联信念,而且,它还面临内感官理论的挑战和推断概念方面的困难。因此,德雷斯克的“移位知觉”理论作为对内省的推断解释是不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省 内感官 德雷斯克 移位知觉 推断 关联信念
下载PDF
内感官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7
作者 宋爱华 《探索科学》 2019年第1期276-276,共1页
我们储存及运用这些讯息﹐是需要内感官的参与的.所有的思考﹐都必须有内感官的参与.沟通是双方面的,掌握三种内感官类型人的思考行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初步了解、进一步认识,熟悉每个人的行为特征,从而学会判断对方的内感官类型.... 我们储存及运用这些讯息﹐是需要内感官的参与的.所有的思考﹐都必须有内感官的参与.沟通是双方面的,掌握三种内感官类型人的思考行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初步了解、进一步认识,熟悉每个人的行为特征,从而学会判断对方的内感官类型.通过内感官思维在沟通中的有效应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子关系得到了有效沟通和增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 内感官 内视觉 内听觉 内感觉 思考模式 处事态度 行为模式 减少冲突 有效沟通
原文传递
17-18世纪经验主义美学家对趣味的开拓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林博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8-41,共4页
在现代美学研究中,趣味是一重要范畴。趣味概念最早是道德性的概念,而不是审美性的概念。趣味作为美学概念最终是在17-18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那里形成的。其中,沙夫茨伯里起了开创性作用,哈奇生、休谟、博克在对趣味的进一步开拓与... 在现代美学研究中,趣味是一重要范畴。趣味概念最早是道德性的概念,而不是审美性的概念。趣味作为美学概念最终是在17-18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那里形成的。其中,沙夫茨伯里起了开创性作用,哈奇生、休谟、博克在对趣味的进一步开拓与探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感官 趣味 趣味标准
下载PDF
温克尔曼论感觉能力:“石膏浆液”“热”及具身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砚平 《美育学刊》 2022年第2期69-75,共7页
温克尔曼在《论感觉艺术之美的能力及其养成》一文中提出艺术感受力的相关理论,他将理想的感觉能力比作“石膏浆液”,相应地,又以“热”描述艺术对象对观赏者的效果,这两点及其相关的艺术批评与艺术史学共同指向其感受理论的具身性特征。
关键词 温克尔曼 “石膏浆液” “热” 内感官 具身性
下载PDF
康德B版先验演绎中的“自我认识”问题
10
作者 薛期灿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5-16,共2页
能否认识作为认识主体的自我呢?康德B版先验演绎的一个结果就是对自我认识的可能性问题的提出。康德的回答是肯定的。遵循其认识论的基本思路,即感性与知性在功能上的严格区分和认识上的结合,康德得出双重意义上的自我认识:认识作为现... 能否认识作为认识主体的自我呢?康德B版先验演绎的一个结果就是对自我认识的可能性问题的提出。康德的回答是肯定的。遵循其认识论的基本思路,即感性与知性在功能上的严格区分和认识上的结合,康德得出双重意义上的自我认识:认识作为现象的自我和认识作为我自身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 统觉 内感官 先验演绎
下载PDF
“我思”及其有关的一切——自身知识、自身思考与自身意识
11
作者 格哈德·泽尔 王宇帆(译/校) +6 位作者 王振袭(译) 曹利媛(译) 安康(译) 梁淙琅(译) 韩罗霏(译) 张钰凡 张荣(校)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59-75,共17页
康德区分了两种自身知识:由内感官产生的经验自身知识和通过先验统觉获得的先天自身知识。这一构想遇到了许多问题。我尝试从当今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的视角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引入了内感官和时间意识这一新构想,并提出经验自身认识必... 康德区分了两种自身知识:由内感官产生的经验自身知识和通过先验统觉获得的先天自身知识。这一构想遇到了许多问题。我尝试从当今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的视角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引入了内感官和时间意识这一新构想,并提出经验自身认识必须基于人格范畴之上,而康德并未将这一范畴列入其范畴表中。我解释了这一范畴的图式论是如何起作用的。然后,我引入了与康德的"我思"相对应的主体这一先天概念。然而与康德不同的是,我认为主体概念是一个具有某种先天能力的存在者概念。康德并未看到"我"这个词必须被构想为一个指示词。我认为,该指示词指称两者:既指称思维的主体,又指称被思维的人格。基于此,我对真正的对己知识如何可能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与维特根斯坦等人针锋相对,我进一步捍卫了私人思维语言的使用。最后我表明,我的发挥尽管是对康德理论中重要部分的驳斥,在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康德式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统觉 内感官 时间意识 人格 图式论 私人语言
下载PDF
以身心语言程序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效果初探
12
作者 潘沁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8期104-105,共2页
身心语言程序学是神经语言程序学的意译,是对人类主观经验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其中NLP信息接受模式分析理论可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我们可以通过问卷来分析受教育者的信息接受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形式进... 身心语言程序学是神经语言程序学的意译,是对人类主观经验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其中NLP信息接受模式分析理论可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我们可以通过问卷来分析受教育者的信息接受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中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以提高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心语言程序学 信息接受模式 内感官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为何康德没有提出先验空间图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晚莹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4-115,127,共13页
康德提出用先验时间图型作为范畴运用于经验性直观的感性条件,但没有提出先验空间图型。鉴于此,很多学者认为,必须再另外增加先验空间图型来说明对象中的空间关系的形成,并断言康德在《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以及《纯粹理性批判》第... 康德提出用先验时间图型作为范畴运用于经验性直观的感性条件,但没有提出先验空间图型。鉴于此,很多学者认为,必须再另外增加先验空间图型来说明对象中的空间关系的形成,并断言康德在《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以及《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的增补内容中暗示了这种空间图型论的想法。然而笔者认为,对象中的空间关系的形成可以借助量和质的范畴的时间图型来说明,因此空间图型是不必要的。并且,由于知性无法与空间发生直接关联,因而无法形成所谓的"先验空间规定",所以空间图型也是不可能的。而《基础》以及《批判》第二版的增补内容,也绝非所谓的空间图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图型 质的时间图型 内感官
原文传递
雕刻时间--试探“实时电影”的时间机制与内涵 被引量:1
14
作者 施佳慧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57,共7页
运用精妙的制作手法实现银幕内外时间节奏一致的“实时电影”(Realtimefilm)目前没有被学者归纳和系统论述,但蕴含着独特内涵的实时电影中体现着一定的研究价值。从实时电影的摄制方法来看,可经由两条路径实现:一种是借助银幕上反复出... 运用精妙的制作手法实现银幕内外时间节奏一致的“实时电影”(Realtimefilm)目前没有被学者归纳和系统论述,但蕴含着独特内涵的实时电影中体现着一定的研究价值。从实时电影的摄制方法来看,可经由两条路径实现:一种是借助银幕上反复出现的与实际时间间隔一致的时间提示得以自洽,基本实现银幕内外时间进展节奏的一致;另一种则通过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实现,前提是尊重时间的客观性,避免对时间作抽象处理。前者以动态化的时间空间表象来帮助观众克服人脑的非连续量子化的主观时间认知模式,为观众建构不间断的内感官时间机制;后者虽然没有反复强调时间,但是运用连续的运动镜头将“此时此地”化为具体的感知和感受,间接传递出一种连续的内时间意识。另外,两类实时电影都采用聚合式的时间取向。实时电影与其他电影的不同之处或许在于它对时间意义的开创性尝试,从时间维度上实现电影与现实相交融的效果,使观众获得具体可感的共时性观看体验,重塑了时间的集体共享意识,最大限度地为观众建构时间的感知共识,让他们始终与角色相伴随,处于当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电影 完全连续性 一镜到底 内感官 内时间意识 共时性
原文传递
论康德的内部刺激与经验自我
15
作者 刘艳 《理论界》 2019年第9期51-57,共7页
在康德那里,“外部刺激”与其说是心灵与外部世界的本源碰撞,不如说是两者的原初分离。这一原初的分离是一切感性杂多的来源,由此成为一切认识的开端。而心灵的“内部刺激”则旨在说明自我感觉和自我认识的可能性、必然性。这种自我刺... 在康德那里,“外部刺激”与其说是心灵与外部世界的本源碰撞,不如说是两者的原初分离。这一原初的分离是一切感性杂多的来源,由此成为一切认识的开端。而心灵的“内部刺激”则旨在说明自我感觉和自我认识的可能性、必然性。这种自我刺激具有两个层次:在内感官层面,心灵凭借对外部杂多的完全时间化而形成了自我感觉;在先验统觉的层面,一切内部的有关自我的表象通过知性的联结而形成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一种对自我的经验建构,必须经由自我刺激。自我刺激的必然性表明了自我表象与外部世界表象相同的“被给予性”,也表明了自我认识与外部对象认识相同的“非理智直观性”。据此,主体“不能不”对自身而言是一个直观的和内知觉的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经验自我 内感官 先验统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